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刚拿起《彼岸的教育》,我便被封面语所吸引。“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简练的话语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无国界,只有善于汲取其间的智慧,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这本书一共有六辑,是一本关于教育细节和教育大智的书,它是把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一类文章合了集,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所以从整体上看它的内容较散,每小节都是独立的,但它的内容又较新,翻到每一小节可能都会给我一种独特的感觉,所以十分适合散读。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读罢此书,我于迷惘中豁然开朗,就像心头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无边的蓝色天幕,是精彩纷呈的世界。我已经清晰地知道,如今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更多的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作为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明锐的观察力,从细微处入手,教会他们做人,抚慰他们心灵上的伤痕。所有这些都要以爱为前提条件,因为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爷爷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的人。因为,他能把旧的东西改成能继续用的。我们生活中也要像爷爷一样节约。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在校长的推荐下,假期中认真研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13个年头,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而杂,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美好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美好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菜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后来开展的研讨活动中,小林老师提供的录像让每一位参与研讨的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师当时所作改变的正确及其价值。这是多么可喜的、必要的改变啊,而在我们周围,安于现状的老师比比皆是,有时就连自己也会被暂时获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蒙蔽双眼,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关注日常教学应该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关注每天4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上,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同样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章节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讲来。教师生涯是一个意义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努力!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本学期开学,学校为了加强老师的队伍建设,提升老师的教育水平,充实老师的头脑,为老师每人发了一本优秀教师成长丛书之《好老师的十堂必修课》。初次拿到此书,我便深深被其封面吸引了。书面上那颗大树给了我很多思考,自己不正是要成长的小树吗?其实这类书籍以前自己也读得不少,可都是囫囵吞枣式,书是读了,可收获不大。自我反省我认为是缺少思考。因此,从这本书开始我决定开始采用研读的方式。就算没有批注和个人观点也必须有圈画重点。
读书方式改变后,我发现真的很不一样,书读慢了,思考就多了,从刚开始的圈画重点开始有批注了,同时我发现,以前是逼自己读书,现在越来越想读书了。因为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进步的方向,更找到了自己进步的方法。《好老师的十堂必修课》这本书和其它类似的书差不多,注重教师发展,但这本书在语言上通俗、活泼,摒弃了传统说教,在文章中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以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互相印证的方式,使其更加亲切生动,更具说服力。老师读完后可以对照事例,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这样对理论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老师的指导意义也更强。本书所涉及的每一个主题,都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实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非常适合那些有志于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教师认真阅读。
《好老师的十堂必修课》就老师如何成为优秀的好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本书从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到对待学生的态度,从如何引领学生成长到如何打造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从老师的仪表、形象到提高自己的修养,从不理工作到学会减压、享受生活等十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方法,帮助老师们摆脱烦恼,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境界,于无形中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
回顾自己十二年的教育历程,结合本书,我感觉我的教育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摸索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刚毕业参加工作到20xx年送走我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个时期的我年少轻狂,怀揣对教育的梦想和执着,义无反顾投身于高中教育。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认识到,那时的自己勉强做到了“志存高远、倾注爱心、学生榜样、注重成长、传道解惑”这五个方面。大学刚刚毕业,自己对高中教育十分向往,因此说志存高远,做教育的追梦人当之无愧。但是就这一点来讲,自己仅仅认识到了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确实是把教书育人的使命铭记在心,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其它比如职业规划等想都没有想过。倾注爱心,把温暖传给每一个孩子这一方面,也仅仅是肤浅的认识到爱是最好的教育而已。就一言一行,做学生心中的榜样而言,自我感觉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最好,尤其是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以及严于律己,把工作做的更完美这两点自己对自己要求最高。关于超越数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一堂课,我认为自己当时认识到了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但是就成长和成绩的协调及结合处理的不是太好。最后一堂课传道解惑,做好学生成长领路人,我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它做的不好。
