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的作文 篇1
哇!是著名的文学作家——汤素兰!
汤素兰阿姨,是湖南宁乡人。出版了四十余部作品,都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我看过她的书有《小巫婆真美丽》、《西红柿战争》等。
就在今天下午,在二中,我参加了久仰的作家——汤素兰阿姨的讲座,真兴奋啊!
刚一开始,汤素兰阿姨就说,只要我们回答问题答得精彩,就会得到汤素兰阿姨亲笔签名的书一本。同学都高兴地欢呼雀跃起来,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高涨。
接着,汤素兰阿姨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女巫——真美丽”的故事。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我看过,但是觉得被编者一读,又像是回到了故事中。)
“你认为一只癞蛤蟆最想要什么东西,为什么?”“假如你是一只猫,你最想得到什么?”汤素兰阿姨提出这样有趣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生怕汤素兰阿姨喊不到。
然后,汤素兰阿姨总结了读书的几大好处。又问我们“小鸟和雄鹰比赛,谁会赢?”很多同学回答说是雄鹰,因为雄鹰高大威猛。可汤素兰阿姨却认为小鸟会赢,她是这样解释的:“小鸟很聪明。在比赛之前,它就和雄鹰交上了朋友,让雄鹰搭着它飞。直到雄鹰飞不动了,小鸟就有充足的体力接着飞。自然,它比雄鹰飞得高,飞得远。”从这个问题中,我感受到了,汤素兰阿姨把我们比作雄鹰背上的小鸟,告诉我们要找到那只帮助自己飞翔的雄鹰,到书的世界里去汲取丰富的养分。
在互动中,有一位姐姐问了汤素兰阿姨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您的.想象力是从哪里来的”汤素兰阿姨和蔼地答道:“想象力是要靠平时多积累,要多玩猜谜语游戏,还要多用如果、假如造句。”
整个讲座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我融入到这种浓浓的文学氛围中来。
今天,我不仅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感受到了作家非凡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气质,让我受益匪浅。
四年级的作文 篇2
今天放学回家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周记了。我写了一半后,妈妈看了一下觉得很不理想,于是我就想擦掉重新写一篇。这时,爸爸把我叫了过来说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住在一座大山的背后,出行很不方便,去一次集市都要绕很远的弯,都要几天的时间。愚公非常生气,于是对天发誓:“我一定要把这座大山移开”,于是他每天都拿着铲子挖呀挖呀挖呀,但大山始终没有被他移走的意思。大山好像在嘲笑他:“就凭你也想把我移开,哼!那是不可能的!
愚公的朋友——智叟,看到愚公这么辛苦便去阻挡愚公说:“老头子,你就别费劲了,你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怎能把这座大山移开呢”?愚公气恼地叹息着回答:“你真没见识,你想过没有、我死了之后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之后还有孙子,我们家子子生生、世世代代的挖下去,还怕不能把这座山给铲平吗”?愚公的这一席话让智叟无话可说了。智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走了。
终于有一天,天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定的毅力感动了,于是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巨人儿子帮愚公把大山移走。巨人俩抬着一座山,把它往旁边一扔,眼前豁然开达了。从此愚公一家再也不会为门前的这座山而苦恼了,摆在眼前的是一条宽敞的幸福的大道!智叟看到了这幅场景觉得无地自容,便在深山中隐居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就像我写作文一样,写一半就停下来,不能坚持下去就是很不好的习惯,朋友希望你们都能有愚公一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年级的作文 篇3
我好想变成校园里的叶子,为大树默默无私地输送着生命的乳汁,还为人类服务。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风吹过,它亲切地摸了摸我,我立刻发出了嫩绿色的小芽!只听见一位同学在说:“快看!那个树上发的芽多美呀!”我一听沾沾自喜,同学们眼睛疲劳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我哦!这样就可以解除疲劳,眼睛会更明亮。
夏天到了,我变得又大又肥美,“叮呤呤叮呤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篮球,还有的在追逐打闹。等他们玩累了,就座在长椅上我为同学们打起了一把舒服的大伞,把强烈的阳光遮挡住,好让他们在大树下乘凉。
秋天到了,我变成了黄色。一阵秋风吹过,我像一只美丽的黄蝴蝶翩翩起舞,然后慢慢地轻轻地从天而降。突然一位小朋友猛地把我抓住了,把我摆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给他带来无尽的欢乐,让秋天也变得更加美丽!
冬天到了,一层层雪压在了我瘦小的身上,远远看去如同玉雕的圆球,近看如同一只只小星星。我旁边的伙伴在说:“好冷啊!”然后我们慢慢地化去,回到大树的根下。
我相信明年春天同学们一定回再见到我的!这就是我一片叶子的完美一生。
我好想变成校园里的叶子!
【【精华】四年级的作文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