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拜月作文范文45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拜月作文1
今天,我与平常一样,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回家……
到了家中,发现妈妈在切月饼,我口水直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拿一个,可妈妈拦住我,问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当时我口水都流到了下巴,就没在意。妈妈说今天是中秋节!晚上可以一家人温馨的坐在阳台上赏月吃饼,我心里大喜……
到了晚上,爷爷奶奶也来欢聚,我们大家坐在阳台赏月吃饼,我再看着那圆圆的月亮……我把月饼吃了,就以为把月亮也吃了,大家都说我傻的可爱……
爷爷奶奶还给我讲了中秋节的来历,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及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听得津津有味……
啊,那圆圆的月饼让我回味无穷,那圆圆的月亮在我心中荡漾……从此,每个中秋,我们一家人都温馨的聚在一起吃月饼!
我喜欢这欢乐无穷的中秋!
中秋拜月作文2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马上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拜月作文3
今天是中秋节,黄昏的'脚步刚刚来到,我就爬上房顶赏月。好大一会儿,月亮才从树影间探出头来,好像刚从被窝里钻出来,还眨巴着朦胧的睡眼。这时,它又大又红,像关老爷的脸;后来,越升越高,越缩越小,颜色也变成了橘黄,像个刚出炉的烤面包;又过了约半个小时,月亮升到了半空,变成了李白的“白玉盘”,它银光四射,把周围的云朵都照亮了。这时候,天更蓝了,树影更浓了。我想:小时候,奶奶说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吴刚在砍桂树。我当真了,每次看月亮都伸脖瞪眼仔细瞅,结果脖子硬了,也没找到神仙。现在我才不白忙活呢,我要找月亮里的环形山、大峡谷。
我正看得入迷,奶奶喊:“拜月亮了!”我赶紧爬下房。院子里放了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月饼、苹果、梨、石榴,还有几盘热气腾腾的炒菜。奶奶点了三炷香,烧了一些金银纸,然后一边磕头一边嘴里念念叨叨。我跑过去捣乱,也磕头,奶奶急忙喊:“神三鬼四,三个!”
拜完月亮,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聊天。妈妈告诉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在四大美女中各有所指,其中闭月指的是貂蝉,她拜月时把月亮都羞走了。听到这话,我偷偷的点了三个香头,躲到一个角落里拜月,那样子绝对滑稽。一会儿,月亮真躲到云彩里一半,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爸爸看到后说:“月亮不是被你的美所遮住的,而是不想见你的丑样儿才躲了起来。”我不高兴了,背着他说“这也算歪打正着嘛!”
拜月太有意思了,中秋节太有意思了。
中秋拜月作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既叫"仲秋"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其中有一样就是拜月神,我们家也不例外,晚上当月亮慢慢升起来时,妈妈和我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摆上小供桌,放上苹果,月瓶等,我虔诚地在香炉中插上三枝点燃的檀香,在袅袅檀香中,我们一家人品茶、赏月,只见又大又圆的月亮象银盘一样挂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远镜,对着明月观赏起来,月亮中还真有棵桂花树呢?这时妈妈跟我讲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来:相传在古代齐国,丑女无盐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赏月,被月光笼罩着的无盐,美丽出众被天子封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
啊!真是难忘的一天。
中秋拜月作文5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相传为月神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道教尊月神为太阴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
中秋节的来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