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心独白写作素材

2022-02-01 作文素材

  进一步,我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均认真阅读、逐篇批改。批改主要是从加入社会性别的视角,提示学生可以在哪里再进一步作社会性别的思考,哪里有些背后隐藏的性别问题没有注意到,等等。

  比如,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提到父亲结婚前是很会做饭的,但结婚后都是母亲做饭了,现在父亲已经不再做饭了。我便加批语,提示学生去思考:是什么样的社会性别机制促成了父亲的这一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承担什么责任。再比如,有的学生提到父亲总是会发脾气,打骂孩子。我便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男人总是扮演这样“强悍”的角色,这强悍角色又给配偶、孩子以及包括对做父亲的男人自己带来了什么伤害,等等。

  我批改完意见后,再将这“回忆父亲”发回给学生修改、补充。而这时,已经上了十几次课了,社会性别的基本理论也讲述得差不多了,学生们正可以带着刚刚学过的社会性别视角去重新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父亲角色,以及这一角色背后的社会性别因素。

  这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新的建议:

  1.修改过程,应该增加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特别是增加男性气概的分析视角。以社会性别或男性气概,重新审视父女(父子)关系,审视家庭关系,回忆和父亲的交往,修改已经写上去的内容,增加新的反思中的内容。

  2.记述一个事件,最理想的状态是同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事件本身的记录,事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记录和分析,对事件中体现出的社会性别的分析,事件本身对自己影响的纪录与分析。

  许多学生后来在结课论文中提到,在写这份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当老师第一次布置作业写《回忆父亲》的时候,我纳闷这和女性心理学有什么关系。但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以及在老师回邮的反馈与指导中,我渐渐体会到了其中意义所在。

  我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与父亲的交流,回忆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回忆家庭里的父亲和工作中的父亲……总之,我竭尽所能最详尽地记录和分析印象中父亲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试图弄清楚父亲在我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对父亲有种特殊的感情,我以为自己是有恋父情结的。而这一次,正是一个机会,让我可以看清楚自己。

  结果,是我不得不跳出自己恋父情结的假设和狭隘的理论思维,而从一个全新的、性别的角度去看父亲。最终,我认识到,父亲,不仅仅是“父亲”。

  “父亲”,是我的父亲,一个给我生命、给我家庭、给我爱的人;但同时,父亲又是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兄长;更重要的是,父亲还是一个生理性别意义上的男人、一个社会赋予其男性性别角色的人,他的为人、他的处事态度、他与我的交流都受其性别角色的影响,都体现了他身上男性气概的特点。而我对他的看法、我对我们之间关系的认知与感受,也都不仅仅出于女儿对父亲的视角,我同时也在无意识地用自己对男性的看法与期待去理解我的父亲。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在性别视角下父亲的非单纯性以及每一个人的非单纯性。我想这一次的收获,不仅仅是得到一个认识父亲、认识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我在学会用性别视角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审视人类的新思维、新观念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