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2022-03-12 心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的作文 篇1

  现代的女孩太现实了,也许是时代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吧!我也是过来人,走过幼儿园女孩、小学女孩,直至现在正处于的阶段初中女孩。每个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开始有一定的变化。而我经历过的和经历中的这些阶段,也是父母最为揪心的。所以也要明白,父母真的不容易!

  小时候牙牙学语,总爱东跑跑西跳跳,而做父母的放不下心来,也跟着我们东奔西跑。小时候嘛,总有不懂事儿的时候,父母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含笑原谅。

  五岁到二年级为第二个成长阶段,女孩们都爱漂亮,都以为自己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公主,总是指的父母团团转。那时候小公主们都意识不到父母赚钱的艰辛,总要父母买这个买那个。父母一定奈何不了小公主,所以也会急急忙忙地买这个买那个啰!但到了二年级,请父母们,也请小公主们往回算,仅仅这七八年,父母头发白了多少根?他们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

  三年级到六年级,也为一个阶段。但这一个阶段有点点特殊,它里面还包含了两种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三年级到四年级这两年,女孩们已经学会摆脱爱美心理了。但她们逐渐变得贪玩,不好学。父母们多数都会因孩子贪玩生气。再者的是第二个层次了,孩子就要步入小升初了,父母也希望小孩的成绩是越来越好,顺顺利利进入小升初。但更头痛的还有一个问题:到底考哪间中学?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女孩们就该自觉下来,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父母分忧。

  最后是我正在经历的阶段初中阶段。有些父母总是以为,哎呀,小孩上了中学就会听话就会自觉的了,我就可以享受一下了,不用这么辛苦,这么折腾了!这是部分家长的心里话,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和你们预想到的恰恰相反!往往是升上初中后,父母才是倍加的辛苦。这个时期,父母不是要更多的打骂孩子,而是要更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但是,父母们也不能啰嗦成习惯,也不能在惯着孩子,孩子步入青春期,也是叛逆期,他们会嫌你们太啰嗦,甚至听不进你们说的话,所以,要注意点喽!

  父母沥尽心血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孩子能够在爱的摇篮和温室里快快乐乐的成长。他们不图孩子长大后的回报,只求孩子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一个优秀的人,不辜负他们所望!而父母也更希望孩子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好孩子!所以,孩子们,爱永远存在!请不要辜负你们的好爸爸好妈妈!

心理的作文 篇2

  有一位不用暴力又可以让学生乖乖听话的老师——胡老师

  胡老师上课不收钱,免费传播我们国学、《朱子治家格言》和《弟子规》。没有一句怨言。为了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生病了还为我们上课。

  她上课先让我们自我介绍,然后在玩一些益智游戏,之后再让我们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然后在让我门抄一段国学类容,比如物虽小,勿私藏。意思是物品虽然不值钱,但也不能偷。还有勿某华屋,勿某良田。意思是不要羡慕别人的房子和良田。

  胡老师上课很有趣,还跟我们玩游戏在交换的看那些字写的漂亮可以圈起来,最后在收上来统计玩游戏,老师指着那个数字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来。其他老师上课连笑都不笑,更别说跟我们玩了,上课时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意思。胡老师用故事和游戏表达所学的知识。而且胡老师不追究对错她说:“这是他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就算错了,他也动脑子了;”其他老师就会说:“不对,坐下”。如果有人上课说小话、乱动的话胡老师会说:“去面壁思过,把坏习惯改过来”;其他老师就会话都不说就扭着耳朵拉去后面罚站。同样是老师但方法不一样,一种方法改的非常快速,一种方法改的非常漫长。

  上过这几节课之后,妈妈说我的变化很大:我以前老是乱动,而现在不乱动了;我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武装自己,以后要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祖国。服务于人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仁者,人恒敬之。

  我觉得胡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爱”的传播老师。

心理的作文 篇3

  这个老爷爷好厉害,他的话果然有诚信,他说今天会帮姐姐报仇,果然让他们留了那么多血,他的架势,远远望去还真不像一位八九十的老爷爷,倒像一位十八九的小伙子,那么精干。好,打得真好,那些小鬼子就该死,入侵了我们的土地,杀了那么多中国人,我的爸爸妈妈,都让他们杀了,让我跟大菱有家不敢回,漂泊来到这里,还被感染了病菌,大菱现在又身受枪伤

