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作文

2022-04-26 [第三单元]写一首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与远方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与远方作文 篇1

  清淡的欢愉,最美的本质。

  ——题记

  车水马龙,高楼耸立,夜晚的灯红酒绿映在我的脸上,扰乱了我的思绪。躁动的摇滚,喧嚣的人群,耳边一片纷纷扰扰……在这个十字路口,我迷失了自己,看不清方向——学习的压力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如机器般日复一日地循环,愈发迅速的节奏,让我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渐渐地,我跟不上生活的脚步,成了个迷惘的孩子……苟且偷生罢了!我多想逃离这个世界,在这世俗里,隐藏自己。

  所以,我回到了那个地方,暂且做个隐逸者。

  那儿就是我的故乡,一个古朴的乡村。没有新房,没有科技,只有那灰墙青瓦,低矮的土屋。放眼遥望,平旷的农田里玉米挺立,点缀着几间木屋。屋舍的尽头,尽是青翠的竹林,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终于山底。山脚下有一泓渠水,渠中的水清澈见底,金黄的银杏叶随流波飘向远方。“绿的草,蓝的水,红的叶,白的山,我看着这一切秋天的童话发呆。”我品着林清玄的句子,散落在秋天的角落里——原来世上不只有灯红酒绿,不只有机械地学习。

  乡村的日子过得极其简单。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规律的生活,却充满了随性。男人们热爱劳动,闻鸡鸣而起,哼着小曲儿扛着锄头便干活而去。在田里,他们边收割着庄稼便话着家常,在他们的脸上,一点也瞧不出累的踪影,反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满足的笑容,流淌的汗水是他们梦想的结晶。

  而乡村的女人们也是如此。被初升的晨曦唤醒,在小水潭边洗衣,悦耳的浣衣声和着鸟儿的小令,仿佛奏起了《田园交响曲》,舒缓而宁静。

  我坐在藤条编织的吊椅上,品着一杯绿茶,享受着此时清雅的画卷,耳边听到的不再是躁动的摇滚,而是自然的音符。我渐渐地放慢了脚步,与这座乡村并肩而行,感受到了慢的魅力。傍晚,暮色四合,我和爷爷奶奶坐在竹篱围成的小院里,捧着粗茶淡饭,品着清香苦茶,但见头顶,月光淋漓。在这个朴实的乡村里,我找寻到最本质的自己——简单纯真的自己,不受约束、随性漫步,犹如在另一个缓慢而诗意的世界中生活的自己。

  林清玄曾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中说:“清欢是来自对于沉静的疏淡的简单的生涯的一种酷爱。当一小我能品尝出野菜的清臭赛过了粗茶淡饭……这些便是‘清欢’。”大概,生活在快节奏中的我们,偶尔所需要的,就是这样有诗意的清欢生活吧!

  此时此刻,在与这座古朴乡村——故乡的相遇中,我邂逅了诗意的生活,到达了心灵的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 篇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的人升上天堂,有的人直坠地狱。

  ——题记

  仔细回想高一下学期的最后几个月,颇有些感慨,自己居然能为了一个目标如此奋不顾身。一面埋怨着自己上学期为什么不更加努力,一面拼死拼活的复习力求考的更好。是啊!既然已经错失了过去,就不要再辜负了将来。所幸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但分班结果尚未揭晓之前,我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只想时间永远定格在当下,不愿与他人展望未来,害怕最终他们的时间里,他们的世界中不再有我的身影。可是,那怎么行呢?我还有几段弥足珍贵的友情想去珍惜,几分倔强的自尊想去维护。

  肖哥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在我心中激起的早已不是层层涟漪,而是惊涛骇浪,我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般疯狂的渴求自己的名字后面接的是“1918班”。如愿以偿,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堆砌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形容我的喜悦。然后,整个人都瘫软了下来,积累了近半年的压力从五脏六腑中迸发而出,颇有种想要“登东皋以舒啸”的冲动。

