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的厦门味儿,我都一一品了去。有海风的咸涩,市井的家乡味和闽南民俗的味道。
小时候,是吃着海风长大的。那味的咸、的涩,以海水滴滴落在心尖上,久了,故乡就融成那盐块,容我在悲伤时常常味儿。
“海什么味道”。
“不知道,又没尝过!”
直到一次在海里猛地被浪灌进了几大口海水,才惊叫到:“爸爸,爸爸!海是咸的。”可爸爸告诉我:“厦门的味道,要小口小口慢慢品。就像品茗那样,小口浅呷才有最浓的味儿——”小时候的我根本听不出他话里的深意。
我认识的第一个港,是沙坡尾。它是闹市里的避风坞,也是老厦门人梦萦魂牵的地方。那儿是爸爸心灵的避风坞。“小时候,我常来这儿。这里碎贝壳啊很多,别看它脏,它最有味道。”长大了后才明白,城市的味道,要用心品。常有穿着背心沙滩裤在海边吹风的老伯,他们凝望着海,一点一点品着海的味,鱼的味,厦门的味;在风中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打那我就知道,厦门人对海,都有说不出的情感。厦门的味儿他们年年月月品着,早已深刻在心。
而另一样味儿,藏在巷里。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到八市买鱼,说那是更大的露天海鲜市场“里面的海鲜味儿啊,那可浓唷!”市井侩俗,厦门的味,都浸润在那里。
八市的阿婆早早就开始忙活了。大红大红盆子里输送氧气的水管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有骑电动车的老伯夹着人群而过,后座上的白色泡沫盒里,里头都是最鲜的海味。卖鱼的阿婆耐着性子和妈妈说:“这鱼喽。都是最新鲜的,今天刚运来,酱油水煮起来可入味咯!”闽南话我大概听得懂一些,就要妈妈买。听到她问“集棍归抠文”(一斤多少钱)心里就特高兴儿。
而八市最入的味,我长大了后,便用心品。两旁都是散落的鱼鳞,是海港城市特有的味;也没人觉得它脏,那是老厦门的味道。暮色降至这,天空也把最温柔的城市一隅放在了这儿。卖鱼的阿婆系一黑色围裙,在红盆上的白炽灯下热情与来人讲谈价钱,我顿时觉得心中的盐块融化了。我成长间隔里品到的巷的味道,是那老厦门的人情味。它本身就是一个港啊!而这些味儿,都是它本身被赋予的。
我的舌尖暖暖的。温暖的市井让我忘却我拥有味觉。而我的心,捕获了它。
而厦门的味儿,着实还有一样。它其实是属于闽南的,它叫乡戏。
在曾厝垵渔村,路边靠海的庙儿,有一个戏台。曾听前辈说起,“厦门是厝子,若是还没被拆的,都有庙,有戏台。”赶着大年了,便要拉一出戏。“小时候爸爸让我坐在他肩上,我们在圣妈庙那儿听戏,戏角有生旦净丑,同京剧一般,而有以苦角为妙。有点印象的,是《陈世美与秦香莲》。台上灵活把着喉咙唱的,正是哭着陈世美忘恩负义弃发妻的秦香莲。
下面听戏的都是些老人,很入迷地听着,两三步外的海夹着风吹进来。长大了后我觉得:歌仔戏这样文化类的特色也有得耐心品其味。又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未尝就不是他心中一份寄托--“我疑心画下心中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品了它文化的味儿,它便长存于心,点点渗透。
一晃十五年过了,坐在考场上细数年幼到长大这段时日,我品到的味儿。它从大海的广博,巷的深邃抚摸着我的灵魂,我惊讶于心的品味!
可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