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博士与尤肯达修女的矛盾,可以看作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碰撞,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眼界的不同。眼界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即是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倘若说尤肯达修女以感性的态度关注了当下贫苦人群的生活并希望在现在即对情况进行改善,那么林格博士便是用理性的思考把焦点放在了更遥远的未来,或者说是以后的现在。林格博士用当下的投资以期在未来收到成效,所付出的成本,根本上讲是减少了直接地从正面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资源,表面上看是对当下的漠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遵从了人类一贯的发展进程,这些当下减少的资源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必然代价。
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是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类似的争端的产生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资源的有限。以上所提出对于当下与未来的投资矛盾,解决方法并非独取其一,而是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合适的限度。其实因资源有限而引发的矛盾甚至争端比比皆是,方才所说只是在资源的利用上,本身因有限而复杂的资源分配本身也是争端的开启者,而资源的分配问题则直接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对人们的价值观或者说做出的选择产生间接的影响,这里可以理解为类似尤肯达修女这样的人文情怀,类似人之常情,无法避免。但是人文情怀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此时便需要科学精神的带领。科学精神不是狭义上的科学研究,广义上它既涵盖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如科研提高技术这样的自然科学,也包含了包括经济学这样研究如何完全而有效地分配资源的人文科学,“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绝非空谈,它作用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科学并非科技,科技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外在表现。科学本身是为了造福人类而诞生的,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研制出的“科技”便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举个例子,石油资源的开发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衣食住行,石油的利用无处不在。随着石油资源的渐渐枯竭,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新能源的开发更是迫在眉睫。否则一旦石油资源完全耗尽,那么现有的大部分产品将会立即停产,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也就是说说不能一味地依赖现有科技,要想进步必须不断地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放到现在甚至是未来依旧适用。
当今社会科技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与光明前景使大部分人弱化了人文精神,在中国,网络词语的应用固然代表创新,但古典文学的没落对于民族的发展却并非除去陈规,反而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把科学精神的发扬比作全人类的发展,那么古典文化的传承便是民族的复兴。求同存异也可以理解为在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下,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在不损害自身利益前提下寻求合作,以谋得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失却人文的科学终会误入歧途,排斥科学的人文终会走向没落。
所以对于人文和科技而言,其实是殊途同归。除去资源,有很多的因素能够使这两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紧密相连,虽然眼界不同,角度不同,但是所求的发展所期待的更好的明天更好的生活却是相同的,那么无论过程如何,人文和科技终是到了结合的时刻。结合这里并不意味着合二为一,就像中西医结合一样,他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在保证自己独到的特点与见解的同时,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尺度,各自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无论是医病还是医人,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怎样的难题,不敢说迎刃而解,起码也能稳扎稳打,不会误入歧途,失却了发展的方向。
不过,需要结合的不止是人文与科学一种,这只是所遇到的具体事情所引发的一种思考。其实大到全人类,小到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选择时,都不妨进行辩证的思考。也许思考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思路其实是大同小异。回到人文和科学上,它们矛盾也要,结合也罢,最终都是要指向生活,或者进一步说是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把握好目标,明确目的,结合并不是问题,现在所缺的就是敢想,敢做。至于怎样结合,怎样思考,不单是具体情况而定,是否敢想是否能想以及做出决定的人,都是关键因素。人定未必胜天,却必有人定。只要迈出了敢想的第一步,人文和科学,甚至其它更多事物的结合,必然不再是梦想。
- 相关推荐
【从矛盾到结合 —来自科学与人文的思考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矛盾的作文散文10-17
来自生活的思考的作文12-19
对科学的思考作文04-09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散文05-18
当今中国社会人文与科学态度小议作文10-11
矛盾老爸作文03-21
矛盾的妈妈作文09-21
矛盾小学作文09-03
家庭的矛盾作文11-02
[精选]矛盾心理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