  我也要保护大菱,对,不能再让她为我受伤了,我一定要好好的,并且赶快长大,学习老爷爷的机智,与小鬼子作斗争,保护大菱,保护那些我爱的人,不让他们受伤。爸爸妈妈,你们在天国过得好吗?也不知道你们还想我和大菱吗,但总之,我要让你们看着,二菱有一天会长大,保护大菱,为你们报仇的…

心理的作文 篇4

  一、写什么与发现思维

  “写什么”实质上是解决文章内容的问题。从写作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主题、立意、选材三个阶段。其中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写什么”主要解决材料问题,不少学生在动笔之前往往有“无米”之感,思绪茫然,一片空白,有人引学生的一句顺口溜,说是:“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一般人据此认为学生作文难是由于生活贫乏、感情空虚,因此无话可说。其实,正如刘国正、张定远先生曾指出的:“像中学生这样的年纪,已经阅历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兴趣爱好、‘供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换色彩,时而涌起波澜,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有许多可以取来作为生活的材料。”针对学生动笔之前的“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的思维障碍,教师指点和点拨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能力。

  1.流畅性

  社会生活具有多面性,有些生活现象就如多棱镜,可以折射出不同光,常规思维思考问题往往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想开去,缺少左顾右盼、纵横联系,因而思路容易受阻。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立体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可以“多路出发”,即启发学生从事物的某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展开联想,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试探与求索,并随着变化情况随时修改思维内容,不拘一格,纵横辐射,使发散的量越来越好,从而开阔思路,以致思如泉涌。用“多路出去”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可以促使写作主体神经系统的活动频繁,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促进大脑功能开拓,有利于开发写作主体的智力,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

  2.变通性

  变通性以流畅性为前提,频繁扩散为主,使写作主体沟通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思接千载”、“视到万里”的境界,写出的文章不落窠臼,蕴含丰富。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离得很远的概念。若经过五步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系到皮球:木质———树林———田野———球场———皮球。再如“天空”和“茶”:天空———乌云———雨———水———茶。联想可以有条不紊地把信息保持在大脑中,保证迅速检索出需要的信息,随意使用需要的记忆材料,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可以从“寻找联系”出发,即通过联想,使表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选择一个联系中心,使多种表象多多碰撞,触类旁道,由此发散出一系列联想。

  3.独特性

  训练写作主体时,不仅要“准”,还要“新”,即“换之运思”出发,将写作主体思维的对象作某种变换,即以一种反中求正、异中求新的思维方式,要求写作主体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设想,或在思路选择上与众不同;或在思考技巧上另辟蹊径;或在思维过程中标新立异;或在思维方法上独树一帜;或在思维结果上鹤立鸡群,如此等等,不一而是。用“换之运思”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独特性,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牵绊,锻炼学生勇于创新、求异的气魄和胆量,同时培养他们“见前人之所未见,发前人之所未发”的探求精神,达到“别有洞天”的境界。

  二、“怎么写”与辐合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的内容,有什么可说的,最要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从写作过程来看,“怎么写”同样包括构思、表达及修改三个阶段。其中,思路是作文的线索。一篇文章内容的展现,是通过一些小思路完成的,如果思路堵塞,那么即使头脑中有许多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也不会被激活,而思路畅达,头脑中的材料就会沿着思路被激活并被组织起来。“怎么写”主要解决的是思路问题。针对学生动笔之前的“一团乱麻”、不知“怎么写”的思路障碍,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辐合思维能力。辐合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应存在的,作文教学中将不同方向的材料,经过不同角度的思考,经过分析、综合和筛选,集中到中心点,围绕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结构。首先,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选取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从“一团乱麻”抽出思路,作为全文的纲,围绕中心安排文章的材料及布局。其次,理清思路,这是构思的关键,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经过写作主体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和情感,继而进一步对这些印象、看法、态度和感受进行分析和综合,条分缕析,理出头绪,这就是所谓的思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既要训练其发散思维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要培养其“辐合思维”的能力,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同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从“发散”到“辐合”,又要使“辐合”中有“发散”,使学生作文不断求活求新,得出富有创造性的结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不过,中学生作文“求新”不同于作家的“创新”有自身的内涵,在训练中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中学生掌握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求新应理解为:善于突破自我,突破思维定式,在同龄人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比较独特的认知和感受。

