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作文

2021-07-13 [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作文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铿锵有力的音乐声像鼓点,急促而有节奏的敲击在我们心上。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远古的戏曲世界里,在悠久而精湛的艺术文化中,我们深深沉醉……

  话说回来,能有这样的感悟,我还要感谢这次以中国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呢——今天我们围绕古老的中国戏曲展开了一次激烈的问答赛。

  前几天老师发给我们一份有关中国戏曲的资料,我们浏览着上面的知识,不禁感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真的背诵起来——这大概就是今天的问答赛上大家活跃表现的原因吧!

  这次问答赛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依次选择问题回答,根据问题的分值给各组加分或扣分,如果选题的人回答不出选择的问题,同组的人可以给予帮助。

  就这样,在老师宣布的比赛规则以后,问答赛正式开赛!

  开始的一轮各组都小心翼翼的选择10分的题,绞尽脑汁思虑答案。但在各组分别积累了30、40分左右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班长不顾大屏幕上“30分题组,答错扣10分”的字眼,勇敢的选择了30分组的第二题。

  在一片或敬佩或不屑的吵闹声中,屏幕上显示的竟是一道异常简单的题——“京剧的四大行当?”台下骤然鼓起掌来,我所在的组员更为这来之不易的30分欣喜不已。

  紧接着各组开始争先恐后的选择30分的题,答对的大笑击掌,答错的则后悔不已。不一会儿30分的题就被抢完了,连20分的题也被银枪一空,各组的比分也明显的拉开了距离——我所在的组90分,第二组50分,第三组70分,最后一组暂时领先——100分。

  在我们时而愉快时而沮丧的声音中,问答赛已近尾声,同学们的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于到了我们组和第四组决一死战的时候,一直领先的第四组能不能得到这决定胜负的10分呢——

  “赢了!”

  不知是从哪里在整齐的掌声中忽然传来这突兀的声音,同学们一齐笑了。虽然我们并未获胜,但这次问答赛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快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这低沉的戏曲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认为“中国戏曲”多么动听,多么精湛,但这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悲伤的韵律中所蕴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却让我们一生铭记。

戏曲大舞台作文2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作文3

  最近,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走进了戏剧世界,真是既兴奋又迷茫。终于在亲身感受之后,我认识了戏曲。

  戏曲是我国悠久文化造就出来的精粹。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河南梆子等。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这是形成于北京的剧种,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著名。拥有“中国戏剧之母”之称的昆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我们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最后壮大于安徽。可以说,各个地方剧种都各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一种戏曲发源于我们本地,正是楚剧。因为发源于本地,剧中人物对白就是我们的.方言。楚剧也是对我国戏曲艺术有较大影响的剧种。对此,你是否有一种自豪感呢?

  楚剧《四下河南》中有一个片段叫“母亡店中”,主要表现一位母亲临终前对一双儿女说的话。表演者以生动的面部表情,高超的唱功,塑造了一位含辛茹苦、满腹冤仇的母亲形象,让听众无比感动,甚至泪流满面。

  亲耳聆听了一些戏曲唱段,我明白了很多。唱戏跟唱歌不同,它很慢,有时几乎是一字一拖。舞台上的场景布置也很简单,仅有两三件道具,但演员凭借唱腔、动作、面部表情等,可以模拟出非常丰富的内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有的戏十分精神,表演者一句一个动作;有的戏场面热火朝天,十分给力。而有的戏却是一个人在那里不停地唱,没有明显的高潮,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戏,大概就是所谓“文戏”吧。

  虽然直到现在,我对戏曲知道的依然不多,但比以前那是有大大的进步了。今后,我还有更多地去留意戏曲,体验这我国文化的精华。

戏曲大舞台作文4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戏曲大舞台作文5

  戏曲大舞台

  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一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

戏曲大舞台作文6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戏曲大舞台作文7

  就要离开小村了,但感觉中似乎有些什么羁绊着我,在沉思之中或许能在这春天中捡起一些什么吧!

