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议论文

2022-08-10 议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旅游议论文1

  按理说,旅游业由于基本没有生产活动,主要是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而且,如果发展生态旅游,还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将传统的被动式保护变为积极的保护;另外,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受益者往往不同一,旅游能够起到将环保的外部收益内部化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转移支付手段。可以说,面对既要发展又不要污染的现实形势,旅游业理论上是与环保形成冲突最少、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应该可以达成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局面。

  然而,这些年来发生的不少事件,却说明了这种互利互惠只是一种理论。在现实中,恰恰发现,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后,即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环保之间的冲突是很深的。例如山东省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五岳之尊,在发展旅游中自然应该保护为上。但在泰山,大兴土木之风却愈演愈烈: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泰山原有的索道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要拆除、恢复原貌的`,现在不但不拆,反而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为了扩建索道炸掉了约15000平方米的主视面山体,并将沿途及山顶的树木砍伐殆尽,严重破坏了泰山的自然环境。当初,泰山因为建索道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出示了黄牌,现在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原因何在呢? 现在整个泰山的旅游经营已由一家上市公司垄断,也就是说,泰山的旅游开发已经变成一家公司的经济运作问题。尽管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索道的原因――防火、治虫、救援伤病号,事实上,泰山并非是真正的林区,而是风景区。何况天下那么多林区,比如大兴安岭为了防火,能到处修索道? 目前世界上约有28000多条索道,绝大多数建在滑雪场等游乐场所,也没听说哪条是用来防火、治虫的。这其中关键的原因还是小部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

  当然,这种面对面的冲突只是个例。从实施各个旅游项目开发的出发点来看,开发旅游产业还是希望做到保护与发展兼顾的,那么旅游产业在现实中是怎么与环境保护产生了冲突呢?

  从泰山索道事件已经可以看出,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后,必然会强调部门经济利益。而地方领导也要根据这种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指标来发展当地经济,这就与可持续发展,与重视长期的、社会的、生态的、效益的环保工作产生了直接冲突。众所周知,环境效益肯定是外部化的,目前的经济统计指标还无法将这种外部化的环境效益内部化,所以,从体制上就已注定不会有人倾心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相反,只会鼓励决策者和经营者充分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尽快尽多地将其转化为经济指标的增长。在发达地区,如果不依靠旅游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也许这种开发压倒一切的压力还小一些。落后的西部地区呢?人力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产业就被寄予了厚望,尤其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何况西部还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旅游资源富饶的地方,经济往往越落后,开发中的急功近利现象越严重,体制中的旅游与环保的对立越深。这样,就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前我国的体制和形势下,旅游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与环保事实上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这些利益冲突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大名鼎鼎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当年就发生过环保向旅游妥协的事。鸟岛由于是青海这个全国旅游创汇最低的省难得的高品位和周边基础设施较好的旅游资源,因而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在景观最奇特的保护区的核心区蛋岛旁边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乌近前10米左右的地方。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严禁游客进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竟成了旅游的特区,因此,乌岛的乌种群数量最近十年下降了70%也就不足为奇了。

  鸟岛的案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旅游与环保产生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我国在旅游开发中的运作机制不合理。按理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视自然保护为第一天职,然而现在归林业或环保部门管辖的自然保护区却往往承担了旅游开发的经济功能,这样,旅游与开发的关系就更难以协调。用个通俗的比方来说,本来应该充当保护区旅游开发裁判角色的保护区管理者,现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在导向上再予以倾斜,环境保护难免就会退居二线。

  除了管理和经营机制的问题,产生这种冲突还有一个重要诱因源自消费者。旅游业以环境为主要资源,旅游业的开发本身是一个利用环境的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国外流行的进去只留下脚印,出来只带走相片的生态旅游还未形成气候,大众对旅游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对前三者要求较高,一句话,玩得要舒服、不累,这就使得经营者不得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当然,这种建设不会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而是从经济效益出发。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大兴土木是第一步,第三产业全面跟上是第二步,景区城市化是必然结果。如果这个景区并无自然保护价值,这种做法还说得过去,如果是自然保护区,环保就可能被旅游毁于一旦。

  旅游的三种经典方式: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和渡假旅游中的后两种必然要对环境资源充分改造以后才可利用。尽管旅游业的开发者总在说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是无烟工业,对环境影响较小,但他们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能够开发旅游业的地方往往是对环境变化异常苛刻和敏感的地方,若不是旅游业,其他产业根本就不可能迈过自然保护区的门坎。正因为旅游业对自然宝库――自然保护区破坏的隐蔽性,才使得恰恰是看起来对环境破坏最小的产业,却最有条件和可能成为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最大的杀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仍按现有的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与环保就很可能演化为生存还是死亡的关系。

旅游议论文2

  1.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工商管理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2。2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2。4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2。5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2。6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2。7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3。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3。2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3。3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3。4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3。5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

  3。6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论文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3。7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如何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法律规定,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此外,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害怕泄露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或者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使学生即使在实习岗位上也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

  4。总结

  我国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探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发挥出特色优势和专业优势,采取有计划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高专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新路线。

旅游议论文3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凤凰古城旅游业的辉煌。您瞧,源自云南高原台地腊尔山乌蛇河的母亲河——沱江,仍以它那舒缓明辙的智者风范和宠辱不惊的豁达姿态,作为凤凰人的生命之源而缓缓流淌;东边的青龙山(八角楼),南边的南华山,西边的凤凰山,北边的雪萍坡,依然以它们那蕴含慈悲之心的仁厚胸怀和伟岸的气魄环拥着凤凰古城……或许,正是这一方神奇的灵山秀水,成就了沈从文、黄永玉等一代大师;或许,正是这一片神奇的'灵山秀水,铸就了凤凰旅游业的欣欣发展……

  每当五一假、国庆假……成千上万的游客一起在凤凰古城相会,在从文广场、沈从文故居、小街小巷等,真可谓是摩肩接踵,广场旁,沱江边上,摆着一排排的民间工艺品,让老外们不禁拍手叫绝……

  凤凰旅游业的欣欣发展也带动了凤凰特产的欣欣发展,在古城的每街每巷,您都可以看到姜糖专卖店,如果幸运的话,您还可以亲眼目睹姜糖的制造过程。当然,还有姜茶、血粑鸭、腊肉等等,这都是每位游客离开凤凰古城的必带之品,这也使凤凰的特产更好地发展及传播,从而也促进了凤凰经济的发展。

  为了给游客们提供方便,解决游客们的“住宿”问题,在城郊,一座座宾馆大楼拔地而起,给凤凰古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地游客们开了怀,凤凰的人们也乐开了怀……

  然而在着乐的背后也有着令人不悦的一面,随着旅游车辆的增多,原来的小型车路真是水泄不通,特别是209国道上,出现堵车现象真是数不胜数,这个出车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但更让我深思的是关于“买卖”问题。去年夏天,我和几位同学在沱江边上准备买几件民间工艺品互赠,那些民艺小包,首饰,各式香包,应有尽有。我随手拿了一个上面绣有“凤凰古城”的小包,问了一下价格,得知是20元,当我们还在欣赏其它小包时,一位游客拿了我刚放下的那个小包,又问了一下价格,35元。在场的我有点纳闷了——为什么相同的一个小包卖给游客时价格要高了?

