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散文 篇1
夕阳黯淡了颜色,清风放慢了脚步,落日的余霞火一般燃烧。
掬一盏茶,于落日下细品,让徐徐的清风缓缓流过面颊。
品茶如品思想,温热的茶水慢慢温暖胃的同时,思想便活活地跃动起来,清茶涤荡着心胸,思想净化着心灵。
品茶如钓鱼,品茶贵在品,钓鱼贵在钓,品的是意境,钓的是心情,享受的是过程,若执着于目的,则不免流于庸俗了。
众多茶中,尤爱普耳。花茶刚猛热烈,红茶甜香细腻,绿茶味涩回甘,普耳清香醇厚;
若以茶喻人。花茶可为精壮汉子,活力四射;红茶可为成熟女人,甜美可人;绿茶可为逆耳忠言之友,话冷心热;普耳则可为中年男人,沉默成熟。
热烈必不长久,平淡才会永恒,于是便有了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说辞。
音乐的最高境界叫静音,美术的最高境界叫留白,茶的最高境界为淡,淡若无味,但回味悠长。
普耳即为此类茶,淡若无味,但历久弥香,如同最忠诚的朋友,不动声色地滋润着你的心田,没有其它茶的飞扬跳脱,却多了一份稳重踏实。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能表现出来的都是小聪明,不表现出来的才是大智慧。
品茶即品人生。
关于茶的散文 篇2
说起茶,说起茶文化,有人便说,不就是日本茶道吗?问什么是日本茶道,当然知道了,不就是:身穿和服,跪在地上,喝几口,磕几个头,目不斜视,口不乱言,宾主肃穆,此为茶道也。其实,“和、清、静、寂”的日本茶道乃世界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仪式性强,特别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户晓了。
中国人喝茶,是把物质喝出精神,把生命品入自然。与日本人的以茶道是来修炼人是完全不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荣西大师两次西渡中国带回宋代茶文化始,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日本茶道,自18世纪实行家元制度,至今数十个流派,各有自己家元,这大概和中国武术界亦各有其山门的道理一样。茶道的过程,自然严谨,它带有把茶人的茶道观与茶会表演的情趣统一起来的性质。饮茶时吃的小点心,称为“怀石”。
据《南方录》载,取修行中和尚为忍耐饥饿而在怀中温石之意,即“粗茶淡饭“的象征。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征,是建筑、园艺、美术、工艺、宗教、思想、文学、烹调、技能等文化诸种类的融为一体吧。步入这个脱离现实的、虚构的世界,怀着一生一世只有一次机会的“一期一会”情怀,在露地(庭院)这个人造乌插邦,世外桃源乡,洗净双手,以期与神圣会合。
然后,进入一个高六十厘米的四方小门,一个隐秘场所的入口,然后一个非现实的空间,在这里进行尚美、品味、聚会的活动。它既有游戏的特征,又要求有脱俗的非现实性。因此,它应该说是一种知性,精神性极高的审美活动。古来日本茶道中人,多有雄赳赳的武士,他们从四分五裂中走到一起,即使来到和平之饮的茶前,依然平息不了心中的怒气。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刻不得不用环境来制约了。
所以日本人的品茶之处,专门有个露院,那是清洁身心的所在,然后,一扇小到刚够一个人跪入的门等着你――茶道的门之所以那么小,实在因为是腰中的剑过于逼人,人进得,剑进不得。
从前的日本人习茶道,对房子也有特殊要求,小得让你不得不“促膝谈心”。日本茶道中人认为,只有这样,鼻头碰鼻头面对面人才可能心心相印和推心置腹。然后看来日本人是要拿茶来修炼人的了――那把剑果然放在门外了吗?中国人不要过这一关的。中国茶人的.内在的和平精神,和达到这种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现于世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生命状态。
即使是作为那种闲适生活的主要文化载体――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但这种闲适依然有着顽强的遗传基因。它仿佛已经消失,仿佛已经成为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项内容了。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极妙,其实下联也不逊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仿佛见到在晴朗的天光下,于窗明几净之中写几行草书,心中有几分闲适,又有几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径山茶,戏而分之,诗而吟之。此等闲情雅兴,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一向就有露天饮茶的传统,那个曾经写了如何把七碗茶喝下去的玉川子,常常被后世的画家拿来当模特,超然地坐在院中的芭蕉树下,静候着茶童煎茶。这一个画面如今已见不到了,倒是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象雨后的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茶艺馆里,首先得有一种闲适的艺术,因为今非昔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又很无奈。但中国人却离不开闲适,外面找不到,我们就到里面来找,自然中消失了,我们就自己来营造。营造闲适,还是有些造作的,但总比没有要好。人不妨有点闲适,大男人因此而添几分平静,小女子则因此而加一份大气,生活也因此笼罩片刻温情。
