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作文

2021-05-25 思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乡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乡的作文 篇1

  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这首诗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诗,这首诗说的是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我的故乡。

  这首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光、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读到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年迈的姥姥,回忆起了在姥姥家所度过的快乐的田园生活。古朴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们。每次去姥姥家,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那里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单单是纯朴善良的心。有时飘过溪边,还会听到孩子们在背诵唐诗宋词,让人有一种不想离开的冲动。

  在这时我最后读懂了这首诗所含的真义,让我真正理解了当时诗人的心境,了解了当时诗人的感受。

思乡的作文 篇2

  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着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听,乐声响起,连绵起伏,柔刚并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无不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如诗那般幽静,极富有意境,让人沉醉在清幽旷远之中,想象这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怎样呢?应该如琵琶曲那般富有诗情画意!此刻诗人的心情也许会随乐曲平静吗?不过乐曲多听也会乏味的,曲调此时听得人们心烦意乱.这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让诗人王昌龄又怕听,又爱听。哎,北方边患末消除,尚不能尽息甲兵,怎能不心烦呢?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如巨龙卧地,等待腾飞,秋月高照,似乎免不了秋日凄凉的感觉,免不了秋月妩媚冷落之情……景象壮观而又悲凉。此时此刻诗人是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对于现实的忧愁;还是……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早日能够平息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

  诗人王昌龄遥望家乡,想家的心情一刻也末停止。他心潮澎湃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名诗《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泪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

思乡的作文 篇3

  女儿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我找出以前的书箱,给她。妻在一旁看着,笑了:“传家宝又传了一代氨。这箱子,是父亲从爷爷那里得来的。现在,到女儿这里,算起来至少有四代人了,木箱虽是旧木箱,但祖上的东西传下来的也只有这木箱了。

  箱子不大,长不过1米,高近2尺,宽1尺有余,和衣箱来比,也算小巧。打开木箱,内部结构如现在小学生以前使用过的铅笔盒。上半部分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内盒,三两块纵横的木板把它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间,好根据需要,分别放置常用的笔墨纸砚直尺圆规三角版橡皮擦削笔刀之类的文具。取出活动内盒,里面才是放书的地方。合上箱子,正好是一方写字台。

  木箱的的每个面是用厚近1公分的整块重阳木板做成,没有一丝缝隙,雨是绝对不会入侵其中的,要是里边盛上水,恐怕也会半滴不漏,也可以把它当盆来使。箱子没有上漆,底色暗红,是木头的本色,只是日长月久,不再那么鲜艳。细细观察,木板上的纹理颜色或深或浅,形状或宽或窄,看似随意,却很有规律,也有节奏。嗅嗅,清香犹存。正是有了这独特的气味,蛀虫才不敢光顾。重阳树生长缓慢,材质细腻、坚硬。正是这些原因,箱子现在依然完好。

  很多年来,就因为这重阳木箱,无数次听说过“重阳树”的名字,也在小方凳、切菜板上加深了对它的记忆,但一直没有见过真实的重阳树。有时,满怀好奇地去问老人,他们总是习惯地咪起眼,抽口旱烟,面对南方,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起重阳树的来历和辉煌。重阳树不是本地的乡土树种,很久以前,本族人从崇阳县移民来到这水乡,先人为了怀恋故土,带来了重阳树种,播入墩台上的泥中,可是当时成活的只有两棵。一雌一雄,一左一右,门前相互守望。到我祖辈的时候,树已成古木。古木的年纪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据说,每棵树的树冠就足有半亩,高三丈余,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到它们,胸径却是五个成年人的臂膀量出来的,就连小枝也粗过水桶。因为有了这两棵古树,本族人在当地的名声也响亮起来。有些人干脆用“重阳树”替代了墩台的原名。

