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2024-06-07 寓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天文学家,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1

  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走过来弄清楚了情况,便对他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事情。”

  这故事是说,人首先要做好地上的.最普通的事,才谈得上天上的高深的事。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2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

  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3

  1905年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在成都的一户大院里母亲和孩子在进行着有趣的对话。7岁的孩子靠在母亲怀中,一双小手指着繁星满天的夜空在问着:“妈妈,妈妈,那是什么星。”“那叫牛郎星和织女星。”妈妈说着想继续讲下去,“从前呀,天上的七仙女..”“妈妈,妈妈,我不是说牛郎星和织女星,那我已经认识了,我是说这几颗。”

  小男孩打断了妈妈的话,急得直摇妈妈的手,做母亲的顺着儿子的手看去,终于看明白了,“噢,那是北斗星。夜晚,如果你迷了路,辨不清方向,只要看到它,你就能分清东南西北了。

  北斗星在天空北面,由七颗星星组成,所以人们平常称它为北斗七星。”母亲耐心的.讲着,儿子眨着大眼睛听着,边用手指向天空数着:“一、二、三、四......”“整天数什么?星星,能当饭吃?还不去念书去。”循着声音,从屋里走出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就是孩子的父亲。母子俩吓得都进屋了,父亲也跟着进了屋。这位父亲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爱数星星的孩子,后来竟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星星上做了大学问。他就是李珩。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4

  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古代为数不多的数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衡出生在中国中部的河南省南阳县。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擅长写作。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前往长安,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的地方。张衡在那里考察历史遗迹,调查民情风俗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年轻有为的张衡很快被朝廷看中,多次被邀请担任官职。他先后在当时的首都洛阳担任太史令,后来又担任过侍中、河间相等官职。

  张衡年轻时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天文学情有独钟。他不图名利,曾两次主动辞去官职,用三年时间专心研究哲学、数学和天文学,广泛积累知识,着手著书立说。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中国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就非常丰富,当时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论和宣夜说,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就象一个鸡蛋,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理论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另外,张衡关于天、地起源和演化的回答也是具有辩证思想的,他认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混混沌沌,分开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张衡还用距离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可见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还重视实践,他曾经独自设计了一种漏水转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于测定地震的仪器,公元138年,张衡成功地利用它记录了陕西发生的一次地震。而浑天仪相当于现代的地球仪,最初是由另一位科学家发明的,张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他通过齿轮系统将浑象与计时漏壶相连,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平稳旋转,每转完一周代表一天的时间。这样,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浑象来了解不同时间各颗星星的位置。

  张衡对天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他发现中国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2500颗。他研究了月食的原理,并且准确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在视觉上大小一样,只是因为光学作用造成的错觉。在早晚,观察者处于相对较暗的环境中,所以看起来太阳比较大;而在中午,天地同样明亮,所以看到的太阳就显得比较小。这种现象就好比一团火,夜晚看起来很大,而白天看就显得比较小。虽然张衡的'解释并不十分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画家。据史书记载,他一生留下了三十二篇著作,涵盖科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梦精灵》,这是一部描述人类星际旅行的科幻作品,展现了他对未来世界的畅想。另外,他的作品《东京赋》和《西京赋》也广为流传,细致描绘了东京(今陕西西安)和西京(今河南洛阳)的风景和民情,尤其对民间技艺的描写极为珍贵,为研究古代杂技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5

  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古代为数不多的数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衡出生在位于中国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南阳县.他年少时好学,善于写作在十七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来到长安,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首都的西安.张衡在这里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年轻有为的张衡被当时的朝廷选中,几次请他做官,张衡在当时的首都洛阳,担任太史令,后又做过侍中、河间相等官。

