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2021-01-29 习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习俗作文1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2

  家乡的习俗沙井位于深圳西部,面临珠江口,南通福永、宝安机场,东连公明,北接松岗,西北邻东莞长安、虎门。沙井也有许多自已习俗。20xx年起,每年都由市、区政府主办举行沙井金蚝节文化活动,金蚝节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盛大井幕式,文艺演出治动,品食蚝宴活动,沙井蚝景点一日游活动等,这就是沙井的金蚝节。春节俗称过年,沙井人在每年冬至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首先是春粉和炒米磨面,这要看家庭经济和人口多少而定炒米和春粉的数量。沙井人做炒米饼很讲究,称为“挞”饼。“挞”饼邯天把邻近的亲戚和邻居好友的中、青年妇女和姑娘请来,围在一起“挞饼”,欢声笑语交杂着“挞”饼的声音,场面颇为热闹。每家人“挞”饼一般都在当日“挞”完。饼的材料一般是炒米粉、黄糖、花生仁等。除夕(月大为三十,月小为廿九)的前一天,沙井人在香港成家的儿女,都在这天回乡与父母团聚吃团圆年饭,并于当天回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每天都要点香烛拜神烧鞭炮。

  年初一大清早,儿子、媳妇、孙儿捧着全盒,有糖果,瓜子,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红包(利是)。沙井人给秉朋戚友拜年,除了年初三少见一些外,其他日子都可以去拜年。新年期间舞狮队出动到各村参拜、观看并进行武术表演。这就是沙井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在运城,运城的晋糕,拌菜,甚至是笑话都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我们运城的旺火。

  旺火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以前,人们用大块的煤炭垒成塔状来点旺火,而现在呢,我们运城有些地方换成了柏树枝。传说,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大怒,辱骂了孙悟空,孙悟空不服,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用的八卦炉,其碎片洒向人间,所落之后,燃起熊熊大火,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拯救人间,天王将他的宝物玲珑宝塔化作无数小塔飞落人间,将烈火及浓烟统统收回。人们为纪念此事,便在每年除夕或初一点起塔状烈火,即称旺火。

  每年过年,我们回到家乡,爷爷早已准备好了柏树枝。除夕晚12点整,我们全家人都要围在柏树枝堆前,由爷爷来点。先点燃一张纸或其中一根柏树枝,将其塞入柏树枝堆中,尽量引燃柏树枝堆,然后来回翻动,挑动,将所有柏树枝都点燃,全部点燃后,所有人可围着旺火席地而坐,为新的一年中的自己祝愿,也可围着旺火放一圈鞭炮、烟花。跳动的火光在绚丽的烟花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显得格外美丽、明亮。这熊熊燃烧的旺火,寓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运气会一年旺盛。家业、事业会兴旺发达,福气东来!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民风民俗,如贴门神,挂灯笼等。知道了我家乡的民风民俗,你家乡的民风民俗又有哪些呢?快来说一说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4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习俗作文6

  说起苏州的节日,除了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最热闹的就属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元宵灯会到山塘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塘街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整条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挂上了灯笼,给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几分亮色。民居旁边的石路上挤满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五颜六色,装饰精美,让人赏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热闹,一艘艘小船来来往往,船上也挂着红色的灯笼,尤为喜庆。两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条河都亮堂起来了。横跨这河面的一座座桥,桥上人来人往,尤显得这个节日的热闹。

  山塘街元宵灯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元宵夜,苏州妇女早有“走三桥”的习俗。她们一般会挑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我走过了纹祥精致的寿星桥,饱经风霜的吉利桥,后又走上了太平桥,望着远处,心里也祝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桥,我来到一处摆放很多花灯的地方,正看着一个走马灯,灯的四面画着山塘街的水墨画,画的很好,就像把这里的景色全搬进这幅画里。灯的下面还挂这个一个纸条,上面下着一个灯谜“社会在发展(打一个《水浒传》里的人名)”我立马想到了,是“九纹龙”史进,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猜谜,乐在其中。