心理的作文 篇5

  人的一生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其中以青春期发生的频率最高。在“性”的问题上也不例外。为了保障中学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少家长都禁止孩子看有关性的书刊,但是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偷偷看。不让孩子关注异性,他们非要格外留意那些异性。不让他们恋爱,他们非要早恋。

  青少年“性逆反心理”不可能根除。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男女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动了,他们希望去探索那些神秘的异性,也不肯接受成人的观念。但是这个时期他们对性的探索也很模糊,也没办法去看清楚,加上他们体内荷尔蒙的增加,他们会变得情绪很大。因此,在他们身上,难免要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看不清这一点,总认为他们“不听话”,必然导致性教育的失败。

  从另一方面看,青少年“性逆反心理”又是可以减少的。因为这一心理的产生,除了上述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外,主要归因于社会承袭的落后观念和行为,如对青少年采取性禁锢主义,一些学校不开设性教育课程;家长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偷看孩子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嘲笑挖苦孩子对异性的向往心理;如果孩子早恋了,他们不是耐心的说服,而是对它们横眉冷对,甚至打骂现象时有发生,不再对他们信任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产生敌对情绪,在没有正确理论引导的情况下,极易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有些成人在性问题上言行不一,都使孩子们觉得成年人虚伪,从而抗拒任何有关性的管束。

  减少“性逆反心理”的最好方法是,对于有些问题,诸如怎样和异性交往等,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切莫无原则地横加干涉。当他们遇到困惑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讨论,提供积极的建议,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的作文 篇6

  早上起床,妈妈对我说:“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去外婆家看看外婆吧?”说完,我和妈妈如同心情愉快的小鹿奔向了汽车站。

  “叮咚,叮咚······”外婆听见门铃响了,就打开了门,外婆一看见我们,激动的心情说也说不出来,不断重复地说着:“快进来,快进来!”

  我来到客厅,休息了一会儿,就进入外婆的房间里,我翻翻这,瞧瞧那,就像一只好奇的小老鼠,整个卧室都被我翻得乱七八糟。(比喻)这时,外婆对我 说:“你在翻什么呢?赶快来吃糖果。”我刚想说话,突然我一抬手,“噼里啪啦”一束花儿和一个花瓶被我瞬间摧毁,我抬头望着外婆和妈妈心里怦怦直跳,(夸 张)好像马上就要被下锅炒了。(比喻)可外婆却温柔地说:“一个花瓶而已,算不上什么贵重物品打碎就打碎了,不要害怕。”虽然外婆没有怪罪我,可我还是心 里怦怦直跳。我想:外婆不怪我,可妈妈会不会骂我?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可是,妈妈今天心情很好,居然没有骂我,只是对我说:“女孩子无论 做什么事都要稳重,不要像马大哈一样。”

  第二天,我和妈妈去了卖花瓶的地方,买了一对花瓶给外婆,我们就回家了。

  这次犯错,给了我一个启示:做人不能马虎、大意。做什么事情要思考后才能做,不要慌慌张张、毛毛糙糙,要认认真真。

心理的作文 篇7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 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 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心理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一、转变学生作文的心理状态

  从作文心理来说,作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 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些;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感到无材料可写,这就不好写, 也不容易写好。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 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

  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 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 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 的有意义的人和事。

  从客观方面来说,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与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口头语言是在面对面的交际 活动中进行的,可以借助于手势、语调、表情、动作等来补充其思维的不足,因此,允许简缩,逻辑顺序也不 要求那么严格。而写文章是从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接受成人语言(口头和文字)开始,按逻辑要求, 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比口头语言的要求高、难 度大。从主观方面来说,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词汇还不多,思维的 形象性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作 文,而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口头造句、书面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的写作基础训练。因此,教 师要掌握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十分重视对儿童口头叙述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进行命题作文作必要的准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较高的发展,相应地,写作活动也进入了命题作文的阶段,但是这阶 段写作的各种水平还是不高的,需要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科学的训练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因而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害怕作文,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心理。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命题。小学生的作文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理想的新颖 的题目要从学生中来。来自小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内容都是命题的依据。对小学生来说 ,要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就是说,让他们通过作文把自己的经历过的有意义 的生活、思想,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重现出来。

