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晶莹剔透,轻盈飘逸,是自然的奇观,是纯洁与美的象征,是古今诗人吟咏的对象。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历来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于是,历代文人骚客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在这诗的长河里,雪花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美丽的意象。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现当代文学中都能找到雪花那美丽的身影。诗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传唱的咏雪诗句。咏雪诗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诗经·采薇》这样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写出了战士们春日离家与冬日归来的复杂心情。昔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场面历历在目,思乡之情缕缕不绝。
室外漫天飞雪,屋内炉火正红。饮酒赏雪,的确别有一番风味。《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辨。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安兄子郎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举座惊叹,心悦诚服。柳絮,雪花,一样的轻盈美丽,一样的充满了灵性与诗意,这比拟可谓传神之至。
南朝梁吴均《咏雪》:“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此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其中“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两句,写尽了雪花的晶莹的意象,尤为后人传颂。
要说咏雪的名句名篇,当属唐朝诗人的优美华章。李白在《北风行》中这样写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诗风豪放张扬,极尽夸张之能事。他的《行路难三首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写出了诗人宏大理想得不到实现而有执著追求的苦闷复杂的心情。
高适《别董大》一首送别诗写得更是情意绵绵。“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水人不识君。”漫天飞雪中,送别朋友,殷殷祝福,情真意切。大雪飘飘更显情谊浓浓。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千百年来经久传唱咏雪名句。一夜北风,胡地大雪纷飞,千树万树犹如梨花绽放,多么巧妙而形象的比喻啊。“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客至路口,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已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目送,久久不愿离去。深深的送别情意跃然纸上。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是白居易的《夜雪》一诗。这首诗新颖别致,先从感觉写起“已讶衾枕冷”点出下雪,再从视觉写“窗户明”正说明雪大。“时闻折竹声”再从听觉反衬雪大,把竹子都压断了。由于作者怀有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真不愧为咏雪之绝唱。
唐朝大诗人韩愈也是咏雪的高手。他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朝著名边塞派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了。艰苦的戍边环境,坚定深沉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唐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一联尤为精妙。飒爽英姿,神情飞扬。一次普通的涉猎竟也写得如此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雪之中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竹笠蓑衣的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一个“雪”字,描绘出了一份静谧无垠的空间场景,展示诗人清高孤傲的思想性格。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是唐人刘禹锡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犬吠,风雪归人,意境精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综观古人咏雪诗,人们的手法不同,角度多样,真可谓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令人领略不尽。仅此数例,足可见咏雪诗句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堪称诗坛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