  月亮升空,犹如白玉盘。这时,远处烟花四起,在上空绽放,绚烂多姿,美极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节不仅营造了团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家乡的习俗作文7

  “妈妈,妈妈,来给我讲讲你家乡的习俗吧!”接到老师“圣旨”——调查家乡习俗的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原稿纸和笔“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嗯…让我想想。”妈妈低下头沉思起来。

  半晌,“舞火龙!”妈妈突然的叫声把我吓了一跳。“什么东西?”我眼中满是疑惑。“舞火龙啊!”妈妈兴奋地打着手势给我描述起来:“火龙如它的名字一样,会着火。全身是由稻杆扎成的,不是直接点燃,而是在上面插满点燃了的香,舞动起来生龙活虎,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哟!有点儿意思嘛!我霎时来了兴趣,问道:“那么,舞火龙是谁都可以上阵吗。”我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哈哈,当然不是了。”妈妈看出了我想试试的小心思,哭笑不得地说:“只有正值壮年的男生才可以上阵舞,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啊,基本上每一年都去舞呢!”“真棒!可是有的女生比男生厉害啊。”我不甘心地继续说。“虽然有些女生比男生还厉害,可是舞火龙必须赤膊上阵,不然啊,衣服会着火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哈?”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着火!真可怕!我目光黯淡了几分。“现在这项活动都没几个人愿意演了,太危险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为什么会着火呢?”我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因为火龙游街的时候路人会向火龙丢一些点燃了的鞭炮,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被炸到的舞火龙的人也认为被这些鞭炮炸到是吉祥,明年会来财运的象征,不甚在意。但是如果穿着衣服的话衣服就会着火。”妈妈摇了摇头,继续说:“真是怀念呢,那场面你没见过,真的很好玩。”我低下了头,是啊,真可惜。

家乡的习俗作文8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9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个民族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同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绚丽多彩。我的家乡在湖北,这里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平时吃正宗牛肉面、牛杂面、黄酒,春节给小孩子压岁钱,最讨我喜欢。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吧。  家乡的冬天,寒风刺骨,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出行的人们都戴上厚厚的帽子,穿上暖和的棉衣,河水也一改往日的活泼,恬静地睡着了。在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吃一碗家乡的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和牛杂面,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仿佛来到了盛夏的怀抱!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家乡的牛肉面和牛杂面是出了名的美味,最讲究香、辣、鲜、麻、味厚、有回味,牛肉、牛杂加入秘方调制后还保持肉质本身的鲜美味道。我在家里,要是一天不吃牛肉面就会一天吃不下饭。  春节到了,小孩都会给亲戚好友拜年,然后有机会拿到压岁钱。这个习俗其实来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民间怪物,叫“岁”,传说它专门在除夕夜不声不响地跑到别人家里,把手放在小孩头上,过了一会儿,又不声不响地逃走,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个小孩子就会傻掉。于是有人想出办法,把铜币放在自己孩子的头上,“岁”就不敢来害人了,这个办法有点灵验,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把压头的铜币取名“压岁钱”了。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渴望小孩平安,所以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就从古传到了现在。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民间习俗,比如赛龙舟、贴春联等,展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我的家乡和我们一起亲身感受?如果喜欢,那就马上来,我在家乡等你哟!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去为已在天堂的爷爷去扫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发现路上的行人与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鲜花,提着水果,再也没有以前挑着各种各样的祭品,拿着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带着纳闷和疑问,我步随爸爸和妈妈走进了一座庄严新陵园里,两旁青翠的松柏上挂着小白花应着台阶。我轻声地问爸爸:“爸爸,这是哪里呢?我们不是说要去山上祭拜爷爷的吗?怎么走到这里了呢?”爸爸小声地说:“今年家乡村里征集了一块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统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后祭拜先人都要到这里来。”