  在一个学校里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姓罗的学生,身患了淋巴恶性肿痛,急需一笔较大的医疗费,学校 发起了向这位同学献爱心的捐款活动。教师即以这个捐款活动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捐款动员以后”。这次 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学生用日记形式,写下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了对同学的一份真挚的感情,而有的 学生则是从记叙的方式,叙述捐款事件中,表现同学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这样的命题,是让学 生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能“因事而发”,学生感到有事可写,也写得动人。

  二、奠定写作基础,丰富写作的心理内容

  从学生的作文实践来看,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而且,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 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观察力,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实 ,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细心观察应该是他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源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冲破学校课堂狭小的天地,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 时代的脉搏,接受新鲜事物,从中丰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知识。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较多是考虑 怎样写的指导,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 殊的事,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才能丰富 学生作文的心理内容。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 心观察,如对象的形体、色调、质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动笔才有内容可写。因此,语文教师要像“有心人 ”,一方面要注意在语文分析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领会优秀作品的写作,学习别人是怎样以观察各种 人物、各种事物为基础,从而写成内容丰富的文章的。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创作活动,它是 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课内容的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时必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来进行作文 训练。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一切细心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少年 儿童的观察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再由有意性、目的性向自觉 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并逐步形成较全面深刻的细致的良好观察力。教师应了解学生观察力发展 的规律,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学生观察的要领是什么呢?

  一是提高观察的目的性。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命题作文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尽量把与命题相应的目的任务提得明确些、具体些。二是要细致准确。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 细小的地方。比如笑,有哈哈大笑、微笑、欢笑、冷笑、讥笑、苦笑等等。观察自然景物也一样。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不过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有位小学生经过细心观察,这样描写雨前的景物变化:“铅 块似的乌云聚拢在头上顶”,闪电像“一条条皮鞭划过长空”。而描写雨中的情景是:近看,雨点的形状如“ 小葡萄”,打在地上溅起“水花”、远看是一层“轻纱般的水雾。”继而“水雾”又变成“雨帘”,马路两旁 出现了“小溪”。这位小学生之所以写得自然逼真,就是因为他能仔细观察。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观 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只有循着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才不致挂一漏万。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来说 ,可以象电视扫描式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外到内。注意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把握 对象的外形和实质,这样学生写作有内容且生动而有条理。四是做好观察记录。作文是要有写作素材的。素材 就是在作文中要写的尚未经过加工的材料,平时学生若不注意素材的积累,动笔时就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只有 注意营造起一个“材料仓库”,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而观察正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尤其是留心捕捉那 些最重要的现象、细节,而细节正可以将观察对象的特点、个性再现出来,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积累写作 素材,从而奠定写作基础。

  三、发展各种认识能力,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学生作文内容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通过观察从现实生活中提供的直接素材;一个是课本、书报、图画、 音乐、影视提供的间接生活素材。这两方面的“材料”,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 动,成为他们的心理积蓄,使表达变成为可能。为此,从心理学观点看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只是作文方法的指 导,它本身还包括丰富学生的心理内容的意义,尤其是发展他们的各种认识能力,在感知的基础上,拓展学生 思维和想象力,在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那么就使学生更快有效地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 一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但小学生在作文中往往未 能很好地展开思维,因为在小学高年级时,思维才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生思 维能力较弱,他们观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却不了解其意义,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因而作文时往往 难以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根据学生形象思想的发展先于抽象思维这一年龄特点,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 ,逐步进行思维概括性的训练。

  如逐步培养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炼中心的能力:第一,教师注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中心思想是 赞颂人物的思想品行;论事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从事件中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第二,训练学生在审题中抓住 中心。一般作文命题,有的中心主题是在题面,或在写作提示的要求中已点明,而有的则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分析课文,提高捕捉中心主题的能力。第三,在生活中提炼主题。学生作文的主题, 应该是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不断观察,反复思考,逐步加深认识,提炼出来的。

  开拓思维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的心理过程。如《从一条小路想到的》《××的启示》等类题目,就需要丰富的联想。开拓思维的训练,还可 以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发挥集体的扩散思维的优势。可以预早布置作文题,学生自己准备素材和编提纲。在作 文课时,让学生讨论,如写什么?怎样安排顺序?中心是什么?这些训练是十分有益的。