  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感兴趣.他淡薄名利,曾经两次辞去官职,用三年的时间研究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开始著书立说。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中国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就非常丰富,当时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论和宣夜说,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就象一个鸡蛋,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理论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另外,张衡关于天、地起源和演化的回答也是具有辩证思想的,他认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混混沌沌,分开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张衡还用距离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可见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重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公元138年,张衡用它成功地记录了在陕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地球仪,它原是另外的一位科学家发明的,张衡作了一些改进,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类似现在天球仪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转好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哪颗星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国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大约有2,500颗,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张衡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也是相当准确的.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从暗处看明处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尽管不很全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张衡不仅是天文学家,他还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的绘画也相当出色,被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张衡一生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其中表明了张衡的为人和治学态度,而则是人类到星际旅行的畅想曲,是中国早期的科学幻想文章.另外,、被称为张衡的代表作,一直流传至今.在这两篇作品中,张衡细致地描写了东京、西京的景致(东京,指现在陕西省的西安;西京指现在河南省的洛阳),娓娓地叙述了这里的风俗民情,手法浪漫夸张,其中叙述各种民间技艺的表演,是极其珍贵的中国古代杂技艺术史料。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6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7

  300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在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

  一天,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一边操作,一边问学生:“当水的温度升高,特别是在达到摄氏一百度左右时,为什么会在罐内上升?”

  学生回答道:“因为在这时候,体积增大了,水就膨胀上升。”

  “当水冷却了呢?”

  “水冷却了,体积就缩小,又会降下来的。”

  学生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这使伽利略想到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医生对他恳求道:“伽利略先生,病人的体温往往会升高,能不能准确地测出体温,帮助诊断病情呢?”

  现在,学生的回答,使他得到了一些启发:“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是也就能测出温度变化了吗?”

  回到实验室后,伽利略马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认真做起了试验,他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一截去;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但还看不出这种变化的程度,而且,用一恨试管跟着一盆水也太复杂了。

  医生来了,他拿了这个量体温的试管,让发高烧的病人握住,里面的.水开始上升了,超过了人体内的正常温度——摄氏三十六度,还在往上升……成功了!伽利略的嘴角边呈现出一丝难以察党的笑意。是啊!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诞生啦!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又开始进行新的研究。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8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围绕这颗新的行星的发现,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从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之后,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天王星运行的轨道,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觉天王星和计算出来的轨道不完全一样。于是有人预言:在天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这颗星在吸引着天王星,这种引力使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和计算的.不一样。但是,这颗尚未被发现的新星究竟在哪里呢?

  在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名叫亚当斯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根据力学原理,运用数学的方法推算这颗新星的位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推算,终于在1845年,即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解决了这个理论难题。这时,他只有26岁。他满怀喜悦地把推算的结果通过母校转达英国皇家天文台,皇家天文台根本不把这个青年人放在眼里,他的研究成果没有受到重视。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法国巴黎工科大学的青年教师勒威耶,也对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天文学研究,同样用数学方法推算出这颗新星的位置。他把推算的结果写信告诉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1846年9月23日,伽勒把望远镜指向勒威耶所说的新星位置,在那里真的有一颗新的行星。当德国天文台发布了发现海王星的消息后,英国的青年科学家亚当斯才为人们所注意。

  1847年,法国的勒威耶由于其杰出的科学成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二年,他在伦敦会见了亚当斯。两个不同国度的天文学家,从此结为朋友,相互支持,各自在天文学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9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10

  有一个天文学家养成了晚上出去观察星象的习惯。有一个夜晚,当他走出城门来到郊外后,便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当他正坐在井里呻吟时,一个刚好从旁经过的.人听到了,便走到井边向下看。

  待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对他说:“如果真如你所说,只是一味地努力向上看,而没有看清楚脚下的路况,那么在我看来,你就活该待在这里。”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1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很愚笨的青蛙。它在荷塘边悠闲自在的生活着。有一天,它肚子饿了,于是便在河边寻找食物吃。可谁知,它这一找,却找到了一口枯井里。这是一口很深的井,所以,青蛙便再也没有爬上去。

  幸运的是,这口井里却有很多的虫子。所以,它便得以在这口井里生活一段时日。在这期间,它每天都是仰着头,呆呆的望着眼前这片圆而小的天空。每天都说:“我在荷塘上生活十时,看到的天空是方方的、很宽广。可在井里看到的天空,咋是圆圆的,还这么小呢?难道是天真的变圆、变小了?”

