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作文

2021-11-29 重阳节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1

  从县城坐个多小时的车,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杨家湾——这就是我的家乡。

  杨家湾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于爸爸、妈妈待人和蔼,所以来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别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会点。

  对于大自然我没有多大的欣赏能力,但我只知道杨家湾草青、水绿、山可爱。近年来,经常看到许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什么写生、照相、吃农家饭等等,还不时听到他们在议论什么“原始风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们听不懂的语言。

  家乡的节气很多,小朋友们最爱过节气,但我最喜欢的是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粮食收获,糯谷进仓,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那几天大人们碰到就爱说这句话。听说“老虎要咬妈”,我们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们嬉笑的脸色,我就知道是逗我们玩的。

  初八的晚上开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zhènɡ,我们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糍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两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已经由厨房溢进堂屋再散到院坝。我们认为已经蒸好了,但老爸老妈此时才开始捣炒香的黄豆。待它全部变成细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面制好了,他们就起zhènɡ,把雪白的糯米饭倒进duì窝。duì窝是大力士的乐园,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尽情往里使。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糯米饭完全变成了糍粑,此时男女老少就开始动起手来。

  农家人从不吝啬,糍粑好了,总是对着周围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糍粑好了,我家糍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无尽的喜悦。

  夕阳照在山坡上,金黄的石蒜花光彩夺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杨家湾的大大小小都爱唱这首歌,而那“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的古老歌谣将随风而散,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来到了,朋友,来杨家湾尝尝我们的糍粑吧!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读起这首诗,我都会想到重阳节。我的家乡有一个独特的重阳习俗——做栗糕。

  那一年重阳节的清晨,我也是早早地跑到了楼下,对着对爷爷奶奶道一声“节日快乐”。看到奶奶手上拿了几个板栗,我好奇地便问:“奶奶您拿几个板栗干什么?”“拿来做栗糕的。”听到栗糕,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那您教一下我呗。我也想亲手制作这一美味。”我央求奶奶。“当然没问题。”奶奶高兴地答应了我。

  厨房里,奶奶给我了几个蜜枣,让我跟她做。奶奶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也学着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切的并不是很好看,好在越来越得心应手。随着个数的增多,我和奶奶的动作几乎一致,仿佛是两位干练的运动员激烈地比赛着。

  切完蜜枣,奶奶马上拿起起了几个板栗用水烫一下。我又好奇了:“奶奶,这是为什么吗?直接剥不是更省时间吗?”奶奶笑了:“大孙子,一听就知道你不缺乏劳动经验啊。”奶奶告诉我,泡上热水更能轻松剥去栗子的外衣。我先剥了一个没有烫过水的栗子,壳很坚硬,只能用小刀划了个口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一个边边。我又从热水中挑出一个栗子,轻轻一捏,壳就扁了,我再用指甲一抠,壳就破了。果然是轻松多了。

  随后是切板栗。切板栗的奶奶,几刀下去就切成了一个个丁,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切成了它的模样。这比剥板栗要简单。

  为了不给奶奶添乱,剩下的部分我只能让奶奶做了。只见她左手倒糯米粉,右手倒入大米粉,又迅速放下袋子加了些糖,最后快速地加入一点温开水。没等我眨眼的功夫,奶奶揉起了面团,动作那叫一气呵成啊。我都被看呆了。回过神来,板栗丁已经揉在面团里了。

  奶奶左手捏着面团,右手一撕,再一揉,栗糕的大致形状就做好了。依样画葫芦,我也学做了几个,跟奶奶做的不相上下,让我不免有些得意。

  紧接着给栗糕刷点油,放进烤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烤箱内的栗糕慢慢膨胀了起来,皮也慢慢变成了金黄色。这时,屋里屋外香气十足,让我不知不觉地咽了一口唾沫。美妙的味道把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天空中的夕阳把天空照得金黄金黄的,仿佛一个大栗糕,美极了。

  以后的年年,重阳节我们都在栗糕中度过。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3

  重阳时节,人们在登高的同时,还伴有放风筝的活动。此时的街头和旷野上,随处可见放飞的风筝:天上白云飘飘,风筝点点;地上笑语阵阵,菊花盏盏。好个重阳九月天!

