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本心理学专著里读到过这样一则很有意思的案例分析: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位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多的小宝宝在客厅里跑动,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学会对自己负责作文。当妈妈的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然后一边用手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心理学家见此情景不禁有些狐疑,过了一会儿,她对这位母亲说:“这跟椅子没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绊倒了椅子,是他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而并非是椅子的错。你应当让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什么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产生关系时,他所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看到这里时,我不由地笑了。我想起了我自己。
师范毕业后,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到乡下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在心里却着实觉得自己有点大材小用。于是备课时不过是走走形式,讲课时觉得是小菜一碟,从不旁听其他老师的课,更不和同事交流什么心得体会,被誉为“全乡最自由的教师”。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总是一塌糊涂。不过我又觉得这不是我的水平和态度问题,而是乡下学生的素质太低。“苗儿不好怎么会有好收成?”我振振有词地对校长讲。当时,我也开始隔三岔五地写些不疼不痒的稿子偷偷寄出去,但总是石沉大海,于是我也暗暗埋怨那些编辑都是“有眼无珠”之人。同时又哀叹自己父母双亡,出身太苦,虽有一个在县城当局长的哥哥,却又顾不上我的死活……我就这样陷入了一种昏天黑地的恶性循环中,直到认识了我现在的爱人当时的男友———小林。
一个月夜,我对小林哭诉了我的“坎坷”与“不幸”,听后,他没说一句同情与宽慰的话。沉默了许久,他才说:“你为什么不说说你自己呢?”
“我一直都在说我自己埃”我困惑地说。
“可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面对的是同样的乡下学生,有的老师能教出那么好的成绩而你却只能充当垫背的?为什么面对的是同样的杂志和编辑,人家的稿子能上而你却不能?不,先不要急着历数你付出的努力,我只建议你去想想其中你应负的那部分责任。”林顿了顿,继续说了下去:“我们再来谈谈你的工作。我想问问你,你有什么资格这么激烈地要求哥哥帮你调工作?哥哥在为他的前途孤身奋战时你又为他做过什么?进一步说,不要看他是个局长,即使他是个市长、省长,和你的工作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退一步说,即使是父母在世,帮你调工作也不是他们非尽不可的责任和义务,你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哥哥?父母把你养大,国家授你教育,社会给你位置,换来的就是你的满腹牢骚和抱怨吗?你为自己做出过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你做得够不够?”
那真是我有生以来遭受最多的一次诘问。每一个“你”字,他都强调得很重,像锤子一样击在我的心上。月光下,我的大脑一片茫然,真的,我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从没有把锋利的矛头对准过自己。我总是想当然地把一切借口推到身外,而把所有理由留给自己。从没有想过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自己的生命。
从那以后,我变了。教学成绩、发稿状况和工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根本的变化。因为我彻底明白了:虽然有许多必然的外力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最起码能把握住自己。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不幸值”降到最小而让自己的“幸运值”取到最大———只要我们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为自己负责。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她在外地某学院进修时碰到的一件事情。与她同屋住的有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在家是个独生女,在学院里也处处撒娇卖嗲,要人宠她。因为同住一个宿舍,相处的时间多,朋友不好拂她的面子,只好敷衍她。但是另一个女孩个性却很强,就是不买那个娇女孩的账。娇女孩被她顶撞了好几次,便不再到她面前“邀宠”了。朋友羡幕地问那个女孩为何会有如此的勇气,那个女孩笑道:“本来嘛,宠宠她也无所谓,但是可怕的不是去宠她,而是她已经习惯了让别人宠,也已经习惯了去宠自己。我只是想让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宠你是不可克服的天性之外,没有谁有必要非去宠你。你想要人宠,首先要有被人宠的资格———而且,即便你拥有了被人宠的资格,宠不宠你也还是别人的事。”
这件事情曾让我沉思良久。其实,说真的,不仅是那个娇女孩,生活中像她那样习惯于让别人宠自己和自己宠自己的人简直是不计其数,处处可见的。在孤独漫长的生命旅程中,谁都曾渴望能获得帮助,谁都会盼望被人温暖,谁都会希望有人能让自己逃避严厉的风雨———而且,也确实会有一两次这样短暂的时刻,但是,有谁会长久地站在你的身边呢?除了自己,你别无他物。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去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有人生于富贵之家,却成了一贫如洗的穷汉;有人生于诗书世家,却站在目不识丁者之列;有人生于帝王之家,却苦求为一布衣而不得。他们责备他人或苛求命运,却自命不凡地吟诵着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诉说着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然而他们为自己做了什么呢?他们既没有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也没有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更没有对自己负责。
小仲马初涉文坛时,屡屡碰壁。他的父亲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写上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情况或许会好一点。”“不,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到的苹果不甜。”小仲马为自己拟了大量笔名,以免使人把他与大仲马连在一起。终于,他的《茶花女》问世出版,一鸣惊人,堪与其父的《基督山伯爵》相提并论。
小仲马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苛求父亲的帮助,不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泪水打拼出自己的事业,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更对自己的八斗之才负责。
仲永不对自己的才华负责,将其当作哗众取宠的资本,结果文坛上只留下了警示世人的《伤仲永》。而西蜀的阿斗,东吴的孙皓,南唐的李煜,则是置家国于不顾,或沉迷酒色或残暴凶恶或沉湎于风花雪月。而蜀国后主孟昶更是自甘堕落,14万大军在区区3万宋军前投降,只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千古嘲讽。
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努力,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承担起责任,是十足的懦夫!倒让人对毫无权柄却自强不息力图变法的光绪帝肃然起敬。
生在顺境中的人尚且对自己负责,而身处逆境中的人更应自强不息,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的陈胜、吴广,在报馆中孜孜求学的狄更斯,在火车上专心致志实验的爱迪生,惜时发愤在厕所里读书的童第周,哪一个不是对自己的命运、才华负责?命运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来寻找光明!
朋友,行动起来!鼓起你的勇气,激起你的热情,让日月为证,让头脑定夺,用你的行动对自己负责!
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相应地对人的品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他人、社会、自然和国家的兴衰而“匹夫有责”。道德不只是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而是首先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态度、负责态度的人。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指标中也特别强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国家的兴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