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文学作家们通过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叙述方式、优美的景物描写,表现出对死亡的健康态度。儿童通过阅读不仅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展,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情绪态度。
【关键词】死亡认知;人文关怀;意义;收获
死亡,包含了黑暗、消极的色彩。但是死亡又和我们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儿童文学作家用他们的作品对儿童进行了死亡观的教育。既避免了直接地说教给儿童带来的烦躁,也符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话题的处理彰显了人文关怀
由于儿童的接受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家在对死亡话题的处理上,必须要契合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他们通过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的叙述层次特点、优美的景物描写和作品表现出的美好希望来说明死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关怀。
(一)由“疑惑”“悲伤”到逐步“接受”的叙述层次特点教给儿童积极的生死观
在阅读中,儿童经历书中主人公的故事,他们随着主人公一道疑惑、悲伤、接受、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对死亡的认知。例如苏珊华莱的《獾的礼物》。最初的“疑惑”阶段:年老的獾老死在家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很伤心。“狐狸带来了伤心的消息。獾死了。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大家听。信上说:‘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獾上。’儿童读到这儿,都会产生疑问。獾去哪里了呢?文中只说去了长长隧道的另一端。“长长的隧道另一端”是哪里呢?“獾吃完晚饭以后,坐在书桌前写信。写完以后,它把摇椅搬到炉火前。它静静地摇,静静地摇,最后,便沉沉地睡着了。”作者用“睡着了”代替“死亡”。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向儿童说明,死亡并不是件很可怕的事。“悲伤”阶段的叙述:那天晚上,土拨鼠躺在床上,一直在想獾。泪水流经它的鼻尖,最后,把毯子都弄湿了。每一个小读者读到这儿,都会伤心。这也是儿童习得悲伤情绪的一种途径。他们体会到书中小动物最初的那种悲痛。书中并未向儿童描述死亡的状态,也大大降低了儿童对于死亡的恐惧。“接受死亡”的叙述:獾死了,其他小动物的生活还得继续。“当雪完全融化时,动物们的忧伤也慢慢褪了。每一次提到獾,大家都会一边谈一边会心的`微笑。”时间可以治愈伤痛。死亡是如此的自然。死后,朋友会怀念它。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将冲突一一化解,用文字给儿童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这些作品教给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以死亡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这种叙述层次结构,契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也是作者们对于儿童的人文关怀。
(二)作品中优美的景物描写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
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世界的描述并不是灰暗的,优美的景物的描写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在这种温暖的文字中,儿童远不会感受到寒冷。这种对比同样可以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例如《天蓝色彼岸》,文中是这样描述死亡后的世界的:“到处是晚霞的颜色,黄色、红色和金色交织在一起,还有一道长长的夕阳背影,就像是夏天和秋天一起跑到春天里来了!”沉重的话题与鲜明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儿童读到这儿,就会发现原来另外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没什么区别,还可能更美。又如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就含有这样的景物描写。在叙述秦大的死亡时,也有一段优美的早春风光,“没过几天,就不见土壤了,只剩下汪汪的一片绿。站在草房门口,就像站在一片泛着微波的水面上”。这样的景色描写实在让人无法想到死亡的凄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借鉴,告诉儿童死亡后的世界并不可怕。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话题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儿童认知的冲突,这既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有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三)儿童文学作品在死亡话题中都表达了美好的理想
例如在《獾的礼物》中更是以大家回忆獾曾经给予他们的快乐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在《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最后,布鲁诺认为“爷爷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么他也要过得幸福一点”。米琪阿姨还生了小宝宝,大伙儿都觉得爷爷又回到了大家的身边,这暗示着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有关死亡话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关怀。虽然科学告诉我们死亡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生活不仅仅需要的是事实,同样也需要理想。
二、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收获
首先,阅读文学作品,儿童接触到了作者浅显易懂的语言,这对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语说出来,这其中有自己的理解。要实现这个过程,不仅有对文字的理解,还要通过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其次,儿童通过阅读这类文学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关于死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们都向儿童传达的是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浅显的心理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对第一印象留下深刻的注意。因此,我们首先要给予儿童积极的生命观,这有利于他们看到积极的人生。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正确温暖的死亡观,并且把握好表现死亡的恰当方式。这不仅仅是儿童需要的,我们现实社会同样需要。
参考文献
[1]苏珊华莱.獾的礼物[M].北京:明天出版社,2008.
[2]艾利克斯希尔.天蓝色彼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 相关推荐
【儿童文学的死亡话题浅议论文】相关文章:
死亡话题1000字作文11-10
赏识教育浅议论文08-02
物理教学的内能浅议论文09-16
幼儿拼音教学浅议论文07-29
音乐的自律与他律浅议论文10-02
笛子气息与健康的浅议论文10-02
以死亡为友优秀议论文06-22
浅议高中语文中的议论文写作论文07-26
电视电影形态特征浅议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