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与事实议论文

2022-03-22 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法与事实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法与事实议论文 篇1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诚然,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接受事实,发表看法,事实与看法,似乎是相互依存的组合。

  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客观事实。看法则是指对客观事物所抱有的见解和观点。

  事实是看法产生的前提,看法是基于一件现实的事情之上而产生的对此的认知与态度。一个凭空产生、没有任何依据的看法,即使包装得天花乱坠,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网络上自媒体的一些虚假信息、捕风捉影的娱乐信息等,这些没有事实基础的观点看法,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而依据客观的看法能体现出事实的价值,让事实在舆论面前挺身而出。当人们的看法站在事实这一方时,事实方能真正体现出作为事情真相的价值。由此可见,“看法”要以“事实”为基础,才不至于“空洞”;“事实”要有“看法”来提升,才不至于“无力”。

  然而,如果我们跳脱时空的限制,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中观望,事实与看法,又好似互相抽离的组合。

  当柏拉图在公元前时期提出“洞穴之喻”这一理论时,并没有所谓的“事实”可以佐证,这一看法看似是空洞无力的,然而这一理论却正是以生活真相作为事实,并最终成为了了不起的“看法”。因此,事实并不一定是指一件具体的事。又如最早提出地球为球体的毕达哥拉斯,这一没有确切事实作为依据的看法,在当时看来是荒诞可笑的,但后来的航海家证明了这一“空洞”的看法是真理。如果“看法”领先了时代,而“事实”却又受限于客观条件的约束,看法可能并没有同时代的事实作为依据,却依旧无法阻止它成为真理。由此也可例证,并非所有的看法离开了事实都是空洞荒谬的。

  而离开了看法的事实也未必无力。例如在法院判决时,即使“看法”尚未形成,所有的“事实”都是有力的,成语“铁证如山”正是如此。因此“事实”的存在,本身便足以形成“看法”;又如在千百年间,孔子的形象经历几番波折,舆论或许可让他时而被批驳,时而被神话,但却不能撼动本来存在的事实,不能撼动“孔子是哲学家”的事实。因此,“看法”是舆论导向,而“事实”本身就具有无可争议的力量。

  事实并非一定是眼中所见,看法可能是片面之谈,在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密集,某些事实可能是舆论导向的产物,某些看法可能受限于时空的拘束,这样的事实与看法即使互相依存,也注定无法成为真理。

  因此,事实与看法终究是辩证统一的。特别对于我们青年人,面对当今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为了去芜存菁,沿着正确的人生长路行进,必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凡事力求探索事情的真相,具备精准的逻辑和清醒的判别力是关键的重中之重。

  当今,只有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批评,结合真正的事实与看法,才能摆脱时空限制,明辨是非,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看法与事实议论文 篇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是看法,右岸是事实,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期盼和挣扎,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

  事实之于真理更加严峻而难以抗拒,因为大多的事实都不依靠我们的意愿和存在。人们从理想和幻想中得到安慰也蒙受羞辱,好在事实更为长久。尽管它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事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将事实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是我们所知世界最直接的反映。

  哈珀-李曾说:“去掉那些形容词,剩下的就是事实了。”如果说看法就是事实的修饰,那么我们对此,需要保持冷静甚至警惕,君子慎独,偏信则暗,切勿让看法凌驾于事实之上。1994年南非记者凯文以一张《饥饿的苏丹》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在那照片上,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死在地上,而秃鹫在不远处虎视眈眈。荣誉过后,对他的斥责谩骂汹涌而来,谴责他是踏在女孩尸体上的卑鄙小人。但事实上女孩的手上带着象征人道主义保护的手环,而凯文也对她伸出援手。可是口水的狂欢下,没有人愿意回归理性的看法,几个月后这位记者痛苦地离开人世。事实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我们需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实离开了看法都是空洞的,因为我们的看法也从来不是事实本身。

  但这并不代表看法是可以完全摈弃的。世界不只有复杂的事实,同样包含了人内心真实与直接的体验。不论看法是积极还是消沉,总会与旁人的意见有所不同。若所有人闷声不响,或是人云亦云,这样无非就是将最真实的苦痛以及最炽烈的情感用最庸俗的套语来表达。如果没有看法,我们将处在一个停滞的时空。而一旦看法基于事实,晦暗不明的时刻也有了坚持的信念。此次疫情中,我们接受痛苦和希望并存的事实,也在荒原中举起一把火,善意会拥抱哭泣的灵魂,而罔顾事实的看法则令我们在气愤之后更加珍惜而坚定。

  还有一种看法更令我们震撼。15世纪,布鲁诺为日心说毅然赴死,他对科学的坚持让欧洲教廷都为之惶恐。1912年民国初立,孙中山先生在地图上画下心中的建国蓝图,他的梦想或者说是中国人的.梦想,得需百年的时间才能初见成效。新冠疫情刚出现时,李文亮等14位吹哨人就已向外界发出预警,提醒身边之人做好防护措施……他们的看法比事实先行一步,逆着众人一致的步伐勇敢地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基于现有情况而对将来的合理看法,分明是黑夜破碎即将倾泻出的红日,是风暴侵袭前的一声雷响,又有谁能说这些看法是无力的?

