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2-01-30 思考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自然的表达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写真。因此,笔者认为“自主”“真实”“创新”是小学作文个性化的真实内涵,并通过一系列策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做到“人人表达自己观点,个个表现自我情感”,从而使小学作文充满个性化与生命力。什么是“作文个性化”?

  笔者认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挖掘学生智力和创造潜能,指导学生写出个人真实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以人为本,彰显个性

  习作教学应从对生活的点化和润泽、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的回归角度来思考,决不能把写作只建立在“写”的层面上,而应把它看成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不少教师认为,写作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操作的东西,只要抓住了技巧训练,写作的水平就会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往往不是人,不是学生怎样想的,怎样写的,而是让学生如何掌握写作的各项法则,然后按“法”就班,步步训练,这样,学生的习作成了文字的组合游戏,当然,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会有自己的情感、个性。冯亦先生说得好:“一味相信法,只能误尽苍生,把原来可以造就的人推进深渊。”这就说明教学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在“人”上下功夫。

  文章的素材往往是确定的、客观的,但是文章的观点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充满个性色彩的。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对生活有独特视角和见解。为张扬学生的个性,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制度层面上,尽力着眼于“以人为本,彰显个性”的理念 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重点,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人文传统的习惯,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习作的差异,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并预设相应的习作时间、空间及评价手段。

  文化层面上,注重以风气育人,营造高品位的班级文化 古人云:“与善人同居,如入芝兰之家,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诶。”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促使自觉意识觉醒的感悟,绝不同于从上而下、自外而内的灌注式教育。近10年来,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笔者关注到当今小学生作文的内容不够丰富,语文单调贫乏,除了学生居住方式和人际交流等原因外,狭窄的阅读面和锐减的阅读量无异是比较主要的原因。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之一,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

  实践层面上,紧紧抓住“严”与“宽”两个难度 “严”与“宽”两个难度,即强调教学要求从高从严,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严”与“宽”的和谐中,让学生发展又彰显个性。这样,习作往往融入了学生的个性感悟,是融入性格的有生命力的文章。在课堂实践的同时,要重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山野,亲近大自然。

  研究发现,许多名人成长都得益于“野趣”活动,把“野趣”活动当作宝贵的人生经历。文学家刘金在《山野――一本打开的书》中写道:“山野,它教给我的,岂止多识点鸟兽草木之名而已。它还教给我爱,教给我生活,教给我美好的情丝幻想,山一样的倔强和淳朴。”总之,“以人为本,彰显个性”是把习作教学与个体的生命发展结合起来,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生命力”,焕发潜在的全部的创造力,当写作是受教育者对生命的一种呼唤时,教师或许也就掌握了教育的精髓。

  致力基础性教学

  “视野广阔,致力基础”,这就需要我们立足点要高、要远,致力基础,稳打稳扎,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后续力。由此看来,高与低不是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与素质教育是一脉相传。

  广阔阅读,输送精神食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利用晨读、午休等时间,引导学生灵活尝试速读、竞读、顺读、逆读、精读、略读及讨论等形式开展阅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阵地作用,让学生扩大阅读面。与此同时,让学生备有记录本,记录的内容分三大块:成语格言、妙词佳句、精彩片断。可以对文章中的内容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的批注或感想,学生还为这样的记录本起了好名,如《采蜜集》《生活火花》《书海拾贝》。

  体验生活,充裕素材 让学生盘活“立体”的生活,丰富素材。笔者注重把学生的目光、笔触引向生活,以丰富其习作素材。丰富学校生活,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活动,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都成为活动的主人。

  例如,在记事方面,笔者利用晨间活动举办“三分钟演讲”“道听途说”,利用中队活动组织“勤劳的价值”“我的拿手好戏”等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办手抄报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意识,展示了才华,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和习作的兴趣。社会是写作的巨型宝库,教师要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例如,关心了解邻里的新鲜事,生活环境的变化,骄阳下的交通警察;通过书报、电视、电脑等,耳闻目睹各方面信息;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看电影,参观展览等。

  淡化指导,张扬个性

  淡化指导痕迹,走进学生心灵,以情隐痕。课程总目标提出“在发展语文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内容”。淡化指导,关注到学生作文能力的差异,自身文化知识背景、兴趣、习惯、擅长等方面的不同,同一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变化。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的指导下,发现其差异,正视其差异,引导其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操作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独具匠心的创意、超乎常人的大胆想象、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独具一格的语言表达形式,张扬个性,注重整体性效果的提高。

  创新思维,激活生命力

  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让学生有个性化创新意识从这里开始。

  积累新颖语言,丰富个性化的语言 积累并运用新词,使用富有新时代特色的词,特别是网络语言,不仅使语言显得鲜活有趣,还耐人寻味。

  诱发创作动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笔者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作文“展示化”。设置“展示自我”园地,把有创意作文,贴在园地便于全班学习。

  第二,作文“日记化”。举办“佳作欣赏”,每星期五早上,让写得有创意、文笔流畅的同学上来朗读自己每周一篇的佳作,读后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

  第三,作文“稿件化”。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与校板报栏投稿、向文学社社刊投稿等,为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舞台。

  作文个性化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个性化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使他们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让他们勇于正视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作文主题远离轻浅甜腻,抛弃虚浮和华丽,激活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力。

  • 相关推荐

【原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探索思考的作文08-25

青春原生态优秀作文10-11

原生态初一作文10-03

原生态的核桃500字作文09-15

作文的改革教学思考总结12-16

思考农村作文教学12-17

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作文06-29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09-03

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