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作文

2021-07-17 [第七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读后感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1

  话说三国,也既是东汗末年由势力相当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最后统一的竟是不叫魏国的魏国,简白来说,就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赶魏帝下台,自己称帝,称西晋,最后结束了混乱,统一了中国。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局,在还没有深入了解前,我还以为蜀国肯定会统一,但历史的记载却刚与我所想的截然不同。也许我一开始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

  刘备有为他出生入死的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有卧龙和凤雏做他的军师,有黄忠和赵云当他的先锋,还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将军,而且又得民心。历史证明,战场上斗的不仅是计与谋,还要斗人心。《孟子》中说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一看,我便想,这样的一个国家,天下霸主非他莫属,但结果却不如人意。从故事中还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权力可以诱惑人心,名利可以扭曲灵魂。在权力与名利的诱惑下,有几位“绅士”是可以抵挡的呢,结果显示是寥寥无几的,像关羽、张飞、诸葛亮这样的一代忠臣又有几个呢!

  或许,也就是因为有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存在,天下大势才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才会变革,才会向前发展。三国这段历史清晰地反映了当时某些统治者间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把真实的画面重现在我们的眼前,值得我们去深思。现在社会不也是这样吗,市场如战场,为了立个头功,为了那么的一点小利益,不顾全局地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于禁嫉妒他人立头功,在关羽得到前局胜利时,把军队召回营。某些商家也不悔如此,为了能在市场上得到短暂的利益,不顾人们的健康,生产一批批的劣质产品充当优质品在市场上出售。人心是脆弱的,百句忠言不入耳,一丝逆语尽全信,简单解释,可以说是学好三百天,学坏只不过三天的意思。孟达为了私人恩怨,挑拨关羽与刘封之间的叔侄关系,刘封也因为以前与关羽的小小过节,而被这一句逆言所激发了,没有派兵去救关羽父子,导致关羽与关平被活抓后杀死。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我们应该豁达一点,用理性去分析情况,而且要顾全大局。究竟是忠言逆耳,还是激将法,还得需要我们去理性分析。往往一本脍炙人口的著作给我们的心灵留下的不仅仅是深刻的教训,更多的是其中的情与义,忠与诚。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结拜兄弟,只是一面之缘,一酒之谈,但却在桃院下结下了永恒的真挚的友谊。在几次生死关头之时,他们同进退,共患难。

  在军事上他们听从大哥刘备的派遣,毫无怨言地一心忠于蜀国,关羽也并没有因为曹操的优待而背叛自己的兄弟,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要与自己的兄弟重聚。还几次从危险中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他们之间的情义是人性最善良的体现,他们的友谊是不可被任何的东西摧毁的,是永远值得歌颂的。刘备为稳天下之混乱,不辞劳苦,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共谋天下事,共商治国之策,就像夫差所说一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备完全相信诸葛亮,两人在统一汉室的艰苦道路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备逝世后,诸葛亮仍不忘刘备的嘱咐,辅助刘禅后主,日夜为统一汉室而操劳,最后病逝五丈原,这其中的情与义,忠与诚,是那个时代所值得佩服的。谈到三国,就一定要谈到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因住在隆中卧龙岗,故号称卧龙先生。

  诸葛亮足智多谋,而且见识深远,能看透别人的想法和计谋。他并不是靠军令来服众,而是靠他的才智和待人友好,出山的第一功便已使张飞和关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不仅会纸上谈兵,而且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即使危难当前也依然镇定,空城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利用了敌人对自己的看法———慎重,和敌人的多疑,以少胜多,不用一兵一卒击退敌人,他的镇定与才智真令人佩服。当时三国之中,魏的军事力量最强大,刘备、孙权这些小角色可谓进退两难。但诸葛亮凭他那能言善辩的口才,打倒了孙权身边的谋士,劝服了孙权与刘备一起合作抗敌。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都大大削弱了曹军的军事力量,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战略家头脑。诸葛亮有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且心胸豁达。提起这个特点,就不得不提周瑜了。周瑜是孙权的谋士,他的才能也是了不起的,但却逊色于诸葛亮。因为他小心眼,一心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和刘备的借荆州却气得周瑜无可奈何。结果还被诸葛亮给气死了。但他的死也不全是诸葛亮的错,正所谓一只手掌拍不响,若不是周瑜心胸狭窄,根本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周瑜逝世时才三十六岁,正值大好时光,真可惜!从周瑜的事情中使我得到了启发,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豁达,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而生气,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外界因素不是我们随心所欲就可以改变的,但内在因素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要彻底去解决问题,先改变自己的内在因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不要总埋怨环境,埋怨别人,首先自己要心胸豁达,有容纳百川的气度,也许,外界的一切在你的眼中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清新,明媚!说了诸葛亮,也许曹操也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曹操又叫曹瞒,说起他,真的很难用一个词来修辞他。历史事实也证明了,在某些不同情况下,他可以是“乱世之奸雄”,也可以是“治世之能臣”。从这样的评价便可以看出曹操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人,他的才能可以乱世,也可以治世,但历史的车轮却给了他一个完美的评价,他先来了个治世,帮助汉献帝消灭身边的奸臣,然后又来了个乱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乱世中的枭雄。曹操也可谓是个人才,但最大的缺点是多疑,他的多疑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其实有疑心,或者说是有警惕性是必要的,但曹操的警惕性过高了,结果一次又一次地中了诸葛亮和周瑜的计。但曹操还是很重英雄的,从煮酒论英雄和他对关羽的敬重就可以看出了。从三国鼎立的出现到最后西晋统一天下,这一段历史确实让人深思令人回味。从一开始的汉室写到分裂,继而三国鼎立到天下统一,这段历史的描写里出现很多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勇双全的张飞和关羽,既是奸雄又是英雄的曹操等。