  它带着这个疑问,在井里生活了很久。直到一个月明星亮的晚上。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个人是个天文学家。可能是由于他太爱天文了,就连走路,也不忘抬头观望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当他路过这片荷塘时,还是直直的望着天空,好像官望到了什么,竟没有看脚下的路,一脚下去,掉在了井里。

  井底的青蛙看见这么一庞然大物,从天而降,便急忙的躲开去了。幸运的是,它终于躲开了,因为这个人落地的位置,恰好是它刚刚蹲坐的位置。惊呆的青蛙,慢慢的缓过了神来,两眼直勾勾的望着这个不幸的天文学家。

  只见这个天文学家一直用手捂着自己的脚,应该是不小心把脚给摔伤了。好心的青蛙,看见天文学家这么痛苦,便想尽一切办法,给他止血。过了好久,血才止住了。青蛙心想:“人类那么聪明,我把我的疑惑说给他听,他应该能给我答案吧”。于是,它变向天文学家说了它的疑惑。

  可是,天文学家并没有给它做出回答,只是笑了笑,并用手一把抓住了它。青蛙以为天文学家要杀死他,因为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杀生的动物。于是,可怜的.它做出垂死针扎。可是,不管它再怎么针扎,也逃不出天文学家那强有力的手。

  令它没想到的是,这个机智的天文学家,并没有把它怎样。而是找到了一个很结实的树藤,把它救了出来。出来以后,天文学家才对青蛙说:“其实,这片天空很大很大,只是因为你在井底,能看见的范围,受到了限制,。所以,才说它变小、变圆了。可见,人一定要出去闯一闯,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才能增长见识,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否则,便只能呆在小小的地方,做井底之蛙了,永远也干不成一番大事”。

  青蛙听后,对天文学家说道:“我好心的天文学家,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掉在井里吗?就是因为,你总是抬着头看着天上,却忘了看脚底下的路,才掉到井里的。由此可见,做人不能太过于骄傲,不能太过于清高,不能以为自己做的事,永远是对的,对别人的劝说与建议,不理不睬。否则,终究有一天,会尝到苦果的”。

  天文学家听后,惭愧不已,与青蛙道别之后,一瘸一拐的会到了自己的家里。青蛙也回到了自己久违的荷塘里。

  这就是井底之蛙与天文学家的故事。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 12

  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他以惊人的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以毕生的精力进行天文研究,着有《天体运行论》一书,这是一部“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他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运动。他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从天文学的梦想出发

  1473年2月19日,尼古拉·哥白尼降生在波兰托伦城圣阿娜巷的一个商人家庭里。

  哥白尼的父亲本是克拉科夫的商人,后来迁居托伦。由于经商致富,被委任为托伦市市长。哥白尼的母亲巴巴娜是该城一位富商的女儿。哥白尼的一个姐姐,长大以后也嫁给了克拉科夫的一位商人。

  托伦城是座商业气氛十分活跃的市镇。它坐落于西欧、波兰和匈牙利之间,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商船从维斯瓦河上经过该城。童年时代的哥白尼常常站在维斯瓦河畔上观看着河中航行的白帆。

  每当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时候,哥白尼的父亲为调剂忙碌的生活,常去乡下葡萄园休假。除了带上自己的家属之外,还召请城里的各界名人。那些通晓文艺、音乐的社会人士,在哥白尼家里谈笑风生。他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这一切都在哥白尼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哥白尼的心灵里埋下了知识的种子。

