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四年级作文

2021-05-26 四年级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四年级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佳节,听说爸爸的工地晚上要放烟花,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下午,我就看见叔叔阿姨在商店里买了一车烟花爆竹,我数了数一共14箱,我真想晚上快点儿来到呀!我就耐心地等待着。

  晚上,我赶紧把汤喝完,迫不及待地跑到放烟花的地方,叔叔阿姨已经开始准备了,他们先把卷的鞭炮,给铺成直的,然后把烟花摆在鞭炮的中间,叔叔阿姨们都各有一个打火机,我也有一个,叔叔阿姨上去把烟花点着,我也点着我的烟花,不一会儿,烟花就像利箭似的飞上天空,随着“啪”的一声响就爆炸了,火花顿时四处飞溅,五颜六色的,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漂亮极了!烟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鲜花形的、有五角星形的、有圆形的······,这些美丽的烟花把辽阔的夜空装扮得多姿多彩的。

  元宵佳节的晚上真美丽呀!今天我过得真开心!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2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的作文。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学生作文《元宵节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3

  正月十五已经过了好几天了,但是我还回忆着那一段包元宵吃元宵的经历。

  那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做雨花石元宵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面粉、可乐粉、芝麻陷,先把一团面把它和好,为了不让面粘,可以把面粉洒在面里,然后再把面从中间切开,把可乐粉放到一边的面里,再把两团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面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个小饼,然后把芝麻馅放进去,然后把口封好再团圆来就可以了,元宵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这样才像是真正的雨花石元宵了。

  煮时用下面漏的勺子把雨花石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锅里,煮时要用热水煮,煮的时间要半个小时,因为皮有点厚,等了10分钟、5分钟、3分钟……我很想快点吃上雨花石元宵。

  不一会元宵出锅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来,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雨花石元宵放到碗里,想用筷子夹起来吃,可是妈妈看到了,拦住我,说:“现在雨花石元宵很烫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着,我拿起小勺子,轻轻地盛一个,然后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雨花石元宵放到嘴里,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着这既漂亮又好吃的雨花石元宵,我又想再吃一个,我又慢慢地品尝这“神奇”的元宵,这元宵是我自己包的,我吃着元宵不禁笑了起来。

  经历了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过程。我觉得第一次包元宵我是很有收获的,知道了妈妈以前是那么辛苦地为我们做饭是多么不易,我们做孩子的要帮父母做家务。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4

  正月十五元宵节,神州大地处处欢歌笑语;正月十五元宵节,千家万户人人笑逐颜开。在这万家团圆而又美好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龙口市一年一度的焰火晚会。

  千万人在仰望,千万人在期待,千万人拥聚在文化广场,他们在仰望沉寂的夜空。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朵朵烟花在夜幕下争奇斗艳,无数的星火在空中飞溅。

  烟花一朵、两朵、三朵……炸了,散了。有的如万马齐喑,以磅礴的气势直冲去霄,又双管齐下;有的像天女散花,宛如千万粒被仙女撒的希望之种,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有的似风情万种的花朵,高雅庄重的菊花,亭亭玉立的牡丹,冰清玉洁的百合……有的犹如冲天的火龙,一跃而起;有的仿佛是诡秘的魔术师,用他那神奇的魔术杖,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光的轨迹……这多姿多彩的烟花,动荡摇曳。在天空一决高低。

  霎那间,一颗火星升上天空,它炸出的会是什么呢?猛然间,崩发出一朵无比娇艳的科技花。多么欣欣向荣的花朵,望着这炸天的科技花,我仿佛看到神六升天的一瞬间;仿佛听到中华人民齐头并进闯科技的脚步声;仿佛嗅到科技花那迷人的芳香。烟花还在争先恐后地开放,看到了这朵的美丽,又错过了那朵娇艳,令我眼花缭乱。这烟花让人陶醉,叫人痴迷,围观的人们有的拿出手机摄影机录下这美好瞬间;有的父亲生怕孩子看不到,就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肩膀上;有的人呆呆地看着,把这精彩的舞姿留在心中。人人脸上都洋溢幸福的`笑容。叫好声烟花声谱出一段欢欣的旋律,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元宵”啊!