  《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把他们的特点、形象与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写得生动而形象。还把当中的情与义,忠与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乱世中的真情和感动。虽然三国鼎立的时期只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小片段,但他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文化。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桃园结义等历史故事,至今仍然家传户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仍是人们赞颂的话题,而周瑜的死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既生瑜何生亮”、“刘备借荆州,一去不回头”等词语到现在还在沿用。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十分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向前,我们得到的也许只有经验和教训。细细品味,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启示,看着眼下的脚印,才懂得如何前进。时代不断前进,而历史车轮留下的痕迹,却是一份值得珍惜与回味的经验!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2

  寒假,我读了名著——《西游记》,它赢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爱.也是这部名著使我的寒假生活充满了趣味。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孙悟空,是我们的偶像。他乐观、聪明、勇敢,充满了斗争精神。与孙悟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的小毛病,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起来,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他任劳任怨,坚守本分;唐僧虽说是取经的领导人,却总是太慈悲,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孙悟空,经常不明不白地就掉进了妖怪的陷阱。但他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正是他们四个人团结努力,坚持不懈,战胜了一切妖魔鬼怪,最终取得了真经。

  这部名著给了我很多感触,那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艰苦奋战,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知难而退.我们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么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只有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吧!成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3

  我最喜欢的小说就是《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不但讲述了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大意失荆州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塑造了曹操、郭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鲜明的历史人物,其中有的足智多谋,有的狡猾奸诈,有的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忠义勇敢。为了追寻历史的真相,我甚至还买了本白话《三国志》作为印证,以便探寻更多的真相。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有许多各具特点的人物,但我最佩服却在小说中被称为奸雄的“白脸”曹操,也许是作者罗贯中的“尊刘”的传统思想,他宁可歌颂汉室外系子孙-刘备,而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也是三国(魏、蜀、吴)中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说成反面角色。但我觉得曹操的经历是最丰富的,关于他的的典故也很多,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说曹操,曹操到,火烧连环船,割发代首,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还有他促成的典故也不少,如温酒斩华雄,周瑜打黄盖,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等。

  在东汉末年,如果何进、袁绍听从曹操的劝说,也不会有什么后面的董卓之乱、三国鼎立,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了。在各方诸侯都害怕迎接汉帝,担心自己权利受限,不能独霸一方时,果断接收汉献帝,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力局面,说明曹操有明锐的政治嗅觉。在刘备还未独霸一方之时,就慧眼识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收留关羽,义放关羽,给自己赤壁之败后留有生路,真是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在与袁绍的官渡之争中,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军事才能尽显出来。同时他的诗也是大气磅礴,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也许曹操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但过人的胆识、做事的气概,却叫我很是佩服。真如易中天所总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一想到《三国演义》,耳边就能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真是令人神往,令人神思,恨不得人和思想一起插上翅膀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一切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

  我喜欢《三国演义》。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4

  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愚,自云守拙”。不错,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的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的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男一号她终究笼络不到。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但我多简谱,一色器物全无。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贾母素来非常有品位,极具诗意。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见了这雪洞,心中会想: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派诗意生活!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每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撇开不谈但是社会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啧啧,凤姐也自叹弗如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他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实不然。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她的陨落,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所写的,沉湖而归,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宝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还泪情,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其可悲亦为群芳之首!

  “黛”为古代女子纹眉之物,此为眉饰,风流别致;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品,彼为头饰,雍容华贵。然而在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命运着实太不眷顾宝钗!为何不写“金钗雪里埋”,偏用一“簪”字?翻开字典便知,二者同为头饰,而钗为两股,簪只有一条,预示着宝钗自始至终也只孤独一人,而那两湾?烟眉,却也始终是一双!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5

  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6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著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雪中送炭",无疑我们对文学名著的真实体验!

