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2023-02-04 书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同时我更仰慕您,我特别喜欢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类的诗,因为对您的仰慕,所以也对您有诸多了解。

  我知道您是东晋的文学家,著名诗人,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您做过几次小官,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成为了田园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您生活的时代——东晋末年,政治较为HEI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还有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

  您写的《桃花源记》内虚构的桃花源是当时人们较为向往的世外仙境,也塑造了一个不守承诺的渔人,也反映除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当时有一部分人因一己私利,而出卖的承诺的奸诈小人。是啊!要不是当时的社会HEI暗,您又怎会对当时的政治不满,辞官隐退。

  那一次,我梦见了我穿越了时空见到了您——陶渊明先生。看到了您当时的愁苦,看到了东晋时期的政治昏暗,“啪”忽然我从梦中惊醒,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想起了桃花源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知足,也想起了现在有一些来源于智慧的“凶险”,哎!我多么想存在一个同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陶渊明先生,如果您尚存于世,您就会看到您当初所向往的大同社会的雏形,作为您的后代们,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实现老一代人的梦想!

  崇拜您的人:

  20xx年7月20日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2

靖节先生:

您好。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与您交谈甚是荣幸。也恳请您为我指点迷津,授人以渔。

  近日我常常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之“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安逸所羡慕。我不禁想问您:“在那时那样一个社会里,您是如何想的?”

  从您的《桃花源记》里,我明白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的社会,那是您与广大劳动人民真实的向往呀!您对战争和黑暗社会的痛恨便跃然纸上。

  从您的《五柳先生传》中,我看到了一位卓然不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贵品质的雅士。读书、饮酒、作诗即使他的爱好。那不是您吗?五柳先生?

  在《归去来兮辞》中,您对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厌恶和对人生的感慨令世人深思与折服。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您写了大量的饮酒诗,也像隐士一样退隐山林。难道您是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灵。用酒来疗伤?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去学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像梅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故”呢?不如与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与您所生活的时代相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住着几十层高的楼房,每天乘电梯上下楼。我们有了比马车快几十倍的汽车、火车;也有了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空的'飞机;更有了可以探索月球的飞船。

  现代的人很会享受,平日里,喝杯茶、跳个舞、唱首歌。生活比您的那个时代要舒适多了。但现代人却不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样热情好客。人人都互相防备着,犯罪事件常有发生。

  您居陋室而不卑,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浊;您食不果腹而不急,是因为您有精神食粮。草盛豆苗稀并没有使您烦忧,是因为志不违心。

  人各有志,愿您能勇敢面对!

  至此搁笔,打搅了。

  您之崇拜者

  20xx年3月14日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3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从我读了您的《桃花源记》,您营造了一个世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那平坦开阔的土地、炊烟袅袅的房屋、宁静的小径、勤劳的人民,好一派田园风光!

  我想,作为一名诗人,您是与众不同的,您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进入您的诗词歌赋,从此,田园诗派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人们通过您的诗歌,进入了人间仙境,流连忘返,您拥有画家那敏锐的观察力,把乡间那怡然的氛围融入字里行间,您是大自然的使者,向人们描绘春暖花开,树影婆娑,泉水叮咚。

  在我印象中,您的文字透露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热爱,我很敬佩您辞官的豁达,放弃荣华富贵,甘当田间的一位隐士,“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淡泊是世人无法比拟的。东晋末年,硝烟四起,民不聊生,我理解您对朝廷的不满,也理解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则与不屈。您毅然离开,可曾想过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苟政猛于虎,试问,一个堂堂男子汉怎能“躲成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天下事”呢?您选择归隐是因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这只是消极地逃避罢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何不选择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呢?虽然不一定上战场冲锋陷阵,但您可以用手中的笔与权贵斗争,把百姓民生上书给天子,您内心也有过纠结与矛盾,但您还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躲进了田园,只留给后世世外桃源的梦境与理想。

  您是一代文豪,大笔一挥,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您是不慕繁华的五柳先生,离开朝廷在乡间度过余生。您心中一定有遗憾,不能看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我坚信,后人从您的为人与作品还是学到了许多,您将是中国文坛一尊不朽的丰碑!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4

  陶渊明先生

  你好

  《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你,让我知道了你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5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当我今天沉静下心来,又一次品读《桃花源记》后,忽然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粉红,给人以梦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征生命的嫩绿,是田地。一阵风吹过,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袭来,沁人心脾…

