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乡村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地方,但美中不足的是蚊虫太多。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老家多呆几天。
清晨,我起得特别早。
信步在屋外的田埂上,湿润的空气格外清新洁净,沁人心脾。薄纱似的晨雾混着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笼罩着整个村子。时而,有一股微微的晨风带着凉意,拂过脸庞。坡上坡下、田间地里绿中透着墨色。地里的玉米行间模模糊糊有些小白点在晃动——已经有人在打红苕沟了——夏天农民干活是赶早晚的。野草上沾着露水珠,走着走着就湿了鞋边。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村子还远,不热。
孩子们吃了早饭去上学,一路上依哩哇啦唱着歌。干活的人则要做到十点多钟太阳晒背了才回家吃早饭。饭后,在家里晒晒粮食、衣物,或者洗洗东西,闲了就做做针线活。
中午是白天中最热最静的时候。
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烤着大地,一切都在这炽热中懒散了。午饭煮好了凉在那里,大约两点钟左右才吃。之后,人们找最凉快的地方乘凉午睡——搭张凉床,或者安放一把凉椅,用废旧布条、麦糠、苦艾等燃起烟雾驱赶蚊虫。有少数老年人聚在风口上小声地拉着家常。
鸡和狗都在竹林中乘凉小睡。狗不时挥起前腿刨打叮在鼻子上的蚊虫。挂在屋檐上的几根干麦草,在偶尔的热风中荡着秋千。
中午就这样度过。待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人们又才出门干活。
当太阳从坡顶滑下去的时候,山坡的轮廓就镶上了一道金边。漫山遍野深浅不一的绿都泛着红光。蝉的鸣唱已经不怎么噪人了。风爽爽地吹着,凉快极了。这正是干活的好时候,人们自然不会错过,恨不能把明天的活在今天一起干完。
太阳散尽了余辉。
又过了一阵子,远处的小山、树林开始模糊起来。
牧牛的童儿手牵着牛鼻绳,向着粉墙绿院归来。身后的小公牛托起个滚圆的肚子,四只蹄儿时快时慢地跟着牧童小跑着,从我身边走过。我想,这牛一定还没有学过犁,学过犁耕过地的牛比它稳重多了。鹅们鸭们归来了,“嘎嘎嘎”地摇摇摆摆;鸡们归来了,“咯咯咯”地互相追逐。
微风习习,六、七十的老翁头戴烂边草帽,腰系汗帕,打一双赤脚,嘴里的`叶子烟杆“吧嗒吧嗒”地响着,好像一天的疲劳就在这“吧嗒”声中消失了。大姑娘小媳妇回家,手里自然有一抱菜或草,那是预备的明天早晨的猪食。男人挑水,女人打扫院坝,等晚饭后好乘凉。娃娃们则在刚打扫干净的院坝里嘻嘻哈哈扭成一团。
早先升起的月亮已经开始放光了,各种深浅不一的绿,慢慢地就罩上了灰白色的纱衣。院子上空的炊烟连成一片,混杂着薄薄的夜雾,弥漫在整个村子里。偶尔,能听见东家的妈妈唤猫儿,西家的奶奶呼狗儿,“猫娃、狗娃,天黑了,回家……”。这些农家的孩子是野性的、贪玩的。
入夜的村子静了下来。走在田埂上,脚步稍踏重一点,听得见秧苗上的水珠滑到水田里的“嚓嚓“声。空气甜湿湿的,吸一口能消除全天的疲劳。田野不时传来几声“呱呱”的蛙鸣和鸫鸡“咚咚”的鸣叫。
初夏,乡村的一天结束了。这一天是疲劳的,又是欢快的,伴着疲劳与欢快,山村的夜晚进入了梦乡——我知道,这乡村的梦会是甜甜的、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