关于茶的散文 篇3
绕过几条绵延的山路,爬过几座缓缓的山坡,穿过几个秀丽的山村,便到了浙江开化的钱江源。都说钱江源山清水秀,果然不假。抬头,碧水蓝天,环顾,茶园青青,四周高山耸立,山中多生翠柏苍松,泠泠泉水声,嘤嘤鸟鸣声,皆倾耳可闻。 看着钱江源头莲花尖清澈的泉水,漫步在山间幽静的小路上,不觉来到一处小山坳。不远处隐隐地现出三两幢低矮的房屋。正诧异间,向导微笑着示意我们继续前进,一面指着那三两幢房屋,一面说道:“法师的隐居处,那儿就是了。”听说法师乐善好施,今日竟能在此有幸一见,不觉加快了脚步。
跨过一条浅浅的小涧,走过一座古老的独木桥,便来到了法师的住处。眼前是先前所见的低矮、朴实的小房屋,其中一幢已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法师今日正好在家,我们去时,正坐在屋内打禅,修身养性。见有来客,欣然起坐,邀我们进屋休息。待我们进屋坐定后,自己却起身往里屋去了,说是眼下正是出“明前茶”的时候,到里屋拿茶叶去了。 我趁机环顾屋内。他的屋子摆设极其简陋,除了一张床,一些生活的必备品,外加几本经书、法衣外,再无多余之物。向导说法师一生为家乡做出贡献无数,自己却甘于清贫、隐居在此,实属不易。
正在闲聊,法师已带了茶叶并茶具进屋,笑道:“我长年隐居在此,屋舍简陋,还请你们不要见怪。”说着,将茶具、茶叶放在了桌上,“此茶是我前些天在后山头茶山摘得的,我平日无事时常在茶山料理茶树。钱江源山高林茂,云雾缭绕,山之灵、秀、气聚集于此。加之山中沃土,气候湿润,最适合种茶了。此茶可是吸收钱江源头天地之精华,饱尝人间之甘露啊!”
“可是开化龙顶茶?”我忙追问道。
法师点点头:“此茶正是绿色佳茗,钱江源头一绝——龙顶茶。你们看,”他旋即拿起一撮茶叶,轻轻托在掌心,“此茶外形扁平光滑,集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为一身。从古至今便享有盛名,‘龙顶’一词更是朱元璋御赐,就连当代茶界学家也对龙顶茶赞赏有加,称其形美质优,更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
法师接着取出茶具,在桌上一一摆放完毕,道:“当今市场上的龙顶茶多是经过传统工艺精致加工过的`,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采摘、翻炒、包装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后,才造就了其银绿披毫、香远益清、味醇鲜爽的独特风格,方才得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名扬四海。我这茶,没有经过特别繁琐的加工,品相自然是比不上它们,可是色香味醇却丝毫不逊色。这样的茶,你们恐怕还是第一次品吧?”
说着,法师取出茶具,并水壶、茶匙等,当场演示泡茶。用法师的话来说,茶,乃养生之精,尤其是这龙顶茶,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长期饮用更是有力悦志、增益思考。故泡茶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泡茶之水须得用钱江源头之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否则,便是再高超的茶艺,也总觉得欠缺了几分滋味。泡茶宜用紫砂壶,待茶叶充分泡开后,凑近壶口,轻轻扇些清香之味,细细品味,不放过其中的每一丝清新,每一点滋味。
要想泡一壶好茶,茶水自然是很有讲究的。茶水要煮开,依照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否则,将会致使茶叶浮水、茶香不出,就显不出龙顶茶的清新之味了。最后一步即为品茶。品茶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品其味。茶须得细品慢啜,充分体会齿颊留香,方能回味无穷,达到甘泽润喉、心旷神怡之效。
法师一口气讲完了泡茶之要领,一壶龙顶茶也泡好了。顿时,一股茶香飘满屋,这是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呷一口龙顶,顿觉满口清香。我不禁有些诧异,原来小小一“茶”也有如此讲究。法师笑着解释道:“茶,乃是圣洁之物,无论是泡茶人还是品茶人都须得有一颗圣洁之心。唯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方才能泡出好茶,品出茶中滋味。我这儿还有一些龙顶茶,送给你们,回家慢慢品味吧!”我们谢过法师的一番讲解,谢过法师的好茶,拜别法师,继续前行。手捧法师所赐“龙顶”,心中暗喜:此番问茶,真是不虚此行啊!