  初次认识您,是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里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那时起,您就走入我心里,一位隐士,不求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分守己,渴望和平与安宁,不愧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也同样喜欢菊,却没您那样的觉悟和平静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掷去一枚石子也无波无浪。

  生活在现在的中学生的我们压力都好大,要拼成绩,写作业,放假了突然松懈下来,溃不成军,而上学时什么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话行云流水左耳进右耳冒。如此恶性循环,相信后果只会是学习不好,作业不好,身体不好。生活没有任何质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梦幻:心中有同样美好的“圣地”:大海多蓝多随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滩,似乎是在揭示着事情都会随波而去。蓝天多惬意,一碧如洗,洗涤着我的'灵魂。山峦多神秘,高高低低,郁郁葱葱。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毕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努力的年代,我还必须学会接受,学会随遇而安,但这并不代表安于现状,还是要挣扎,证明自己。忽然感觉品到了您创作《桃花源记》的无奈,有些释怀。

  如若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就好了,或许我们会成为不加任何利益的,纯粹的“灵魂老友”。我们心中都有“仙境”和“圣地”,我们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寻,我相信,这样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暂时未找到罢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随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态,平淡自然,超凡脱俗,纯真美好,如你般强大,我想大概可以读懂你的灵魂,便可以彻底领略您心中那片净土,那份久违的美好。

  此致,

敬礼!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学生王竹宁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6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同在中国大陆,但是我们并不在一个朝代中。您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您的大名却永远留下了历史的脚印,留在世人的心中,今日我有幸能写信给你,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先生您也许还不知道您被我们称作隐者,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到乡下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为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着,坚持人生的理想,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只愿做一位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人。而当今社会的人只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追名逐利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多想希望他们读了你的文章后能放下那追名逐利的心,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

  陶先生你的《桃花源记》里,我们有幸能欣赏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渔人一同经历了这场美好的幻想,同时也表现了您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映出百姓厌恶战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您的这种特殊愿望让我感受到您的善良和远大抱负。

  在您的《五柳先生传》里,您虽然短褐穿结,箪瓢镂空,但是您依然勤奋学习不曾放弃——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现在的我们并没有意味到我们自己有多好的条件去供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并不知足,我们并没有好好利用现在的一切去勤奋努力的学习,想想那时你是点着短短的蜡烛,在隆冬烈风中拿着毛笔去写字,有时还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依然那么勤奋的学习,想想我们真是惭愧不已。

  我是不是说太多了,就此搁笔吧。

  致此

  敬礼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7

  千年前,你,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让你无奈,你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丽,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你欣然地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形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你忆起归家的情景,欢喜与释然写在脸上,荒芜的山径,还依稀留着些一般不愿随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们身后,还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门边。当然,还有使人敞怀的好酒在杯中静候。你坚定地说:“隐,我没有选错。”

  是啊,多少人试图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人的又有几个?心不够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毅然把自己“关”了起来。隐,使你守住心而不动。世间纷扰,诱惑却也不可避免。你当年无心而出山时,定不曾多想鸟倦飞而知还之日。可这日子来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时至今日,我依然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还有你的文章,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个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却神采非常的`你--陶渊明!

  陶潜,也许你这一生的名声也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乐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渊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8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我们都知道您是伟大的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具有“田园诗人”之称。虽然您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我们惊叹,您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人世间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让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吗?在我这个充满憧憬的时代,每个人都对未来有一份美好的向往,但是每一个人对向往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人没有了对未来的向往,身体就如同一幅行尸走肉:没有知觉,没有血液,没有了人类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学过您的《桃花源记》之后,我心中一直有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感觉。

  您知道吗?我喜欢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正应了“田园”这一词,您利用“田园”的美丽来衬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写的诗也是那么的优美,把田园的风情与乡村独有的特点写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喜欢您的性格与写诗特点。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记》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品析您的片段时,语气是那样的深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此。在一片寂静的山谷里,有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不闻世事,只为过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写出了您对那种神仙般的生活,其实我也挺向往那种生活的,没有人打扰,没有那些所谓的官职来侵犯,我只为与世隔绝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样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了忧愁,只有快乐,我尊敬您、喜欢您,喜欢您的作品!我对您的尊敬胜过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爱。

  此致

  敬礼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9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您前半生有“大济苍生”的宏愿,而后半生却“躬耕自资”。是官场的黑暗反衬了您“部位五斗米”的气节。您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一生足矣!

