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文学常识

2022-02-02 文学常识

  就要考试,你的文学常识学好了吗?以下是小编带来语文八上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消息两则

  新闻,也叫消息,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要醒目,简明,概括性强。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亦被称作新闻素描,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最富有价值、最生动感人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场景的报道形式。

  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特写则不需照顾全面,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将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或片段,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既形象又突出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4.一着惊海天  文体: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通讯与消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相同点,用事实说话,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同点,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对比看,消息更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通讯的时效性不如消息,但有典型事例,有细节描写;对事实做全方位、多侧面的表现。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5.藤野先生/鲁迅  文体:回忆性散文。

  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6.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选自《朱德选集》。朱德,字玉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文体:人物传记。

  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传记作品《伟大的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体裁:人物传记  作者  爱芙·居里

  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曾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9.三峡/郦道元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10.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人。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答秦太虚》.

  文章以感慨发端,把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作者正是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黄州期间。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有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记承天寺夜游》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2.唐诗五首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五律,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唐代诗人。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七律,作者:崔颢 ,唐代诗人。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五律,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五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七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首限定八句,限定用平声韵等。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3.背影/朱自清  文体:叙事散文

  《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这篇散文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的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

  14.白杨礼赞/茅盾 文体:散文

  选自《茅盾全集》,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15.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作家。

  《我为什么活着》选自《罗索自传》,作者:罗索,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16.昆明的雨  文体:散文

  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文体:说明文

  选自《桥梁史话》,作者茅以升,字唐臣,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作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芦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文体:说明文

  选自《百科知识》,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情——谈苏州园林》,本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19.蝉/法布尔  文体:科学小品文

  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20. 梦回繁华/毛宁

  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分别选自《滕文公下》、《告子下》

  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文体:寓言

  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五言古诗,选自《陶渊明集》,《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春望》/杜甫:五律,选自《杜诗详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赤壁/杜牧:七绝,选自《樊川诗集注》,诗中的赤壁实为黄州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文体:词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语文八上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八上语文文学常识01-16

新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08-07

语文七上的文学常识02-04

五上语文文学常识08-07

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02-07

初二上语文文学常识12-26

苏教七上语文文学常识01-24

语文的文学常识08-07

语文学科的文学常识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