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春节和以往许多春节一样,都被讨论一个问题:年味不足了。但年味真的变淡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渐淡的年味作文范文一:
2015年的春节一晃而过,这过年的气氛该怎么形容?热热闹闹,张灯结彩?似乎早已找不到那时的感觉了。
80后的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对年的那种期盼现在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小时候一说到过年,首先想到的就是过年了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吃了,有新衣服穿了,有压岁钱了,而且还有喜爱的玩具,和小伙伴们一起“二四夜,碳毛柴”,还有炮仗什么的可以玩玩。从年初一开始,舅舅阿姨、叔叔姑姑家轮流着吃饭,要到年初十左右才回到自己家里。诸如此类有趣的事真是太多了。
现在长大了,所有的一切都不同了,都想不到要干些什么了。在农村,我们看不到城里各大商场门口装扮一新。只有闻到各家各户煮笋干的味道,大家才感觉年将岁末,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为什么现在没有太浓的过年气氛?是我们长大带来的代价吗?还是我们的心态变了?长大了都不会去在乎那些了?还是真的年味淡了?我想原因会很多吧。
一是经济发展太快,生活太好了,随时可以穿新衣,吃好的,过年没盼的了,想不出还有什么平时得不到,过年才有的新鲜玩意儿了。 往前看二十年,连看个电视都是一家人一起看一台。而现在呢,一个人一台还外加电脑。个人独自乐呵着,已经毫无大家同乐的热闹气氛。现在网络高速发展,一台智能手机在手,就可以聊天、收看视频。跨洋的人们每天都可以见面,拉近了不少了距离。但这却带来了一个新名词“电子孤独症”。整天沉迷于网络电子设备的人,与亲人朋友的交流少了。
二是现在农村的房子有的已经拆迁,有的已经改造,有的已经安置。宽阔的道路、一排排崭新的厂房取代了那个静谧祥和的村庄。家家都关注自己的小家,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农村没有大城市的热闹,却有城里人的生活,年味也就淡了。
三是现在外国文化的进入,使得我们弱化了本土传统文化。以致于许多人对自己国家的节日没什么感觉,反而对别国的节日十分积极,因为他们觉得外国这些节日很洋气……这种现象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咱们国家对民族感情和文化的教育力度太弱。
年味不是吃的好、穿得好、放鞭炮、磕头拜年,温馨的亲情、浓浓的暖意、血浓于水的彼此帮助,才是真正的年味!
渐淡的年味作文范文二:
年味淡了。仿佛每个人都在感受着这“淡”下来的年味,不仅是因为“年”一天一天地过去,而且因为就算正在“过年”,这年味也淡得多。这“淡”在什么地方?人们与过去一样,也在放鞭,也在放烟花,也在吃饺子,也在舞狮子,也在穿新衣服,过去在外表上能看得到的,现在也照样看得到。可为什么总感觉“年味”淡了?
深想,几十年前的过去,我们“过年”,总是感觉那味道浓浓的,那又“浓”在什么地方?过去的“年”,每个孩子可能只能分得到几块糖,而现在各种各样的糖,管你吃,爱吃多少有多少;过去的“年”,鞭炮的种类少得很,而现在那各种各样的鞭炮令人眼花缭乱;过去的“年”,新衣服档次低得多,而现在与那时相较,新衣服都是很上“档次”的;过去的“年”—不用多说,一句话,从表现上看,过去的“年”样样都不如现在的“年”过得阔绰。然而,现在的“年”味道却总觉“淡”得多。为什么?细思量,这“浓”与“淡”,从深层次上说,体现的是文化上的变迁。
过去,我们过年时,从腊月就开始忙碌,蒸各种各样的面食,什么“元宝”之类五花八门的面食,展现了过年时的食文化;老人们讲的各种各样的除夕故事,表现了中国过年时的一些禁忌,特别是除夕夜里,不让小孩子们吵闹,甚至说话都要小声点儿,因为外面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正在听各家各户都说些什么。这有多吓人呀。小孩子们就噤声不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的感觉。过年带上了一种神圣的意味。的确,就连大人们在除夕夜,心理上都变得严肃起来。所谓的年味浓,最重要的是浓在这文化上。这样的过年,在世俗生活中平添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味道。这就是浓浓的年味。这年味,是深层次上的文化之年,其味道当然与现在不同。我们看看现在过年,很多人除夕夜是在外面旅行的,也有人是坐在火车上的,人们早就失去了过去的那种“年味”—不敢大声说话,感觉窗外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听人们说话,口中说的是什么话,都得非常慎重。那样的禁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与俗世生活不同的感觉,或许那就是神圣的感觉。这就是年味,是世俗的,又超越世俗的。现在过年,就是一个假日,出去旅行,或探亲访友,或者一种别样的游玩、出花的聚会。于是,就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了。
这是文化的变迁。科学使人们了解了很多东西,也使人们骄傲起来,轻率地就否定了过去的种种禁忌,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在乎。没有哪一天是人们噤声不语的时候,没有哪一刻是人们害怕的时刻,也没有哪个节日是人们深感神圣的节日。所以,年味淡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永远在娱乐,时时在娱乐,年年都娱乐,是不是就是人们心灵深处所愿意的呢?恐怕不见得。否则,许多人为什么会怀念那浓浓的年味呢?