  有的作文题,就不是简单的生活再现,而让学生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如 《我的理想》《我和嫦娥游太空》《十年以后》《将来的教室》等这类作文,就需要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学 生作文的心理过程需要想象力的参加。小学生想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意想象在发展,再造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小学生在作文时,很大程度上是描写或记述人物的外貌或事件的过程,而到了中、高年级,在有效的培 养训练下,词的作用越来越促使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经过构思而概括出事物的形象,其概括性和逻辑性有了 明显的提高。想象过程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在良好的教学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因为想象是在 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在儿童大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 想象的水平是依学生头脑中所具有的感知表象的教学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学生头脑中表象越贫乏,其想象 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而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二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 描述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为想象创造表达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的重要因素,教 师如果语言生动、带有感情,描述会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濡染其情。教 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概念或词语为题,让学生用形象来表现,如“慈祥”、“ 细心”这样的词要求学生以语言描述人物的神态来表现,也可以反过来进行。

  国外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日本学者认为:想象与创造有关,发展想象力是为发展创造力打下基 础,因此,他们把丰富想象力的阅读、写作指导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

  根据大纲要求,小学的阅读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场面、人物、情景、背景和作者展开想象。想象 的具体内容是:由标题想象到课文的内容;由插图、图表想象故事的情节;由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想象到 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动的展开;由整篇文章想象到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由此引入作文中。

  四、重视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惧心理

  文章是表达思想、表现感情的。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既构成文章的内容,又指导着写作的方向,没有好的思想,自然写不好 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没有表达这种思想的兴趣与强烈感情,同样写不出好文章。人的感情不仅是构成 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有执行调节人动机的动力作用。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 是没有兴趣,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要打破恐惧感。但这不是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抽象大道理所能 奏效的。较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而且要善于激起他们非说不可的感情。有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功课甚差 ,对作文更感头痛。有一次同学将他藏在课桌里的“金铃子”,交给了老师。老师见这学生对小动物很喜爱, 便把“金铃子”发还给他,并引导他仔细观察,后要求他写一篇小作文《可爱的“金铃子”》。这位学生写起 “金铃子”,忽然灵感顿来:“金铃铃,金铃铃……那是谁在弹琴和唱歌?……你看,那小小的圆脑袋上伸着 两根触须,扫

  来扫去,多威风!身体那样小,却长着四只脚,还有两条长长的后腿,屁股后面拖着‘双枪’… …”(见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例》)。可见语文教师要捕捉时机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头脑中储存有的感性材料转化成某种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复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训练, 即寓写于乐中,使命题作文引起学生的熟悉感亲切情,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

  学生作文,多喜抒情。尤其是记叙文,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且能动人以情的文章 才是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文章感人呢?很重要的是写出真情实感。小学生在《我童年的小屋》里写道:“搬进 三室一厅的单元楼已一年多了,但我却依然留恋着那间只有15平方米的小屋,小屋摆满了家具,显得拥挤不 堪;小屋只有两扇朝西开的窗户,显得昏昏暗暗;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那里我度过了九 个春秋,小屋留下了我童年的快乐”。

  这篇小文章感动之处在于“实感”出“真情”。文章一开头就把读者带进了童年的小屋中去,和新楼房相 比,小屋是拥挤的、黑暗的、潮湿的,但是那里却留下作者宝贵的童年欢乐和留恋之情。

  人的情感尽管是一种主观经验,但它毕竟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且,情感的 内容及其深度,又往往取决它所反映的各种现实的广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 学生的感情脉搏,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词汇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出客体是怎样引起他们的某些情感体验的。在课 堂教学中,一般说来,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都伴随教师 强烈的情绪、情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酝酿良好的心境;命题要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指导要有柔情;批改 要有韧情;讲评要有热情;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才能仔细观察生活,他们才能写 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心理的作文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心理的作文锦集四篇03-07

心理教育作文锦集六篇03-10

心理话作文锦集9篇03-08

【精华】心理作文锦集六篇02-18

【推荐】心理作文锦集八篇02-03

【推荐】心理作文锦集十篇02-06

有关心理作文锦集十篇02-16

实用的心理作文400字锦集七篇02-28

实用的心理作文600字锦集七篇02-27

实用的心理作文300字锦集七篇02-25

写心理的作文 写心理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