  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去调查一下?之后的几天里,我们都在许多小店铺询问,才发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相同的商品卖给游客时价格要高。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凤凰古城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也就是因为当地人们的淳朴,热情好客而闻名远扬,而今在社会发展中,在金钱的百般诱惑下,许多淳朴的乡亲们整日在“推敲”如何才能挣得更多的钱,于是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环保问题。如果你留心的话,你就会发现南华山“今非昔比”,今日的南华山,山脚和山腰,山顶都有着层层垃圾“点缀”;如果你有雅致的情趣于夜河在沱江边上散散步,你就会看到闪闪的河灯在沱江河面上飘荡。(河灯是由彩纸折叠,上面再增几载蜡烛而成)这都是给凤凰古城增添了“皱纹”,加快了她走向“老年期”。

  “时间就是金钱”,但“金钱”却换不来“时间”;然而用“淳朴”的民风可以换来“金钱”;但“金钱”却买不回“淳朴”的民风。警钟大鸣,凤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要忘记要保持“淳朴”的民风,不要忘记保持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让凤凰古城永远闻名远扬!

  最后祝愿凤凰旅游业更加阔步发展,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领略到十全十美的凤凰古城!

旅游议论文4

  小时候随同父母旅游,头一天晚上基本上是无法安心睡好觉的,心早已飞出去了,一心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盼着、渴望着快点到达目的地,想向着目的地的美好,可是真的到了目的地,基本上人也累得全身无力,到了旅馆就是大睡,严重的时候甚至于由于晕车而呕吐不止。那时不懂得何为旅游,也不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

  现在人已长大,出玩的机会多起来,发现旅游的乐趣在于路途中每一个小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好心情。从背上行囊的开始,就已经是在旅游了,而一路上的风景,就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印像最深的还是去年夏季与老公结婚旅游的情景,临行的前一天,开始准备各种食品、衣服、用具,一大早,坐上火车背上行囊,到叶圣陶老人书中的《苏州园林》去游玩。

  在北方看得最多的,就是绿油油的稻田、或者是如绿海一般的玉米地、高梁地,连绵起伏的青山,围绕于山峰的几缕轻烟。小时候,我总以为青山里住的人必是得仙的老道,美貌的仙子,很想走进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现在依然羡慕山中的人们,看着或隐或现的几户人家,仍然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寻求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规则、另一种快乐。

  我是一位从小到大,一直没有离开过北方的人,那是第一次随同老公到南方。南方的.景色与北方完全不同,途中更多的则是翠绿的莲叶、弯弯的河流、南方特有的小屋,家家是二层小楼,白墙黑瓦,每户人家的楼上都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黑夜里,从屋子里发出来桔色的灯光,使家变得更加温馨起来了。我的心也随同他们一样,变得快乐起来,盼着自己新组建的家庭也如同他们一样,就这样和老公平平淡淡、相依相偎到一生……

  那时,真的希望路就这样走下去吧,我们根本不急于到达目的地,更不会像小时一样忽略了途中的风景。生活过的不就是一个过程吗?

  我看见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总是挂于衣架之中,不舍得穿一下,原因很简单,她总是希望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或者要出远门的时候,才会穿上新衣。然而,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节日?又有几次远行呢?为何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一个遥远的结果,而忽略了平日的生活呢?

  细细品味,发现生活如同旅游一样,重要的是生活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遥远的结果,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如同节日一般,过得充实、快乐,你会发现,旅游的途中要比旅游本身更有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旅游热必然到来。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异地性、业余性有享乐性的集中体现。旅游是人们心中向往之地然后暂时离开家乡,到向往之地短暂生活一段时间。

  过去旅游是有钱有闲而又有文化的高人雅士的专利品,现在全面小康社会的的福荫旅游已是寻常百姓共同的业余爱好了。

  旅游是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地为发展旅游业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使尽浑身解数,搞大建设大开发,大包装大宣传,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有的建城,有的造景,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烟四起。因为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无烟工厂。谁占了先机就能推动谁的旅游市场的红火。

  旅游是一种经济。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都要花费钱财。旅游的组织者如旅行社,旅游目的地都会有旅游收入。而且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越好,越能把游客留住就越能增加收入。旅游经济已占当地经济的重要比重。旅游经济发展了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旅馆、金融、地产品开发、地方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旅游是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现在讲旅游都是文化旅游。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消费。我们到旅游目的地首先感受的是那里的文化,有的景点本身就是文化遗存。也有旅游地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旅游者在参观景点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当然旅游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是精神愉悦。人们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旅游典型的是见异思迁。到异地去游山玩水,看人观景都是心情,心情好处处皆景。出门旅游的人不在乎吃住,但很看重自己的感受。因而旅游很大程度很大层面在于自己的心情。这又和人的素养有关。出门在外不要逞强,更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坏了自己的心情,而使整个景色失色。

  旅游感悟人生。人生就是宇宙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世上有很多好的风景,我们只能游览观看,谁也不可能独占。不管是谁再有权和钱也不能把明天买下。因而我们不能奢望太多。再好的景点都是天造,都有美中不足。人生也没十全十美。总有缺憾。

  旅游没到过的地方,听介绍可能很诱人,很动心,当你费尽周折去了那里,也觉不过如此,这样的事常有。人生许你想要的拼命去要,付出了很大代价,得来后也只是“到此一游”。旅游是欣赏自然,走向自然。做人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旅游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常旅游的人兴许还会换个别样人生。

旅游议论文5

  摘要:人是企业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当越发注重公司人力资源的建设,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分析,发现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人力资源规划少,招聘与配置不合理,培训与开发不佳,绩效管理不明确,薪酬福利管理不合适等缺点,本文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文献,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提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与配置;及时培训与开发;明确绩效管理;制定合适的薪酬福利管理等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目前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旅游企业是能够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手段,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进行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本文中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特指重庆市目前未上市的各旅游企业,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也一样。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及相关专着的研究,总结了当前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对策;②旅游企业员工及导游薪酬相关制度;③旅游企业员工的培训以及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研究;④旅游企业人才流失及相关对策;⑤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对策等。

  2.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工作的创新性

  旅游企业属于服务企业,这对员工的某些方面的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其员工的工作条件,内容,时间,地点较其他行业更自由灵活,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其绩效考核的难度大,因此需更加创新的模式去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2)管理的主动积极性

  顾客就是上帝是服务行业的宗旨,旅游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工作一般是出门在外,因此,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主动积极的去联系在外的员工。

  (3)从业人员的分散性

  笔者经过走访调差,以及访问等,了解答目前重庆市旅游企业从业的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兼职人员,特别是导游这一职业。

  (4)人员的流动性

  劳动密集的服务行业是人员流动性最大的行业,旅游行业也如此,特别是旅游的季节性,地域性,导致从业人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该工作。

  二、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1.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旅游行业的员工跳槽快,旅游企业管理难度加大

  重庆中小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大多是在旅游旺季赚钱,平时休养生息。这给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带来的问题是,他们必须在淡季的时候选择其他得工作,也就造成了兼职导游存在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该行业存在旅游淡旺季的特点,从业人员的跳槽速度也会相对较快。另外,旅游行业是一个高强度的服务行业,压力较大,也是造成员工跳槽频繁的原因。以上现象必定给中小旅游企业带来管理成本上的压力。

  (2)缺乏中高层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

  走访发现,某些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的做法,也存在用人不专的做法。重庆市的中小旅游企业遍地开花,但是却少有中高层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毕竟中小企业对自身发展会有一定的限制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的`问题,忽视对员工的培养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视。

