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2021-05-23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散文的作文 篇1

  母爱是什么?我知道,她是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关怀。我知道,她是一轮刚升起的太阳,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光明。我知道,她是一切,让人在寒冷时得到温暖,在寂寞时得到关怀,在绝望时得到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与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与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母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我们的心田;母爱想与熙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爱又像一叶扁舟,载我们越过一切困难。假如母爱是蓝天,我们就是天空下自由鸟儿;假如母爱是森林,我们就是森林中快乐奔放的小鹿;假如母爱是大海,那我们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散文的作文 篇2

  母爱,有时候很简单,但也很温暖,她常常在你手足无措时,给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在你口渴难耐之时,给予你解渴甘泉。

  在我的脑海深处,有一个碌碌无为的背影。她默默无闻为我做的一切,我都铭记在心。在她辛苦工作时,总用那双饱经沧桑的手抹抹额头的汗水,又继续工作。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总爱惹些祸,做了又怕责骂,便不敢承认。

  她看我的目光洋溢慈爱,而我,却低下了头,她总是那般懂我,不做任何纠缠。每一次,当我鼓勇气说出事情的祸端。她,只微微蹙眉,说了一些安慰我的话,便恢复了笑颜。但是,为什么我会这般难过?在我眼里,她不骂我甚至比打我还难受。

  我忍不住哭了,温热的泪珠滴在她手臂上竟有些痛麻,泛起心中的涟漪。而我,始终不懂得她为何这般宽容我?

  但是,有的错误她是绝对不允许的。记得以前,该我做数学题时,我却托腮坐在书桌旁,思想却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神游了。她走了过来,看见我摆在书桌上的练习册,误以为我不会做,便极有耐性地给我讲明因果。而我则拉怂脑袋,无视她的声音。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我挑战了她的极限。于是,她便硬把我从航班上拉了下来。我恢复了清醒,我都做了些什么?

  看见她微微愤怒的神情,我愧疚地执起笔,认认真真地做好了书桌上的数学题。

  是的,母爱无处不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饱含深情。只要用心去发现,你就可以看到,它美得是这般无暇。

散文的作文 篇3

  会议间歇,入群读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感觉不像晓彬老师在说话。

  晓彬是校长,博览群书,工作循循善诱。而这两节作文评改课,他让学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布置完任务因事离开课堂。待他回到教室,学生未改,一学生捂着本子不让老师看,他生气地想:你不让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帮你,你还不领情,懒得理你。

  故事之后,是晓斌的反思,颇为深刻。但我无心细读,只想当面问问晓彬,这是作文评改课吗?这样上课老师“悔”死又有何用?学生有多少这样的两节课可以“聚在一起说话”,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晓彬学校的老师怎样上课,也不知晓彬作为校长发现老师这样上课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觉得有些心堵,这样的感受该不该发群?我迟疑着,打好的文字滞留在手机屏幕。

  想起寒假后组织的学生征文,一样的“令人头疼”,空话大话假话,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学生家长,问孩子的作文能否获奖,语气中感觉她对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这位家长是乡镇的小学老师,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补习班,补习班主讲教师是城内某小学业务副校长,以作文指导成名,在家长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习作,又拿出两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诉我,这篇参赛作文是她看着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亲笔。

  第二天,她来和我致歉,也是在诉苦。她说,辅导班的钱白花了,老师的辅导方法是,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孩子们背下来,然后插在自己的作文里……

  这个辅导班叫“写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细,某校班主任老师负责招生,语文老师负责提供范文,大家分成。辅导班生意红火,预退教师常年授课,辅导班有营业执照,属于民办学校。有些在职教师看着眼红,效仿三五人搭伙办短训班,或在车库或在农家,上边查得严,就说是亲戚家孩子补课,也就免去各种办班手续。

  想着晓斌是负责任的校长,想象他的学校该是另一番景象。这样转念,觉察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在自己内心激起的波澜,感觉资源难得。想点击“发送”真实的感悟与晓斌碰撞。

  心有余悸,毕竟大家习惯“画饼”。画“饼”不给“饼”,不给“饼”而继续画“饼”,如当下盛行的教师培训,长而久之变作负激励。想起钱起的《省试汀灵鼓瑟》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如何无“帖诗”痕迹,还把人带到永恒的境界?我在思考我们这个群的发展前景。

