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作文 篇1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三张人民币,分别是1元人民币、5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贴完之后,老师大手一挥,说:“今天同学们请选择这三张人民币中的一张。”“啊?不会吧?老师从来没有这么豪爽、大气。”“怎么会送我们钱呢?”“难道老师发财了?有钱没地方花?”……同学们议论纷纷。“好了,快选择。”老师说道。
“我选50。”“我选1。”“50元。”……那我选哪个呢?我的心里好像有黑白两个小人在吵架,白的小人说:“当然是100元了,这么多的钱都不要。”“一元更好,做人不能太贪心。”嘿嘿……我为了互不得罪,选了50元的。
“选50元的请举手。”老师说,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举起手来。“恭喜!你们获得了一个月不用写作业的特权。”不用写作业!我的心好像灌了蜜一样甜,一样开心,而别人用嫉妒的眼光望着我们。老师又说:“选1元的同学巧克力一盒,选100元的苹果笔记本一个。”哎,我的心里也开起了嫉妒的花,可后悔没有听白色小人的话了。老师刚说完就把巧克力分给了选择1元的同学,把一本贴有苹果图案的笔记本发给了选100元的同学。选100元的同学大为失望,因为这和他们想的“笔记本”不太一样。我想:不用写一个月的作业也好呀,一个贴有苹果图案的笔记本有什么好的!
“请拿到笔记本的同学把这学期的作文抄一遍。”老师补充道。拿到笔记本的同学们叫苦连天,我则大笑连天。“好,现在游戏结束,奖品全部作废。”老师大声宣布。我们立刻安静下来。我虽然安静下来,可是却在后悔为什么不选1元或100元,都有个奖品,而我现在却什么都没有。
这节课我们的心理做了一次大测试,让我明白了:人不能贪小便宜。
心理作文 篇2
客户在消费时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常具有从众心理,所以销售员千万不要让客户做“出头鸟”,要让客户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买过。
说到从众心理就不能不提到广为人知的“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它们在平时会盲目地左冲右撞,但是一旦有一只头羊发现草场而行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考虑旁边有狼的可能性或不远处是否有更好的草。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羊群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也可以称之为“羊群心态”,也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其实,凑热闹和随波逐流是人性的特点,在百货公司或超级市场,人们要是看到别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抢购某种产品,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抢购者的行列。这些顾客并非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这种产品也未必物美价廉,主要就是由于人们有从众的心理,看到别人购买,就会盲目地认为这么多人的选择一定不会错,所以也对产品产生了信赖感。
在销售中,销售员也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来促成交易。比如,销售员可以对客户说“大家都买了这个东西”,或“隔壁和对面的太太都各买了一打”。事实上,“大家”是否真的都买了,是不可验证的,也是不重要的,对客户来说,我们只要讲“大家”这两个字,就可以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日本“尿布大王”多川博就是利用从众心理来打开销售市场的。
在多川博创业之初,他创办的是一个生产销售雨衣、游泳帽、防雨斗篷、卫生带、尿布等日用橡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但是由于公司泛泛经营,没有特色,销量很不稳定,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困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川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约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
尿布生产出来了,而且是采用新科技、新材料,质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的优点,希望引起市场的轰动,但是在试卖之初,基本上无人问津,生意十分冷清,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多川博万分焦急,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自己的员工假扮成客户,排成长队来购买尿布。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引起了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产品这么畅销,吸引这么多人?”如此,也就营造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氛围,于是吸引了很多“从众型”的买主。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可了这种尿布,买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多川博公司生产的尿布在世界各地都畅销开来。
在销售过程中,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来促成交易可以减轻客户对风险的担心,尤其是新客户,大家都买了,我也买,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销售人员利用此法促成订单,往往较为容易。但是,销售人员在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作文 篇3
写于三十年代的文艺理论书籍。这才知道现在的文学概论中的许多东西原来也不过来源于它,区别只是现在的文学概论更加晦涩,同样一件事,朱光潜已经说清楚的,现在的书偏要说不清楚。
对比朱光潜自己的《西方美学史》和他学生的《西方美学史》,只要看上几页,就知道什么叫境界的差异。
只有真的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把作家称为“老师”——这是一种直觉的冲动(只可惜这个名称现在被用滥了)。
你我都无福坐在这位大师的课堂里,然而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见严肃的介绍定义,严谨的爬梳脉络,还有通俗如口语的文字解说,和“还好哲学家为数不多”的小玩笑。