  (3)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不足

  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大多是发展中的状态,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在管理方面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及空缺。当然,重庆市中小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缺乏大公司成熟的经验,毕竟资金有限,也只能在发展中求生存。

  2.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少

  一个公司想要更好得发展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当我们已经知道旅游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就应该未雨绸缪。但经调查发现,重庆市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还处于人力资源无规划或者规划少的状态。从业人员大多数属于兼职导游,旨只在旺季得时候上班,平时公司就几个人轮流值班。

  (2)招聘与配置不合理

  人事行政部合并的结构更适合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由于公司的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中小企业并不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采用的招聘也是粗放式的,没有合理的招聘流程,一部分是从网上招聘,一部分是朋友介绍,这给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这也是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存在的招聘与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3)培训与开发不佳

  重庆导游每年都有年审,但是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却很少有对自己员工的培训,由于兼职导游的大量存在,企业也无法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召集所有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同时,兼职员工的某些特质也无法被及时发现,因此,对员工的培训及开发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4)绩效管理不明确

  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目前采用较为粗放的方式,绩效管理划分不明确,不合理。由于没有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也无法通过准确的数据来判断相应的员工绩效,也是影响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的重要障碍。

  (5)薪酬福利管理不合适

  薪酬福利是员工关心的中药问题,中小旅游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一个原因也是由于对薪酬福利管理不合理。员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肯定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三、对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应建议

  1.塑造企业自身文化,提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为什么大多数高材生再久也是愿意选择去大企业当一个小小的实习生,也不愿意去小公司做高管?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公司拥有更健全的管理系统及企业自身的文化,以及拥有合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他们更愿意去那样的企业。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企业只有把自身的文化做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长久更健康的走下去。例如让相应部门完善丰富企业的文化。塑造文化墙,打造企业文化节等。

  2.合理招聘与配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人才流失虽有个人问题,但是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其变化发展的条件。我们不能改变人才本身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其选择留下。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不仅要从根本上重视这个问题,也要拿出实际行动去招聘与配置相关人才。例如设立专门的部门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

  3.及时培训与开发

  大多数员工还是希望在一家公司长久的发展的,所以公司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培训及能力的开发,让员工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提现,也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也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

  4.明确绩效管理

  良好的绩效管理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能明确的显示出员工对公司效益的贡献度,也能根据数据来判断一个员工的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中,应当注重绩效管理。

  5.制定合适的薪酬福利管理

  如果你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肯定会充满怨言的吧。员工更是如此,他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属于自己合理的回报。合理的薪酬福利是当下很多就业者关注的第一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想要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有效提升的话,我想应该多多关注这个员工第一注重的问题。

  四、结语

  旅游企业是一个压力大,人才密集型,更新换代快的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过程是该行业的显着特征,在实现服务完成的过程中时,员工必须与顾客提供面对面、亲密接触。因而,在这个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高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对员工的相应开发及培训,以及自身文化的塑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更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本文对重庆市中小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来相关问题所在,提出来相关建议,以期能对重庆市中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宋耘,傅慧,李美云。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xx.

  [2]魏为,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郭鲁芳。旅行社留住人才策略探讨[J].商业研究,20xx(20)。

  [4]仇学琴。云南省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5]唐·约翰逊。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旅游议论文6

  现代社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呈现出规模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旅游业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然而在理论上,我们仍习惯于更多地把旅游作为一种纯经济活动看待,对旅游的文化本质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实际上,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在理论上理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大众旅游的兴起由多种因素促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强的消费能力,又改善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便迅速增长,更加注重精神的消费,即物品消费的精神意义,消费方式的“脱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旅游是现代人的文化消费活动,更确切地说是现代人寻找文化体验的活动。旅游使得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同时也离开日常的工作生活压力,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寻找新感受、新体验,从而舒缓日常工作生活压力所刺激的紧张神经。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和品位的提升,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需求也随之增长,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符号消费活动的性质和特征,愈益鲜明地表现出来。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分析,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人总是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的本性。人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实现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并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文化之于人,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功能,而且还是“使人能够成为人”的基本条件。文化与人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消费资源的属性分析,旅游资源一般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人文资源正在取代自然资源成为旅游最重要的观赏对象。其实,所谓自然资源,本质上也是人文资源,即人化的自然,同样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不能在自然景观中彰显其应有的人文意蕴,赋予它相对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价值和符号消费意义,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因而也就不能构成旅游资源。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将逐步淡出旅游市场,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文化为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旅游产业。

  因此,现代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符号的消费,也就是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所说的,“财富和产品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经济系统被符号社会学系统取代”。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歌舞、节庆礼仪、餐饮住宿等外显形式的消费,获得内隐的文化所指,从中体验文化提供给人们不同于日常居住地的社会空间、身份的重新确认和文化认同。此外,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符号,现代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文化符号的提供,因此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就是一种文化创意活动。成功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点的形成决非一个自然过程,或一个简单的把风景、古迹等围起来的过程,而一定是根据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设计特定的旅游线路,创造符号化的旅游文化产品。综观国内外的旅游热点,无不是以文化符号取胜,既有鲜明的文化表现形式,又蕴含意义丰富的文化内容。

  旅游是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人类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从文化主体来说,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文化的发展史上,文化交流碰撞主要是通过人类群体的迁徙、战争、商业贸易、传教、使节互访等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的.广度、深度、频度直接影响文化繁荣发展的程度。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传播、大众旅游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真实感受不同的文化,同时又传播自己的文化,无疑将带来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借鉴,从而促进文化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旅游已经成为文化实现自身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旅游活动,文化可以超越原有的时空限制,由“地方文学”转变为“世界文学”,真正使民族的东西变为世界的东西;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作为被体验的对象,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借助旅游进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进本土文化的自我创新和超越。

  旅游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协调共进的过程。文化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艺术表现、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家居建筑等等。通过旅游这个媒介,文化表现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其蕴含的内容也通过旅游者的鉴赏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匹配在一起,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共进。

  其次,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继承和摒弃共同存在的过程。通过旅游这个平台,提供了让广大社会公众自发地、共同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机会,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整体把握建立在符合社会公众的整体需求之上,从而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提供了时代标准。

  此外,旅游对文化发展最直接的作用表现为,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大众可以消费的商品,随之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在发挥旅游对文化促进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到,旅游自身的发展并不会带来对文化资源的自觉保护。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保护文化资源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与文化双赢。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那些早已退出我们社会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旅游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因旅游业的兴起而遭遇灭顶之灾,也可能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传承和发展的机遇。

  我们还应该看到,不仅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有承载力限制,文化资源、文化环境同样有承载力限制,过度的、不适当的开发利用同样导致文化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破坏。比如,民族节庆活动是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场所的,并且带有某种神圣性,但如果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使之变成一个纯商业表演活动,完全破坏了它的文化意义,使这种文化符号“空洞化”,那无疑是一种破坏。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关键是要保持文化资源持有者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既表现在经济利益的获取上,也表现在文化的保护创造发展上。文化的保

  护创造发展都要以当地群众为主体,使保护创造发展的文化仍然是本来的文化。

旅游议论文7

  跟团旅游似乎是中国人认为最“快”的旅游方式。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导游在对游客讲,“快走”“快到下一个景点”。我看到旅客面容上看到的是乏味,劳累,而并不是旅游本该有的愉快的神情。这样的方式看似快了,真的快了吗?