  小村的每一个角落我都熟悉至极,就像对祖母,祖母的每一道皱纹里贮满了爱,而只有我才能领悟那一切。夕阳下暖风轻拂的小村,山峦环抱着小村四周。它如少女般恬静地呼吸,碧草连天,连着我遥遥的梦。突然,传来几声“啊啊”的越剧腔音。我惊呆了,心中所有的迷茫一下子昭然若揭。那所有的牵系和惦念不过都源于这歌声。而这歌声映着小村重重叠叠的生命影痕。这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小村。我生命初始的第一声似乎和这腔声还散落在这黄昏寂寥的天籁中。

  越剧在我的故乡诞生,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受了家乡的感染熏陶。

  无形中爱上了越剧,还会离腔离调唱一些简单的离腔离调,故乡的人们更是如此,早上起来碰面也会唱上几句,一边干活一边嘴不停息的哼上一曲。一些老人闲着没事,就坐在一起说说唱唱。那越剧犹如林芝草,当人们悲哀沮丧时,它轻柔的抚慰你的身;当人们恍惚懒散时,它高昂的激励你的心。在播种的初春,

  略带着寒意的水渠里,映着它的倩影;在热情如火的夏季,萦绕着粗犷浓厚的声音;在金色稻香的秋天,带着它的寥寥余音;在粉装玉砌的冬天世界里,飘散着它的缠绵。在小溪两岸,越剧就是这样如同空中一只只彩翼的神鸟,纷至沓来。到了我上学时,我才知道,越剧已走出了故乡。故乡的越剧伴随着勤劳的乡亲们唱响,唱红,唱遍了海内外。它成了我国的一大剧种。我第一次为自己是个越乡人而感到骄傲。

  情是故乡的深,月是故乡的明。曲是故乡的悠扬,歌是故乡的甜美。故乡这片平凡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为越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乳汁。每当听到那柔情如水的曲调,我的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热爱感。家乡的越剧,它是故乡人们天赋和才智的结晶,它唱出了故乡人们向往新世纪的心声。

戏曲大舞台作文8

  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亲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他说什么“唱戏是下的职业,学好了也无用处”啦,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我听了似懂非懂,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父亲的话,被父亲送到了学校。日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流过,秦腔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远。父亲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眼睛,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想感情。

  人生如戏,转眼间已演了几折,当我戴着中学生校徽从无知逐渐走向成熟时,我才渐渐从心灵上走近父亲。

  虽然他的“唱戏是下的职业”的观点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令人荡气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感激他。是父亲让我学到了知识,走近他的秦腔。那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婉约,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人生百味。秦腔已成为父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

  高兴的时候,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忧闷的时候,他也会唱上几句。父亲的一些性格特点在唱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记得在台上演出时,别的演员都不愿演不光彩的角色,可父亲却很乐意,他认为演这些角色更有教育意义。有人说他太固执,他却笑道:“唱戏的,何必当真呢?”父亲也挺有责任感,同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台词,他就及时小声告诉对方。

  他说不能蒙混过关,让台下的观众笑话,有的观众不懂,可他们中也有行家哩。村里有个老阿婆,一生无依无靠,孤独凄惨,平日里就爱听秦腔,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一有空就去给她唱。每当秦腔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村里就有人说:“听,××的戏瘾犯了又没处唱了。”可我知道,那一声声的秦腔寄托着父亲对老阿婆的安慰和同情,村里人哪知他的内心呢!

  走近父亲,走近他的秦腔,我细细聆听着,我深深思考着。

戏曲大舞台作文9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搞笑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十分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搞笑,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主角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主角。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主角和命运。红脸内含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作文10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去“师学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不用猜就知道张奶奶又在一展歌喉了。

  点明来意后,张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二话不说便开始教我唱戏了。

  张奶奶给我选了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张奶奶先找来了《天仙配》的音乐让我欣赏一番,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才知道是张奶奶正唤醒沉迷于戏曲的我。原来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也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同样挺好听。

  接着张奶奶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我唱,她唱一句,我学一句。一曲下来,原本婉转的黄梅戏被我唱得“面目全非”,没一句是着了调的。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不禁愁眉苦脸开始丧失了学戏的信心。奶奶看到我这副表情,便和蔼地对我说:“别急,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毅力一定能学好。”听了这话,我心头一热,信心之火又重新燃起。张奶奶也继续教我唱。遇到较难的让我重复练习,不厌其烦地示范唱,直到把我教会为止。几遍下来,我已能完整并着调地唱下来了。又跟着音乐练几遍后,我便能与张奶奶一个“牛郎”一个“织女”地对唱起来了。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去尝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做事的难易。同时,我还悟出另一个道理,凡事熟能生巧,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戏曲大舞台作文】相关文章:

戏曲大舞台作文03-29

戏曲大舞台的作文01-16

戏曲大舞台作文06-23

戏曲大舞台作文范文07-11

戏曲大舞台的初中作文07-14

戏曲大舞台初中作文05-16

戏曲大舞台单元作文11-26

戏曲大舞台优秀作文11-18

戏曲大舞台英语作文03-26

【精】戏曲大舞台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