回到家后,拿出法师给的龙顶茶。照着法师所授方法一个人在家独自冲泡,望着上下翻飞的茶叶,闻着扑鼻之清香,醇美甘泽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在一片龙顶飘香之际,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法师的话:“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关于茶的散文 篇4
听说旧忆是一扇窗,总在多雨时分将离人的清愁深锁,辗转,一瓯苦味绕心头。今夜我在南国望星,捻一湖月光盈盈,疏淡那逝去的曾经。
有书香的时光会过于温润,倒是可以寻一处宁静,拂袖笼落花埋入书扉页张。入墨的相思,知味的文字会隽永绵长。无言,那人已经悄然走远。
有些往事会随水寄走,静默无声地离去。还依旧的,是那颗被风霜和执念沾惹的心。我又听说,在红尘陌上,谁路过了谁的眼,带走的不是一瞬间,而是千年。
倚着一帘萧瑟的窗牖,隔离门外的浮华,独对桌上一碗清茶。恁凭过客来去,提笔一一写下。画中影来,模糊了昔日的容颜。回忆浓郁期,是在落花时节。
旧物会解,落笔时的句句叹息。满纸的文字,遍布着曾往走过的`流年痕迹。将一盏韶光暂借来,我想为你煮一壶茶,与你说说那些老去的故事。你也只需陪我听一场雨,赏一秋月。
付了多情在一把油纸伞,千般万般,乞的是共走一卷烟雨江南。倘若尘缘有允,只路过你的城楼却能把你的回忆带走,想必也是好的。暮色苍茫,千帆过尽处,听闻一曲离歌一场伤。
如果此刻能有一叶扁舟,我想枕着它,在天地山水间。再将双手放于水中,漾起波纹,清洗那颗疲乏的心。让舟顺流而下,和一弯轮回千年的瘦月,不问何方,有自然依偎就好。闭眸之瞬,总有一个带动牵念的影子。
流溪云夏,携一琴一香,弄弦之间。取一荷清露为酿,择一隅幽境为梦,与诗词佐欢。这日子悠淡,心总是平和的。墨白的古韵,泠泠的古曲,终有一人心会知,且等……且等。
关于茶的散文 篇5
灵山村位于丘陵连绵起伏的灵山风景区内。这里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为出产颇负盛名的茶叶———九曲红梅,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九曲红梅茶,当地人也称为乌龙茶。说起这茶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男孩去上学,路过一座桥。发现桥下有两条鱼在抢夺一颗闪闪发光的龙珠,男孩于是把龙珠抢过来,为了避免同学哄抢,就把龙珠含在嘴里,一不小心吞了下去。不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男孩全身痒了起来,而且越来越痒,好像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男孩就在教室里来回跑个不停,这时,先生察觉到男孩身上长出了一片片龙鳞,男孩要飞上天了,而龙没有水就不会升空,先生于是急中生智,把砚中的墨水泼在男孩的身上。一瞬间,奇迹发生了,男孩变成了一条巨大的乌龙,伏地西游,地上留下了一行蜿蜒的水迹。之后,乌龙腾空而起,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乌龙腾飞的地方,便是九曲红梅茶的原产地——大坞盆地。村民们认为是乌龙指引他们找到了这种极品茶叶,为了纪念乌龙,村里人就把这种浓浓的红茶叫做乌龙茶。
大坞盆地是九曲红梅茶的原产地,盆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每年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茶树长出郁郁葱葱的新芽,茶农们忙碌地采摘着茶叶,一派丰收的景象。
茶农们采来的新芽被做成红茶,这就是著名的乌龙茶。过去的红茶都是由人工制作的,现在改用机器加工。首先把新茶放在太阳下晒焉,然后用机器碾过,这时的茶萎而不碎,且含着汁液。接着,用塑料袋把茶叶包扎好,放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袋内的茶叶经过发酵,会散发出茶叶自身的那一股沁人的'香味。然后把发酵过的茶叶铺开在太阳下晒干,香浓可口的九曲红梅茶叶就制成了。九曲红梅茶中的极品,颜色乌黑,精细如丝,曲折如钩,且伴有清香。
喝茶的时候,先在茶杯里撒少许茶叶,用热开水冲泡。起先,杯口热气腾腾,杯中茶水清澈,一缕缕九曲红梅独特的茶香便扩散开来。渐渐地,热气消退,茶叶慢慢舒展开来,那股茶香也更浓郁了,茶水慢慢变成了棕红色。这时,轻轻呷上一口,你会觉得,淡淡的甘涩中蕴藏着丝丝香甜。
听老一辈说,这九曲红梅茶还为村里添了不少光呢!1929年,九曲红梅茶在首届西博会上,荣获金奖。
关于茶的散文 篇6
英国的下午茶,源起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因此也称维多利亚下午茶。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在全球各地占据着很多殖民地和附属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国家的强大和富足,促使人们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别是一些豪门贵族更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希望追求新的刺激,来填补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在1840年的下午,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觉,觉得心无寄托,百无聊赖,却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大约在4点钟,忽然觉得有点饿的感觉,就让女仆到厨房给她找点吃食。女仆到厨房一看没有合适的食物,就索性给夫人烤了几片点心,沏了壶红茶端了过来。贝德芙公爵夫人吃着新烤的面包,喝着红茶,觉得很受用。几天后,贝德芙公爵夫人的几位好友造访,公爵夫人就命女仆,用点心和红茶招待好友。不料这些好友异口同声地赞美,回去后纷纷造访,并逐渐扩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于英伦三岛的下午茶。
