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老家的中秋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小时候也就是吃饭菜,饭后小孩们能从大人那里拿到月饼去"请月"(或叫诱月?)。去年中秋回老家,第一次看到拜月(祭月)活动。因为常年在外,也不清楚老家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活动。
老家双溪镇是原来屏南的老县城,开基至今己愈干年,农耕时代的民俗民风源远流长,历经一浩劫和城镇化冲击,文物毁的毁,盗的盗,年轻人也外流,小镇本己日显调敝。这十几年来家乡借助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开发,客流渐旺,虽是损失了一点安宁,却也让钱水活了些,商业有了起色,民生也有了改善。修缮了一些劫后残余,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得到些保护与恢复,中秋拜月算其中的一个。据传这习俗古代时一直都有办,后来就当成了封建四旧被消灭了,已经半个多世纪没办了。
村里中学办公楼前的操场上划了块圆形的同心圆区域,四周摆着各样的花灯,其中五个是圆形的月亮灯,大概是象征“五谷丰登”吧,上面画着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图形:婵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等,也有些吉祥文字的灯,如「平安团圆」、「风调雨顺」等。场地侧边搭了个小舞台,背景布上写着「双溪古城中秋节拜月晚会」,正对着月亮即将升起的方向有一个方形背景灯箱,上面是婵娥奔月图,前方摆着一张案桌,上面供奉着各色五谷菜蔬,都用金箔纸或红纸扎成捆,还有盘子装着米粿、面食、糕点、月饼等,一派丰收富足的气象。
拜月仪式的主角是女性——因为月亮代表女性,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奶奶、伯姆辈,穿着大红色的古式丝绸衣服——我们印象中标志性的奶奶装。她们围在场地边沿,边拾掇着祭祀用品边拉着家常等待仪式开始。
夜色渐浓,现场越来越多的乡亲陆续聚拢到场边。月亮还没出来,舞台上上来了些手持各色乐器乐谱的男女老少,年纪小的我大都不认得,估计是二中的学生,有不少是老人家,头发花白,小时候平日里常在街上碰到,没想到他们都深藏不露,还有这手绝活。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严红梅老校长也在,他在后排弹三弦。负责指挥的是周李季老师,他和我父亲仿佛年纪,清瘦,头发花白,差不多快八十岁了吧。他家也算古镇的名门旺族,族里人才济济,音乐书画都有,也是曾经镇里著名的商业人家,一时受到打击,他父亲被批斗,他也被革去教职,到八十年代才恢复名誉,重新在双溪小学任音乐老师,现己退休多年却仍在发挥余热。这些老一辈中许多人是如今古城民俗学会的重要成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俗在他们手上慢慢得到传承。在周老师指挥下,一曲《春江花月夜》揭开拜月活动的序幕。
拜月仪式并不复杂,没有想象中的繁文褥节,就象一个祈福丰收的篝火晚会,老老少少的或提花灯,或手拉手绕着圆形的场地来回走着,说着些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祝词。相比都市各色商业庆典、营销论坛、各类艺术晚会的气派与奢糜,它甚至显得散漫,拙朴简陋。但它却有着原生态的纯净,没有什么烟火味,至少不至于让传统节日成为充满声嘶力竭的叫卖。
- 相关推荐
【优秀作文:老家的中秋】相关文章:
老家优秀作文07-15
老家的雪优秀作文10-11
老家的柏树优秀作文06-01
老家的房子作文优秀05-18
快乐老家优秀作文05-19
我的老家优秀作文08-18
老家趣事优秀作文09-20
老家的中秋节作文09-14
回老家过中秋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