这本书,本来就是朱光潜的课堂讲义——真正的好老师、真正的好教材。
我要庆幸我的大学课堂中,也遇上过不少好老师。
他们既不会满腹经纶,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会上课吹牛下课拉瓜,貌似很有亲和力,却什么也没教。
书里传达出的,是一种让人亲切到想流泪的气氛——真正的大学课堂。
心理作文 篇4
近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惨剧日益增多,学生的精神成长也备受社会的关注。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成为当前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很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也会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评估和验收。然而,这种专门的心理咨询却频遇冷门。装修精良的心理咨询室无人问津。这是因为学生害怕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纯粹的心理疏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容易被教条化,从而很难唤醒学生真诚的心灵。而作文作为精神世界的书面表达的有效方式,一直是人们书写心灵,沟通自己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桥梁。
一、心理疏导与作文教学结合的价值基础
孩子们的习作不仅展示了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呈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与同学的冲突、与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和朋友的摩擦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将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同时,更应该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及时清除他们心中的杂草,使他们的文笔更流畅,心灵更美好。
二、心理疏导与作文教学结合的策略
(一)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心理疏导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予以疏导,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1.于选材构思中疏导
老师在为学生定下作文题后,可以借助某些实例来引导学生,或是让某些学生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如作文题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先让学生口述自己难忘事情的经过,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叙述时表露出自责和懊悔的情绪,老师应该抓住契机,夸赞学生真诚的态度,对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予以肯定,同时赞赏学生在这件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于设题构思时疏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心理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奋点。刚上班时,由于经验不足,我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最低,整个班级学风低落,学生灰心丧气,缺乏斗志。后来,我布置了《期末考试以后》的作文题目。学生们开始写作前,我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我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经过写作前的引导,学生快速作文,有的学生建议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有的学生表明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有的学生则体现了破釜沉舟的勇气。经过那次作文,班上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心理氛围。后来,班级的成绩逐渐上升,最后由最差变成最优。这件事情有效证明了与相关情境结合设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3.于点评赏读中疏导
学生习作完成后,往往会解开心结,感觉自然畅快。赏读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因势利导,可能会使学生心情舒畅、豁然开朗。通过作文,学生宣泄出不良的情绪,在无形中将纠纷与困扰解决,有效舒缓心理压力,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能够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还能够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立足于作文的抒写
1.书信交流,及时沟通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大都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进行交流。然而,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工具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书信交流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那些比较胆小、怯懦的孩子。这种咨询方式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可以在孩子与家长之间随时进行。只要用心沟通,就能及时拨开孩子心头的云雾。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让本班的孩子都给家长写一封信。其中一个小女孩表达了对妈妈的怨恨之情。孩子的家长很苦恼,说女儿的逆反心理太重,没法讲道理。我与家长沟通后,建议她给孩子写信。后来,母亲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讲明了为什么不同意家里养仓鼠的原因,因为她怕仓鼠身上有细菌,是担心孩子的健康。女儿又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列举了大量养仓鼠的事例,说明只要注意卫生,仓鼠身上是不会有细菌的。后来,妈妈终于同意了孩子的要求。通过书信交流,母女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解决了。孩子为了说服母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很长的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2.书面表达,讲明原因
