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习作、写作的基础是“观察”

2021-12-17 写作基础

  正文之前,必须再次郑重地给家长们说:如果你的孩子作文不好,首要的原因不是课外书看少了,而是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中学的写作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以下是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中节选的内容。

  关于观察

  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第一学段(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可以看出,中年级的“观察”比一开始的“留心“提高了一步,不仅是一般的“观”,还要“察”,即要求看得细,且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到第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既是“习惯”,就需要学生将观察视为自我需求,做到主动地观察、经常地观察。显然,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一步步提高的,以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作家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小学生习作的源泉也不例外。应该说,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课程标准在小学三个学段如此强调学生的观察,不仅是因为观察在儿童发展与习作中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而且可从儿童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语言的特点看到其意义。

  (1)从儿童的思维特点看,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儿童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接触客观事物,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表象(也称映象),成为他们思维与想象的材料。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这些表象来进行的。

  (2)从儿童的心理特点看,儿童的阅历浅,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又是富有魅力的。他们常常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而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周围世界的。因此,带领小学生去观察,不仅是让其获取习作素材,更是他们发展所需的,必会受到他们欢迎。

  (3)从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来看,儿童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观察的对象和词语之间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发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也就是说,词和形象链接起来,让词带着形象,活生生地进入儿童的意识。这样,通过观察促进了事物与词之间的联系,成为丰富儿童词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

  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学生的周围世界是宽阔而丰富的,学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两个范畴。教师也应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每学期可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如在什么时候,带学生到哪儿去观察什么,如何进行指导,教师需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保证观察活动的质量。

  低年级(1-2年级)引导观察,为写话提供丰富题材。

  在一年级下学期写一句、两三句话的基础上,二年级有条件的可引导进行观察写话的训练,三五句、七八句都行。有计划地让儿童看一看,说一说,再写一写。这是训练写话的极好形式,也是发展观察力、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思维与语言的重要手段。因为要进行观察写话,儿童就得经常留心周围世界,关注其变化。学校里沸腾的生活场景、大自然呈现的美感,都会唤起儿童的注意:“今天太阳特别红,朝霞满天,月亮还没有下去”“花草上滚动着露珠,一阵风吹来,露珠洒落了一地”“妈妈买来一条鱼,小头小眼扁身子,全身银光闪闪不长鳞”“上学路上,我见同学搀扶着盲人向医院走去,连忙迎上去问长问短,盲人感激的神情、同学助人的举动都留在心里”……这些自己所做的、所经历的、所思考的,都是儿童感受和体验到的;那些美的场景、有趣的事物,都会仔细观察一番。一段时间后,儿童大脑里便会贮存不少表象,这是他们思维与想象的基础,更是他们写话、作文的丰富题材。许多事实表明,在一篇又一篇短小的观察写话训练中,儿童运用字词句的能力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时期,经常观察,写话、写日记,不仅是儿童力所能及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中、高年级(3-6年级)引导观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指导学生观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一般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从景物到人物。观察的程序注意从整体场景,到形象,到细节,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大自然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无论从外形到内涵都是极其丰富和富有美感的。这里有着数不尽的学生渴求理解、值得欣赏和思考的画面及其因果关系。

  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感和丰富的内容,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应优选鲜明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不同季节的风光,可以是山川田野的静态和动态,也可以是宇宙天体以及在其间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体,从中选取儿童最关注最有兴趣的事物;还可以从大自然相对永恒的客体到大自然发生骤然变化的种种现象中,优选观察对象。

  社会生活的观察,首先应优选生活中光明美好的景象,尤其需突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人物、事物、景物,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当代人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感染,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高年级也可作进一步考察。

  观察中老师有序地安排观察程序十分必要。观察有序,所获得的印象必然是清晰地贮存于学生记忆屏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序进行,习作就易于做到构思有序、条理清楚。

  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和接受程度,从指导观察逐渐过渡到主动地自行观察。尤其在高年级形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醒学生应观察有序,另一方面又放手让学生各自独立观察,往往可以使他们在自主、详细的观察中获得独特感受。

  这样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获取习作素材,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就可从根本上培养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习作的内容也不再是老师命题,被动“作文”的弊端也会得到逐步地克服。

【写话、习作、写作的基础是“观察”】相关文章:

1.“打狗”的武松

2.淘气猫---“花花”600字

3.我的朋友-“聪敏”700字

4.分数爸爸的“寻人”启事750字

5.一次尽兴的“旅行”650字

6.“我的梦想”小学生优秀作文

7.童年趣事—“种”糖700字

8.我在“希望”中成长1000字

9.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写景作文范文

公文写作基础 公文写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