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节日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文

2021-09-10 文明

  节日作为人类生活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人与自身之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作为文化的秩序,节日不但是社会组织、价值体系和群体标志的彰显与构建,更是联系历史与未来的纽带。它积淀着人类的文化创造和生存智慧。

  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逐渐萎缩,同时也面临着迅速消逝和同质化的危机。近年来,党将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节日志》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这是从国家层面全面搜集、整理和辑录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节日志》规划用5年的时间,完成对中国各地方、各民族现存的代表性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调查。项目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历史学、文献学等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现代化记录手段,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整体性、多视角的科学记录,力求客观、全面的反映节日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当代变迁。从而挖掘、保存、传播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保存中华节日文化基因,为国家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国节日志》将为200个左右的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著书立志,完成2000余篇田野和专题调查报告,成果方式将以“中国节日数据库”、《中国节日志》大型系列丛书、《中国节日影像志》、重大节日专题研究报告、节日研究论文集等方式呈现。《中国节日志》全国编辑委员会由数十位专家学者组成,周巍峙任主任,孙家正、蔡武、王文章、冯骥才等任顾问,刘魁立、宋兆麟、徐万邦、李松等任副主任,中央和地方院校、文化系统研究院所将有上千位专家学者直接参与项目研究。

  《中国节日志》立项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截至目前已有65个《中国节日志》(文本)子课题获准立项研究。“中国地方志节日文献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共整理方志3197种,形成数据条目40058条。北京、山东、云南、四川、河北五省市开始《春节卷》的编撰工作。《姊妹节》、《鼓藏节》、《卯节》、《巍山彝族二月八》、《江西石邮春节》等节日影像志拍摄完成。分别在云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建立了节日文化研究的工作基地,节日研究工作网络初步形成。

  《中国节日志》从项目设计理念到组织实施都体现了极强的创新性。首先,项目的`设计强调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整体性把握,强调整体性研究;其次,项目着眼于对节日文化的图、文、音像、网络的立体化记录和传播,其成果形式将运用影像技术、数据库技术;第三,坚持对节日的动态关注,注重在历史探究和处于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记录;第四,充分吸纳了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强调跨学科合作和全方位呈现。

  节日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对它的研究也不是哪一个学科的专属。在节日中,有戏曲、舞蹈、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研究视角。多学科参与,是对节日文化进行完整、专业记录和研究的前提。《中国节日志》项目研究对象复杂、学术理念新颖、工作机制创新,必须要先行试点。我们也正是经过多年的试点,才得以稳定了当前的体例和机制。

  • 相关推荐

【弘扬节日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相关文章:

孝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作文09-04

弘扬与传承朱子文化书信12-26

诵读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作文03-03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美德的作文05-18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文化精髓作文09-22

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08-06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600字08-14

2016年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11-15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征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