孩子之间的矛盾往往分不清谁对谁错,开始时大多是闹着玩的,有一方较真了,就会起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一天早上,我刚走进校园,就接到班长打来的电话:老师,不好了,小乐和小翔打起来了。我挂断电话赶紧往教室跑去,推开教室的门,只见他们两个在教室的前面互相拉扯着对方的衣领。要在平时,学生见到我来了,都会问候老师好,然后迅速回到座位上读书。这次情况不一样了,他们看了我一眼,仍然死死地抓住对方。看来,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气。我把他们的手拉开,询问他们打架的原因。可是两人谁也不肯开口。我想,要是每人批评几句,各打五十大板,他们肯定都会心里不服气,说不定哪天又会爆发一场战争。于是,我让他们回到座位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写下来。说实话,这两名学生都是平时很怕写作文的,都四年级了,每次作文干巴巴的,两百字不到就结束了。可是这次,他们为了把事情说清楚,为了让老师判决自己有理,都写了很多。小翔写了两页半,小乐写了整整四页纸。我让他们互相看看对方的作文,他们很快消除了误会,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我又让他们重新写一遍作文,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两位孩子都很乐意地完成了作文,其中一篇经过我的指导,还在校报上发表了。
教育的本真在于精神的唤醒。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个自由交往的过程,而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心理疏导,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情感。教师要把育人当成自己的职责,寓心理疏导于作文教学,为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学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心理作文 篇5
我和高中的同学已经15年没有见面啦,前不久,我们班的同学搞了个聚会。同学们见面分外的亲切,我的大部分同学只知道我是海员,都问我是怎样想到改行作律师的。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从事法律工作算起来已经8年多啦,要说开始对法学感兴趣,那还是在我刚毕业不久,一次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在大连海运学院学的是轮机专业,所以毕业后别无选择的作了海员。海员的生活很苦,但并不是由于海员这个职业苦我才决定改行学法律作律师。我毕业后分配在辽宁省轮船总公司,辽宁省轮船总公司是辽宁省交通厅的下属企业,在当时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员工工资待遇优厚,并且还很有发展前景,我能到这家公司还是因为我当时在学校各方面成绩都是优良,我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来到这家公司。刚参加工作,我被派在公司的盛凯轮实习,那个航次是由大连到香港,再由香港到马来西亚,由马来西亚到印度尼西亚装木薯到青岛.从印度尼西亚回来,船刚靠青岛的岸,便被青岛海事法院给扣押了。原因是我们的船在印尼装木薯时“倒签提单”。中方购木薯单位向我公司索赔3600万,后来虽然没有足额赔偿,但给我们公司造成的损失还是惨重的。签错一张运输单据,就给我公司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我那时刚上班,可以说是以公司为家,一腔热血的为公司服务,平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滴水一滴油都想为公司省,听说公司一下就需要给人家赔那么多的钱,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觉得公司给人家赔钱就是由于公司领导和业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律水平低。所以我决心学法律,我要提高我身边人的法律意识,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作公司的法律顾问,依法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再由于管理人员不懂法给公司造成损失。在这个原动力的推动下,我买来了法律书籍。我于是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法律,在船上同事们的眼里我属于异类,别的船员都在喝酒、玩麻将、看录象,我在看法律教材。他们问我看那些书有什么用,我说我要考律师资格,有些人笑我异想天开。我不理会别人怎样看我,我一路学下来,因为考律师当时需要法律专科学历,我的学历不够报名条件,我便利用休假的时候参加自学考试,海员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休假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而国家自学考试的时间每年两次,是确定的。所以我经常因为船在国外下不了船而不能参加考试,尽管这样,我还是坚持学,书一遍遍的看,看得每次参加考试都能一下子顺利通过报考的科目。这样也就缩短了我考试的次数,很快我就通过了法律专科、本科的考试。也顺利的通过了国家的.司法考试。遗憾的是,辽宁省轮船总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单位频临破产,职工裁员。我在裁员之列,我带着“二管轮”“机械工程技师”证书被迫离开了辽宁省轮船总公司,做辽宁省轮船总公司法律顾问的梦没有圆上。好在我有了司法资格证书,在营口大石桥市作了专职律师。由于我当初学法律的时候就侧重于合同法和公司法,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几家大型企业的认可,兼职作了几家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