  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已经进了保险箱,不用再那么努力了吧?我安慰着自己,打算一扫当初的紧张,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但又总是心有不甘,又不明白这不甘来自何处。高一年级的奖学金花落各家,理所当然的没有我,但我似乎没有那么不以为然……班主任展示着20xx年高考红榜,记录了成绩优异的人所考取的大学,但以我当下的水平,似乎无法触及,有能力的一口一个“我根本考不起”,稍差之的只能沉默不语。我清楚那并不是真话,心下更不是滋味。我终于明了,幡然醒悟,这所谓的不甘来自实力的尚有所欠缺,毫不避讳的说,这是羡慕,更类似于嫉妒。仍记得从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竞争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嫉妒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远方的远方还有更远的远方,我不能止步于此,这并不是我的终点,也不希望我的终点仅仅只是别人的起点。

  虽然说来显得太过物质事俗,但在这个学校里,成绩好坏确实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爬树一般,向下能看到别人的头顶,向上只能看到别人的背影。但大部分人都并不在意有多少人只能看他的背影,只关心还有多少背影亟待他去超越。或许是所谓的上进心在作祟,不希望只跟在别人身后,也不期待有谁能回头,果然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去追平去超越。但人不是生来就要跟他人分个高下的,最终的目的都回归到更好的自身,我并不期望通过与他人竞争成为人上人,但求保持着这份压力走的更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将不贪图眼前的苟且,也不止步于诗和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 篇3

  有人说:到不了的,是远方。

  “远方、远方……”我张开双唇极为迫切地呼喊着,每个音节都无不在诉说与颤抖。但没人回答——就像没有人真正提问过般。

  然后我抬头,看着天边的云点点飘去,它们飘得很慢,好像在故意牵引我的思绪。我忽然回忆起小时候的个夜晚。

  那天,倾盆大雨不期而至,电闪雷鸣的夜晚,树叶仿佛也在哭泣。伴随着教室里大大小小的哭声,雨滴猛烈地拍打着窗棂。个男孩抽搐着,低声嘟囔:“妈妈,妈妈……”那是颗怎样稚嫩、恐惧的心灵!当时,我们都还 只是弱小的孩童,年级的第天在学校里寄宿,竟恰巧碰上了停电。天上划过的闪电,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噬人的恶魔,有哪个孩子的心不为之颤抖呢?黑暗中,我抹了抹已被泪水浸湿的双颊,隐约从微咪的眼睛里看到点点亮光。于是我迫切地睁开双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两支蜡烛放在前排的课桌上,拍拍手说:“有蜡烛照着,就不会害怕了。”

  烛光在宽敞的教师中愈发微弱,但这无边的黑暗似又把渺茫的希望衬地更明亮了般。我们围绕着蜡烛,看温柔的烛光映过脸庞,吸着烛光金色的气息。同学们瞳孔里映出的光芒,好像被星星擦亮过,澄澈、透明、空灵,亦或是在跳动,跳动。犹如晨光,带着热量和情走到我的心灵深处。老师给我们读小诗,我们听老师读小诗。字字清新典雅、月白风清,宛若敲击心灵的铃音,将简单的小诗歌融到我们的心底。“我长大后也要写好多好多小诗,也要像老师样,用最温柔的声音读给怕黑的孩子们听。”我凝望着烛光,对自己说。

  这也许是我年少时最初最纯真的梦想,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每每回忆起,便会唤醒无数心潮澎湃的感动。

  我想,每首柔软的诗都是远方,对我而言,诗,便是梦的魂。而梦,则是诗的千古绝唱。

  我想,每颗未知的心都是远方。如果还 有梦想,人的青春和心灵就不会停止轻狂。

  心之所向,即为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 篇4

  平沙莽莽黄入天|古时那些关于沙漠的诗与远方

  在古诗的描述中,沙漠通常是边疆战士驻扎戍守的地方。

  诗人通过描写沙漠壮观瑰丽的景色抒发胸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37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路上有感写出《使至塞上》,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他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诗中无边的大漠更是凸显了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感情。

  边塞诗人高适更是多次在诗中描写大漠风光,“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蓟中作》,“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