第二阶段:总结反思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xx年到20xx年。这个时期的我在经历了前三年班主任工作的失利,以及教学工作的疲乏后,在我导师王彩琴老师的激励下开始了反思,同时从我校引入的诱思探究理论中找到了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我的班主任理念初步形成,那就是“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创建和谐班集体”,我的英语教学理念也逐步完善。同时已经完成了高中一轮教学,并开始参与优班的教学工作,这一切都在要求自己必须严格要求,积极反思,充实在我,快速提高自我。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认识到,那时的我基本做到了“志存高远、倾注爱心、学生榜样、注重成长、传道解惑”这五个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因势利导,师生和谐,管理有方”已经开始摸索并实践。这个阶段我对志存高远,做教育的追梦人的认识更进一步,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倾注爱心,把温暖传给每一个孩子能给予爱和尊重,能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言一行,做学生心中的榜样这一堂课中我对榜样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榜样。在超越数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一堂课中,我开始意识到浇树先浇根,育人先育心的重要性,同时也逐渐在自己的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懂得知识的价值。就传道解惑,做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方面,我努力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会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也学会了私下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艺术性。在因势利导,特殊学生特殊引导方面,我会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会赏识和鼓励“笨学生”,也学会了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渐渐领会了把责备隐藏在玩笑之后的工作艺术。谈到用心贴心,营造师生和谐氛围,我感觉我会习惯于从积极地角度去看学生,能做到善于倾听,会注意以尊重换得尊重,也会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沟通。谈到管理有方,我在这方面注意打造班集体的凝聚力,注重班干部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个时期的我自我感觉不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就的取得使自己有些骄傲,但可喜的是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第三阶段:创新提高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xx年到现在。这个时期初期接触了几位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专家学者,比如:鲁子问,昝亚娟,杜振龙,郝润生等,特别是在微信里我老师王彩琴的一番话使我重新认识了自我,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教育征程中。我开始加强学习,继续创新搞教研,向名师专家请教学习。同时因为爱人工作问题我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一年多的与孩子深入交流,使我越发愧疚,感觉以前真的很对不起家人,我也努力在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平衡点,同时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此时的我对 “志存高远、倾注爱心、学生榜样、注重成长、传道解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势利导,师生和谐,管理有方”这几个方面的摸索实践已小有所成,同时开始对“内外兼修,幸福生活”有了追求。具体来说就志存高远,做教育的追梦人这一点来说我已经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着。在倾注爱心,把温暖传给每一个孩子方面,我懂得了爱他,但不等于放纵他的含义。在一言一行,做学生心中的榜样方面,我开始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超越数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方面,我开始着手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成长的空间。在传道解惑,做好学生成长领路人方面我开始关注挫折教育,注意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在因势利导,特殊学生特殊引导方面,我学会给自卑的学生更多的阳光,学会了去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努力尝试帮助学生跨过“早恋”这道坎。在用心贴心,营造师生和谐氛围方面,我开始注意批评的艺术,注重表扬,努力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在管理有方,好老师班级管理学方面,我重视了执行力,同时努力当好家长的教育参谋。在内外兼修,成就最好的自己方面,开始了自修,注重在艺术追求中提升自己,认识到了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懂得生活,幸福老师的快乐秘诀方面,我深刻意识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开始利用假期合理调整,走出学校生活的“围城”,懂得解压,灵活应对工作和家庭。尽管现在过得比较充实,但是自己的教育追求之路还很长。
一本好书是需要细细慢慢品味的,绝不是一遍就可以完全吸收的。好书就像好酒,越品越有味。所以,这本书我会经常翻阅,经常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超越。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书中的内容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争取在教育教学中有新的方向,更有新的成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陶行知爷爷的《拆表的故事》中,讲了一个小孩子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想了解手表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响,就把手表给拆了。起先,妈妈不肯原谅他。后来,陶行知爷爷的话让妈妈懂得了要尊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读了陶爷爷说的这段后,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春天的周末,我闲得无聊,便来到院子里,拿起一个小铲子,把花坛中的土挖来挖去地玩。这时,一条蚯蚓突然爬了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好奇地看着它,发现蚯蚓能自由自在地在土中爬来爬去,我便想:为什么蚯蚓能够随意地在土中爬来爬去,而我却不能呢?于是,我便抓了一条,把它放在地上,仔细观察,不一会儿,我发现蚯蚓头部比较圆,外面还有一层比较硬的壳,非常适合在土中穿梭。
