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月十五的月饼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月十五的月饼作文1
小时候,中秋节我品尝的是外婆亲手制作的月饼,如今我享受的是和老公一起亲手烤制的月饼。我喜欢渗透着浓浓亲情和温馨的个性化的月饼,享受个性化的月饼,享受幸福的个性化的生活……
家乡的山说小不小,说大可也不大。可就是这么一座小山沟却是外婆一辈子的栖身之地。外婆一辈子没读过书,斗大的字也只认得一个“福”,不过,令我至今都羡慕不已的是,外婆居然能够把复杂的节气歌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至于每个节气里的节日自然就更不必说了。在我印象中,外婆她老人家最重视的则莫过于中秋节了。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别管日子过得好赖,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真比什么都强。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日子很是清苦,过中秋节就连最普通的自来红、自来白都觉得太过奢侈,但家里的中秋节却依然过得有滋有味。这全得归功于我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外婆。外婆亲手用少量的白面再掺上点玉米面作皮,以小白菜为饮,外皮再加上碎的花生芝麻作为点缀,做成饼的样子。这就是我外婆“发明”个性化的月饼。望着外婆那精心烤制并带有花纹的月饼,我们姐妹仨都垂涎欲滴,从内心感到了陶醉。是的,对于我们来说,月饼并非只是月饼,它更寄托着我们全家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亲情的一种享受。
就是这样的一些质朴无华的月饼,使我对每年的中秋节的到来都充满着希冀和期待,盼望着外婆郑重其事的拿出她的“作品”,再一个个分发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中,然后再把那个最大的分成等量的几份,让我们对着月亮共同分享……
我家的月饼几乎每年都是不一样的,月饼总是依外婆当时的心情、当时的创意、当时的材料而定。可以说,每一年中秋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有所期待,有所猜测,在心里揣测月饼的模样和味道,而这也是一种享受呀。
现在成家后的我依旧是不会买月饼的,一结婚我就向老公提议买了烤箱,每次中秋节我们小俩口都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造力,来烤制出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的月饼,享受着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甜蜜生活。街上那过甜过腻、过于大众化的.月饼似乎从来未曾走入我家的生活。
小时候,中秋节我品尝的是外婆亲手制作的月饼,如今我享受的是和老公一起亲手烤制的月饼。我喜欢渗透着浓浓亲情和温馨的个性化的月饼,。享受个性化的月饼,享受幸福的个性化的生活……
八月十五的月饼作文2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八月十五的月饼作文3
立秋时节刚过,琳琅满目的月饼便占据了大小超市的显耀位置。包装精美、内容丰富的月饼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等它们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满心期待地送入口中,心头就生出几许感慨:不过如此嘛!继而开始怀念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劲道香软、回味悠长的口感,丝丝缕缕缠绕在唇齿间,挥之不去
母亲掐着日子,提前数天就开始淘洗麦子,晾晒磨粉,做月饼要选用头道小麦粉。前一天晚上将储存的老酵母温水泡软至面糊状,倒入小麦粉中,一边徐徐加水,一边不断搅拌,待面粉均匀吸足水分呈谷穗状,揉搓成团即可发酵。
经过一夜的酝酿,面团膨胀如一面洁白的大鼓,显示出发酵的圆满成功。施放合适的碱面,反复揉按,至面团洁白劲道无酸气,便开始蒸制。
面剂擀成薄圆形,均匀涂抹上澄亮馥郁的胡麻油。刀尖分成数方形面片,每一片都撒上不同的物料,或姜黄,或自制的玫瑰糖浆,还有豆绿色的香料和芝麻,然后一层层叠码整齐,最上层像蒙鼓面似得覆盖严实,擀压成圆月形状,再点缀几朵面制小花,即可上蒸锅大火蒸制。
出锅的月饼暄软圆满,如八月十五的皎皎明月,伏在饼上的花朵仿佛月宫里影影绰绰的桂树和玉兔。取刀四分成块,侧面呈现红黄绿白等颜色,咬一口,柔韧香甜,层次分明的各种滋味争相入喉。小麦的醇厚滋味,在千锤百炼中化成舌尖一缕欲罢不能的贪婪。美哉!快哉!
母亲挑出蒸制最好的一个月饼,留在八月十五夜晚供奉。家乡的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家家都要在八月十五蒸制月饼,虔诚地供奉在院子中央。小孩子则在月圆之夜东家进,西家出,尝遍百家月饼,聚在一起津津乐道谁家的味道更佳,或是神侃烂熟于心的嫦娥奔月的传说。玉盘似的月亮升上中天,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出门,街道巷口人影晃动,谈笑声此起彼伏。一年的光景好坏此时已大概见分晓,心情和皎洁的满月一般敞亮光明。
如今生活好了,年轻的人们再不会像老辈人那样辛苦,亲自磨面,亲自蒸月饼。中秋节过的随意简单,所有的贡品在超市都有出售,比起母亲的月饼显然华贵体面。但是那承载童年滋味和气息的月饼,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劳动中独创的吃食。它既可当甜品,又能做主食,也是孩子们夸耀母亲能干的资本。母亲做的月饼,在时间的长河里演变成中秋节的特殊符号,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沉甸甸的情缘。
【八月十五的月饼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