  我们顺着台阶,找到了爷爷的公墓。妈妈把鲜花放在爷爷的墓碑前,爸爸为爷爷摆上了平时他最爱吃的水果和酒,我们一家人为爷爷深深地鞠了躬。望着爷爷慈祥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爷爷也为这样文明的祭扫方式点赞,爷爷生前是村里的村长,每年的清明节是他最忙最劳累的一天,因为大家要祭拜,烧纸钱,放鞭炮,就会发生森林火灾,爷爷都要挨家挨户地去为乡亲们宣传文明祭扫的方式。如今,新一届村长积极响应党的好政策,征集新地,让村里的先人及我的爷爷躺在环境这么好的地方长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听着身边的村民们都纷纷赞叹,这样的文明祭扫既环保又安全。此刻,我也为家乡这不失传统而又有城市化的`创意感到自豪起来,家乡的清明习俗变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史上也叫中元节。在老家,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烧包封。包封像信封一样,里面装满了冥钱,封面上写上收的先祖名字。用奶奶的话说,老祖公们回家在了半个月,今天要回那边去了,我们要多多的给他们准备一些,去了那边才有钱花。

  幼时,每年快到七月半,就要帮着奶奶做纸壳,有金纸壳,也有银纸壳,做成金元宝,银元宝的样子。除此之外,奶奶还要做纸衣,纸裤,纸帽,纸包等,做了堆在一个大篮子里。到了七月半这天,还要杀鸡,买鱼,买水果,买酒,买茶等当贡品,等太阳落山后,全搬到门口,点上蜡烛焚上香,三跪九叩首,把所有物品一一敬献后,再把各种纸做的物品一一焚化。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后祖父还教我填过包封,包封四周印着纸人纸马,两边是对联的形式,上联是:虔具 冥财一封上奉 ,下联则是:魂下火中收用。中间的空格就是自己填写,格式和称谓都很讲究,比如要竖行填写,从右至左,称祖父应称:祖考X氏老大人 ,亡妻称妣,X氏老儒人,对应的曾祖称曾考,高祖称高考,父亲则可以叫父考或是显考。落尾则称阳眷XX。填完后还要翻转过来,在背面大大的写上一个“封”字。祖父向来是不信鬼神的,但每年七月半,他却会挥毫泼墨,用毛笔在包封上工工整整的填写先人们的名字,也许,这是缅怀先人的方式,寄托的,是一个孝子的哀思。

  离开家乡已久,对烧包封的习俗感觉已经很遥远,但每年这一天,我仍会感到悲凉,身处钢筋丛林的都市,我不会也不可能给故去的祖父祖母烧包封,只有在心里默默思念他们,如若泉下有知,祝他们一路走好!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大年三十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

  只见妈妈利索地把全家上下都被妈妈擦洗地闪闪发光。爸爸用透明胶小心翼翼地把“福”字倒着贴在大门上,我便问爸爸:“为什么要倒着贴呀?”爸爸告诉我:“福倒、福到,意思就是福气快点来到。”我恍然大悟,哦!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哪!

  我们一家人忙完楼上就急匆匆地回爷爷奶奶家了。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之后,就开始忙着贴春联,爷爷奶奶和妈妈就忙着做饭,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我和爸爸已经是贴春联的“老搭档”了,配合地简直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所以说,不大一会儿,我们就贴完所有门上的春联了。即使贴完春联,脚步也闲不下来,一会儿东走走,一会儿西跑跑,根本停不下来。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欢聚一堂,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到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兴致勃勃地看起了晚会。“咚”天上露出了笑脸,我赶紧催促爸爸快点放烟花。首先,放了一挂大地红,他像一条巨龙,舞动着身上的金鳞片;接着,又放了好几种烟花,它们像一朵朵金菊、一颗颗流星、一串串珍珠……天空中绽放出一个个笑脸,把夜空装点得无比美丽。声响过后,各色烟花在空中飘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斓,真是漂亮啊!