  我无法想象这树的模样,也无法得知树下发生的种种故事,思念家乡的作文《思乡的作文300字》。如果树还在,它一定还存有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它不会不记得那匹曾经依偎身边的贺龙老总最爱的白马;不会不记得曾经被白狗子刺刀割破的胸膛;不会不记得行人一股脑喝水的清凉;不会不记得幕归老牛踱方步时的哞叫;也不会不记得枝头喜鹊与白鸽的对歌,树荫里男孩与女孩的嬉闹。

  树,是1954年被伐倒的。那一年,长江发大水,江堤上缺少木材,重阳树听了人的召唤,站到了长江边,分散的枝干的排成一行,守护着几公里地段。然而,无根的树终究没有挡住肆意的洪水,滚滚长江水带着狞笑,越过土堤,一路咆哮,冲向家园。垸内,汪洋一片。

  洪水退后,祖父、叔祖父几个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动用锹镐斧锯,挖出树墩,锯开,每家分得几块木板,也好为水洗过后的家添置一些必要的木器,木箱就是那时候做的。

  木箱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是离家求学。父亲找来根扁担,一头是装有可供一月的粮食的布袋,一头正是这口箱子。父亲挑着起肩的时候,躬着腰,咬着牙,挺身很慢。我问父亲是不是很重,要不要我分担一些?父亲只是说,木箱里所装的希望太重。其实,我心里知道,在那个“养鸡换油盐”的年代,父亲肩上的担子绝对不只是这扁担的两头。

  求学期间,才从专业课上了解了更多关于重阳树的知识:重阳树在生物分类上原来叫重阳木,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高达10米,树皮褐色,纵裂。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光滑;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浆果状,棕褐色,种子含油,油有香味,可以食用;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同时,听老师讲,南方古树中,最多的就是这重阳木了,往往都有上千年呢。

  伴着这重阳木箱,也伴着故土的情怀,前辈的希冀,我完成了学业。当我从木箱中拿出红红的毕业文凭,双手递给父亲的时候,我记得父亲笑了。这一笑,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怀的一笑。那情形,至今难忘。

思乡的作文 篇4

  当我还在妈妈怀中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唐诗。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诗——《静夜思》。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作者对于思念家乡的情感便立刻从心头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让读者浅显易懂,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低头”更能表达出诗人那种略显凄凉的处境,不禁也让读者思恋起自己的故乡。

  我带着一种朦胧的意识,又读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我读的第二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我理解很深,我想着我的爸爸,他常年一个人在外面,每当到了“中秋节”、“重阳节”的时候,他就会倍加的思恋着家乡,思恋亲人。那时候我不懂得什么是“茱萸”,以为是“猪”或者“鱼”,妈妈便笑着告诉我说:“茱萸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种植物,它代表着在特定节日里对亲朋好友的思恋,重阳节登山查茱萸是一种风俗“,于是我又增加了一点知识。

  后来,我接触到的诗词越来越多,其中思乡的诗歌也不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一支饱含离愁的曲子,从一轮他乡的明月,都能让诗人涌起对家乡思恋,再远的路也阻挡不了思乡的情。啊,家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对诗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从诗中感受到的意境也越来越深刻,所以,我从诗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思乡的作文 篇5

  鸟有一个巢,蚁有一个窝,人有一个家。

  从记事开始,便就体会到了家乡的美,美得飘渺,美得虚幻,美得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翠绿的山,清澈的水,湛蓝的天和妖艳的花与淳朴的人……一切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真。

  5岁那年,由于父母工作的需要,便就随父母来到省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便就在思乡中度过,在思乡中成长。

  家在很遥远的江南,老家的山很美,美如女人头上盘起的青螺。春天有点点的美丽的野花点缀,秋天有片片红叶儿渲染,就连冬天也是一片葱翠的绿。

  老家的水很秀,秀得如碧绿碧绿的翡翠,清澈见底,又如飘逸柔软的绸缎,山水相映,比画家笔下描绘的山水画还要美丽。是水给山以柔情,还是山赋予水以灵气?