  跟团旅游的过程中其实你的旅游方式已被定式。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凡事都讲求快。由于旅客为了省去制定旅游的方式,所以就愿被“锁”在旅游团那种“快”的方式中。可“欲速则不达”。你觉得“省”了,可你失去的比你省得多。在游览前的制定的过程,其实是你自己了解,深入的过程,这其实就好像,课前预习的过程。预习为了更好的学习,制定为了更好的旅程。

  方式被定式仅仅只是开始,难道你不认为游览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导游在“赶鸭子”的过程。摄影师花数万小时只为那一张照片,艺术家精雕细琢只为那一个杰作,导弹制作工人花几十年解决了专家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你却要花仅仅几分钟体会这个经典,那就白日梦。被迫的急于求成,到头来,那你的体会是什么?喝茶时往往讲究“品”这个字,但这是一个慢的过程,闻,观,品,喝。每一步都要慢慢去做,才有每一步的价值,而如果你不闻,不品,不观,那喝下去的,给你的感觉只是一杯热水而已。如果你的感受只是“喝了一杯热水”,那只能说你的`旅游只是垃圾。因此,旅游要求慢慢的品味,体会,而不是旅游团的求“快”。

  虽然如此,可报团旅游在情理之中的。人们习惯于“车上睡觉,下

  车拍照”的旅游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发微信,微博,晒图,一到暑假,或旅游季,蜂拥而至的照片挤满了相机。少数真正的旅行者,旅行回来,其实照片并不多,因为他愿等,他愿等内心的“快门”按下后再按相机快门,他肯慢,他愿等,所以他能体会到真正旅行的乐趣。他也不晒图,因为他的内心已满足。而跟团旅游的人,他们不愿慢,他们不肯慢。在他们内心的相机还没“对焦”时,他们手上的相机快门已按下。因为旅游时他无体会,所以旅游根本没有满足他们。之所以他们拼命晒图,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他们的虚荣心。

  有些人吃了那“快餐”旅游,有些人还准备吃,可那不是真正的旅游。如果你准备“吃快餐”如果你已经吃了那“快餐”。那快停下你“快”的欲望,真正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旅行吧!

  评语:文章很明显在说理上有进步,能充分分析旅行团的各种不足,并使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来议论,很好!但文章在举例的简练生动方面,在说理的条理性方面仍应加强,加油!

旅游议论文8

  论文摘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旅游管理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据统计,目前,各类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业急需大量的人才。近年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已将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管理人员作为重要的任务。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本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该课程的学校教学与实际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加大对此课程的改革力度,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客观需要,切实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际训练为辅”。随着国家示范校课程教学不断深入的、具有特色的改革,这种模式与快速发展的“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不断加大,不能与新的课程模式相衔接,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工作导向性差

  学习目标只局限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技能的概念、作用、特点及要求等知识点有所了解或掌握,即保持在“什么是什么”的浅层认知层面上,缺乏对技能目标、拓展目标的工作导向的深刻认识和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缺少实践环节,教材与实际脱节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难点是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讲授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对待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另外教材陈旧,且与实际脱节,现有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旅游人力管理的实务分析,使得学生难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三)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小

  目前,大多旅游院系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介绍,从头讲到尾,较少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课堂的“教”和“学”呈两个分离的状态。例如,有些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完全是老师个人的发言,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最后总结,整个过程学生很少参与,这样往往使案例分析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还要熟悉旅游企业的工作。目前,担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教师是经济管理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老师,不熟悉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的各个环节,且没有在旅游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课只是就理论而理论的讲解,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满足不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考核方式守旧单一

  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还很单一,以笔试答卷为主。在考试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较少的有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更没有实践性操作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成绩评定仅仅以笔试成绩确定,没有从学生的操作技能、知识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因此,这种试卷考试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也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应用所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适应旅游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一定的理念,符合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权利,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把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措施、手段的选择,建立在符合广大学生的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人文教育思想的平台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旅游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关联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和新情况。高职旅游院校的课程教学应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根据行业的发展与需要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能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人才要求及素质,更好地培养旅游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旅游企业服务岗位、中层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要应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为旅游行业培养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旅游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具备从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备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的课程改革,应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尽量与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一定数量星级酒店、旅行社、高尔夫球会、高级会所等旅游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合作,如在学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共同培养培训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改变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引进互动的、参与的、以学生为主角的延展式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旅游的实际问题,设计多种案例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案例,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既弥补了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实践性,又克服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局限性。情景模拟教学法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实践导向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课程模式。项目(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计划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高度责任感和综合的职业素质。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基本能胜任以下相关工作:旅游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的设计等。

  4.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富于情感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将能够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当充分熟悉教学内容,讲解生动流畅,这样在学生心目中便形成一个印象,由敬佩之情生出喜欢之心,从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讲授的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预先给定讨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进行讨论,讨论完全是自由的,目的就在于考察学生的表现。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候常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人员的团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信息收集和提炼能力及求职者的个人风格等。如在《员工绩效考核》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讨论,让学生应该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等技巧,为以后参与这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旅游院校必须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相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训教学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职结合之路,应当为教师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从生产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优秀的师资,通过具有生产实践的专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文化带到学校,带进课堂。

  (五)加大对考核制度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上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向社会实践综合转变、由独立完成向合作完成转变、由教师单一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评价转变,达到真正从实践中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要树立以考核基层管理岗位技能与行业素质为重点的考试指导思想,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改革一定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专业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满足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旅游议论文9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文化+旅游的新型模式愈加受到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青睐。在这其中,茶文化旅游模式是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旅游模式。站在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去看,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能够增加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文化底蕴,让旅游不是简单的游玩和观光,而是具有文化甚至是思想的深度,让游客得到文化的滋养和思想的熏陶。站在茶文化的角度,其与旅游业的融合,能够拓展茶文化的表现载体,使其以更加丰富而多样的姿态呈现于人们面前,对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茶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对于此,那些有着深厚茶文化的地区,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市场需求,创新思维、丰富手段,构建起更加合理而高效的茶文化旅游模式,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摘要:茶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模式;开发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就催生了文化旅游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茶文化旅游模式是我国当前文化旅游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旅游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茶文化焕发出了新的光芒,对于其在新时代下的弘扬和发展大有裨益。对于此,我国茶乡就要充分认识并把握好这一时代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让自己的茶文化资源与资源得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符合时代需求和消费者青睐的茶文化旅游模式。

  1我国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潜力

  什么是茶文化旅游模式?一言概之,其是以旅游业为依托,融入了茶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业态。从当前看,我国茶文化旅游模式主要是将茶乡所蕴含的茶文化物质内涵、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其置于旅游开发的框架里面,让其贯穿于旅游业的观光、度假、体验、教学等环境中。这样,就使曾经“藏于深闺”的茶乡茶文化资源走上舞台,让人们对茶文化认知,不再局限于最终的茶产品,而是能够从茶叶的种植、制作开始,对茶文化有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深层次了解。

  1.1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开发潜力体现在茶叶的生产和制作内容上,也就是茶产业的上游环节