  按照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一年有两次集中放飞风筝。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阳。清明时节地气上扬,是放风筝的好时机;而重阳时节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视野开阔。人们纷纷借登高之机放风筝。此时,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风筝之列,以健康的体格证明自己能够活到九十九。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张,因此只能用竹木制成。汉代,人们已经能够用牛皮制作风筝了。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人们便开始用纸制作风筝,出现了“纸鸢”和“纸鹰”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是在五代时期。唐以后,风筝在民间盛行,形状已经不局限于鹊、鸢等鸟类,还有仙女、龙、凤、蜜蜂、蝴蝶、虫、鱼等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

  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并与各地农时相关。在我的故乡,清明时节放的风筝各式各样,但以龙的造型和图案为主,传说自清明之后,龙的活动就越来越频繁;重阳时节,天空高远晴朗,经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鹰,所以此时风筝的形状图案就以雄鹰为主。飞向高空的风筝,与登高的人群相呼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重阳节的前两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就开始自己动手扎风筝了。扎风筝的原料都是自己寻找的。骨架有的用劈开的竹条,有的用柳条。当然,柳条的效果不如竹条理想。扎好骨架后,用糊窗户的毛头纸将其糊上,再用毛笔蘸上染粗布用的颜料,在上面画上喜欢的图案,一架风筝就大功告成了。至于雄鹰风筝,我们是扎不了的。且不说制作难度大,单是所用材料,我们根本找不到。因此,我们都盼着村里会扎走马灯的猫爷来制作雄鹰风筝。他的雄鹰风筝,带着竹哨,放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好听的哨音。每年重阳节,他都会在乡亲们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鹰风筝放起来,引来乡亲们的称赞和喝彩。正是:重阳到来放风筝,互比高低戏秋风。眼界最是今日宽,菊花香中传笑声。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4

  今天是重阳节,周老师给我们留了个作业,就是回家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打个电话,向他们祝贺重阳节快乐。

  回到家后,我心里想,如果给他们打了电话,这样会不会不好意思啊。哎呀,算了,算了,没关系的。打电话就打电话吧。先给姥姥家打吧。“哒哒哒哒”----“喂,是姥姥吗?”姥姥说:“是我啊!有什么事吗?”“其实我也没有什么事,就是祝福您和姥爷重阳节快乐!”“好!好!好!蕾蕾真孝顺啊!”姥姥高兴的说。

  爷爷去世了,只剩下奶奶一个人了,孤零零的。而且爸爸还让奶奶去我们家的厂子里看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让奶奶去了。“哒哒哒哒”----“喂!是奶奶吗?”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谁呀?”“是我,奶奶!”“有什么事吗,蕾蕾?”奶奶问。“今天是重阳节。我祝福你重阳节快乐!”我自信的说。说完就把电话挂了。我能想象她那憔悴的面孔,也能想象奶奶听到后是多么的激动。奶奶个子矮矮的,身材瘦瘦的,皮肤黑黑的.,声音粗粗的。她的外表不怎么惊人,但是做起事情来却总是一丝不苟。做针线活更是认真仔细,又美观。

  我知道爸爸是个大孝子。可他为什么非要让奶奶去看厂子呢?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最近,我发现她日见消受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非要让奶奶看厂子呢?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妈妈生气的说:“小孩子,你们懂什么呀!不要瞎问了。”说到这里,我哭着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让奶奶安享晚年呢?”“奶奶!求求您!可不可以再活十年。等到那时,我会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去见您。我会给您很多的好吃的。海鲜白酒什么都不会缺。我一定让您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今天,我的同学孙永情对我说:“我梦到你成了居世第四,很富哦!而且是你说服了美国总统,美国归顺了我们国家了,你还成了美国的女总统了。”听了这些,我兴奋的问:“是吗?”孙永情坚定的说:“当然喽!”

  传说世界上有一棵愿望树。我不希望自己多富有,多有知识。我只希望奶奶长寿,再活它几十年。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5

  佩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果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以治霍乱,根可以杀虫。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邪去灾。唐代盛行在重阳佩茱萸,但在宋元以后,这一习俗逐渐稀见了。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现实生活,更祈求长生与延寿。于是“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渐渐成了习俗。

  赏菊的习俗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他、赞他,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多在重阳举行,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6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每年的重阳节妈妈都要带我去爬南山。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了很多年。重阳节的传统风俗有五种,一是登高,那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也是爬山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登高的人要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带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可以驱赶蚊虫,茱萸还可以制作药酒,养身祛病。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观赏千姿百态的秋菊,喝几杯菊花酒,也是重阳节快乐事。四是吃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做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所以吃了重阳糕就可以步步升高。五是开展尊敬老人的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为什么重阳节有这么多风俗习惯呢?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河南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折磨。有一个青年叫恒景,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不畏艰险找到了法力无边的仙长,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对恒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且教他避邪的用法,让恒景赶快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杯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不敢往前,脸色大变,这时恒景挥着降妖宝剑追下山来,一下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

  现在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节”,这一天我在家还给外公外婆盛饭、讲笑话、弹琴给他们听,做了很多敬老爱老的事情,大人们都很开心。重阳节不仅让我们登高望远,身心愉快,还让我们懂得了要关心老人,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6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过年风俗作文

2.家乡的风俗作文 (15篇)

3.家乡的风俗作文 15篇

4.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5.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

6.这就是我家的风俗作文

7.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范文

8.七夕风俗的作文

9.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上一篇:小学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难忘的重阳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