渐淡的年味作文范文三:
还没有过完的春节,本应是爆竹声依旧。但在此时此刻寂静的天宇中,渐淡的竟是新年的味道。大部分人觉得年味少了很多,并没有往年的热闹况景了,着实令人挺寒心的。。。
也许是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状况的下降趋势,中国的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开始纷纷呼吁减少爆竹燃放,还我健康中国的说法。我们更是随大流似得应和着。。
日子日复一日地重复,好像也没有太明显的变化。除了偶尔响一阵鞭炮和大街上熙熙攘攘提着各色礼品的人们,过春节的痕迹好像再也看不到什么了。
非常怀念小时候的春节。那时的春节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期盼和向往的非常重大节日。春节要穿一身新衣服,要得到长辈的压岁钱,还可以吃到平时很难吃到的好东西。而且在春节期间,家长对孩子们也特别宽容,任由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所以那时的孩子们总是在离春节还有二十多天的时候,就日思夜盼,而春节也像一位含羞的小姑娘慢慢地挪动着脚步,渐渐走近。
记得那时过春节,除夕晚上,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兴奋的最高峰,院里的孩子都提个纸糊的红灯笼,里边点着一根蜡烛,在院里游玩欢呼。鞭炮是舍不得整鞭放的,把长长的一鞭拆成一个一个的小炮竹,手里拿着根香这里一响那里一响的慢慢放。说是熬夜,但大多孩子们到后半夜就困得睡着了。
那时过大年,父母早早地就起来,将炉火升得很旺,然后将屋里收拾干净。家里有一张红色的大圆炕桌,放在用木板搭的通铺上。把春节前用供应票买的各种糕点摆放在大茶盘里。糕点主要有蛋糕(俗称槽子糕)、桃酥、八件、中果、杂拌等。另一个茶盘里放着花生、瓜子、炒大豆和水果糖。一切准备好后,父母先上桌,我们姊妹几个要站在地上说,爸爸过年好!妈妈过年好!父母回答说,过年好,都上来坐吧。我们就争先恐后爬上炕坐在桌边。父母喝得是茶水,一般给我们喝得是红糖水。这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持烛从小爱吃点心,特别爱吃那时的蛋糕,现在的蛋糕无论哪里做的好像再没有那时的纯正香甜。那时的炒花生也比现在的要香好多,反正现在的任何食物都没有过去那种很香很香的味道了。年味的香甜也就差得越来越远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过年串亲戚那是不可或缺的。自从大年初二开始,各家各户都人来人往,相互走动。平时生活都很拮据,难得春节摆摆阔,老亲旧眷,相互瞧一瞧,看一看,以加深亲戚之间情感联络。
说到过大年,不能不说到喝酒。中国是具有五千年酒文化的国家,历来都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特别是在春节,招待客人必不可缺少酒。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春节,家里总是要备上几箱白酒。那时候,喝酒的风气很浓。近年来,物质的丰富,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修养。人们很少见到那些嗜酒如命的酒疯子了。餐桌上多了一份文明,就少了一份粗鲁。文明的饮酒文化,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微信相互拜年,过年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那样热闹了,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这些洋节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对过年已经变得淡了许多,虽然年味渐行渐淡,但是春节依然是中华儿女心中难解的情结,过年依然是中华儿女心中难舍的情谊!新年就快过完了,万象更新,人的精神面貌也应随之焕然一新。在意气风发跨进新一年大门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互道新年的祝福外,更要怀揣美好的理想。在这个斑斓多彩的日子里,带着对那些有关年的喜悦斑驳的记忆、刻骨铭心的瞬间的回味。 在儿时的记忆中,小孩子们是最盼望过年的,也许留在记忆中的就是过年对新衣服的渴望。那时候过新年,就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每个小伙伴都惦记这过年,比着看谁的衣服新,谁的衣服花,谁的衣服时髦,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自豪。
然而,现在的春节,孩子们对新衣服的渴望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了,一年四季都有新衣服相伴,在每一个家庭之中,孩子的衣服都塞满了衣柜。在孩子的心灵之中,过年已经淡化。大年初一,孩子们聚在一起,已经不再显摆自己的新衣服了,而是在争论着看过的动画片、或者玩过的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中的新词,不时的从那张小嘴中蹦出,让年事稍高的长辈们不知所云。
过大年,放鞭炮,是留在儿时心中最为深刻的记忆,特别是新年零点钟声敲响那一刻的鞭炮声,更是让儿时那精神贫乏的世界中留下来更为欢欣激动的印痕。曾记得那时候,除夕夜守岁熬年,就是为了那零点钟声敲响后的鞭炮。
如今的春节,再也见不到成群结队的孩子拾鞭炮的情景。除夕夜,天幕刚刚黑下来,天幕中就烟花满天飞,电视台上的精神大餐,让孩子们一饱眼福,电脑上那精彩的游戏,让孩子神魂颠倒。除夕守岁,看电视、上网,已经成为孩子们时尚的玩乐, 我们的年味就这样渐淡了嘛?
【渐淡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渐淡的年味记叙文作文01-26
年味渐淡的春节作文12-10
年味渐淡的春节作文850字07-13
年味渐淡的春节优秀句段精选10-11
年味淡了的作文02-02
年味淡了作文02-02
年味渐浓的作文10-11
淡掉的年味作文02-03
淡去的年味作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