  现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单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玩,而是有了更高的诉求。主要是想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旅游目的地当中,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生产方式有深度的认知,去体会和领略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和社会人文魅力。从文化旅游模式开发的角度去看,我国茶文化涉及到农业种植、采摘、种植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以前处于茶产业的幕后,很少会被饮茶者所知晓。但恰恰是这些环节,却有着很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从幕后来到前台,形成一个可以让游客观光并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并学习到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全过程,如此就能够赋予游客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这就使得游客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最终的茶产品,而是能够从茶文化的上游环节,去感受茶乡的人文和自然魅力,从而对茶文化有更深入而直观的认知。可以说,对茶叶的生产制作进行深度开发,并制定相应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是我国茶乡在进行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时,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1.2具有极强观赏价值和艺术内涵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是我国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的重要潜力

  应该说,现代人在旅游上面,越来越注重对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在这方面,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作为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呈现,其在不同茶乡、不同民族当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不仅有着极强的人文内涵和茶文化底蕴,更是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区域文化背景,能让游客得到艺术、文化以及精神上的多重享受。对于此,我国茶文化旅游就应当将这些形式和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和整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化开发。我国茶文化在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中的呈现方式是丰富而多样的,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文背景,因此在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上也不尽相同。譬如说,广西的茶艺表演具有浓郁的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特色,饮茶环节热烈而活泼,再加上民族服饰、民族舞蹈及歌曲的参与,让茶艺表演极具西南地区的民族风格。因此,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各地的茶乡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茶艺表演更好地成为促进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

  1.3茶文化旅游开发要充分发掘茶产业周边产品的潜力

  茶文化旅游既要依托于茶产业,但是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茶产业本身,而是要拓展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让茶文化旅游更加多样化,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此,就要充分发掘茶文化茶产业周边产品的市场潜力。以日本的动漫业为例,其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除了其本身的动漫内容版权外,其在周边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营销上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那些价值不菲的手办、道具,深受广大动漫迷们欢迎,充分证明了文化产业周边产品的重要作用。由是言之,在进行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过程中,就要真正重视周边产品的价值,认真学习日本以及美国动漫产业的开发模式和相关经验,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开发出种类丰富,符合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周边产品,如茶人模型、茶叶形状的钥匙链、茶乡风光纪念册、茶点心等等。如此,就能让游客在旅游结束后,能够购买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产品带回家,一方面可以自己收藏把玩,另一方面更可以将其馈赠给亲朋好友,将自己的旅游收获分享出去。

  1.4茶文化旅游开发中,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

  茶叶往往生长于那些远离人烟,有着良好生态环境的地方。因此,我国茶乡的自然风光一般都较为良好,有的甚至还具有世间罕有的自然景致,如福建的武夷山茶区、湖北的神农架茶区等等。而游客们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领略大好河山,因此,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各地就要注重将自己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开发线路、做好经营的同时,更要做到对生态环境切实有效的保护,不能过度开发,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道理。

  2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2.1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其能让我国茶产区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中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诸多思想流派如佛教、道教等进行了充分的融合,比如说道教的“天人合一”在茶文化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而佛家的“禅茶一味”更是赋予了佛教新的表现形式。另外,茶文化更是跟我国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呈现载体。所以,我国各地尤其是茶乡就分布着大量跟茶文化有关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如茶庄、茶园等等。由于茶的种植和生长环境比较特殊,所以与茶有关的文化或历史景观往往都处于一些远离城市,较为偏僻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景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如战争的破坏,和缺乏足够的修缮和保护,逐渐破败成为废墟甚至是消失。比如,卢仝茶文化的遗失,在日本和韩国影响深远,但在我国很多人只知陆羽,不晓卢仝。卢仝茶文化遗存在历史的潮流中遭受到破坏。另外,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不少地方经过大拆大建,更让一些散落于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茶文化景观被公路、高楼大厦等建筑所取代。由此而言,开发茶文化旅游,可以仰仗文化旅游的发展,用市场的作用让民间的茶文化景观得到主动的保护。为什么这样说?答案很简单。人们之所以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那些深山老林或偏僻茶乡去观光,重要目的就是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韵味和历史内涵。所以,一旦当地人发现那些茶文化景观是可以换来经济效益的“摇钱树”,自然会重新考虑其价值所在,进行主动的保护。

  2.2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提升茶乡老百姓的整体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大有裨益

  茶文化旅游对于经营者和从业者而言,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所以,就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者尽心参与,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的茶乡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当地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人文修养也有待提升,与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而茶文化旅游的本土性较强,因为很多游客认为“最美的风景是人”,他们去感受茶乡的风土人情,就需要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本地人参与。然而文化旅游的服务业特点就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说更好的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等等。所以发展茶文化旅游对于当地整体人文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开发策略

  3.1茶文化旅游开发者应当结合当地茶文化景观,制定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让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茶文化旅游的受众群体比较广泛,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教育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游客皆可以成为茶文化旅游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个人爱好、旅游目的都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其对旅游的认知与中年人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茶文化旅游开发者就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多开发一些具有特色,能够被不同群体所欢迎的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譬如,针对当前年轻人猎奇心强、求知欲望浓厚、探究意识强烈的特点,茶乡旅游经营者就不妨利用茶乡有山有水的地貌及自然优势,为他们定制一些能够探险、户外生存的旅游线路,让旅游者在探险的过程中,一方面更好地领略茶乡的自然山水,另一方面通过近距离感受到茶树的生长环境,了解茶树那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增强个人意志,提升个人精神。另外,针对一些学校或是带有学习目的的旅游团或者是旅游群体,经营者就要开发一些知识文化旅游线路。具体而言,就是要让旅游线路多一些茶文化讲解、茶叶种植知识传授、茶叶制作过程讲解、茶艺表演等内容,这样一是能够让普通的旅游内容上升到理论的范畴,另一方面更是能将那些原本存在于课本中的农事知识、手工业技巧以及人文背景,以真实的面貌直观地呈现于游客面前,让游客寓教于乐,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2在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将茶文化和当地其它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合

  茶文化不是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科,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其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与其它文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茶文化旅游开发和设计者,就要加强与其它部门尤其是当地旅游部门的联系和协作,通过出台区域性的文化旅游开发顶层设计,对当地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规划、整合、包装,并制定一些充满创意、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这方面,地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的做法就值得我国广大茶乡学习借鉴。普陀山有着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有着享誉海内外的普陀山云雾茶,另外更是一个佛教圣地———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当地的普陀寺驰名远近,每年都能吸引着大量的香客和游客。而当地针对这一点,一方面结合禅茶一味的内涵,将当地的云雾茶与普陀寺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出富有禅意的普陀佛茶。另外,当地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时,更是将佛教、普陀山自然风光、云雾茶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极强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普陀山的文化旅游模式,是我国开发茶文化旅游模式的一个典型范本。

  参考文献

  [1]徐永成.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国[J].中国茶叶加工,20xx(2):10-12.

  [2]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xx(17):58-61.

  [3]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xx(3):31-32.

  [4]徐永成.长三角打造茶文化中心[J].茶叶,20xx(1):32-34.