  是《桃花源记》让我了解了您。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一个价值观尚未明确的少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美好的自然环境呀,俨然是人间仙境。更何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淳朴的民风,和谐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这是您的期望和梦想呀,也是多少代人的期盼和追求啊。

  我喜欢您,喜欢您那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朴真。您的《归园田居》,字字句句都表现出您的安贫乐道,潇洒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您内心超脱尘俗,自然不理会世俗沉浮。

  我最爱您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真正的隐士,必然陶醉于大自然的雄伟与灵秀。以景怡情,以情怡景,人与自然的和美统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我向往与您一样,悠悠地望着高高的青山,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在大山面前都南无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的忘乎无谓的悲伤与欢喜。

  我敬佩您高尚的气节,您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而是不卑不亢地面对权贵。富贵可以抛,气节不能丢!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俨然超过了精神上的追求,若没有您,谁为我们做指路明灯?

  其实。我有事也在想,与其“独善其身”,不如救济天下。我不知道,如果你积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结局会不会一样。即使您没有成功,但起码做出了努力。当然,您能的血液中就透着正气,与小人斗争,不符合您的气节。

  如果一天,我能和您见面,将无比欣喜。因为我盼望真实地走入您的世界,感受您的气息,感染我,陶醉我。

  现在,着仅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我们的肉体跨不过时空的距离,但是我盼望饿的精神世界可以与您有点点交融。我更希望所有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与您交融,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好。也不枉《桃花源记》的字字忠良。

  祝您永远畅游桃花林!

  您忠诚的读者:xxx

  x年x月x日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0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近日在《中学文言》这一本书上看到您的经典之作----《桃花源记》。品读之后,深有感触。于是,便萌发了想与您聊一聊的念头。

  在你的笔下,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尼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好一派生机勃勃,风景优美,生活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呀!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桃花源里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依然是一派“怡然自乐”的繁荣景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旧中国相比较,条件十分优越,人们的生活不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大为提升,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大力作环保。在您的作品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当然了,我们现在也正如您描述的`那样;土地平整,绿水清山,掀、欣欣向荣,充满了田园之趣。

  在桃花源里,桃花源人:“设酒杀鸡作食,”二分好客。我们现在的人们也十分好客,但不是杀鸡摆酒,而是吃绿色食品。

  我们现在的中国,比您的那个时代要好的许多,没有战争,不像桃花源人是为了“避秦时乱”而到桃花源里。我信与在的生活和平安定,欣欣向荣。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十分幸福,但在一此国家:如利比亚、依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家,他们的生活十分的不安定。随时都会发生战争,炸毁了学校,炸死了许多儿童、老人……死的都是无辜的贫民。在那一些国家,他们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保卫和平。

  即然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我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祝愿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1

  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便愈发地透出了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了冰中的太阳。蓦然间,想起了先生。

  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等类似的话。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那么轻易地,就亵渎了您的灵魂。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或是闲来无事,随思绪远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世人赞您的隐逸闲适、不慕荣利,已有千年之久了。而今,我不再重复。我只想饱含敬意地说一句有些幼稚的真心话:先生,您是一个真实的人。

  古往今来,名士千千万,其中不乏忠贞坚韧或风流倜傥之人,而他们在名垂千古的同时却或多或少地舍弃了真实的生活,不得不去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即使是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完美,也只能在一片赞扬中独自掩门叹息,为这身不由己的生活。他们哪里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呢?他们没有释放本性的空间,也不曾有过自己主宰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对旁人而言是伟大的、可敬的,而对于自己来讲,不过是为别人的事情劳碌了一辈子。昔日兼济天下的理想如今彷徨于功名利禄之间,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打造的虚假面。当然,为了突出这些英雄豪杰们的高大形象,这个虚假面就演化成了“为人能屈能伸”的赞美之词。无论是多么清高的人,只要身处官场,这个虚假面就必定会形成,否则就会变成“恃才傲物”,处处遭到排挤与陷害,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总之,他们已不是真实的人了,因为在他们日益圆滑起来的同时,被打磨掉的棱角就是本性。失掉了部分本性的人是精神残缺的人,而精神残缺就意味着生命里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字——“真”。

  对于您来说,这也许是一场“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博弈,背景则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幸运的是,后者取胜,世人便为之长舒一口气。因为有了归隐的您,才有了后世之人所敬仰千年的心灵桃源。