随着下午茶的广泛流行,下午茶这种饮茶方式变得越来越繁复,从喝下午茶的器具,饮下午茶的摆设,以及配下午茶的茶点,都越来越讲究。在下午茶的茶具方面,瓷质茶壶很讲究,很精美,还要根据招待客人的多少来选用大小不等的茶壶和茶杯,此为还要备有糖罐、点心盘、果酱、奶油,以及叉子、餐巾、托盘垫等器物,这些茶具的摆设也有严格的`要求。精美的茶具,优雅的客厅,在饮下午茶时还有用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这样,饮下午茶时的心情轻松而自在,形成了简朴而不寒酸,华丽而不庸俗的优雅的气氛。
饮下午茶的时间是下午的4点钟,饮用的下午茶多为红茶,如大吉岭红茶、伯爵茶(以中国红茶为基本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火药绿茶、锡兰茶等。饮下午茶时配备的茶点有熏鲑鱼、火腿、蛋糕、三明治、英式圆形松饼、果酱、奶油和水果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洋溢着维多利亚氛围的下午茶,已渐渐失宠,但是饮下午茶的形式,在家庭、办公室所还依然保持着。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下午茶。一般是几个白领围坐在圆桌旁,品着下午茶,吃着点心,稍作休息和精神调整。至于蓝领往往没有这么悠闲,他们常常是晚上下班之后,在吃晚饭时,边吃饭,边饮茶。这就失去了悠闲的情趣,完全是出于生理需要来饮茶了。
关于茶的散文 篇7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蜜。吃早饭的时候拌点,出去玩时带点,吃面包时涂点……以前我的生活离不开蜜,但随着岁月的点点滴滴和年龄的增长,我淡忘了蜜,因为我觉得蜜总是这个味道:没有辛苦,只有无忧无虑。没有探索,只是现成的甜。这种甜总有一天会腻的。但茶却不同,蜜的甜只能满足味口,而茶的甜却能满足心。
我第一次喝茶时,觉得味好苦,好苦,但我第二次喝茶时,觉得茶有点甜了,还有点香淳的感觉。茶的味道不同,也会使人的心情改变。越苦的茶,品到最后,你会觉得越香越淳,让人觉得很满足;淡单的呢?它的'香也是淡淡的,令人回味无穷。
有付出,就有回报。茶就是这个味道,一开始你会觉得很苦,但喝到后来,你会觉得越来越香。人有时候也是这样,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就叫做先苦后甜。你得到的会比付出的多一千倍一万倍。
人的一生只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先苦后甜,另一种是先甜后苦。甜也会有不同,一种是不劳而获的甜,就像蜜一样。还有一种是探索出来的甜,先苦后甜的甜,就像茶一样。你究竟想要哪种甜,就要靠你自己去选择。
关于茶的散文 篇8
看吧!眼前呈现的这个杯子是否让你眼前一亮,洁白的杯身呈圆柱形,高约9.5厘米,瓶口直径为8厘米。杯身的侧面有一个仿佛一弯新月的杯把。
杯身上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深秋后的林子里一片萧条凄凉,树上叶子落光了,赤裸裸,光秃秃的树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秋天的苍凉。一个少女紧闭双眼,双手紧握站在林间。格外显眼的绿发没有遮住她满脸的愁云。她在默默祈祷,暗暗企盼,她企盼着阳春三月取代悲寂萧条。她企盼把温暖带给人们,把生机洒遍人间,她正象征着一种对光明温暖与生命的渴望与向往,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身边的小猫也闭着双眼,似乎与少年共分担这份孤寂。旁边的长椅子落着几片枯叶。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边上花瓶里娇艳可人的花朵,它们是一片死寂中为秋天气息奄奄力挽狂澜。
沸腾的开水奔涌进茶杯里,千枯的茶叶好像久旱逢甘露,立刻熔光焕发,活力四射地涌起,使人也为之振奋。双手触到杯壁,伴着茶杯底部音乐的响起,然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端起来茶杯,用鼻子仔细去闻,一股淡淡的酸扑鼻而来,酸中夹杂着几丝甜味,一种沁人心脾的`甘甜。揭开瓶盖,水气袅袅,轻轻地喝了一口,口中顿生酸意,酸中略呈苦,仔细品味,清新的甜气萦绕口中,久久不愿散去,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仔细品味着口中酸甜苦味具佳的茶,我恍然大悟:平心而论,人生中难勉遇到辛酸与挫折,但受到这一点打击与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有真能把辛酸与困苦忍耐着咽到肚中,才能体味到人生真正乐趣与甜头之所在。一口茶进肚,苦尽甘来,意犹未尽呀!树,也不再是那美丽的画圈。而是生活,的确,生活就是一杯茶水;清香里有一丝苦味。既然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那就一定有挫折,只有克服它们,才能生活在甜美中,感受到透人的清香……
关于茶的散文 篇9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叶青给我定制的春茶,于是我就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鲜。几个老外围观了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杯子里竖立的茶芽,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我告诉他们,看茶就如同红酒里的品香一样,是中国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请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闻了又闻,就是不敢张口去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这杯水,充满神秘魔幻的东方气息,美则美矣,但真要咽下肚子,却有点勉为其难。