  [5]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

旅游议论文10

  导游的大喇叭似乎成了当代旅游必不可少的部分。于是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导游拿着大喇叭大声喊叫催促游客跟上脚步的事件自然不少。游客们也天真地以为只要到异国他乡看一眼,拍张照就算是旅游。所以在旅游时不断按下加速键就可以在有生之年环游世界,行万里路。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人们为何按下旅游的加速键?也许因为慢速度低,费时长;也许因为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浮躁;还是因为这种快速旅游式的走马观花可以赚钱?现代人心中的躁动不安带动了旅游业的`“快”。旅游业推行的这种快速旅游仅仅让你看到了建筑表面,导游再把百度上的介绍一背讲给你听就是旅游?或许因为导游已经讲过无数遍景点介绍厌烦了,也或许因为导游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内涵。你仅仅是千里迢迢的过来看上一眼建筑,听听“百度介绍”。然后像一只被拎着脖子的鸭子一样被导游带着走一圈,钱就像流水一样流进导游的钱包,这真的叫旅游吗?本是悠闲地行走,为何变得浮躁急促?何不慢一点,在景区多驻足一会儿,多思考一会儿,多感悟一会儿。“慢”——这种被现代人所嫌弃的方式,也许才是旅游的真谛。

  慢,可以仰望自然,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你是否站在富士山脚下观察过樱花缓缓飘落?是否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仰望过流星在夜幕上划过一道亮闪闪的弧线?是否潜入马尔代夫清澈的海水下倾听过鱼儿的心跳?一旦按下旅游的快速键,你别样惬意的时光就被导游的叫声代替了。

  慢,可以感受历史,感叹异国他乡的文明。当你按下旅游的加速键,就意味着你无法花上一天时间坐在岩石上欣赏壁画,无法潜心研究佛教传播的传奇故事,无法感叹东南亚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法被地球另一面令人肃然起敬却回味无穷的文明深深打动。

  慢,可以品味生活,与大自然和谐交处。徐霞客花费一生的时光慢慢游历山水,他生动地描绘了大半个中华的山水名胜、民俗风情。大自然陪伴了他走完传奇的一生。因此北大教授于希贤为徐霞客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当你按下旅游的加速键,又怎能像徐霞客一样品味“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岁月,与自然和谐共处?

  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所以,如果你也按下了旅游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原速。世界如此精彩,何不慢慢地走呢?

旅游议论文11

  一、资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资兴市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具体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资兴自古山水灵秀,山有“九峰八面之奇”,水有“程乡水之秀”。1986年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资兴市旅游事业开始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显示出蓬勃生机。“十五”期间,资兴市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每次,国内旅游业综合收入五年累计达到18亿元。以东江湖、五岛一村等为主要旅游景点的山水园林生态游、景区风光游、农家休闲娱乐游拉动了全市餐饮、娱乐、农产品贸易、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8000人的就业。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办旅游的合力正在形成。目前,资兴风景旅游项目众多,精品旅游景点主要有:雾漫小东江、东江大坝景区、龙景景区、兜率岛景区、东江漂流、白廊五岛一村、农家休闲游、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源山寿佛庙、回龙山、程江口、汤市温泉等。2002年11月,东江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进入“最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主要特色

  资兴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综合性、参与性强。它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参与性。二是分布集中,便于串线。与市外邻近的著名风景名胜旅游点炎帝陵、井冈山、南岳、桂林等容易连线推销,有利于组成旅游线路。三是特色资源较多。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雄、奇、幽、旷之特点,体现了“参与”和“娱乐”这两大现代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找到了静态观光旅游和动态参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二、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尚未做大,尤其是产业链尚未形成,效益不高。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以东江湖旅游为主,接待游客数占游客总人数的95%以上,是资兴市旅游产业的品牌项目。但是仅靠这一个品牌还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按照旅游部门制定的资兴旅游线路,均为旅游观光一日游。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只是享受水上的自然风光和水上活动项目,缺乏山与水、文化与旅游、消费与游玩之间的紧密配合。娱乐项目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大规模、高档次、内容丰富、形式高雅的文化娱乐休闲项目。

  2.产业项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全市城市规划中没有明确划分旅游产业区,日常旅游活动场所分布散乱、无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随着东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东江沿江一带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在引导旅游产业向该区域转移时,旅游产业经营者有不少顾虑。据调查,唐洞市区现共有歌舞厅30余家,投资在100多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2家;投资在50万元~100万元、经营面积2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2家。由于经营者的投资大,转移后的利益短期内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全市旅游休闲产业统一规划布局的调整进程。

  3.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甚至出现、色情等违法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产业要形成优势,必须上规模、有特色。而要形成规模、特色,关键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休闲旅游特色,走“以湖为心、以河为脉、以绿为本、以山为衬”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布局,按照积聚发展、规模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全市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沿江旅游产业带的详细规划,以规划来引导产业聚集,来提高城市品位。同时,要组织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订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2.整合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1)要充分利用东江湖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各景区景点的建设。重点抓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东江湖、兜率岛、黄草、白廊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加快东江湖旅游合作圈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东江漂流、雾漫小东江、五岛一村等项目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农家游为主的生态旅游,解决资兴市旅游旺淡季剪刀差和留客难问题。

  (2)着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旅游文化娱乐一条街、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努力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精品,用文化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把体育竞技和旅游休闲健身有效融合起来,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需求。(3)着力推进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把沿江两岸作为资兴市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积聚区。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决定产业发展水平。资兴市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多,但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要整合劳动、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针对资兴市旅游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组织和引导产业经营者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改变资兴市旅游产业在项目层次、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方面落后的局面。

  4.加快旅游景区线路开发

  围绕吃、住、

  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抓好景区线路的开发建设。以东江湖为重点,突出抓好东江沿岸多功能休闲产业区、寿佛文化景区、天鹅山森林公园、程江丹霞景区、汤市温泉休闲、“古南岳”回龙山景区、高码大王寨景区、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改造升级和综合开发。加快景区景点的交通配套建设,突出抓好汤炎公路、S213线、S322线、横岭公路、程江口——永兴公路、高码——苏仙区五里牌公路等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市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东江湖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加快形成以东江湖为核心,辐射汤市温泉、炎帝陵、井冈山、汝城温泉、广东丹霞山、宜章莽山、苏仙岭、南岳衡山等景区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好鲤鱼江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形成的水域,抓好体育中心、水上娱乐等城市休闲设施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游,在东江湖核心区域打造1个~2个融垂钓、康复、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休闲中心。

  5.加强旅游产业经营管理

  加快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影响游客滞留资兴时间短的矛盾;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规范东江湖游运秩序,鼓励扶持燃气、电力、豪华游船,淘汰限制燃油、破旧油船;加强各旅游景点、各工作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全力提升资兴市旅游服务整体水准。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抓好东江鱼系列产品、竹木工艺品、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大力挖掘资兴旅游文化资源,尽力传播推介东江湖秀美风光,以“寿佛”文化和“古南岳”文化,呼应郴州“福文化”和炎陵“华文化”,打响资兴市“寿佛文化”品牌,提升资兴旅游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加快资兴成为旅游名市步伐。

旅游议论文12

  眠江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它既是一条自然的河流,又是一条蕴含无比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河〕特别是在眠江上游,这种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各种神奇、神秘、神妙的文化传说与文献传播,令我们口眩乃至痴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一神奇、神秘、神妙的江河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高度的认识,至今这一地区尚未形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找出其中的文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合力打造与其历史票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山民江上游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

