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那一刻四年级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一刻四年级作文 篇1
别看我才十岁,说起丢脸的事却多得没法用两只手数。其中,离我最近、最深刻而又最清晰的事发生在今年9月份。
那天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个可以赖床的日子——星期天,而我要在8点20分去上英语补习班。由于我的赖床和吃饭的拖拉,出发时只剩下5分钟了。完了,来不及了!
到了英语培训学校,我厚着脸皮敲敲门,小心地跟Demi老师道歉,然后坐下来上课。开始,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只盯着老师的脸发呆:笑眯眯的,应该没事。于是,我放下心来,认真读单词。
第二节课,我们竞选班干部,我众望所归,依旧担任班长一职,同时兼任小组长。我高兴得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可是,临近下课时,我的心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emi老师叫我和另外两个迟到的同学上台,同时还命令台下的同学也站了起来,做20个标准的深蹲。我一听就知道,这是我们班“自己犯了错,让别人来买单”的'班规。我清楚地看到,大家做得气喘吁吁,有些女生做得脸都涨红了,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滴到地上,一滴,两滴,三滴……
此时,我的心头涌上千言万语,很想说点什么,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噼里啪啦地落到地上,喉咙像被掐住了,阻碍我的“对不起”。我一边看着,一边痛苦地想:我有什么资格当班长?连最简单的按时上课都做不到,还连累了大家。我大哭起来,老师安慰了我很久,我只记住了一句话“电脑上、电视里都讲中国人太随意,不遵守规章制度。中国的形象要靠你们来扭转了”。
这件事以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我要让这件事成为我成长路上的一盏“红灯”,时刻警告自己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绝对不能再迟到!
那一刻四年级作文 篇2
在暑期的一个晚上,我和妈妈两人出去散步。那个时候,我的爸爸还在单位开公交车,很晚才能回家吃饭。
我们散步的时候,突然,我感觉到身体有点特别的不舒服。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跟妈妈讲了我的事情。
妈妈握着我的手,十分担心地说:“孩子,哪里不舒服呀,快点跟妈说一下,我真得很担心啊!”
我的心里特别感动,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样的事情在我人生中体验过好几次。妈妈一点一滴的恩情,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那天散步的时候,我又出了车祸。妈妈在我前面走,我在妈妈后面走。一时间,我们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一会儿,我想过马路去,没有观察马路上前后的车子,直接的就冲了过去。正在这时,一个电动车飞奔而来,把我撞倒了。我感到天昏地暗,不知所措。妈妈当时也没有发现我。等到妈妈回头的时候,才猛然看到我摔倒在马路上,就急快地跑到我的身旁,连忙把我抱了起来。
后来,妈妈把我送到医院。妈妈急切地对医生说:“给我的孩子做个全面检查,一定要做个全面检查。”妈妈是因为害怕我身体有不舒服的,她就特别着急,特别担心。在病房里,我都听到了妈妈在外面哭泣的声音。
一会儿,爸爸开公交车下班了,妈妈就跟爸爸打电话,告诉我出了车祸,正在住院,要爸爸赶快来看我。爸爸听到这个消息,跟妈妈一样的着急、担忧。
爸爸到了医院,对妈妈问长问短,妈妈总是说:“我应该跟女儿一起散步的,不应该甩手不管的呢!”我听得出来,妈妈一直在责怪自己。
这次,我感受到了妈妈特别的疼爱我,我就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体验。
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感悟到妈妈真的很伟大。妈妈养育了我,妈妈抚育了我,十三年的时光,特别的不容易。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那一刻四年级作文 篇3
又是一年春风送爽时,鸟儿清脆的啼叫,清晨明媚的阳光,和着微风,在天地间荡漾,深邃幽蓝的碧空似的一泓泉水,我望着它,顿感身心了无杂念。突然一时兴起,想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走访这美丽的世界。
我下了楼,去小区的公园里散步。
在公园里,我看到两个学生。只见他们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其中一人看见一个垃圾桶是空的,而垃圾桶外却有垃圾。那个学生皱了皱眉头,放下书包跑出公园。
我走到花坛前,看见红色的花海中钻出几朵黄色的向日葵,构成了公园的一道风景。远远望去,犹如一张红色的纸上有几个黄色的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一会儿,我发现一个学生拿着笤帚和簸箕,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另一个学生趴在地上不知在写着什么。
我看着他们。忽然,一股清香的味道传过来。我向池塘走去。池塘里有许多荷叶。它们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只见那两个学生正在把一个纸条贴在垃圾桶上。纸条上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我看到了他们的“杰作”很高兴,一边往回走,一边回头看着他们。
他们一个背上书包,另一个拿着工具也离开了。
我回到家,用笔记录下这个美好的片段。
【那一刻四年级作文三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