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说明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花瓷》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花瓷》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1
①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②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景德镇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传世佳作。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称于世。在造型方面,永乐时期虽然依然沿袭元代生产较大的罐、盘、碗等器,但也出现了很多小巧精致的器物与新品种:如天球瓶、抱月瓶、八角烛台、长颈方口折瓶等。纹饰以植物纹、动物纹为主。
③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制作多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了一种新的青料,叫“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平等青”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成化青花瓷,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这也可能就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小巧玲珑是这一时期青花瓷器型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青花加彩是成化年间的突出成就,有“斗彩”和“填彩”两种。
④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官窑新品迭出,民窑精品也争奇斗妍。此时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真可谓炉火纯青。从嘉靖到万历,用于烧制青花瓷的色料是一种叫做“回青”的色料。所谓“回青”,也称“回回青”,与“苏青”一样来自阿拉伯地区。有专家考证,“苏青”与“回青”其实是同一种钴料的不同称呼,所不同的是“苏青”来自海上贸易,而“回青”来自与西域和中亚的陆路贸易。此时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在装饰上,过去极为少见的吉祥文字,如寿、福等被装饰在器物表面,道教题材也开始盛行。而万历年间的'青花料则产自浙江,也由此名为“浙料”。虽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但蓝中微微泛灰的发色,颇有自然沉静之感。器型以大器为主,如:龙缸、屏风等;装饰上除延续龙凤纹以外,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也较为盛行。
1.本文对明代“青花瓷”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和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特别著名。
B.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的“平等青”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
C.明代所有青花瓷器都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突出的成就是青花加彩,有“斗彩”和“填彩”两种。
D.明代的青花瓷的图案丰富多彩。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也有吉祥文字,还有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制作青花瓷,需要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在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的效果。
B.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
C.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出产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D.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正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由于青花瓷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所以从它产生之初,人们就主要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收藏它。
B.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官窑的作品,还是民窑的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精品迭出。
C.明代制作青花瓷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进口色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进口色料烧制的青花瓷有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D.青花瓷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图案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青花瓷》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然而在当今的艺术研究中,这种单一的文化中心发源说受到诸多挑战,似乎在今日的语境内这种文化之间的传统羁绊已被打破和解构。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为方便运输,自10世纪起,一些伊斯兰商人便通过海路,将大批绿釉瓷和影青瓷运至埃及和波斯进行销售。近些年来,叙利亚、埃及和伊朗出土的大量中国瓷片可以作为明证。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早在公元前4500年,埃及工匠便使用钴料装饰器物,稍后,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显而易见,有元一代,两种文明在制瓷工艺上开始融合。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立体的瓷器在新的绘画题材和构图装饰下,更增加了另外一个维度空间,钴蓝与白胎相得益彰,越发绚烂艳丽。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人民日报》2014年11月,有删节)
12.下列对“世界的青花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青花瓷,是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它的产生和发展,曾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B.中国的`青花瓷,因为中国工匠独特的“二元配方”技术,加上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所以它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欢。
C.钴料,在伊斯兰世界曾被大量运用于物品装饰,它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工匠把这种青蓝色颜料用于中国瓷器的纹饰,青花瓷由此而诞生。
D.世界文明是交互影响的,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青花瓷,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曾多次和异域文明碰撞、融合,比如青花瓷,几乎所有的考古发掘均表明,它曾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B.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是因商贸活动而兴起,并联系着两河流域,当然,它也仅限于商贸活动。
C.1219年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带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但相对于它的侵略行径,这种文化交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D.中国的青花瓷在纹饰方面,题材丰富,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等体现了世界文明的渐渐融合。
14.本文以青花瓷为例,追寻文明交流的踪影,从概述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和
的历史,得出了“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的结论。(4分)
参考答案:
12.B(只强调了中国因素,没有关注到“世界的”。)
13.D(A.“几乎所有”绝对化;B.“仅限于”不合文意;C.“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武断,且为无中生有。)
14.贸易交流(2分)文化交流(2分)
- 相关推荐
【《青花瓷》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6
《PM2.5》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20
关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03-19
青蛙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6-14
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03-1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选择题及答案201504-27
初中文学课外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2-08
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