  昔日与您一起打拼于官场之上的人正在为了“名”与“利”患得患失,您独坐于田园之上,观一山南菊,想一桩心事,望一抹斜阳。他们的“名”与“利”转瞬已成旧尘,唯有您恬淡的生活以及那与生活一样恬淡的心境至今仍熠熠生辉。

  什么是真实的?真实的需是长久的。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没有留下堆积如山的名利,却把您的名字永远地铭刻。

  有人赞您是古今天下第一位把最平淡的事物写得最有味道的人。我想,也许好文章不在于文采华丽,也不单局限于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而更多地取决于心境的宽广与淡然,用平和的心去观察最微小的点滴,重现那令人惊羡的美。

  心之博大可容世间万物。一个真实的人眼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

  是这样吧,先生。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2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信,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

  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朱江鹏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3

陶元亮先生:

  久仰大名!冒昧打扰先生的清修生活,实属无奈之举,望先生见谅!

  晚辈乃公元20xx年某一高二学子,距先生生活的年代千余年,先生怕也没听说过。曾于国学书中读到先生的作品,深深折服,桃花源内“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更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诚斯美哉!寥寥几笔,一派简静、单纯的和谐景象,就彷如绕梁美梦一般,令晚辈我回味无穷,羡慕不已。

  然,梦终有破碎之日,何况黄粱之梦?先生莫慌,且听晚生细细道来。晚辈生活在21世纪中国的一个南方小城,此地亦有一小镇名为桃源,却断然与陶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相差甚远。许多工厂拔地而起,所谓工厂,便是由机器代替人力工作的规模庞大的作坊。此类工厂,大抵都是些重金属工厂,排出令人不适的`气体与污水,田地早不见昔日的自然之美。没有往日嬉笑打闹的河畔小童,没有牛背上悠然的笛声,没有夏日塘中戏鱼田田荷叶间,没有春日南飞燕儿的低语呢喃,晚辈亲见的,只是桃源河中漂浮的废弃物,闪着毁灭光芒的油污,田间骤然而起的厂房,乌黑的烟及刺目的白漆广告……如此凄寒又荒凉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眼中,令晚辈痛心疾首。每每思及至此,晚辈彻夜难眠啊!

  话到此处,先生若想说,环境尚可补救,问题不大。晚辈则肆意顶撞一句,若是人也污染了呢?莫说晚辈猖狂,其有迹可循:“屋舍俨然”——昏暗的屋内赌博声音此起彼伏,“阡陌交通”——左顾右望猛踩油门冲红灯,“黄发垂髫”——打架斗殴诸如此类层出不穷。虽说不能完全杜绝恶劣风气,但是任其泛滥成灾亦不是长久之策。

  晚辈此番话并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有感而发,是对一个城市的担忧,对于人类文明的担忧与爱啊 后世之人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4

尊敬的陶先生:

  您好!

  在我的脑海中,“住着”许多德高望重的古代文学者。唯有一位先生,一位令我深深钦佩的先生——以下是我对他的总结。

  爱菊君子与墨水先生

  他风度翩翩,偏爱菊,爱它隐逸而又坚毅的品质,他视菊为君子,而我视他为君子中的君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想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菊,更是对他自己最好的诠释。

  清廉人与低调学者

  我与他的邂逅是通过《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来我们也学习了他的作品《五柳先生传》。他的.文采比较随性,“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从这里可以由门阀制度体现他的低调,但是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中却委婉地借别人的口夸自己。说他廉正,绝不是“吹出来”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万千!

  爱国的隐士

  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希望自己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但他有心无力。他不是李鸿章,李鸿章有实力和地位,面对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号召爱国分子进行洋务运动。他知道自己家道中落,既没权也没势,人微言轻,加上他为人正直,不愿去攀附朝中权贵。最后他才选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尽管"单瓢屡空",但他依然过得很自在,他的高尚情操是我们难以估摸的。

  相信您已猜到了,这位先生就是您啊!不要问我为什么,只源于我对你您有着太多太多的赞许与崇敬。

  此致

敬上!

  一个来自21世纪的学生

  20xx5.28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5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信,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此致敬礼

  您的仰慕者:xxx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致陶渊明的一封信03-04

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03-04

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08-11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范文08-24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作文08-24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精选21篇)10-20

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03-04

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03-02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500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