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做学问,欢迎阅读与收藏。
哲理故事:做人、做事、做学问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来了,但他并没有带书。站在台上半天没有出声,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诧异地望着他。
老师扫视着同学:“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地回答:“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说:“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问题。有个人烧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办?”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意见都趋同于赶快去找柴火,或说去借,或说去买。可老师都不置可否,他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学们一听,一片佩服声。
接下来,老师又说出了第三个问题:“我国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经反复的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于是,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于有所成。大家说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有的还旁征博引。老师越听越摇头,他:“这个人一定会穷苦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经过老师一节课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走出误会的死角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他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狗身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学会放手
一个小孩的手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茶花樽里。花樽上窄下阔,所以,他的手伸了进去,但却拔不出来。妈妈用了不同的方法,想把卡着的手拿出来,但却不得要领。
妈妈开始焦急,她稍微用力一点,孩子就痛厅局级哇哇大哭。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想了一个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又有些犹豫,因为这个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极具价值的古董。不过,为了儿子的手能够拔出来,这是唯一的办法。结果,她忍痛把花樽打碎了。
虽然损失不菲,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计较了。她叫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受损伤。
虽然儿子完全没有任何外伤,但他的拳头仍是紧握住似的无法张开。是不是抽筋了呢?妈妈又再次惊惶失措。
原来,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握着一个五元的硬币。他是为了拾这个硬币,所以将手卡在花樽的口内。孩子的手伸不出来,并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哲理故事:做人、做事、做学问】相关文章:
做人、做事、做学问写作素材09-04
有关做人做事的哲理故事06-19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哲理故事07-31
哲理故事之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10-25
做人的哲理故事01-08
站着做人跪着做事名人故事11-08
做人,先于做学问作文范文02-20
做人做事的名言06-26
做人做事的谚语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