  先发吧。近日在读奥修,他说心中没有光不要想着助人。此刻自己,内心被现实的“恶露”堵满,尚需清淤,怎能静心对谈?只想“捕捉”当下帮助自己。真诚地附上后缀:“对不起大家,请晓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应该与晓斌有个对接,何况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觉到杨老师病中多了一份担忧,或许我的“想当面问问”让杨老师顾虑大家难以接受,或许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许我的“认知”停留在了技术层面。泄气?失望?自己直觉捕得的感悟,思考后发群,其价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绪平和,探求真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消逝。

  “修改”?想着自己原来的写作,写人、记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张的字词渲染,最后结尾,再加上自己特别主观的评论以提高格调。这些文章现在再读,令我羞愧不已。有了这样的体悟,指导学生修改,只做两件事。一读,抓画面。二找,找形容词,找一个删一个,还原当时的场境。学生习作每天上墙,修改随时随地。时间一长,改起文章来,学生会找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想要说的情感。表面看,孩子们删掉的是“形容”,实际上,他们在学习审辨。还会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见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体系的一支。

  学者遂不失时机,以近日读经之惑相询,《大学》的“格物致知”可否作为“修改”之回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后,乃与‘诚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粗浅理解,格物,感之于外;致知,觉之于内。如宋儒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即内在生命节律与昼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觉”浅显释之,乃学者与教者相互感应。“觉”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交相互动,唤醒其本有的生命节奏而已。

  想一想读“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心堵的缘由,是用课后的“思”替代当下的`“觉”成为当今教师培训的导向,尚需“修改”。用近人严立三先生的《礼记大学篇通释》劝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应也;致者,极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极感而实有诸己。”

  广言学之,持一颗初心,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散文的作文 篇4

  周末了,好好休息吧,于是慵懒地躺在床上,直到9点半才起床。没有风,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洒满了阳台,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三九的严寒。阳台上好像有两只小鸟,那清脆悦耳的“唧唧、啾啾”声显得十分欢快。我想去看个究竟,没想到推门声却惊吓了它们,“扑哧”一声两只小鸟迅速地飞到对面的屋檐上去了,觉得好可惜。我站在阳台上舒展着身体,想着今天怎么度过。今天全城停电,没法看电视、上网,与朋友联系,他们又都回家了。

  没有明亮的灯光,但有明媚的阳光;没有醉人的花香,却有悦耳的鸟语。

  觉得挺无聊,就信步来到文体公园,那儿挺热闹。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到这儿,因为这儿有许多游乐设施,有充气城堡、碰碰车,还有各种四驱越野车。许多孩子跃跃欲试,家长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生存、生活和未来,人们都在努力着。

  来到新华书店,里面有好多人,有老人,也有学生。书店里很安静,与街面上热闹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静静地在书橱前查找着,翻看着,有些学生坐在地上,有些学生趴在书架上,那专注的神情令人感到欣慰,让你不忍心去打搅他们。我找了好些时间,觉得适合自己看的书不多,只选了五本,花了近200元。看看时间,已经中午12点了,拎着书,跑到快餐店吃午饭,半天的时间就这么打发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书店里散发出来的书香,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如果我们这儿多有一些图书馆,多一些图书多好啊!

  从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到夕阳西下,我家的阳台始终淋浴在她的光辉里,我搬来一把椅子,坐着,看着刚买来的散发着馨香的书,直到傍晚。因为没电,所以与妻子到外面买了些面条,算是晚餐吧,当然还与妻子一起小酌了两杯。

  生活平淡而安宁,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散文的作文 篇5

  一年中四个季节,最喜欢春末夏初。

  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着初长成的鲜嫩。满目的鹅黄嫩绿,和着缤纷眩目的花朵,是一曲轻快的小提琴。

  那天清晨,我看见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挣脱开奶奶的手,蹦跳地摘下路旁草丛里的黄色小雏菊,然后漂亮转身,裙摆优美地打开,一脸欣喜地举给奶奶看。那一刻,黄色的雏菊就是一轮小太阳,开在了她的心田里。小小的心灵会因为这朵小花,让这个清晨变得不一样起来吗?不禁微微地笑了,仿佛看到从前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是很喜欢花的。素洁的玉兰、清雅的茉莉、馨香的玫瑰、热情的木棉、家常的九重葛……知名的不知名的,都让我意乱情迷。记得当时外婆家的天台还没有拆,每到夏初,蔷薇开得如火如荼。我常背着外婆折下一支,小心地拈着枝干,拿着花把玩半天。渐渐的,花蔫了,我就在洗衣池里放满水,把花瓣一片片放进去。我趴在池边拨弄着满池花瓣,看它们如小船般载着水珠缓缓前行。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就将我缓缓包裹,小小的我那时候就懵懂地感觉,这世间有很多体验只能是自己知晓明白,旁人无法体会。