  沙漠在古时多寓意着将士们守家护国所驻守的地方。天地茫茫,不知道多少悲壮唏嘘的故事还掩埋在这黄沙之下,静静地穿越时光的长河。

诗与远方作文 篇5

  人生如诗,不过是首、颔、颈、尾四联。若人生真能如古代诗人写的诗一般自然、优美、顺畅,那么人生也能和诗一样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不只写出了作者想要登上高山的目地,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远大的志向。虽然杜甫生在战争年代,但他依然能立下“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真可谓有斗志雄心。杜甫有许多诗都是表达忧国忧民以及思乡之情,可以看出他对祖国、人民、亲人的情感,因此得到“诗圣”之称。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又称“诗仙”,写有许多关于酒的诗,可见李白对酒情有独钟,认为饮者就算和圣贤比都略胜一筹。李白的诗多为洒脱,表现出李白的豪爽性格,以及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没有愧对“诗仙”的称号。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长恨哥》,诗人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负责任的反对,真实的写下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多半浅显易懂,并写出了社会真实的内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写出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却依然关心国家的情感,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之情。

  还有很多诗都是赋有深意的,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看我们会不会去寻找它,品味它。人生如诗,如果我们的人生真的能如杜甫的诗一般有远大的志向,如李白的诗一般洒脱,如白居易的诗一般真实,如龚自珍的诗一般爱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拥有属于自已的光芒,将无比精彩,但如果你不去寻找它,那这些在你身边的诗将会毫无意义,所以,请你们记住。诗与远方一直都在。

诗与远方作文 篇6

  在公园里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步履轻盈健步如飞,与周边悠然而行的路人显得格格不入。远远观之,他额间的白发闪烁着耀眼的光;近处相对,他脸庞的笑容温暖从容,溢满自信与豁达。

  见到这样一位老人,虽然他就近在眼前,我却有了诗与远方的感触,仿佛这位与众不同的老人独自拥有着诗与远方,我想,他一定是位有故事的人。

  我紧走几步,与老人并肩而行,老人眼神一瞥,微微有些惊奇,但很快便对我微微一笑。我一边调整步伐,与老人的步伐一致,一边斟酌着语言,想着该如何与老人攀谈。

  不料,老人竟先开了口:“小伙子,你是想问我为什么走起路来劲头这么足是吗?”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大爷,您说得没错,我看您在这公园里显得特别与众不同,感觉您好像和我们这些俗人不大一样,所以走得跟您近了一些。”

  老人大笑起来,说:“我可是一介俗人,我今年七十一岁,一辈子走南闯北,上个月才回到家乡这个小县城,身边没什么朋友,就自己跟自己较劲呗。每天到这公园里走上几圈,看看景物观观人,希望自己能早日融入这里的生活嘛。”

  听了老人的话,我却仍然觉得有些不明白:“大爷,您想融入这里,就应当跟这里的人保持一样的生活状态才对啊,为什么还这么风风火火地跟大家不踩在同一个步点上?”

  听了我的话,老人停下脚步,转头看了我一眼,说:“看不出来啊,小伙子,你挺有想法的。说实话吧,我这个人习惯了东奔西走,年轻时却也是个文艺青年,用你们现在的话说,我是个向往诗与远方的人。现在,我身体老了,可是心还不老,我要在公园这方寸之地走出属于诗与远方的状态,这样,我的心才不会老嘛。”

  我恍然大悟,向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说:“您说得真好,一个人不能囿心于方寸之地,否则就会很快老去的,虽然身在此处,但是心还是要怀抱远方才好,只要心怀诗与远方,再寻常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风景。不过,我觉得您说得有一点错误,您不仅过去是个文艺青年,现在也是个文艺青年啊,而且,在我们这些俗人眼里,您就是诗与远方啊!”

  老人哈哈大笑,加快脚步向前走去,我连忙也加快脚步,陪着他又走了一段路,临别之时,他对我说:“小伙子,年轻时多四处走走吧,这样,老了以后你才能心怀四方,不至于老迈疲惫,被生活压得直不起腰来。我曾经吃过很多的苦,走过不少的弯路,但现在想想,它们不也是诗与远方吗?它们给了我生命的厚度与硬度,也给了我更为宽广的生活空间与心灵世界。现在啊,我是明白了,诗与远方皆是寻常,只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使我们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正拥有诗与远方。”

