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

2022-04-12 优美段落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语段中心概括的考察,对语段中心概括的考察,实质上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来概括语段中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有关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 篇1

  一、直接摘取法。

  即摘取语段的中心句作为语段中心,这种方法适合于结构形式为总分式或偏正式的语段。例如下面这个语段:

  论证在发现真理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的威廉·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就是通过论证发现的。从前医学界一直认为,血液通过心脏动脉遍流全身以后就消耗净尽,然后又由身体产生新的血液。哈维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总结了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对血液循环作出了科学的论证。这个论证的要点是:在半个小时内,通过心脏的血液量已经等于人体的全部血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体不可能产生这么多血液。所以,只有认为血液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六十年以后,另一位科学家勒父·哈克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威廉·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

  从上面这个语段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段的中心句是这一语段的首句,作为论据的威廉·哈维和勒父·哈克这两个材料都是为了论证这个中心的,因此,这个语段的中心就是:论证在发现真理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如下面这个语段: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不难发现,这个语段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引证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具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一主旨。因此,这个语段的中心就是第二句: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二、概括法。

  运用摘取法来概括中心比较简单,因为语段的层次清晰,主旨鲜明,而有些语段中心不够明确,干扰的信息点较多,层次不清晰,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段作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作归纳概括。例如下面这个语段:

  不过,还是让我们尽量乐观一些,承认人类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假定靠了技术的奇异力量,粮食的产量会增加10倍;假如我们能够从海洋中开采出金属,在撒哈拉沙漠上竖起油井,南极洲发现煤矿;假定我们能够学会利用太阳能和热核能,那么,情况又将怎样呢?如果人类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增长而不加限制,则各种科学技术发明也不会使我们摆脱困境。

  这个语段干扰的信息点较多,中心不够鲜明,但只要我们作全面分析,便很容易发现,这个语段运用假设的说法,强调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它的中心可以概括为:人类智慧虽无止境,但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三、分总法

  即先分层概括,再作总体归纳。这种方法适合于结构形式为并列式的语段,因为这种语段虽然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并列的各层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中心来论述,运用分总法来概括中心,既全面,又准确。例如下面这个语段: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草原,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这个语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层次清晰。整个语段由四个复句构成,前三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最后一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很重要。综合以上两个层次的意思,就可以概括出这一语段的中心,即: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和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再例如9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的第(29)小题,要求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此题看似困难,实际上如果运用分总法来概括,就很容易全面、准确地解答出来。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这个语段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干扰的信息点更多,如果运用概括法来归纳中心且不超过二十六个字,实属不易。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不难发现,这一语段从时代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宋、元、明。层次清晰,结构上表现为并列关系,这样我们不妨先分层概括其中心:

  一层:宋代画家多,画竹气魄极大。

  二层:元代画竹盛行,风格独特。

  三层:明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

  然后,我们再“去同存异”,将三个层次的内容归纳、合并,就很容易地概括出这一复杂语段的大意:举例说明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风格独特。

  以上是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诚然,方法远不止这几种。本文的宗旨在于帮助同学们拓宽思路,并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从而缩短答题时间,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 篇2

  (一)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方法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文本向读者展示了主要人物和事件。该类文章一般要求读者依据文本内容概括出主要人物的特点。在概括的时候可以从标题入手,通过“标题扩展法”来概括人物形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大部分标题都是对主要人物及事件的高度凝练,常常会以“人物”或“人物+事件”的形式为标题。前者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后者如《普罗米修斯盗火》、《孙中山破除陋习》等。在概括文章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析标题蕴含的人物个性,选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通过《完璧归赵》这一标题,很容易分析出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对标题进行拓展,即可概括出“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人。”

  (二)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方法

  一、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求概括主要事件,其方法如下:

  (1)标题质疑法

  从标题入手,通过对标题进行质疑,从文中找出质疑的答案,补全标题内容,概括出主要事件。如:在讲授《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教师针对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质疑,提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是什么?”,“他盗火后发生了什么?”,“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命运结局是什么?”。这样,通过对标题进行质疑,带着这些问题在文中寻求答案,当答案被一一揭示出来的时候,整个事件也就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来了。再如《哪吒闹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对标题进行质疑,分别提出“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哪吒怎样闹海?”,“哪吒闹了几次海?”......通过解答问题,把握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用通顺的语言概括出事件内容。

