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文学常识

2021-08-21 文学常识

  【教前聚焦】

  《伤仲永》重在一伤字。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后的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帮助学生抓住它背后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任务之一。伤字背后的含义是伤什么呢?要让学生思考。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扩及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劝学之语,婉转切至。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聪明弟子,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获。

  【课堂一隅】

  给仲永下评语:

  师:说说对仲永的评价。

  生:仲永是个很聪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个毫无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个可怜的牺牲品。

  师:仲永的故事的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同学们的评价见仁见智,不过,太简单了。请同学们做仲永的老师,根据他的表现,给他下一段评语,怎么样?

  师:下评语要结合仲永的实际情况,观点要明确,内容要有意义,语言要准确,要简要。请同学们拿出笔,先把评语写在纸上,看谁写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岁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很聪明,是个神童。可是,你不该年纪轻轻就把学习抛在脑后啊!你最终成了泯然众人,原因就是你放弃了学习。人非生而知之,不学习就没有真正的知识。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格言吧,请记住,人的聪明来自学习。

  师: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记这条真理。虽然你落后了,别灰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生:仲永,你从一个智力超群的神童变成了碌碌无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没有成功。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你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你对学习缺乏理想,缺乏热情,缺乏毅力。你虽然指物作诗立就,可你成天跟着你的父亲写诗卖钱,这是缺乏理想;你不坚持学习,热衷于环谒于邑人,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没有毅力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错误就是你把自己当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仲永,你才只有二十岁,只要你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就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师:同学们的评语下得很全面。有鼓励的,有批评的,有介绍方法的,有指明方向的。从仲永身上,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任何人,不论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学习,就会像仲永那样变成庸人。

  师:那么,王安石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单单为了伤仲永一个人呢?

  生:不是。是伤像仲永那样只靠天赋而放弃学习的人。

  师:对。仲永的悲剧在于他放弃了学习。是谁造成了他的悲剧呢?

  生:是他的父亲。

  生:是他那个只知道赚钱,利欲熏心的父亲。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剥夺了仲永受教育的权利,不使学,不让他学习。

  师:仲永的父亲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杀了人才。同学们想对仲永的父亲说点什么吗?那就把它写下来吧。当堂完成。

  (板书:给仲永父亲的一封信)

  【专家点评】

  在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时,教师别出心裁地采取让学生给仲永下评语的方法,一下子把学生读、思、写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写评语,学生由仲永的同龄人变成了评论者,他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阅读的视角也就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

  【教后拾零】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和文章对话。学习文言文究竟让学生学什么?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知识呢,还是让学生学习、吸取思想精华和优秀文化呢?我认为,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众所周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多少年来,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极端,一个是学生用主要精力做习题的极端。教师大都喜欢上文言文,因为上文言文可以大讲特讲。一处不讲,学生便一处不懂,教师岂能放心?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讲字、词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这种口传耳受,学生只有听的份。那些零碎的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文章里的一点一滴,却不能使学生感知文章里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学生心动神摇。学生喜欢做习题,是为求得分数,不是为求得营养。所以,他们全不管文章的筋肉血脉。上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试的负面影响,即圈划ABCD。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对了,得了分,也是毫无意义的。这种只取文章骨骼,抛弃文章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语文变成面目可憎的骷髅。

  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极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强对话。诵读其实是古人早就指出来的一条正确道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里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都需要反复诵读,牢记在心的。只要学生反复诵读了,他们总会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但是,诵读之后,还需要进行对话。只有对话,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那些对话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最直接,最真实,最动人,也最有价值。

  在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时,我让学生给仲永下评语,就是想让学生和仲永进行对话。由于学生的阅读角色发生了转换,他们成了仲永的老师,读书就格外小心了。也许他们对某一个字的意思或者用法还没搞明白,但那并不妨碍他们和仲永的对话。他们和仲永的对话过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过程吗?不就是他们吸取营养,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吗?这不比单纯记住一字一词有意义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