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2025-02-05 写作基础

  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的制作活动,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是写作的生命,同时,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延伸,写作就是做事实的搬运工,将现场展现给受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欢迎阅读参考。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 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 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 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 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 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 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角度

  “角度”一词,源于摄影,是个视觉上的概念。外国有个故事,说是两个人同在一幢林间木屋中向外面望,一个看到满天星斗,一个看到的却是泥泞道路。为什么?就在于两个人观察角度不同,一个向上看,一个向下看。

  新闻角度,就是报告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其中又分为选题角度:即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即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手法不一样。

  (摘自《应用写作》1992年第4期)

  写作特点

  新闻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导语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写作方法

  通讯种类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通讯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事件通讯

  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注意事项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人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写作要求

  真实

  在讲解新闻的定义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新闻是对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进行着的当代历 史的真实记录。由此,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新闻必须是真实的。虚假编造的所谓新闻, 不仅毫无价值可言,而且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精练

  汉代的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核,或美众多而不见 要约。”显然他对“好浮华”、“美众多”并不提倡,崇尚的是“实核”和“要约”。梁代 的刘勰在他的不朽大作《文心雕龙》中也说:“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 长一言则辞妨。”“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从这 些话中不但能看出我们这个文章大国以简洁精炼为上的优良传统,似乎更能隔着遥远的时间 距离与古人对话,共同探讨新闻写作的文本特征问题。新闻文体,就是一种“贵乎精要”, 以“辨洁为能”,以“明核为美”的文体。用现代语言进行最精炼的概括就是“新闻贵短” 。

  巧取一隅

  对于复杂的事件,还可以只表现它的一个小小的局部,把更多的部分留给别人去写。这样写虽有不够完整之嫌,写好了也不乏新鲜感。把一个局部强调出来,本身就有些出人意料,立 意不俗,就容易吸引读者。

  选材典型

  选择典型事件或典型材料进行报道,可以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什么是典型事件、典型材料 ?就是那些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有着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人们 通过典型事件,能够举一反三,由个别见出一般,由现象认识本质。典型事件未必就是重大 事件,有些事件虽小,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那也是典型事件 。

  以小见大

  在前面关于“用事实说话”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提到“精选事实,以小见大”的问题。讨论精炼问题,不可避免地还要涉及这一点。例如,要表现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 的巨大变化,怎样才能写得更简短?答案就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跳跃组合

  记叙文叙述事件,一般都要沿着设定的线索,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凡有转折处,则要安排过渡段、过渡句或关联词语架桥铺路,实现文脉的贯通。而在新 闻写作中,有时为了压缩篇幅,干脆取消过渡语句,直接把不同角度、不同阶段的事实一条 条摆出来,段与段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这就是跳跃组合。

  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 某种思想和观点。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 相关推荐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相关文章:

消息的写作基础知识04-04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大纲01-06

盘点新闻消息写作方法10-07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04-26

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07-18

新闻的基础知识与写作04-26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10-09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02-19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03-16

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有哪些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