我一再坚持,告诉他们喝绿茶追求的是新鲜,中国人喜欢用每年春季最新鲜的茶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老友”。
出于礼貌,他们小啜了几口,就放在了一边。下班的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还放着满满的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时遭受这样的挫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口自己喜欢吃中餐,我对他们说,你们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吃,下次我带你们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们一脸神往,我一下子来了劲头。第二天中午,我拉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回锅肉和蚂蚁上树。
等菜一盘盘上桌,我的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在慢慢变得诧异。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不停地说很好吃,可是他们的胃没法撒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一盘。
于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点了左宗棠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欢欣鼓舞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菜一扫而光,我在心里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夸张地标榜自己热爱中国菜、热爱韩国菜、热爱尼泊尔菜——热爱任何一个国家的菜,就连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够接受的中国菜也就仅限于改良后迎合了他们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么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万多家中式餐厅,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在一起还要多,大城市里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上路,即使在最荒无人烟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式餐厅像灯塔一样顽强地矗立在路旁,这些中式餐厅大多是中国移民开的小型家庭餐厅。我在地图里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结果密密麻麻。
这些中式餐厅里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真正的名称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将军的鸡肉”,左将军就是清朝将领左宗棠。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稠的糖醋酱,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点像咕咾肉。此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类一般是鸡肉和牛肉,由此就诞生了另外两道美式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有点不恰当,因为所谓的炒,其实无非是把肉弄熟了浇点汤汁,至于西兰花,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以及虾肉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这几种。所有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国人不太吃猪肉,所以中式餐厅几乎没有猪肉,不过一部分中式餐厅会提供叉烧,当然味道和中国的叉烧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鸡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还会加上牛肉、鸡肉或者虾,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么弄出来的浓酱蘸着吃。这道菜各个餐厅的口味差别极大,主要区别在于酱,有些餐厅调制的酱味道还算不错,虽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还有用了很多淀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汤,酸辣汤也很普遍。