  这烟花把龙口的天空装点得分外妖娆,这似乎像征着祖国的明天更繁荣,更富强。我暗自祈祷——我的学业也要像这烟花一样,一飞冲天,开出最绚丽的花,发出最夺目的光彩!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5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我最喜欢过元宵节了。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6

  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为元宵。在元宵佳节来临之时,所有的人们都像乐开了锅似的都欣欣欢笑着。在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当数放“烟花”,因为烟花不仅仅好看,而且它的五颜六色会让人们看了感到情绪愉快,使情绪烦闷的人也乐开了怀。

  这天我们吃饭很早,全就是因为要看烟花,晚上我一吃过饭,就立刻冲下了楼,找齐了了朋友一齐看眼花。

  每次烟花炸开,我除了鼓掌,就就是大声叫好。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就是一个一个放的,但就是,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的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就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它们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突然,又一串烟花在金色的“围巾”下开放。之后,烟花就没了。

  虽然烟花表演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悄悄地结束了,但就是刚刚那一幕幕精彩烟花,将回永远停留在我那一页一页完美的记忆中。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7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有:五彩汤圆、糖芯汤圆、花生汤圆、金沙汤圆、红糖汤圆、红枣汤圆……这些汤圆美味极佳,散发出十分诱人的香气,让人止不住流口水。不过,人们一般都用白糖,红糖,豆沙,果仁等材料,来制作汤圆的馅。

  夜幕降临之时,广场上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张灯结彩。人们如同大海似的涌过来,涌过去。

  还有的人们举办了猜灯谜等活动,比如:归心似箭。有一位老奶奶回答道:”反切。”一阵阵欢呼声陆续地来临。接着,第二个灯谜:年终岁尾,不缺鱼米。话音刚落,一位大概30岁的中年妇女回答道:“鳞。”又一阵欢呼声。下来,主持人说道:“大家平常吃的蔬菜,想必大家也经常见到吧,下面,是我们的蔬菜,大百科时间!”另一位主持人说道:“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一位身体健壮的大叔回答:”红萝卜!“主持人说道:“yes!恭喜你!”过了许久许久…….

  我回到了家,我把这些灯谜问父母,我对父母说:”爸妈,我来考考你们吧,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请回答。“爸爸说:“是豆腐吗?”我说:“恭喜爸爸,答对了!我再来考考你们,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请回答“妈妈说道:”是萝卜吗?“我说:“no,no,no。“爸爸说:”是蜂蜜?“我说:不不不。“这时,姥姥走过来,说:”是藕。“我说:”yes!“原来,妈妈小时候最喜欢吃藕了,姥姥经常给妈妈做,所以姥姥一听,就知道了呢。

  这个元宵节好热闹,我好期待下一次呢。

元宵四年级作文 篇8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目。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就去恒丰中央广场看烟花。走在街道上,节日的夜晚被装扮得无比美丽。一串串车粉像一条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放眼望去,一盏盏路灯好似一条长长的银龙,一直延伸到天边。大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还没有到地方,就看到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央广场。

  随着“呯”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第一朵烟花,它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绽放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很快接二连三的布满了天空。红的、黄的、蓝的、绿的,花状的、树状、海星状的、彩带状的……各式的 烟花都争先恐后的升上了天空。

  “真漂亮!”我兴致勃勃地指着天空中刚盛开的一朵“菊花”;话音刚落,又有一颗直窜上空,哇!好似孔雀开屏,又如天女散花。一会儿满天金灿灿的,犹如丰收的稻谷撒满天;一会儿又是满天红艳 艳的,好似夕阳时的晚霞铺满天。这时,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已经数不胜数,此起彼伏的烟花似在争奇斗艳,又像在展示着人们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 的海洋。

  烟花渐渐落下,人群渐渐散去,夜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的心依旧沉浸在美丽的景象中,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啊!

【【热门】元宵四年级作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1.【热门】元宵四年级作文合集9篇

2.【热门】元宵四年级作文合集7篇

3.【热门】元宵四年级作文300字合集6篇

4.闹元宵作文【热门】

5.【热门】闹元宵作文

6.元宵的作文【热门】

7.【热门】元宵的作文

8.过元宵作文【热门】

上一篇:四年级作文300字 下一篇:趣事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