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022-11-18 小学生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整体把握

  立足全局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它的内容,抓住其中主要对象,弄清其特征及与相关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并揣摩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抽象概括,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请看例1:阅读下面材料《种玉米》,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听说有人试验成功了一种改良的玉米种子,于是千方百计找了一些来种。收成时,玉米果然又大又甜,产量又高,这个农民着实高兴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请求这个农民卖一些改良玉米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担心人人都种上这种新式玉米,会使他丧失竞争优势,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收成时,农民发现玉米产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么甜那么大。第三年,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这个农民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改良玉米接受了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审题】这位农民的事可概括为:他担心丧失竞争优势,拒绝村民买他的改良玉米种子的请求,反而导致他的改良玉米接受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减产。显然,材料对他的狭隘思想境界持贬斥态度。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作文主旨:办事情团结协作,才能互利共赢,获取成功。

  (二)关键锁定

  有些材料,特别是叙议结合型或者对话型的材料,往往“一词立骨”,也就是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点明中心。阅读时如果能锁定它们,仔细揣摩,深入开掘,或者直接援用,或者引申拓展,就能锻造出所写文章的主旨。请看例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好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雕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审题】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核心人物自然是罗丹。罗丹砍去雕像的双手,是因为它们太完美突出,不属于雕像的整体,并从这个现象推论出普遍的道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这句话精警深刻,无疑就是该材料的中心。紧扣此语,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悟得: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切不可执着于眼前或一己的得失。

  (三)多维审视

  一则材料,往往蕴涵十分丰富,如果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地对它进行审视,就能得出不同的判断,然后将它们集中到一起,采取“面中选点,点上开花”的策略,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甄别,根据自己的实情去遴选,小中取大,平中猎奇,同中求异,陈中拔新,比较容易找到独特深刻而且利于扬己之长的立意。请看例3:

  阅读下面《鲁人执竿》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城的人。开始他把长竿竖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高而不得进去。然后他把长竿横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宽,仍然不得进去。他十分犯难。不久,来了一个老翁,蛮有把握地对他说:“我不是圣人,但见的事也很多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长竿再拿着它进去呢?”于是,那个人听从老翁的话,立即把长竿截断了。

  【审题】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从拿长竿的人来看,他将长竿竖拿横拿都不能进城便就此作罢,却没有继续想下去:顺着城门的方向拿,能否解决难题,达到目的呢?――这启示我们:多角度地思考才能产生智慧。他听了老翁截断长竿的建议,不加任何考虑就付诸实施。――这启示我们:听取他人的意见千万不可盲从。从老翁的角度来看,他自诩见事很多,却向人提出糊涂办法,使人办了错事。――这启示我们:经验主义往往误事。以上三个观点难分伯仲,都可言之成理,构思时,你可根据你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项来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审题立意方法三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确定材料的主旨,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揣测命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总体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揣摩好对象,品味好词句,把握作者隐含的思想倾向。对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与材料的类比点,这样才能准确地立意。《毁树容易种树难》以树喻人,《清源与活流》应明确“源”与“流”的关系,然后找类比点――国家的建设,治学,人际关系等,都有源与流的关系。

  同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自然现象,但暗寓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若以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中心,就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联想,对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这里的推理过程仍然离不开对材料总体的把握和驾驭。

  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就必须顾及各则材料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蕴涵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贝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涵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与命题便不成问题。

  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材料,学生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准确地把握材料所隐含的深刻哲理:从动物看人类,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独到。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这都是肤浅的'认识。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困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总体上读一两两遍,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句。

  当我们拿到一道作文题时,第一件事就是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命题老师通过题目想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呢?最关键的句子或词语是什么呢?有时候这道题的关键词可以有多个,彼此之间有一种限定。

  比如:谁都有这样那样的朋友,请就你最好的朋友,写一篇你们之间的故事。你看,这样的句子是在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是我最好的朋友,并且要写出我和他之间的故事。就是说既要写出这个人,也要写出我和他之间发生的故事。

  当我们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小脑袋瓜中搜索一下,我最好的朋友是谁?是隔壁的小明吗?还是班上的小华?当我选定了最好的朋友时,再想一想,我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样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这是一般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你读懂了材料,自己去拟题并写作文。

