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作文

2021-10-16 重阳节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作文 篇1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九,也是重阳节。我在好几天之前就想给奶奶准备礼物了,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把奶奶拉到我的房间,指着一张纸条给她看:“祝你节日快乐!”奶奶看了后很高兴的跟我说:“谢谢”!其实我原来还在一个小盒子里藏了一块儿糖果,想送给奶奶当礼物,可是昨天家里来了昊昊哥哥把它给吃了!

  但是奶奶说不要紧,还是很高兴我能有这份心意。呵呵,挺奶奶夸我,我也挺高兴的!

重阳节作文 篇2

  去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玩得可开心了,给你们讲讲吧。

  重阳节的早晨,我们一家子都早早地起床了,只有妹妹还在睡觉,叫醒她后,我们便整理了一下出门必带的物品,要去登山啦!

  一路上,妹妹和我在车里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可开心了。这个时候爸爸提问我们:“最有名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有哪些啊?”我抢着说:“当然是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那背一下吧!”“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感叹道:“哇!世界真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是看了这本书的一夜而已。这句话真是一点也没错!经常一直呆在家里的人见到外面的世界真的感觉什么都是新奇的!”“是呀是呀!不出来看看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呢!”妹妹附和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登山之旅………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我们正在快餐店吃饭。好久大家都吃饱了,可是妹妹的碗里还剩好多没吃完就想跑,被我一把抓回来坐好,告诫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节约粮食不许让费。”妹妹点了点头无奈地把剩下的`吃完了。继续出发……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到了傍晚大家手里都拿着山上采来的各式各样的花和树枝往回走。我和妹妹两个人的头上还带有花环哦!看看大家满头大汗的,真是一次有点辛苦但很有意义户外运动啊!

重阳节作文 篇3

  节日起源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节日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重阳节作文 篇4

  到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诗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词,人人心醉,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心。

  重阳赏菊的来历

  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陶渊明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作客赏菊。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说来奇怪,到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诗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词,人人心醉,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心。

  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重阳赏菊的习俗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推荐】重阳节作文锦集四篇】相关文章:

1.【推荐】重阳节作文锦集9篇

2.【推荐】重阳节作文锦集6篇

3.重阳节作文锦集五篇

4.重阳节作文锦集9篇

5.重阳节作文锦集8篇

6.重阳节作文锦集八篇

7.重阳节作文锦集六篇

8.重阳节作文锦集5篇

上一篇:小学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重阳敬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