很少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由傍晚十分,看到凌晨三点。源于我对一位作家的敬仰,还有她那颗勇敢而执拗的心。漂泊与动荡,无助和苍凉,浸透观者的每一根神经。肤浅也罢,深刻也罢,有谁真正能做到把握自己的命运呢?午夜,万籁俱静,我以一颗虔诚的心,走近一位作家,走近动荡的年代和她身心的漂泊。如此之近,我甚至能听到她的呼吸。她的无助与悲苦将我压迫。
第34届香港“金像奖”获奖影片《黄金时代》,记录着作家萧红怎样的童年和怎样的一段艰苦岁月。突然想到一句话:无论跟谁在一起,都要记得自己买花戴。记住:只有握在你掌心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画面更迭,主人公的生活在演绎,如幽深的街巷,青青的石板路上摇曳的身姿,踏过的青春。哒哒的足音在历史的长廊回响,无助忐忑的目光,穿透雨雾的迷蒙。秦砖汉瓦,风帘翠幕,仿佛都在讲述着那些久远的故事,在与目光相遇的霎那。画面,斑驳着,有如时光淬炼后的渊远遂邈,古洞沉厚。自由那么宝贵,而自由的获得竟如此艰难。纯真情感,天赋人权,心灵的自由;缺乏经济基础支撑的人格、尊严以及自我价值的存在、守护与隐遁,那些久远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它的久远而被遗忘,夜露深重,历史的回廊里,它们仍然,熠熠闪耀着光辉。
众散为弱,千磨百折,我看着她,被两度抛弃,经济的困窘令尊严不复;我看着她,背负巨债,困顿无援,身陷拘囹,险堕青楼。风景不殊,水深火热,我看着她,战火硝烟中,炮声隆隆里,踉跄着即将临产的肥硕身躯,孱弱笨拙,无助酸辛,独自逃亡,生命有如游丝;我看着她,31岁的生命历程里,两次送掉自己的孩子,颔首低眉间的决绝、隐忍和无言之痛。红尘策马,文学一梦,我看着她,身心漂泊间,满怀挚爱与热忱,对文学的那份执着与坚守。有了文学,她的生命就有了荣光。文学才是她真正的居所,是一泓润泽生命的甘泉。人生羁旅,飘风苦雨,轻如草芥的生命得以栖息、滋养和救赎。她踏溪而行,感受着生命的温婉和轻灵,静谧与欢柔。她在文学之溪悠然忘我,酣然迷醉,恍若花间少年,淡绿深青一万重。这是文学令人感动的神话。她的理想世界。文学给予她无限温情。她在那里倾诉,在那里疗伤,在那里得尝生命的轻松与欢愉。她的灵魂高贵着,与文学相伴相依,在文学世界里取暖,得遇知己、导师。这空间,这温情,给她生命以弹性,足以让她可以,在冷遇、彷徨、疏离、抛弃、外遇、家暴、日寇入侵的国难动荡,以及经济拮据的困境下,几近逆来顺受地,忍受着世间所有的冷漠与戕害。生活的压迫让我们妥协,但我们可以选择在精神的圣殿里坚定和从容。妥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勇敢!我本尘沙,何惧风来。爱恨随意,不谙世情,柳弱花娇,自由之痛。
习惯在黑暗里穿行,那是因为接触不到阳光;习惯在孤独里行走,那是因为漠视如冷漠的诗行,在视野、在足下,如铁般坚冷。怎样的孤独,穿透她幼小的心灵,家庭于她只是一个符号,不仅仅因为母爱的缺失,更由于父亲的冷漠。唯有慈爱的祖父和祖父的花园,给了她家庭的所有记忆和快乐。当年少的萧红被飞来一脚踹倒在地,猝然跌坐在冰冷的地面,她惴惴地看着冷漠不屑的父亲和旁观者的倨傲。那双无助茫然的眼睛,让我的心凉到了极点,冷然如寒冰侵骨。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怎样倾斜的一个世界。就像,溪畔的小草,和山崖间的植被,流水潺潺,淙淙乐音,相较于,山石坚冷,冷雨潇潇;就像,空调房里的牡丹,和隆冬时节,西子湖畔雪花纷飞中盛放的红梅,寒冬的积雪,怎样覆压在梅花的肩头,那让人怜惜的美丽;就像一碗温热的米粥,一碗暖暖的茶汤于踽踽而行者的奢华;就像,清冽的甘泉,对于茫茫戈壁,趔趄而行的旅人。那个被轻屑、蔑贱、孤独的女孩,她的不解、无助和飘忽的眼神,怎样穿越时光的迷离,揪紧着我们的心。她的一生似乎注定了粗暴和冷漠相随,贫弱无依、身心流浪,孤苦挣扎。没有一个人肯站在她的身后。“正从异乡又奔向异乡,这愿望多么渺茫!而况送着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接着我的是异乡的风霜。”去路茫茫,悲来阵阵。理想幻灭,惆怅失意,漂泊无定;人生坎坷,弱如蒹葭,栖贫自澹。我们的心在寒冷和痛楚中颤栗。女作家萧红,用她31年的人生足印,向我们讲述,在通往自由的路上,她的千疮百孔、风刀霜剑;月坠花折、风流云散。
泪水模糊了视野,模糊了文字。千里平甸,哪里是乱世的桃源??九曲回江,哪里是人生的港湾?江河山岳,烈烈风尘,哪里是身心登岸散适之所?“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命运多戕的女作家萧红对自己的悲苦人生怎样的纠结和感叹。无助,是它唯一的注脚。她的人生,浮云阅尽经沧桑。如久经风沙和流水涤荡的河床,沧桑岁月赋予它厚重和坚韧,色彩和斑斓。它以它的真实,展现着岁月的痕迹。萧红是坚强的,动荡的时局下,孤栖的羁旅中,坚守着心中的文学信仰,砥砺前行,取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成长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以深刻的生命体验,呈献生活的欣喜和悲欢。芒鞋竹笠,击节而歌,在呼兰河畔,在文学世界,恍如穿越生活的大漠黄沙,飞红万点,探寻生命的绿洲。细述光阴缱绻,惊回晓梦,信仰人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