  2.针对全命题作文。

  我们在小学阶段写的命题作文、命题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比如,当你看到试卷最后一道作文题时,你经常发现这道题就一句话,请你以xxxx为题写一篇作文。时间长了,我们和作文题早就熟悉了,我们一眼就知道了命题者的意图。

  比如请以“我最熟悉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虽然这个题目看起来好讨厌,可还是不能不写(命题作文就是这样霸道啊)。你会想:我熟悉的人那么多,我到底写谁啊?选择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可你仔细看一下才发现,咦!原来是最熟悉!一个最字,可以排除绝大部分的人,剩下的往往就是一个。

  命题作文是给定了你确切题目的,这点要格外注意,因此你不能再自行拟题了,你所有的想法、写法只能围绕这个题目来,等于给你的作文早已画好了一个圈圈,出了这个圈圈就是犯规。

  要是在国际比赛场上,比如男孩喜欢的篮球赛、足球赛等,如果你犯规了,是需要记录下来的,犯规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红牌罚下的!所以,当你遇见这种全命题作文时,别再胡思乱想,就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来想、来写。

  3.半命题作文。

  这种方式就是给了你题目的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只能你自己来。这个很好识别的,当你看到题目是一半文字,另一半是横线的时候,你就该知道:遇到半命题作文了。你不要觉得命题老师很懒惰,只写了一半的题目就睡大觉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想给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已。

  既然半命题作文只给了你一半,那么就需要你自己填写另一半,你得尽快弄明白——我该填写怎样的内容,才能让这个题目变得完整?并且我自己能写的很好?比如半命题作文:那一刻

  你就要想一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我心情怎样?当你想到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想到某个人的面孔,他笑吟吟的向你走来,进入你的脑海当中,你想起某个精彩的画面来了,好咯!你可以动手填写这个题目咯!比如,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题目很完整,你就可以写出发生在那天的某件事,让你十分感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等等。

  4.千万不要忽略具体写作的要求。

  虽然日常作文中,我们已经熟悉了一般性的写作要求,比如写到多少字,保持卷面的干净等等,但有时候命题者可能给你来个出其不意!让你在日常惯性思维的作用下,一时间忽略了某种具体的要求。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中考当中,有一个省份的作文题就要求大家以某句话开头。你看,平时我们很少遇见这样的要求,一般都是泛泛的要求,甚至你写作文多了,都不怎么看具体要求!如果是在考试之中,你千万不能忽略掉。

  这就是在第一点当中给你说的:要完整的读上一两遍,一遍不行就读两遍,甚至可以三四遍,直到你确定你读懂了文题才行。

  5.看图作文。这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命题方式。

  不过我们在小学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阶段就已经遇到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一点,不再是写一段话,而是整篇文章。看图作文的关键还是那句话:读懂它。

  首先我们要知道:图片当中无论是有故事情节的,还是风景画,你都要从两个层次去读懂它。第一个层次是表面的、故事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故事背后的寓意,或者说道理层次。

  有的学生看到了第一个层次,明白了是什么故事、什么情节,但就是在始终没有点破故事背后的道理,要知道:点破道理才是关键呀!这个道理就是你要表达的文章主题啊!所以,当你从看懂了情节、故事后要总结一个道理出来。

  而看懂情节、故事,要围绕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进行,看清这是什么人?他是什么身份(如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一个小孩子),然后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为什么来思考。如,这个老爷爷对着一个小孩子指指点点,似乎是在告诉他什么道理。

  如果插图中或者所给的材料中有文字提示,就是在提示我们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什么身份。弄明白了插图中的故事或情节,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他们这些言行动作背后的意思,比如老爷爷对着孩子指指点点是说,爷爷告诉小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这就提示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之类。

  总的来说,所谓审题其根本就是读懂题目,考验的是阅读的能力,等你读懂了才轮到写作能力上场,才是我们如何去构思作文的步骤。如果你熟悉了上面的情况,基本可以掌握审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强化练习,在练习当中你很快能掌握这种方法,最终在你读题的时候就不必样张所谓的技巧,读上一两遍就能心中有数了。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相关文章: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10-15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03-14

浅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03-03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详解02-24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09-30

小学语文之作文的审题和立意短文03-26

201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05-06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06-08

2015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