  眠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其正源出自眠山南麓松潘县北部水晶乡安备村境内弓杠岭南坡斗鸡台西侧,由北向南流经四川盆地西部,于宜宾市汇人长江,干流全长735 km,流域面积13. 54万km,天然落差约3650 m,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支流,也是我国水利开发最早的河流之一。按照传统的说法,眠江干流都江堰鱼咀分水堤以上为上游,长约365 km;都江堰鱼咀分水堤至乐山大佛为中游,长约216 km;乐山大佛以下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54 km o眠江上游河段为最长。这一段河流,与中下游形成鲜明对比。中下游流经地域主要是平原和浅丘,落差不大,而上游则是高山峡谷,地形复杂,落差非常大。

  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山峡谷地带,孕育了至今都让我们惊叹且数量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富集的文化资源,至今没有产生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似乎一提到眠江上游,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有九寨、黄龙等自然风景,而忽略其文化遗产。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自然,轻人文。长期以来,眠江上游各地重自然景观宣传、打造,轻人文历史资源的梳理经营。毋庸讳言,以九寨、黄龙为代表的眠江上游自然风光,是上帝的馈赠、人类的珍宝。这里的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天空,对身处喧嚣尘世的现代人来说,是最好的休憩、缓释和净化之地,其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确乎实至名归。这些年来,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精心打造以及中外游客的口耳相传,九寨、黄龙不仅成为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旅游名片和拳头产品,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 但是,与九寨、黄龙这类自然遗产持续热度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眠江上游各地的文化遗产旅游却未能形成真正品牌,游客到这一地区口的性很强,都是冲着九寨、黄龙世界遗产来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是陌生的。相应的,文化遗产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方面,也相当滞后。

  2.各自为阵,相互争抢,淆乱市场。眠江上游地区有许多相同的票赋,这些票赋不仅包括自然遗产,

  二、山民江上游的历史文化遗产

  眠江上游是文化富集之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梳理眠江上游历史文脉,对认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合力塑造这一地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大禹文化。大禹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在多方面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禹兴于西羌。”裴胭集解云:“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张守节正义云:“禹生于茂州汝川县,本冉胧国,皆西羌。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汝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东汉趟煌《吴越春秋》云:,’(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其注云:“在茂州石泉县,其地有禹庙,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元和郡县志》:‘禹,汝山广柔人,生于石纽村。’《水经注》:‘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广柔,即今石泉军。西羌是一个大的地理范围,而“石纽”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关于“石纽”的出处以及与此相关的地名和传说,汝川、北川、理县、茂县等地都有,而且不少地名至今沿用,相关传说至今传颂。比如,汝川县绵厦镇飞沙关有“石纽山”题刻。

  三、整合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崛江上游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议

  由上述梳理可以看到,眠江上游与中华文化、古蜀文化与民族文化等都有非常深刻的渊源。如此众多的文化交集,在整个中国文化区域板块中并不多见。为了加快眠江上游文化旅游发展,尽快形成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1.尽早拟定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眠江上游涉及到阿坝、成都、绵阳、雅安等市州,如果按照简单的区域规划各自为阵,各市州之间极易形成主次、真伪、优劣之别的'争抢喧闹。甚至一个市州,如果没有统一规划,也容易相互拆台、恶性竟争。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由四川省文化与旅游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市州尽快进行眠江上游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特别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尽可能确保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得到有效保护。今后这一地区应该严格按照此规划进行文化旅游发展。

  2.抓好基拙研究。文化旅游发展与品牌塑造,离不开基础研究。对眠江上游地区而言,历史文化遗产如此富集,究竟这一地区有多少文化家底,这些家底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已经消失,哪些部分消失,哪些保存完好,这些家底该如何进行文化包装和营销策划……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必要一一厘清。大抵可分历史文献集成、遗址遗迹遗存考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以及保护与开发方略等进行梳理、研究。

  3.加快基拙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环境。借力“5·12”汝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眠江上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地震前,已有较大的改观,都映高速、映汝高速的相继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游客的时空距离。新映秀、新水磨、新绵厦、新漩口、新威州等一批灾后重建的乡镇拔地而起,加快了这一古老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步伐。但相对于灾民的安置和市镇的功能恢复,文化旅游需要更高层次、更多样化、更便捷性甚至更富个性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而这些恰好是这一地区的软肋。因此,这一地区一方面要借助成兰铁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境内支线铁路的建设;借助都汝高。在一系列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翻译实践的最终执行者,译者无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原文、原作者和译文、译文读者中起着融通生化的桥梁作用”。

  因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然而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又在不断影响着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译者需要选择动态、有效的翻译策略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上夯实基础,加强双语理解、表达能力;在文化上关注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交际维上尽量接近译语读者,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裸”族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要尽可能地兼顾到三维转换,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平衡协调,注重英汉表达的差异,创造出最“适应”原文的译文。

旅游议论文13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信息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校乡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共2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探讨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其实践生态旅游管理系统框架构建研究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初探

  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企业以往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并不关心,或者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是否优秀也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同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加要求,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首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但是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这又这样才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毕业设计考评的方式方面,不仅要重视流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要确保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严禁

  论文抄袭

  相关信息

  怎样写研究性论文—研究生论文与系统的探索(共4篇)怎样写论文?有没有什么格式要求呢?怎样写历史论文规范写作技巧(共3篇)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怎样写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及范文参考试论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刍议浅析怎样写好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怎样写好检验医学论文的探讨学习新课程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怎样写法学论文

  现象的发生,加强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旅游议论文1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度不断提高,新型旅游业态不断出现。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已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照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同时也面临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国内旅游业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为推动生态宜居、美丽富饶、充满活力的新日照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

  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选择。从日照实际情况看,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速度较快,大大超过服务业和GDP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日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日照旅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而且还促进三次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带动交通运输业、商务会展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娱乐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零售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进而进一步推动日照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另外,从消费角度来看,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效引导居民消费的理性化,使消费结构更加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能够直接体现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日照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充分展示日照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推动日照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日照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日照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黄海之滨,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接青岛、潍坊,南临连云港。市内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纵贯全境,青岛—连云港铁路和日照机场即将开工建设,交通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日照地处海滨,地貌多样,有山丘、平原、湿地、水域和海洋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在100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超过60公里的金色沙滩,沙细、水清、滩平,素有“蓝天、碧海、金沙滩”之美誉。日照文化资源丰富,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有两城遗址和陵阳河遗址等;莒文化与鲁文化、齐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摘得“联合国人居奖”。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的城市形象日渐凸显。当前,日照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1.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尤其是缺少包括区县在内的全市区域性旅游详细规划。由于缺少旅游规划,导致许多民俗旅游村、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不能先行建设,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北部滨海旅游区许多滨海旅游项目开发层次较低,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现象,甚至存在盲目开发的问题。

  2.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市、区县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统一有序的旅游市场,旅游竞争力不强。民俗旅游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旅游安全的管理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海滨旅游开发建设管理中存在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确、责权不匹配的问题。如,从万平口风景区到国家森林公园之间的海滨地带,海滨旅游资源存在被分割的问题,而且较为严重。致使沿海防护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村抢占滨海资源进行违规开发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

  3.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不高由于缺乏高端旅游产品,也就对高端游客缺乏吸引力。对游客来说具有吸引力的是北部滨海地带的优质海滩而不是旅游村本身,但由于旅游村的盲目扩张,无序开发,造成无序的低价竞争,使北部滨海区域的优质海滩大大贬值,旅游效益大大降低。目前,由于缺乏影响力大、层次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大项目,致使各景区的旅游项目单一、开发档次低,互动休闲项目不多,尤其是缺少游客能够参与的大型游乐项目,导致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不高。