美国人吃完中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时店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签语饼,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味道有点像蛋卷。打开后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一面写着一句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面则会有一个中文词语,配上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签语饼是如何在美国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个小把戏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这些小中式餐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每一家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就像是连锁餐厅一样,几乎都有一样的店面、一样风格的灯箱招牌和重复率极高的店名。
菜单也都长得很像。
甚至连外卖盒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几万家中式餐厅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风格统一,并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颇高的美式沙县小吃是快餐,并非中国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美国的接受度却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青,我也不会觉得失望。众口难调是普遍现象,更何况是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无一不是个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宁愿这一杯早春绿茶,依旧以根根竖立的茶芽和神秘鲜嫩的东方绿,让老外好奇又犹豫,甚至暂时被“嫌弃”,也不愿它为了快速迎合老外的习惯而变成茶粉、茶包,软趴趴的一坨,没了原来的精气神,然后还要跟其他的茶包竞争。
关于茶的散文 篇10
泰国茶俗:
历史悠久的泰国,在风俗习惯和礼仪上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
泰国北部地区、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
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因为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茶俗:
印度人饮茶方式很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递送茶具,就会被看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他们喝奶茶,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萨马拉茶”。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定等级和价格。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关于茶的散文 篇11
小学毕业后,我就要离开家到县城读初中了。虽然不很远,但是妈妈还是抱着我痛哭了一场,毕竟,离家要走十几公里的路,每周只能放两天的假,我是要离开妈妈的身边了。
平时父母都很忙,几乎是我一个人做饭,妈妈决定要为我做一顿可口的的午餐:庆祝也是送行,饭后我就要辞行了,品尝游子之种种。 “妈,你就别为我费心了,让爸爸做吧!”虽然我一直不大亲近爸爸,但我有不想看到妈妈流泪的样子。“是啊,就让我来做吧,我会做好的。”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也劝妈妈。于是,妈妈就决定让爸爸陪我做这顿饭。 在爸爸做饭的时候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他烧火,刷锅|、填水……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又细心地将茶叶洒入水中,小心地把茶蛋摆在锅里,像怕吵醒熟睡的婴儿一样,那么专注,那么平静。我多么希望他能叮嘱我几句,哪怕一句话也行。可是这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因为他一向都是这样,沉默寡言,只有我在做错事的时候,他才会说我几句。想起他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真后悔这顿饭让他做。
终于做好了,望着桌上熟悉的家常饭,我心里忽然有一种惆怅的感觉,这就是爸爸做的饭,我多么希望他能够说点什么,多么希望他能送点什么给我留做纪念啊!可是他只顾着给我夹菜,好象没有什么值得他说的或者是送的,妈妈的筷子和着叮嘱搅动着我的心,摆在桌上的茶蛋我根本没有动一口,我匆匆吃完了这顿午餐,准备出发。爸爸已经开始在厨房里收拾碗筷了,我低着头走出家门,走出妈妈那湿漉漉的目光……身后传来爸爸那熟悉的.脚步,“等一等”爸爸拉住了我的手,塞给我一个塑料袋,“这里有瓶水,你的晕车药,别望了吃。”临了,他似乎有点不安地说:“带上这几个茶蛋吧,路上备着。”
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但我清楚地看到了父亲对我的爱:手中的晕车药,红红的茶蛋;我也闻到了袋子里散发出的浓浓蛋香,我还闻到了爸爸那特有的味道……
【茶的散文】相关文章:
与茶共舞散文07-09
茶瘾茶伴散文06-04
成都,茶,暖阳散文07-05
关于茶的散文(精选55篇)09-30
散文:茶之香,父之爱11-01
输赢茶语间散文欣赏08-08
大山里的罐罐茶散文06-02
一壶茶的温度散文随笔06-19
向日葵姑娘,你的冻柠茶散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