  10岁那年,哥白尼的父亲去世了,从此他的家庭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哥白尼被送到舅父路卡斯·瓦兹洛德家里去抚养。哥白尼的舅父当时是弗洛恩堡大教堂的牧师。舅父为了把哥白尼培养成人,便把他送到自己主办的圣约翰学校和弗洛克拉维克的教会学校去读书。哥白尼在教会中学学习期间,认识了一位会做日规的教师。哥白尼萌发了热爱天文学的兴趣,立即对这种新奇的按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哥白尼的主动要求下,这位老师帮他制造了一具日规仪器,装置在弗洛克拉维克大教堂面前的墙壁上……

  对“真理”产生怀疑

  在哥白尼18岁的时候,舅父路卡斯·瓦兹洛德决定把他送到克拉科夫去上大学。

  克拉科夫大学是15世纪全欧洲闻名的学术中心,许多外国的学生都纷纷来这里求学。克拉科夫大学的主要课程是拉丁经典著作的阅读与解释。哥白尼在大学里学了六种标准课程,内容有哲学、天文学、占星术、几何学与地理学,这就是他所学的有关自然科学的全部课程。那时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和高年级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辩论。哥白尼就是在学术的探讨和辩论中增长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他还常常利用晚上和假日的时间去一些教授家里虚心请教。这时,哥白尼结识了一位知名教授——波兰数学家布鲁楚斯基。他不仅从布鲁楚斯基这里获得了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学会了运用仪器观测天文的技能。在布鲁楚斯基的教育和感召下,哥白尼下定决心,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天文学的研究工作上去。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收集了有关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现今还保存着。书中空白处,有不少哥白尼所写的注解,并且粘贴有他的计算草稿。从他撰写的注解和计算的内容看来,哥白尼的思想在大学时,就已经孕育出了新天文学体系的萌芽。

  克拉科夫大学毕业后,哥白尼依然留恋这段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经常和他的老师与同学通信,有时还专程回母校进行参观和拜访。克拉科夫大学,留给哥白尼的印象是多么深啊!

  1496年秋季,哥白尼在舅父的帮助下,前往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继续深造。他每天在教堂黎明的钟声敲响时,便去做礼拜,七点钟开始上课,连续两个小时,其余时间自修。午饭后,继续上课,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课程内容除标准课程之外,还有专题报告、互相答辩等课程。但是哥白尼最有兴趣的还是数学与天文学。

  在这座大学里,对哥白尼影响最大的要算是天文学教授达·诺法腊了。为了研究和学习的方便,哥白尼常常住在这位教授家里。

  达·诺法腊是当时波伦亚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位领导人,他测定过南欧一些城市的'纬度,发现这些纬度的数值同托勒密所得出的结果有差别。天文测量的实践,使他对托勒密曾研究过的体系发生了怀疑。于是师生两人经常在一起自由讨论如何改进并简化托勒密的宇宙体系。此后师生一道观测天象,不断地探索。

  1501年,哥白尼来到了意大利的另一个学术中心帕多瓦。帕多瓦大学的法律和医学早就在欧洲享有盛名。在帕多瓦期间,他同这里通晓哲学、医学和天文学的教授弗腊卡斯多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学。后来由于意大利发生了战争,直接干扰着帕多瓦大学学生的学习,于是哥白尼便终止了他的大学学习生活。

  哥白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生。他精通各种语言文字,通晓数学、天文学,他懂得教会法,擅长医学,还会绘画。有一幅他的自画像,至今还保存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内,作为有名的天文钟的装饰品。

  “哥白尼塔”上的三十年

  1506年,哥白尼从意大利返回他的祖国波兰。这时他的舅父瓦兹洛德主教已经年迈多病,很需要哥白尼留在身边。哥白尼一方面协助舅父料理教区事务;另一方面利用这段充裕的时间,来整理他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总结他的研究成果。

  哥白尼以主教医生的名义留在他舅父身边长达6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哥白尼开始写作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初稿。