  4.旅游大项目少,品牌不突出特别是游乐性、体验性项目少。日照一直致力于打造“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城市品牌,但是缺乏与此相对应的有影响、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一线景区、景点缺乏高层次的创意和旅游策划,对旅游品牌的开发、包装、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娱乐项目。作为“水上运动之都”的日照,除了能在奥帆赛基地乘游艇和帆船出海观光以外,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水上运动娱乐项目,让许多本来冲着日照“水上运动之都”来旅游,想体验水上娱乐运动项目的游客扫兴而归。这与日照“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城市品牌不符。

  5.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一是旅游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压力大,城市的综合旅游功能不完善,缺乏购物街、酒吧街和餐饮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和大型中低档旅游度假酒店,城市的夜生活单调。二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高速公路顺达,但铁路和海上旅游交通严重滞后,火车始发车次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地游客的旅游需求。三是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接待旅游的车辆严重不足。四是市民的文明程度及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能不高,接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

  三、加快“旅游+”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日照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要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日照“旅游+”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日照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力推进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名城建设。

  1.规划先行,构建高水平的旅游规划体系日照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重视抓好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的衔接工作。民俗旅游村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也要充分体现日照的特色,体现日照的海滨风情,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严肃性,认真组织好各区县旅游总体规划和《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务必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确立日照市和各区县的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具体的旅游项目,努力实现日照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产品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案,首先要确定好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到责任分工明确,每个区域的规划、建设和项目的组织实施都要安排专人负责,要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逐步加以推进,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旅游质量和效益日照旅游旺季和淡季非常明显。在旺季往往是人满为患,在旅游淡季却是游客稀稀落落,导致旅游从业人员及设施“半年闲”。即使在旅游旺季,游客在日照的停留时间也很短,游客来了留不下。因此,必须寻求突破:一是加大力度,积极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发展滨海乡村年节民俗游、室内海水浴场和温泉养生为主的冬天淡季旅游项目。二是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推动日照旅游升级。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带动力强、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旅游项目和大项目建设,推进景区软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打造一批集运动健身、绿色观光和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山岳休闲旅游区。三是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具有消费热点突出、游客参与程度高的优势,特别适合现代城市居民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休闲度假旅游理念。四是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造景区停车场和冲洗房等旅游配套设施,为自驾游客提供服务。要规划建设日照旅游特色街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完善城市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

  3.进一步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区和县域旅游的联动机制。日照市既有市区的滨海优势旅游资源,还有县域良好的生态、山岳、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发展日照旅游产业,要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一体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日照旅游形式,增强旅游内涵,还可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日照旅游快速发展。探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旅游企业相互合作,专家、媒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把日照打造成一个健康、安全和有序的旅游目的地。创新景区管理方式,探索建立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强对民俗旅游村和旅行社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质取胜。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努力探索旅游人才培养、引进的新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日照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4.实现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日照是一个滨海新兴旅游城市,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旅游基础设施完备,是理想的游客休闲目的地。一是实现考核体系的转变。一方面,游客数量很多,在旅游旺季甚至人满为患,给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造成不小压力;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低。因此,日照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尤其要实现考核体系的转变。二是实现旅游管理的转变。旅游的各方面都要与休闲度假游相结合,要在休闲度假上下真功夫,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努力提高为休闲度假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尽快争取更大的突破。三是实现旅游市场开发上的转变。目前,山东省旅游局正以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半岛城市群为重点,大力开拓俄罗斯旅游市场,日照要抢抓机遇,争取在开拓俄罗斯旅游市场方面有大的进展。

  5.加大旅游品牌塑造力度,加快旅游品牌化发展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就不可能形成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大力培育旅游企业品牌。近年来山东省旅游局倾力打造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和“好客山东”等旅游品牌,开始逐渐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推动了山东旅游业快速发展。日照市要精心打造“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城市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大旅游品牌的推广力度,争取成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一部分。二是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深入发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好日照民歌“满江红”、岚山号子、五莲茂腔、莒县周姑调、渔民节、皮影戏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策划包装。三是打造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将日照农民画由原来单一的艺术品转化成为具有现代艺术气质的日用生活消费品,使其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受到游客的青睐,是日照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一个范例。近年来,日照旅游商品的购物量在迅速扩大,其中主要以海产品、贝壳装饰品、绿茶和黑陶为主。要加大力度对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和推介,扩大日照旅游商品范围。

  【参考文献】

  [1]张莉.湛江市滨海旅游业现状与发展措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3).

  [2]马勇,何彪.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

  [3]乐辉.旅游演艺:成为休闲旅游时尚[N].汕头日报,2012-02-29.

  [4]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旅游议论文15

  在如今游客在景区乱刻乱画的现象数不胜数,不仅我们国人有涂鸦的不好习惯,而且外国也存在着涂鸦行为,广东连山金子山风景区为了解决游客随地随意乱画的问题,特意为游客开设了刻字林,游客可以在刻字林内随意涂鸦和刻字,对于刻字林的存在,我大为赞同,这是一种表率,也是一种对乱刻乱画不文明行为的有效疏导。

  刻字林的存在正如禁烟区的存在。乱刻乱画和随地吸烟都是不文明现象,都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都显示出自身素质的问题。禁烟区的存在是为了引导大家减少大家的吸烟,解决随处吸烟的问题,他引导人们到专有的地方去吸烟,引导人们在公共场合下不能吸烟,正如刻字林,他也同样引导着人们不能在随处万科乱画,只能在专有的区域可以涂鸦,这就减少了大家乱刻乱画的行为,解决人们在景区内乱刻乱画错误的行为习惯,如果强劲不止,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引导,让这种行为从大到小从小到无,进而解决这些不文明行为。

  对涂鸦的游客而言,刻字林的开设让他们有了可以发挥创造的.地方,更有效的让他们在指定区域内涂鸦,避免他们在景区内乱涂画。使他们有了一个愉快的旅行,也在不自觉中引导了他们,刻字林的开设不是诱导和纵容游客胡乱涂鸦,而是在保护其他景区的文物,也是对游客提供的不同的服务,对游客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对景区而言,刻字林吸引了游客乱刻乱画的行为。使游客在专有的区域,可以图画进而保护了景区的事物,让游客可以更好的观赏文物更愉悦的旅游,进而避免了游客在文物上的刻画,刻字林的开设对景区是一种有效的帮助。

  对社会而言,刻字林引导着人们不良行为的习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文明风气,使一些强劲不止的行为习惯中从多到少,从大到小,最后从有到无的作用。有效疏导,引导拿错误的行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社会之间的文明风气的传播。

  总而言之,在景区设置一片让不文明游客乱刻乱画的地方,有利于游客的改变。也有利于景区文物的保护,更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促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我对刻字林的存在大为赞赏,这有利于改正社会不良行为,实现不文明现象,从多到少,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基本措施,让我们注重引导,而不是明令禁止。

  • 相关推荐

【旅游议论文】相关文章:

坚守本心议论文-议论文10-20

敬畏自然议论文-议论文10-20

乐观的英文议论文-议论文10-20

笑对失败议论文-议论文10-20

生命的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10-20

工匠精神的议论文-议论文10-20

感恩与责任_议论文-议论文10-20

高中议论文自信乐观_议论文12-10

品位(议论文)-议论文作文大全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