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沉郁顿挫

2022-03-24 文学常识

  沉郁顿挫在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沉郁顿挫意思

  沉郁顿挫,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 yù dùn cuò,意思是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沉郁顿挫”一词常用于形容杜甫的诗歌风格。该词出自唐·杜甫《进雕赋表》。

  出处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沉郁顿挫】相关文章:

高考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名词解释05-12

中国文学史读书笔记03-16

古代经典谚语09-21

古代祝寿词语01-05

古代神偷_800字02-11

网络在古代作文11-24

古代成语的故事11-17

古代结婚贺词精选12-22

古代英雄人物作文10-28

古代有关经验的名言01-20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花间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