  1512年,他舅父因病去世了。从此他就到弗洛恩堡大教堂任职。弗洛恩堡大教堂建筑在波罗的海海滨的小丘上,既庄严又美观。教堂的周围建有坚固高大的城墙。墙上有座箭楼,是古代时人们为了防御敌人侵犯,为发箭所建的楼。哥白尼就住在箭楼里。这里既是他的宿舍,又是他观测天象的天文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哥白尼,把它称为“哥白尼塔”,作为天文学的圣地。

  哥白尼利用他自己制造的仪器,在这座小小的天文台上进行实践活动。他所观测的内容有月食、月亮中天的高度、月掩星、行星对于背景的恒星方位等。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27个观测材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里记录下来的。尽管他所使用的仪器很简陋,准确度也不够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放松过他的观测。

  哥白尼所建立的新天文学理论,主要靠自己观测得来的数据。他把希腊和阿拉伯天文学家观测的数据当作参考资料,在参考时都做一番考订校勘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

  哥白尼在这座塔上艰苦地工作了30年。他居住的条件并不好,但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也为了观测天象的方便,30年他都没有换过宿舍。

  1519年弗洛恩堡城发生了战争,战火烧到了他观测天象的塔上,教士们逃走一空,但是哥白尼仍然坚持观测工作。战争结束了,他的大作经过反复修订也基本完成。

  哥白尼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和求实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他在塔上的30年是辛苦的30年,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30年。

  向宗教神学发出挑战

  哥白尼的事业是不朽的。他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巨星,出现在黑暗的中世纪。

  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欧洲大陆到处笼罩着基督教的迷雾。那时,无论是教皇、皇帝,或者普通老百姓,都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般人都这样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是静止不动的;天是圆的,像一个很大很大的外壳包着地球,从地球往外分成九个天层。第一天层是月亮,月亮离地球最近,接着是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和土星天,在土星天之外的第八层是恒星天。众恒星都定居在这个第八天层上。在恒星天之外还有一层作为宇宙边界的原动力天。

  这种对宇宙幼稚解释的“地球中心说”,成了论证宗教神学的工具。封建卫道士要使人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上帝安排在地球上的“天之骄子”;地球的内部是囚禁不信上帝的“恶人”的地狱,宇宙的最外是幸福灵魂的住处——天堂,这是上帝和他的仆从居住的地方;日月星辰,一切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行。

  这种“上帝创世”的思想体系,统治了西方一千多年。随着资产阶级的出现、航海事业的发展,它已经远远不符合需要了。然而,为了维护教会统治,神学宗教仍旧抱住“地心说”不放,他们宣称:谁怀疑这些,谁就是大逆不道,就应该当作异教徒论处。

  向神学宗教挑战的确需要勇气。哥白尼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犹豫,在临死之前,终于下定了决心,出版《天体运行论》,向神学宗教发起勇敢的挑战:“我主张地球是动的,在所有这些行星中,太阳傲然坐镇……太阳就这样高踞于王位之上,统治着膝下的子女一样的众行星。”

  “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西方统治了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上帝创世”的神话,给欺骗和愚弄劳动人民的宗教迷信以致命的打击,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如果说,在这以前“科学是教会的仆从”,那么现在“科学开始起来反对宗教了”。

  尽管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公布后受到社会上宗教势力和守旧的人们的诋毁和攻击,并且对信仰和宣传这一学说的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但是哥白尼的学说,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五百多年来,人类社会、科学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哥白尼,这颗在黑暗的中世纪夜空中出现的巨星,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寓言故事:天文学家】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故事:天文学家11-29

经典寓言故事01-06

寓言故事05-17

我的理想是当天文学家小学作文(通用18篇)04-17

成语寓言故事07-26

经典营销寓言故事07-29

动物的寓言故事01-09

中国寓言故事02-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9-22

外国寓言故事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