  (2)合并段意法

  文章是由一个个的自然段连缀而成的,各自然段分别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时候,就是通过阅读思考,归纳出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再将他们的情感、意义加以合并,便可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事件。如《少年闰土》一文,作者一共向读者描绘了“刺猹”、“捕鸟”、“捡贝壳”、“潮汛来的时候看跳鱼”四件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逐段分析,归纳出各自然段的意义,然后将四件事进行合并,得出文本的主要事件。

  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向读者介绍了伯父“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囫囵吞枣”、“幽默地向我解释‘碰壁’”、“亲自为陌生的车夫包扎伤口”、“关心家里的仆人”四件事,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逐段研读课文,找出各段主要事件,再将他们合并在一起。

  (3)要素串联发

  写人记事的文章,文中的事件都有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串联,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便可概括整个事件。如《第八次》一文,通过梳理文章要素可以发现:

  时间:古时候。

  地点:苏格兰

  起因:布鲁斯失败了七次,即将丧失再战下去的勇气。

  经过:观看蜘蛛织网,受到启示,重获信心。

  结果:第八次抗战成功。

  概括事件的时候,只要将这些要素进行串联成一段通顺的话即可。

  (三)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方法

  写景状物类文章,往往会在文章开头出现总启句,文中出现过渡句,文章结尾处出现总结性的句子。并且,很多课文往往有可以概括全文或某些段落的“中心句”。这些句子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可以作为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寻章摘句”,将淹没在文中的中心句摘录出来,通过分析中心句把握文章内容。

  如在教学《富饶的南沙群岛》一文时,课文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中心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文章脉络,找出文中中心句,进而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二、说明类文章的概括方法

  说明类文章旨在向读者介绍事物的特征,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因此,概括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成为说明类文章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问题概括法”概括全文主要内容。问题概括法主要要求学生在概括内容的时候重点思考如下问题:

  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

  文章介绍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文章是怎样介绍的?

  如:《只有一个地球》,以“问题概括法”,思考过程如下:

  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地球。)

  文章介绍了地球的什么特点?(渺小,资源有限,唯一可以居住。)

  文章是怎样介绍的?(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地球的特征。

  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 篇3

  提取关键句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心句指引法。

  在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的段落里,往往是围绕中心句展开。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往来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一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所以第一句即可以概括段意: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另一种为多句合并法。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这样的句子直接引用或联系文章内容稍加整理,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颐和园》一文,开头写道: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又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抓住首尾呼应的这两个句子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颐和园里的美丽景色。

  舍次取主法(重点归纳法)

  这种方法先要确定文章内容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一看哪层是主要的,那层是次要的,最后舍次取主概括段意。

  这种方法有一个窍门。主要内容一般有两个特征:

  详写部分多为主要内容表达思想感悟多为主要内容

  比如下面这句话: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呆着没事儿,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后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这句话里,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什么,怎么样,都是次要内容。而磨镜片做放大镜是主要内容。所以可以概括为:列文虎克磨薄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

  我们用《俗世奇人》中《泥人张》一节举例分析。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像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在这两段里面,详写了泥人张捏的过程与动作,略写了捍成后的人物形象。通过舍次留主,我们可以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泥人张手艺高深,用一只手即可捍出灵活灵现的人物。

  概括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只要抓住这6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此类方法有一个简单的答题格式答题格式:

  本文主要记叙(或描写、介绍)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了或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可以这样概括主要内容:文章讲述了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无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其他幸存的同学的故事。

  以上三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如果能在平时多加训练,概括能力会得到提升与训练。而只有在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才能进而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有关概括语段中心的三种方法】相关文章:

有关和平的语段15段10-19

有关自由的语段10-19

有关理想的语段10-18

有关同情的语段10-17

有关坚持的语段10-17

有关微笑的语段10-17

有关真诚的语段10-16

有关宽容的语段10-16

有关友情的语段10-14

成长的经典语段 和平的经典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