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
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隐含的关键
如:“……在没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够发育成果实。只是因为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这样的果实就是无籽果实……”
上述叙述的是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无籽果实的原理。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细推敲,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确保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果实“无籽”,关键在于必须保证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两性花)和遮罩(单性花)。但是,什么时候“去掉雄蕊”和进行“遮罩”?结论就是两性花在花雷期去掉雄蕊并遮罩和处理后对花遮罩。单性花花蕾期遮罩和处理后对花遮罩,是确保获得无籽果实的关键之一。
1.2“咬文嚼字”能抓住易被忽略的关键
如:……在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末期……出现新的核膜核仁……
在讲授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关知识时,教师为了简洁归纳知识,用简化的“两消两现”来概括细胞分裂前期、末期细胞内有关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无形中把一些比较关键的词简化掉了。例如“逐渐”一词,使知识的关键被忽略。如果问: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见不到核膜核仁的时期是哪些时期?
学生会错答为“前期、中期和后期”。这是因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其结果而忽视了其过程。
2.记忆时要“咬文嚼字”
在所有学科中,都有许多要记忆的内容。而生物学中的概念、原理等的记忆则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完成,因而记忆中要学会“咬文嚼字”。
2.1“咬文嚼字”,理解性记忆
在记忆一些概念、定义时,不妨学习语文中的给句子划分成分,将句子分解,把内容仍解成几个层次,这样分层记忆,既能深刻地理解,又容易记忆住,利于对知识的应用。例如:
“酶‖是活细泡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
主谓定语1定语2宾补语1
质,少数酶是RNA。”
补语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来源功能性质化学本质
少数酶是RNA。
化学本质
2.2浓缩提炼,“咬文嚼字”
“基因型为…作母本,其因型为…作父本,杂交后果实的果皮基因型是…,种皮基因型是…,胚的基因型是…,胚乳的基因型是…。”
经过分析得知:果皮、种皮细胞是由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基因型与受精作用无关,因此,基因型与母本一样;胚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发育而成,基因型由卵细胞的精子基因型决定;胚乳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结合发育而成,基因型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基因型决定。可缩编成“果皮种皮随母本,胚和胚乳看杂交”。
3.解题时要“咬文嚼字”
认真审题、理清题意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因此,解题更需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抓住题干和选项或问题的关键叙述??“题眼”,找到解题的最佳切入点,确保正确答题。
3.1解选择题“咬文嚼字”,能抓住解题的最佳切入点
例:荠菜种子中贮存养料的结构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A.子房壁B.珠被C.受精卵D.受精极核
从植物个体发育知识知道,贮存养料的结构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胚乳,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过程中,一般胚乳被子叶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而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成胚的一部分。这些知识,一般学生都清楚。但本题的“题眼”在“荠菜”是属于“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上,对此判断正确与否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解简答题“咬文嚼字”,能避开虚设的陷阱
例: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基因型XhY),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XHXh),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患者可能是___________,儿子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象上述这类遗传题目中“患病孩子”与“患病男孩(女孩)”以及“男孩(女孩)患病”的几率;“显性纯合个体”与“纯合显性个体”的几率;基因型“可能”与“最可能”等问题的解答。都必须“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方可避开题中文字陷阱,得到正确答案。
总之,平时只要在学习中多注意“咬文嚼字”、善于总结,就可以找到很多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咬文嚼字的文学常识的简介】相关文章:
文学体裁类别常识简介09-28
语文文学常识简介10-09
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11-11
文学常识之文学家的作品简介10-05
文学常识: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09-16
文学常识:金陵十二钗简介11-13
文学常识:明代三大才子简介11-20
文学常识之元旦的由来简介09-17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古代作家的简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