  还有那段古桥,玲珑精巧,如一轮弯月,永远那般秀气。还有老家的人,淳朴的如那清冽的山泉。

  清晨的薄雾,掀开了朦胧的面纱,河面便响起了“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它划破了晨曦的宁静,唤醒了小镇,惊醒了孩子的梦。早起的江南人,已经用双手辛勤描绘出了美丽的生活画面,就连那小河也仿佛不再沉静,伴随着那一连声的“吱呀,吱呀”,荡漾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老家多雨。三月的江南永远飞着细细密密的小雨,朦胧而又多情,罩着那条小河,罩着河上漂泊的几只渔船。三月的风雨是诗,三月的小树是笔,描绘着独特的诗情画意,走在雨中,便读到了些许的含蓄。山也朦胧,水也朦胧,山水浑然一体。雨中的江南人,旋起的一切希望都在那飘不完的雨丝中酝酿。

  记忆中,老家永远都是温馨的,故乡的女孩儿笑的很纯很真,那月光般皎洁的笑靥飘进我的心扉。幼年的石子路在温馨的泪光中便已呈现。

  窗外,如薄雾似的月色,轻轻地走进了我淡绿色的窗帷,向我投以一个恬静的微笑。于是,记忆便奏起了一首没有旋律的歌。那棵老树,那座古桥,羊角辫伴随着那童稚的眼光……在心中荡漾起层层波涛。

  童年雾般的消失,只剩下如水的月光依旧。于是,在每个思念的季节,都忆起江南三月的老屋,在每个孤独的雨季,都仿佛听到了故乡的亲切呼唤,永远也听不厌的是故乡的曲;永远都怀念的是老屋门前的悠悠绿水,悄悄转过身,留给故乡一份深深的思念。

  鸟有一个巢,蚁有一个窝,人有一个家。

  后记——纯真的童年往事永远停留在江南画卷中,能够看见的都已物是人非。

思乡的作文 篇6

  想起家乡,肠回百转;想起家乡,免不了想到那一句凄惨的古话“明月何时照我还”。

  才初初到十二岁,哪里懂得思念么?阅读课玲刚刚读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女孩思念的回忆的文章,一下了课,玲就俏皮地笑着对邻桌的婷说。玲笑得放肆而大声,而婷却没有笑。婷只是轻轻的讲了一句:不。小声但却很坚定。

  婷的反常,让玲惊讶,可是这时上课铃却响了,铃声堵住了她想讲的话。她只好半张着嘴,愣在那里。

  可是婷没有解释,也没有再讲多一句话。

  晚上婷对着清皎的月光,涩涩的滋味再次涌上了她的心头。没有谁知道她的心思。她想起了白日的事情,婷不知为什么低下了头,低头思故乡吗?

  我的根扎在家乡啊!玲一定不懂。婷慢慢回想起她的家乡。她是三年级的时候孤身投入广州姑姑家的,她为了求学,为了给爸妈扬眉吐气……这是家里人最大的希望,对,她已无暇顾及家乡才对啊,可是她如此热爱她的家乡,甚至连每次与爸妈通话都成了折磨!!!

  玲一直爱她那些从小光着屁股跑到大的伙伴,她想,现在他们多高了?会插秧了吧?可是在劳累读书又劳作了一天以后,正在香甜入睡?她一直就在想,我能不能见到家乡的发展?妈妈每次打电话来的时候总会讲讲家乡的变化,哎!她做梦就看到家里装上了一部电话机,以前?以前要跑几十公里才打得到电话,现在哪要啊!

  有一年婷回了家乡一趟,面对着家乡的人那艳羡的表情,她就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她明白她要的是什么,可是他们不懂,他们不会懂得!

  “婷!我……”

【【精华】思乡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

1.【精华】思乡的作文三篇

2.【精华】思乡的作文4篇

3.【精华】思乡的作文九篇

4.【精华】思乡的作文3篇

5.【精华】思乡的作文四篇

6.【精华】思乡的作文7篇

7.【精华】思乡的作文八篇

8.【精华】思乡的作文9篇

上一篇:思乡的作文 下一篇:思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