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随笔关于重阳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笔关于重阳节1
大多人都说孝在心中,我却认为孝在行动。在重阳节这个日子里,我和弟弟不仅给了爷爷、奶奶口头上的祝福,还来了点“实际”的。
“吃饭咯!”爷爷一如既往地呼唤。往日那老牛拉破车——慢吞吞的我们,却一火箭般的'速度冲到厨房,帮爷爷打饭。“不错啊!两个只会吃饭的小子,想不到还会打饭。”伯伯在一旁边看电视边说。
吃饱饭咯!”我站起来。不一会儿,大家都纷纷吃完了饭。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个一个的碗落好,小心翼翼地抬进厨房,放到碗槽里,我一边用洗洁精搓,弟弟一边用清水漂净,一唱一和,很快就做完了。爷爷走过来拍了拍我们的肩膀:“可以啊,知道帮大人做事啦!”我挠挠头:“没,没什么,我们本来就应该做的啊!”“就是就是。”弟弟在旁边说。
紧接着,我二话不说跑到阳台上拿起拖把到厕所里清洗,待弟弟把地扫完后与我交接工作,我左等右等,满头大汗的弟弟终于扛着扫把来了。“我出马啦!”我带着沉甸甸的椮满水的拖把,吃力地走向客厅“一,二,一二,一,二……”我有规律地前后屈伸这拖把,一粒粒豆大的汗珠爬满了了我的脸和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它像苦涩的咖啡中透露这丝丝香甜。
我不仅在重阳节这天要这样做,以后每天都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深切的体会到老人、父母的辛苦,我们才能更加孝顺他们。
随笔关于重阳节2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傲霜满地香;久久思量,久久难忘,九九重阳胜春光;美酒一杯,秋雁两行,福泽深厚又绵长。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随笔重阳节】相关文章:
重阳节节日随笔10-21
节日随笔重阳节10-21
重阳节学生节日随笔10-21
重阳节敬老随笔作文10-21
今日重阳节随笔作文10-21
重阳节孝敬长辈随笔10-21
随笔重阳节学生作文10-21
今年的重阳节学生随笔10-21
重阳节作文随笔最新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