说起为什么作律师还要考心理咨询师,这还要从我作律师工作说起。法律咨询是律师工作的一部分,在我解答法律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因婚姻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困扰的当事人。他们虽然到律师事务所咨询的是法律问题,其实他们家庭的不幸更多来源于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虽然律师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予法律方面的解答,帮助当事人缓解一下心理问题,但毕竟不够专业。每次看到当事人泪流满面的向我倾诉着自己所谓的不幸遭遇(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在我看来有他(她)自身的原因)。经过一番解答和劝解,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有所缓解,有的当事人邻走的时候还特别感激的和我说:“和你说说这些事情,我的心里好受多了”,或是说:“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知道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要不我总觉得他在欺负我,我有时都想把他杀了算了”。尽管他们都是搽干了眼泪,笑着离开了,但我心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甚至觉得有点歉疚。因为我的解答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算得上专业,但从心理学上来说,还很不专业。而这些当事人需要的恰恰是心理上的帮助,人家那样的相信我,我觉得我对他们的帮助不够,所以萌生了学习心理学。怎样知道自己学的水准如何呢?检验自己学的如何的方法无非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考证也是学习的动力。通过努力,我终于通过了20xx年11月份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尽管我不能改行作心理咨询师,但我会用我所学的心理咨询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当事人,作一个真正的爱心律师。
我坚信,一个人如果有爱心,有感恩的心,就算才疏识短,通过努力也一定能成为有益社会的人。相反的,如果没有爱心、没有感恩的心,即使博学多识也会无益于社会。
心理作文 篇6
小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心理阴影,就是害怕我的爸爸。一看见他那严肃的表情,我心里就打哆嗦。后来,我终于走出了这个心理阴影。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天晚上,我一直咳嗽,爸爸便抱着我撑着雨伞急忙的跑到附近的诊所。一到诊所,爸爸就把我交给大夫,大夫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然后又用听诊器听了一下后说:“没事,只是发低烧,只要打一针,明天就好了。”听完了这一句话,我看见爸爸紧绷着的脸忽然放松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打针,而且是和我爸爸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要打针了。一位护士小姐拿着针和药瓶走了过来,我一看见针我就大哭的喊着:“不要,我不要打针。”而爸爸却安慰的说:“没事的,别怕,不痛的。”又过了一会,护士小姐在我屁股上扎了一针,当时我就开始嚎啕大哭。渐渐地我就睡着了。到了早上起来我问妈妈昨晚怎么了,妈妈却告诉我:“你爸爸在昨晚送你去诊所的时候被雨淋病了。”
后来,我去看望爸爸时,正好爸爸在吃感冒药。我便上去问:“爸爸,你没事吧。”“没事,只不过是咳嗽而已,没事。”就这样我和爸爸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了。我不再害怕我的爸爸,很多时候就想好朋友一样。
到现在我明白了,有一些心理上的阴影,可能是误解造成的。如果我们善于沟通,如果我们不那么过分敏感,很多阴影就会在阳光下自然消失。因此,我要做一个阳光男孩!
心理作文 篇7
在学校课内的一次心理健康课上曾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次注意力的测验。这个测验就是给我们看一段黑白两队传球的视频,让我们边看边数白队传球的次数。当时我并没有对这小小的注意力测验产生兴趣,所以在测验过后便很快淡忘了这个测验。
直到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收听了一个解析这个测验背后的心理效应的音频,使我想起了那次曾老师带我们做的注意力测验。音频里的老师说因为被布置了任务,人脑就会将与任务无关的事物都排除掉。所以此时就算你的眼睛在突然闯入场地的“大猩猩”身上停留了十秒之久,大脑也会视而不见。毕竟“大猩猩”和布置的任务没有任何关系。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布置的任务上,没看见“大猩猩”并不代表没有集中注意力,所以是“非注意”。看见了也当看不见,所以是“视盲。“非注意视盲”一名因此而来。
非注意视盲心理效应有一个很普遍的例子:你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但中途妈妈突然跟你说要借用你的笔写点儿笔记。这时候你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写作业上,妈妈的话你虽然能听见,但因为注意力都在写作业上而只是应付着回答。当你发现那支笔不见了并去问妈妈时,妈妈就会告诉你她拿去用了并已经事先告知你了。这种现象符合音频里的老师所解释的条例,你被布置的任务是写作业,而借笔和写作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大脑将妈妈告知你的话排除掉了,话语便在你的脑海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才会造成让妈妈重复一遍事先已经告知过你的话的结果。
如果你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电视剧就会有不好的效果,因为你需要将同与你通电话的人交谈和看懂电视剧里的剧情同时进行,而做某件事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件事上。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电视剧就需要大脑将注意力分半来达到两件事同时进行的效果,但如果电话那头的人对你抛出了一个需要细想的问题,而电视剧的剧情变得扑朔迷离,你还能做到两件事同时进行吗?非注意视盲心理效应衍生到这一类型时告诉了我做一件事就要专心致志的将所有注意力放在那件事上,不要分心做其他的事情,这样才能将效果做到最好。
非注意视盲心理效应可以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但仍是可以避免的。你只需要认识并正确的对待它,尽量避免同时进行两件都想做到最好的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