  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博大精深,我对四大名著也情有独钟。《西游记》,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但今日今时,再次拜读《西游记》,我的领悟却变了。《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我此次阅读《西游记》体会最深的,以前的热闹已烟消云散,我就是孙悟空,去寻找我的自由,我的精神带着意味未了的心情我又迈入《水浒传》中那忠义的世界,从中我有体悟到忠义背后的爱的精神。

  不必说晁盖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戴宗的飞行腿,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打抱不平的鲁智深,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魁梧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女情。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在我们农村,吃百家饭,喝百家汤,最寻常不过,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哥哥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再看如今,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关爱,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7

  《青铜葵花》这部作品,几年前我就看过。看完后,我说不出什么感觉,但又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纯洁的美和一股淡淡的哀伤。

  通读全文,的却很值得流泪。当读到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而放弃一次珍贵的照相机会,当读到青铜为满足一位过路人的心愿而脱下自己的芦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好几个小时,当读到兄妹俩看不到马戏,青铜蹲下来让葵花骑在自己身上时,我忍善良不住要流泪只为这纯美的文笔,这是一般动人的情!

  生活中人们总追求欢乐而逃逼悲伤,但《青铜葵花》中这一段美丽的痛苦却涌现着贯穿此书始末的淡淡的哀伤,着实让我着迷。青铜与葵花懂事听话,懂得为家里分忧,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城市孩子敲响了警钟。大麦地经历了蝗灾,水灾。火灾,仍顽强的活下来。这又是一中怎样的大麦地精神?

  让我感兴趣的是,一般文学作品使用邪恶反衬善良,用猜疑来衬托真诚,用霸道来衬托淳朴。而《青铜葵花》这部作品并未涉及到一个方面角色,却将善良,真诚,纯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开始,我认为嘎鱼是坏孩子,但渐渐我就发现,非也。青铜奶奶病了,他送来两只鸭子,城里人要带走葵花时,嘎鱼帮青铜和葵花藏起来等------所有的人物有声无声的表达着美好善良。

  在文中,青铜是个哑巴,但却勇敢顽强,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妹妹,将妹妹的过失揽在自己的身上。这个苦命的孩子是大麦地人的写照。至文末,一声撕心裂肺的“葵花”则像一颗流星划破天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相信,我还能看懂美,听懂美,读懂美。《青铜葵花》就是最好的证明!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8

  常听说《简爱》感人,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页。不想真是让我感动,几次不能控制自己的泪腺。

  我为简·爱在舅妈家被欺负而流泪;为简·爱初到孤儿院糟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泪;为简·爱的生活境遇而流泪;但这些大多是对简·爱的同情。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为罗彻斯特最终选择了没有社会地位、长相一般的简·爱。我欣赏罗彻斯特,以他的绅士身份、他的贵族地位、他的渊博知识、他的财富,在当时与从孤儿院出来做家庭教师的简·爱的结合,从世俗的眼光思考,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完全不可能的事实会成为现实呢?他看中的是简·爱的真诚、人格、学识,在中国来看,是简·爱的可爱与美丽。罗彻斯特可谓独具慧眼,他没有看错,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了罗彻斯特的眼光,证明了简·爱在罗彻斯特一生中重要的意义。

  桑菲尔德庄园被疯女人烧成了废墟,更糟糕的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罗彻斯特被烧成了残废。他孤身一人,眼睛再也看不见一切美丽的事物。此时,远在它乡的简·爱仿佛听到了罗彻斯特的呼唤。她毅然放弃了表哥的爱情,去追求心灵中的真爱。简·爱回到她朝思暮想的地方,却已物非人非。可简·爱“涛声依旧”,心甘情愿的登上了已经破烂不堪的“破船”。惊市骇俗的选择让人不禁唏嘘。

  试问:生活在我们身边,有多少男子是用心去品评异性,选择伴侣?那世俗的眼睛看的是什么?有几人能像罗彻斯特那样去欣赏一个与自己很多方面都不搭配的异性呢?人们看到的是外在、金钱与地位,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人格的高贵与人性的美这么重要的条件却被忽略了。真是觉得可笑、可悲。

  罗彻斯特之所以选择简·爱,与简·爱在人格上要求与他平等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使罗彻斯特心灵为之震动。同样。这也正是罗彻斯特人格高贵、与众不同的地方。简·爱作为一位在别人眼中与罗彻斯特地位相差悬殊的人与罗彻斯特站在一起,这充分说明了她人格上的独立,自主维护尊严的意识。同样,这也恰恰是罗彻斯特爱的出发点!很多年过去了,世间男士对女性人格的独立又有几人会懂呢。

  罗彻斯特对简·爱的欣赏同样得到了简·爱对罗彻斯特的欣赏与回报。他们共同演绎了世间真正的爱。

  愿——“真爱永恒”。

【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8篇】相关文章:

1.【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五篇

2.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五篇

3.【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八篇

4.【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6篇

5.【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九篇

6.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5篇

7.【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5篇

8.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八篇

9.【精选】名著读后感作文集合10篇

上一篇:乌塔读后感作文 下一篇:读后感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