  春节的气氛热闹非凡,春节的人们兴高采烈,春节的孩子更是欢天喜地,我爱过春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的家乡在广西,广西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就有壮族,我就是壮族人.民俗,这个词语从人一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在身边,我们总生活在民俗中。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春节时,东兰县孩子们大年初一起床后就要爬柱子,边爬边念,“长如竹笋,高如大树。”别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树。大家都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呢!

  端午时,汉族划龙舟,壮族则是采药。因为听说这天采药,药效最好。百草煮药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县,将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进深山喂猴,构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世界,还制猴形玩具给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采药,去喂猴,可大人说山路不好走,又危险,不让去,结果没去成。

  以前,我们壮族还有一个民俗,就是自觉修路,集资造渡船,方便行人,这被称为“阴功路”、“阴功船”,可不知为什么,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你看,壮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来,他们都传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过春节的时候有许多习俗,比如拜年、守岁、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

  过春节的时候,我吃着美味的饺子,便跃跃欲试,想自己做一回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做饺子,妈妈帮我减少了一些难度,饺子的馅儿帮我做好了,饺子皮也扞好了,用皮来包馅儿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我自以为包饺子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细做,结果刚刚做好第一个,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饺子皮里放一大块馅儿,心里想:馅儿多放一些,吃起来才过瘾。可是饺子皮小,不能把馅儿全都包起来,我没把馅儿取出一些,而是继续用劲压饺子皮。接着那饺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压力,皮破了,馅儿一起都露了出来,然后我也没多想,就将错就错,又拿来两张饺子皮,把饺子上的大洞补起来,最后包出来了一个“巨无霸”饺子,它的大小一个抵三个。第一个饺子失败!

  第二个饺子在包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个饺子的失败经验,只放了一点点儿馅儿,后来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开,往里面继续放馅儿,只是拆皮的时候用力过猛,饺子皮居然不争气地又破了。第二个饺子再次失败!

  第三个饺子,大小适中,终于勉强成功了,接着我就以第三格饺子为基础,又饱了许多成功地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包饺子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在我的家乡,春节热闹非凡。按照家乡的风俗,春节舞龙,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大人们舞黄龙、青龙,小孩舞草龙。今年,我们几个小孩就来个“孙悟空带领小猴舞草龙”。

  正月初二上午,我们几个小伙伴分工,有的用稻草做龙身,有的用彩色纸糊龙头、龙须,有的用旧日历贴龙珠,最后还安上矿灯,一条精致的草龙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初二晚上,夜幕降临,小明穿着孙悟空的衣服握住龙头神气地说:“俺齐天大圣带领猴子来舞龙了。”我们几个扮演猴子的小伙伴披着黄衣服跟在孙悟空的后面舞草龙,在大街上游动着。刚走到军属张大妈的家门口,张大伯马上点燃鞭炮,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孙悟空舞着草龙龙腾虎跃,小猴东东举着“龙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引逗龙头,孙悟空舞的龙身不停地扭动、翻腾,像海上的波浪翻滚着。看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就围得水泄不通。“齐天大圣的草龙舞得真妙!”喝彩声响彻夜空。

  孙悟空唱起了“军属张大妈,送儿参军保国家,立功受奖戴红花,光荣军属人人夸”的顺口溜。张大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忽然,青年们舞来了一条青龙,草龙和青龙在一块空坪上比舞,一个像腾云驾雾,一个似兴风作浪,各显神通。一位老大爷跷起大拇指夸奖说:“孙悟空的草龙与青龙比舞,真不赖。”孙悟空眨眨火眼金睛,高兴地说:“谢谢乡亲们的夸奖。

【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元宵习俗作文

2.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

3.家乡的习俗主题作文

4.家乡的习俗作文【推荐】

5.家乡的习俗作文【热】

6.家乡的端午习俗作文

7.家乡的习俗-关于习俗的作文650字

8.家乡习俗优秀作文

9.家乡春节习俗作文

上一篇:家乡习俗优秀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习俗_习俗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