当我正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十分开心时,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他发现我在翻土,还在玩蚯蚓,立刻火冒三丈,一把抓起我的耳朵,骂道:“你在干嘛?只知道玩玩土,有什么意思?你给我走开点,别再碰土了,弄得像个泥猴子,小心我揍你!”我听了爷爷的教训,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乖乖地把土重新整理好。
但是我仍不肯善罢干休,还想从泥土中有新的发现。在妈妈的支持下,第二天,我趁爷爷不在家,又开始翻土。忽然,我发现每棵植物下面都有一根白白的、长长的东西。我便好奇地问一直在旁边看我“玩土”的妈妈,妈妈说:“那东西叫做根,每棵植物下面都有,它负责吸收泥土中的营养,再传输给植物的其它部位。”我想:这根真像我们的嘴啊。
《拆表的故事》中,陶行知爷爷对那个斥责了孩子的妈妈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我庆幸自己拥有好奇心,拥有允许我“瞎闹”的妈妈。在好奇心的引领下,我开心地“玩土”,在玩乐中学到了知识,解开了我一颗混沌的童心。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有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从未气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尝试、努力,最终他吃到了最甜最大的果子,被全世界称为“硬汉”。十四岁时,走向拳击场,十九岁时,走向战场,当他二十岁时,立志做一名一流的作家,从此每天辛苦写作,但是稿件却一一退回。二十到二十三岁时又再次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上来。共写了一个长篇、十八个短篇和三十首诗,这些一起装在一个手提箱里,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把这个手提箱弄丢了。这时家境贫寒,在走投无路时他的妻子只好带着儿子离开丈夫,可他却坚持了下来。这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海明威。要是一般人的话,早已放弃,可他却坚持了下来,所以才得到了今天的硕果,而这又和《老人与海》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老人的形象不谋而合。
在故事里海明威塑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硬汉形象”——老渔夫桑地亚哥。按说这位和蔼、喜爱孩子的硬汉但也有点“倒霉”,因为他出海捕鱼八十四天可是连一条小鱼都没捕着,但是就因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的命运改变了,第八十五天他捕到一条大鱼,最终直到勒得手出血还不肯放弃。捞上来后,一群鲨鱼闻到了血腥味儿一直追踪过来,百折不挠的桑地亚哥老渔夫又忍着剧痛顽强的和鲨鱼们搏斗起来,哪怕最后剩下一副大鱼的骨头架。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桑地亚哥的信念也是作者海明威的信念。
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能够被人类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屈服。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人人都羡慕那高薪水的推销员,而世界第一推销大师乔吉拉德的盛名让人无不敬仰。风光的背后是艰辛的历程,一点一点的经历成就了一道大师,挫折击不溃他,反而让他愈战愈坚,当初的走门串户到后来的声名远扬,一滴滴的汗水是他成功的台阶。或许应此,他才会更加的体验客户的感受,明白世间冷暖,帮助客户成长或解决客户的烦恼,倾尽自己所能。他并不蔑视自己的顾客,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凭扽待人,将每个人做为朋友对待,能让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人缘。也许他了解被人拒绝的失望与冷落,这也正教会了我们因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他久经沧桑,心灵认识那么的细腻,并不一定以营销为目的,并不劝客户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客户。一束鲜花,一句真挚的话语已默默地表明自己的心意。“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也是维系关系的良好见证他让我知道了,真挚的爱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他能直达人的心灵。他的成功正在于他有一颗尊重普通人的心,他的爱心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上,超越了一个男人所具有的情怀。这部竟让我想起中国那同样充满艰辛的历程————《走西口》,一代人历尽磨难,在那乱世中受尽磨难,忍气吞声,受人排挤,带领全家经商,正如同乔吉拉德一般,最终获得那平静的生活。即使是久经磨难失去信心也应该毫无畏惧的尝试。
乔吉拉德也有整理资料的习惯,不仅如此每个有成就的大学生也有良好的笔记整理。看来良好的习惯与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他也会不失时机的幽默一下,让紧张的交谈变得活跃,是人的身心放松,让人感觉舒服,有时候还能缓和紧张的气氛,打破沉默和僵局。也许你现在已近了解了那辛勤的推销员的历程与艰辛,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多少次的挫败才最终成就了他们,唾骂的口水,无情的摔门抵挡不了他们的志气,他们是生活的强者。
成功在于自己的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困难打不到我。我会像乔吉拉德一样为了自己的梦从不放弃!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作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而在当今社会,却很少有人像鲁迅先生一样,但在我原来就读的学校——株洲六0一子弟小学刚开始,因为爸妈忙,所以把我托附在爷爷奶奶那里,我也就住在株洲,班主任——蓓老师可就不一样。
蓓老师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鼻子不大不小,嘴巴又厚又大,而且蓓老师说话总是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那天,我一早来到学校,发觉自己的脸红得像猴屁股,又觉得自己头晕,蓓老师看见了,知道我得了病,立刻背我去医院,那天正好又赶上下大雨,而蓓老师把她的外套脱下,披在我身上,就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医生检查我,断室外发高烧,把我放在床上钓水,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我又重返了校园,小草小花们依然那么漂亮,可我看见蓓老师在那儿咳嗽,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老师看见了,立刻把蓓老师送进医院,进了医院,医生说蓓老师患了重感冒,需多休息几天,我见了,扑到蓓老师身边哭了起来,蓓老师见了,笑了笑,说:“傻孩子,哭什么哭,老师过几天就好了。”我听了,默默不语,只是擦干眼泪,跟老师再了见,回了教室。蓓老师也就像鲁迅先生一样,都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