  与老人分别之后,不知为何,我心中竟也充盈了开阔与希望,我没有告诉老人,我今天之所以会一个人来到公园,是因为在单位里遇到了烦心事,又被家中的琐事缠身,心中的郁闷逼仄无处排解才来到了这个悠闲的小公园。没想到,我会在这里遇到一位遥远又亲切的老人,会在这些寻常日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 篇7

  民国老课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引子

  有人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深以为然。

  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在我心中这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是最为美丽的,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诚然,我们身旁充盈着太多能够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于我们深陷其间。且不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便足矣悲哀了。

  从前的车马很远,路途漫漫,人们一旦分别,便只能寄情书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缓,才能见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现在的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人们一旦分别,便是顷刻间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楼林立,钢筋水泥。

  其实你的头顶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脚下就是万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论你身在何方,抬头就能望见璀璨,低头就可窥见瑰丽。只可惜你的心中有远方,但你的灵魂里却没有诗。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顾得贪婪的吞咽,以保腹中饥辘,而不曾瞥见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赏。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仅仅一朵。

  我们哀叹着纸质书籍的没落,却仍旧捧着手机愉悦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微博;我们赞美着他人遒劲的书法,挥斥方遒,却摇摇头提笔忘字;我们感慨着传统文化的兴衰,却依然读着情节单一的网络小说,喜笑颜开。

  罗丹曾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们身旁,我们却不愿留意。摄影师肖全曾多次揽获国际性奖项,他的摄影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对于摄影,他这样讲:“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了一点儿,多等了一会儿。”有许多摄影师急功近利只想“吃草”,无心“看花”,过度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被人拆穿好不狼狈。而肖全却在能够“吃草”的前提下,坚守着“看花”,那么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因为这种情怀会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告诉我们如何处世,而不仅仅是学会饮食起居。我们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应当望望前路,惦念着诗和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 篇8

  河边的青草地,已经齐刷刷地长出新嫩油绿的小草,一根根拔地而起,上面布满了露珠,缓缓从上方滑下。许多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绿色的草地,远处看,就像五彩缤纷的钻石镶嵌在绿色的手镯上。

  岸边的柔柳,鸟儿在这绿色的迷宫中迷了路,许多贪玩的家伙不小心将自己绑在了柳枝上,知趣的大人们撩拨着柳枝,垂到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春风三四声”。小河畔,一阵清扬悦耳的笛声在浓绿的草地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那么悠扬。莫非这就是一千多年前吕岩走进的那幅乡村画卷?

  不知什么时候,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远远望去,就是花的海洋,一层接着一层。走近了,你才发现一片片花瓣竟如此饱满,一株上有许多朵,每朵的圆锥形花瓣都是纯黄色的,空隙虽多,但又不是很稀疏,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就在这片金色的花海里,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正在追蝴蝶,辫子抖动着,一点一点将花粉采集。颤动的刘海,使她在花海中格外醒目。蝴蝶扑闪着翅膀,停在了一朵油菜花上。恍惚之间,我仿佛穿越到宋朝,闯进了那道篱笆。看到了杨万里曾看到的那个童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去夏来,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一朵朵里粉外红,偶尔有一些保护着莲子的黑色莲蓬。池塘边,两个小娃坐在船中,撑着小艇,影子因为船激起的微波而浮拂不定。玩累了,他们误入荷塘,你看,他们左顾右盼,前瞻后顾,在确保无人之下,小心翼翼地采下一朵朵莲花,一个个莲蓬。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已然成了我心头的梦想。我也是水乡的孩子啊,却只能在古诗中感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那份窃喜。

  落日熔金,晚霞染红天际。牧童牵着缰绳,起身回家了。牧童骑在牛身上,四周的树木上有许多蛐蛐在鸣叫。随手折下一小根竹子,赶着牛,横穿过大河,回到家中。

  倦鸟归林,暮云合壁,“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便是诗中的童年。放牧,吹笛,捉蝶,采莲,撑船舶,捕蝉,卧月……这便是我羡慕的诗与远方。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三篇12-06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6篇11-26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四篇10-15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集合五篇04-17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合集八篇01-05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合集6篇12-15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合集四篇12-12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合集六篇12-10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通用27篇)11-29

诗与远方作文四篇11-15

诗和远方作文 诗和远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