  谎言之中,有勇士挺身而出,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中,事实和看法依存而生,相辅相成,空洞被充实,无力变成坚实的力量。

  为此,且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崭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且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我们站在事实与看法的岸上,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看法与事实议论文 篇3

  事实是客观已经存在的现实,事实之后必然出现看法,那是人们的主观见解。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谈,难以服人;没有看法的事实所发出的声音隐约缥缈,等待着一针见血的看法与它一同表述出背后掷地有声的内涵。所以我们都认同看法与事实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他们必定永远同时出现吗?

  余秋雨的《道士塔》中有这样的描述:“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作者在这里描述的只是一个道士用石灰粉刷莫高窟壁画、擅自挥铁锤改造洞中雕塑的事实:,没有掺杂一点看法,却自有一种情感透过纸面直抵人心,引起共鸣——我们都能听见文化消亡的呻吟求救声。此时事实脱离了看法,因为当事实涉及到道德伦常、社会公理时人们有着一致的价值观,不需要看法将某一处细节放大谈论。澳大利亚大火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背影所给人的温暖……在这样的事实面前看法沉默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看法的事实未必无力,而无事实的看法也亦未必空洞。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一书出版时尚无潜水服、海底隧道等发明创造,只存在于一部科幻小说中可是百年后的今天当他们成为现实、甚至真实到让我们忘记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我们才感叹这种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看法的先进性。这样的想象力应当归为灵感,因为它是切实可行的而没有凭空捏造凌驾于事实。科幻小说都如此,那么已经被拍照公诸于世的黑洞、物理学上不存在于现实的理想模型甚至霍金的预言等等都不必赘述了。这样的看法带有科学的理性色彩,被证明则是预言,被证伪也是向着事实又近了一步。列宁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这样的看法超前了时代,他们在等待一个事实。

  即使大部分情况下看法与事实同时出现相互印证,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看法或事实只要其一缺席就空洞就无力。因为看法一般是滞后的,所谓前车之鉴就是说先有事实而后人们为了吸取教训有了看法,但是看法如果超前,那他们可能只是在等待事实的出现。所以,在我们应怀有宽容且等待,看法的多元引领着时代进步,如果只能容许当下正确的事物而盲目否定新观念那么文明将永远停滞在当下。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思想的火花会碰撞出各种看法,正是对每一个有理有据看法的尊重与等待事实以证明才让人类这不起眼的苇草在万物间脱颖而出。

  看法与事实议论文 篇4

  事实引导着看法,看法成就了事实。

  事实,即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这便应了那句“真相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种推理可能,事实只有一个。它就是如此死板,缺少了看法,事实只能单纯摆在那,有了看法作为催化剂,就可以促进事实工具价值的体现,更加有力。

  而看法往往是每个人对于一个事实产生的主观意识。正因它更加的灵活,才会出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通过解读人物实际做出的行为,形成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形象。当看法有了事实作为依据支撑,它的说服力和内涵更加丰富。

  既然有事实的看法是丰富的,那么没有事实的看法一定是空洞的吗?不敢苟同。

  对于科学而言,理论猜测的存在始终不断鞭策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亚里士多德的三大错误引领着杰出的后辈踹开了经典力学的大门;开尔文对X光不存在的判断激将了不服输的年轻人开启高能量射线的研究;霍金仅凭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推算出黑洞面积定理,使百年后的人们终于目睹黑洞的存在。对于文学而言,浪漫主义的存在在保留美好幻想的同时也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李白从未踏上过蜀道,却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对蜀道的看法并非基于事实依据,但《蜀道难》的价值依然流传千载。对于哲学而言,玄想思辨的存在始终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启迪丰富世界思想文化。柏格森说过:“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无法得到事实的支持,但我们需要它引导我们靠向真理,探寻未来。

  而没有看法的事实也许仅是工具价值的失去,很多时候确切事实的存在就比看法有力。

  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这般教导弟弟:“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余华先生很早就提出过一个比喻:“事实”要比“看法”宽广得多,就像秋天一样;而“看法”很可能只是一片树叶。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于是人们真以为一叶可以见秋了,而忘记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有些事实的本身存在的价值不需要催化剂就可以体现: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决然的身影,无需看法的粉饰,热血心中留,自当暖深冬。往往,“看法”比“事实”要无力。我们的看法本就受主观情感,知识储备,角度甚至他人看法的影响,正如蒙田所言,“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

  身处信息冗杂的时代,我们甚至不能确定“事实”的确切性,判断看法具有的积极意义。面对“事实”,我们需要敢于质疑,培养自己的独立之思想,以理性与包容的态度面对;发布看法,我们需要敢于创新,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以辩证与客观的角度发声。

  只有深化认知水平,摆脱“在当下”的局限性,才能融通“实”与“视”。只有凭事实支撑,借看法发声,让事实与看法并存统一,才能以事实为舟,以思想为桨,划向真理的彼岸。

【看法与事实议论文】相关文章:

梦想议论文事实论据07-18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01-24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11-27

关于励志的理论与事实论据素材03-28

关于专注的事实与理论论据素材07-22

12则实用的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04-16

关于陪伴的议论文事实理论论据素材03-28

事实论据大全02-08

关于以身报国的理论与事实论据素材04-05

我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的作文11-28

苦读与乐读议论文 少数者的勇气与自觉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