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作文

2021-11-18 思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故乡作文 篇1

  故乡月光,十分明亮,月下的游子们啊,你们又在何方?家乡的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但为何却留不住你们把脚步踏到远方?故乡月光、让人念想,月下的我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

  乘一叶扁舟入河随风望两岸渔翁,个个戴斗笠穿绿蓑邀鱼儿吟歌。转树林深处,停住脚步把纸叠船折叠我的梦。纸船晚风送谁又懂我的思念之痛?

  黄昏骤雨过后蒙蒙的水边,有蓝色的蝴蝶,画翩翩的弧线,多么缠绵。我酝酿着的思念,不知道保存期又有几年?夕阳如血,彼岸花开的妖艳,而我并不理这些,我在等待夜的来临。

  夜终于来了,多少次在夜里我都安静地看着夜空,因为只有夜来了,我期盼的月亮才会来到。她来了,悄悄地来了,我抬起眼望见这挂在苍穹得月、星星。那明晃晃的精灵有多么遥远的距离呀?用什么才可丈量呢?我低下头望着这一帘的湖月星辰。情不自禁的弯下腰,小心翼翼的想在水面上抚摸下月,可是却怎么也触摸不到,甚至连水都从我的指间滑落。可我却并没有失望,因为我已经经历了无数遍的这样的事情了。我已经开始变得无所谓了。再说这是夜中最美的安静,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唇间划过的只有呼吸,所有的言语,尽埋在心里,想保持着这份宁静,可是没多久我却哭了,是思念在作怪啊!它让我想起拉爸爸。

  遥想多年前记得也是这么美得夜晚,那时候我这个傻小子在水边用石头打水漂,一扔三跳,刚刚好。而爸爸却在钓鱼,他说想念的时候就看月亮吧!都在同一个月亮下,看着月亮兴许你会看到你想念的那个人。那时候的我却并不在意,而现在爸爸工作走了,一年说不定才回家两三次。这时候我才发现月亮真的很美。

  家乡天空上的大雁在飞翔,而爸爸却是去了远方。只留我一人夜夜在河边摇晃,深夜彷徨。突然我觉得月亮里传来一阵离伤:家乡月光,暖人心房,月下的我已不复当年傻小子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月亮让人念想。

  一个人的时候,又想亲人到泪流,那惹人怜的思念忧愁,经历过的人会懂,那些不堪言的疼痛让我学会了承受。现实教会了人要向前游,却不知道在往上爬的时候弄丢了朋友、亲人、等很多珍贵的东西。

  啊!月亮,我想你陪我天长地久。

故乡作文 篇2

  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土知道乡下很多趣事,也使鲁迅先生对乡下产生了向往。在少年时代,鲁迅和闰土的意识中根本没有少爷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称呼。

  而鲁迅在这次回乡途中所见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没有一点儿时的活泼了,甚至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少年闰土的影子。在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十分贫穷,贫穷使他不像一个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中年闰土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他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贫穷而非常自悲,他从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与鲁迅的距离,完全没有了儿时与鲁迅先生的兄弟情谊,成年闰土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提起故乡,立即会想起童年诸多的故事,无论当时故乡给予了多少苦痛,回味时更多的是笑与泪。对“故乡”的情感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更多是沾染着个人色彩的精神感触。《故乡》一文中,重回故乡的种种感受都是建立在故乡在少年时留下的记忆基础上产生的,而那种记忆是美好的,难以磨灭的。就如同闰土的形象始终是可爱的少年,但现实却总会打碎原有的美好,前后截然不同的人事带来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造成不同情感的矛盾。这样的感情不是简单纯粹的,是繁杂的,“剪不断、理还乱”,却又无从逃避,带着不言而喻的惆怅。需要慢慢地品、慢慢地读,慢慢在脑海中将情丝织成一幅画。

  故乡并没有那般梦幻的风景,却总被描摹成一幅画,只是色彩的`浓淡不同,都始终是艺术。鲁迅用《故乡》这篇小说纪念他的故乡,但故乡实则没有什么可纪念的,终究是过去的梦幻被现实的碎成齑粉,留有悲伤和怀念。鲁迅的文字并非只是哀伤的叹息,往往对未来也残存着梦想和希望,希望后辈能够摆脱历史的禁锢,在一个美好的新天地中生活。正如文末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小说中的故乡,一个是少时记忆中的,一个是现在的,也是极其现实的。

  记忆中的故乡以少年闰土的形象为中心,描绘了令少年神往的境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下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

  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们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回忆中的“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同时更是一个想像中的世界,是“我”在与少年闰土的接触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来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更是“我”少年心灵状态的一种折射。这颗心灵是纯真的、自然的、活泼的、敏感的,同时又是充满美丽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力的。它没有被“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束缚,而是在与少年闰土的情感交流中舒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给自己展开了一个广阔而又美丽的世界。

  少年的“我”是纯粹的,少年闰土也是纯粹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是平等相处的玩伴,是一种友谊,而非主仆。少年闰土的概念里“我”不是一个身份高贵的“少爷”,少年的“我”也不会意识到将闰土当作奴仆。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畅通无阻的,是没有任何顾忌和犹豫的。重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便可以感到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无拘无束的,并没有太多的利益思考。少年闰土来到城里,“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少年“我”通过与少年闰土的谈话,也像看到了过去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

  总之,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

  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但这种心灵状态不是固定的,那种美好的幼时友谊也无法得到永恒的维系。生活让闰土变了,“我”自然也变了,之间的情。

故乡作文 篇3

  故乡,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它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地方,它是江河所能拥有的海,它是凝聚我们爱的港湾。无论它贫穷还是富有,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的爱着它。

  我的故乡在往流,一个如秋天落叶般平凡,如清晨露珠般微小的地方,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落。但对我而言,它却是我的视野和记忆的全部,是我心中无所不及的天,尽管它偏僻,尽管它贫瘠,尽管它落后……但无论有多少个尽管,我依然爱着它……往流。

  它紧靠着淮河南岸,淮河流水日夜不停从小集市边由西往东流淌,因而取名往流。也有“往来于江湖,流归于沧海”之意。我爷爷家的老房子就建在淮河岸边。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成长的地方。老家只有两间矮小的平房,爷爷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却感到无比温馨。小院里种着一颗柿子树。春天的清晨,阳光洒在树叶上,透过树缝,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会坐在树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墙角边长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草,零零星星的开着几朵小野花。

  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就来到了淮河岸边。听老人们讲,这里曾是淮河故道,早年也曾有千帆齐过,辉煌无比的场面。现在淮河改道了,这里只留下广阔的河滩和一弯浅浅的小河,却也别有风味!秋日里,站在河滩上极目远眺,对岸都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微风拂动,那稻浪一层高过一层,肩并着肩,手拉着手,翻滚着,欢笑着涌向远方。

  啊!我的故乡往流,你永远是淮河边上最璀璨的明珠!

【【精华】故乡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故乡作文四篇

2.【精华】故乡作文3篇

3.【精华】故乡作文4篇

4.【精华】故乡的作文四篇

5.【精华】回忆故乡作文三篇

6.【精华】回故乡作文3篇

7.【精华】爱故乡作文3篇

8.故乡,故乡作文

上一篇:思乡作文600字 下一篇:思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