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有A班、B班、C班之分,划分的依据或许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购物的时候,也有A类、B类、C类的商品,评定的标准或许是商品的质量。
当你在A班里学习,当你在A类岗位工作,当你成为社会上A类的人。恭喜你,你很优秀,无论学习还是成就,你都能符合社会公认的A类标准。
同时,如果你时刻在用A类的目光看待其他的B类或者C类,任何一切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优越,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恭喜你,因为你已经成为一个A类的标签奴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听过的很多,听懂的也很多,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个体间能力的差异,致使不同人在学习或事业上会有不同的境遇。先天的遗传决定了能力的性质,可后天学习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难道也要与能力相关?会不会认为一个在学习或事业都很“失败”的人的人生很失败,还是这样想法的人才很失败?
行行出状元,我想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二字。ABC,可以是标签,也可以是标准,但希望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如果只把眼前的世界定义成ABC,那么心里的世界还有可能是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