  一直认为,一个地方有多少温情浪漫,就会有多少花朵。关于往事的回忆,很多是和花朵相连。我的中学时光都是在双十度过。那时候,镇海路上种满了凤凰木,初夏时分,真是一派“云蒸霞蔚”的景象!独自一人从树下走过,真正懂得了一树树花开的美好,而那种美好,似乎又蕴藏着忧伤。下过几场雨,银杏叶般的红色花瓣零落,不经意,也会有几枚花瓣落到了我的书包上、头发间。朋友细心地帮我拿掉,我们一起把花瓣做成书签。少女情怀总是诗,日记本里,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在厦门,长得最喜人最家常的,当属九重葛了。品种很多,但最常见的是玫红色,有着过日子的喜庆。在鼓浪屿、市政府、白鹭洲公园甚至居民家的阳台,它们活泼泼地出现,给这个城市一簇簇漂亮的笑脸。常常是在朦朦胧胧的早晨,坐在班车上昏昏欲睡,蓦地,一抹亮色热烈地一闪,再定睛一看,衬着蓝天碧海,九重葛似跳佛朗明哥的西班牙女子,让人的心情无端明亮。这样与花朵的偶遇,于我,于很多人,想必是神清气爽的吧?

  一花一世界。花事与人事,究竟哪个更醉人呢?

  看过花的感悟散文的还看过:

  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_描写春江花月的受散文

散文的作文 篇6

  都说无我不文章,用我手写我情,用我笔写我心,散文更是如此,一直以为诗,词歌赋,乃至散文都是抒发情感的最好章体。

  然而每一次的文学创作都是以感情为基础萌发的意境与内涵的衍生与升华,才会产生文学艺术美,而新柏拉图派的哲学家普洛廷说,“美的观念是人的精神所具有的,它不能够在真实世界里找着,自己的表现和满足,就使人造出艺术来。”也就说艺术的美感着重表现在自己精神领域的一片净土上,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我在以往的写作生涯中往往把自己当成一堆抽象的“名词”这种“名词”是不着边际似近似远的,没有实感,象冷清的月光,闲散的湖水,蒙蒙的雾,沁人心脾的茶花,看似一种种名词,概念,词藻,一担拼凑起来就感觉模糊不清。

  每当自己发表一次作品,都会自信满满的,这说明我的作品得到了自己的满足与肯定,然而每次作品点击率低,无评论,不被人推荐,或者无人观看是,变的忧心忡忡,立即怀疑我的写作水平低,我的作品不好,很不幸我得了诸多文人的通病,优柔寡断,随波逐流的性格。

  自己喜欢文学,属于那种雾里看花的那种喜欢,总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我把这种抽象的喜欢,暂时当做懵懂的起源,起初我写作的时候总是因过于注重意境,以为优美,华丽,才是文章的核心,忽略了情感与内涵的必然性,如同诗一样,起初喜欢咏风弄月,吟诗作对,现在看来我不过是在附庸风雅,诗,散文,词,赋,小说,虽都有涉猎,都懂一点,又似乎都不懂,仅仅以为各类学术常识我都知道一点就误把自己当成文学领域的人,实质上对任何一种学问都没有系统的研究,真正的心得。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我渐渐的向文人靠拢,成了一个无所用之的人物。写着华丽而庸俗,优美而空洞的文章,真正文学的智识与含义,只怕是我还没有掌握半分领域,文人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个百无一用的人而已,虽有自己的见解却没有真正的智识,弄以花前月下或风景宜人而白描风景,或之乎者也而咬文嚼字,或哀哉秋兮而自叹自负

【关于散文的作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散文的作文合集六篇

2.关于散文的作文合集5篇

3.关于散文的作文合集8篇

4.关于散文作文合集5篇

5.关于散文作文合集五篇

6.关于散文作文合集10篇

7.关于散文作文合集8篇

8.关于初中散文作文合集9篇

上一篇:散文的作文 下一篇:散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