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2022-03-14 说明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1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其实龙抬头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经过冬眠,百虫开苏醒,经过了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进入雨季,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不过在古时,“龙”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风雨的主宰,所以人们都普遍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2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农历二月初二,大小算是个节日,但说到为什么定今天为节,这节日还有什么官名、来由之类,是统统不清楚地。李亮德老师老家的人根据日子称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节名。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3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4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在中国民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由此可看出跟“龙”有着深刻渊源。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是万兽之首。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因此,中华民族也以“龙的传人”自居,由此可知龙在中国人心间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而龙抬头则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在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时惹怒了玉帝,玉帝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可掌管天河的龙王看着人间因干旱而遭受的惨不忍睹的景象,于心不忍,就违背谕旨为人间降了一次甘雨。后被玉帝打落凡间,压在大山下受罪,并称“除非金豆开花,才能重返天庭”。后来,人们发现炒的玉米粒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玉帝无奈,便将龙王召回天庭,继续行云布雨,造福人间。人们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久而久之形成习俗,俗称“抬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至于龙抬头作为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跟四瑞兽的传说也有着深刻的渊源。四瑞兽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四瑞兽不仅代表四个方位,又分别代表四时,即青龙象征春天,万物萌发之象;朱雀象征夏天,生长热烈之象;白虎象征秋天,万物萧杀之象;玄武象征冬天,万物归藏之象。由此大可推知,我国古代神话五帝中的`东方司春之神“青帝”,与青龙有着深刻渊源。因此,青龙节既为祈求龙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间风调雨顺,也有纪念春神的意味。

  围绕着龙抬头,中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习俗和禁忌。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广为流传的习俗。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人们还吃炒爆的花生米、黄豆、瓜子等。有歌谣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人们用吃农作物种子的方式祈祷新的一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丰收。

  说到吃的习俗,河北一带的人们除了吃爆玉米花外,还要吃面条、炸油糕,并且还有猪头,称作“吃龙头”,丰盛程度可见一斑。除了在二月二吃丰盛的食物外,据说人们还在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称作“挑龙头”。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恭送龙王升天,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在“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节”左右。惊蛰后,春雷渐多,蛰居一冬的动物则开始陆续出动。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所以,二月二这天,民间妇女则会拿着熏香在自家门窗、床炕边仔细得熏一番,口中念叨:“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还用纸剪一只鸡形悬挂在房间里,以避百虫,使全家安康。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5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龙又是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据《易经》中的说法,二月二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别小看这龙抬头的节日,这可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了。

  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当了皇帝,惹得玉帝大怒,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民间认为,龙是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古人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还来自天象变化。二月二这天夜晚,仰望苍穹,你也许真的会看到“龙抬头”的景象。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6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

  龙抬头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英语就是"Dragon Raises Head Day"。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信奉为万物之王、人类的始祖。另外龙也被认作是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掌管降雨之神。

  如今,龙抬头不再像过去那样和农业息息相关。现在流行的庆祝方式包括吃春饼、吃面条;另外,信不信由你,还可以去理个发或是换个新发型。

  古时候,人们会在龙抬头熏香以驱赶家里的味道,以确保春天到来后,家里有着新鲜芳香的空气以及满满的好运。缝纫是被禁止的,因为缝针可能会刺到龙的眼睛从而带来坏运。另一种常见的习俗是把草木灰洒在水缸旁边,因为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引龙来布施雨水将其灌满(撒灰引龙)。

  所以说,大家开始制作春饼吧,再预约理个发,证明你已经准备好迎接“龙抬头”的到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7

  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便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古人认为这是天上的神龙昂首而出,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滥觞。

  小时候,龙抬头是用来剃头的,因为“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于是人们便在二月二抓紧时机剃起了头。对我来说,还有芥菜饭是必吃的,父亲总是出其不意地用芥菜饭当了午餐,我便在一旁看了他炒。

  父亲的手上下撺动,翻炒这饭,一遍又一遍,饭铲先潜入锅底,再趁芥菜饭措手不及时,扬起来,于是饭粒与芥菜就飞旋在空中,像蹦床似的一掂一掂。他说要炒出入味的香气才行。芥菜,虾皮,香菇,与饭相炒,烟气升腾,从父亲的身侧冒出,混合着好几种朴素的味道,却别有滋味。

  芥菜饭粒粒分明,每一粒饭上都沾染了土地的绿色,这归功于芥菜。而芥菜虽然被炒得干瘪,嚼入口中更有淳朴的菜汁。虾皮的咸香,香菇的醇厚,无数种朴实的味道被这一碗芥菜饭合在其中,吃少了也不饿,吃多了也不腻。

  现在,开始了校园生活,于是芥菜饭很难吃到了,因为二月二常是上学日。不过好在这一点,我又知道了另一个龙抬头的习俗。

  这年的二月二,阳光白金,照在地上的积洼上,反射的日光使整个地面和四周的空气都睁不开眼。父亲在校门口和我打个照面,他告诉我,今天是龙抬头,让我抬头望向太阳,他说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之际,你若抬头望向太阳,那么你就是那条龙。

  潜龙从水底猛出,激起千堆雪华,四处飞溅,阳光耀眼,透过扶摇的水晶形成七彩的虹。龙头高昂,望向太阳,金色的瞳眸中也散射出日光般夺目的闪晖。卯月之象,祥幸之端。

  我转过身去,目光直视太阳,此时的日光甚是刺眼,于是在那秒厘之间,我抬起了头。

  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是时候抬起头了吧,我对自己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8

  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我们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定要把头发给剪了。因为我们那边有一条规矩,就是正月里面一定不要剪头。所以人们会赶在年前腊月的时候就把头发给剪了,然后一直等到正月过完,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一定要把头发给剪了,我们就把它叫做“龙抬头”。

  每逢这一天,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里就挤满了人,想要剪头那都需要挤破头才能挤进去,还要排队等候,少则半小时,多则几个小时。为了剪个头发,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9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正是理发的好时候。每年这个时候,爸爸都得咬牙到美发厅去“慷慨”一回。这不,有到二月二了,妈妈赌气买回了全套理发工具:染发水、理发机、梳子……准备要“自力更生”了。

  爸刚回到家,我和妈妈就一唱一和,给他来了个“晓之以理”:在外面理发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不卫生。再说,现在的每一分钱对家庭的经济腾飞,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和妈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爸爸。我们把他按到椅子上,爸爸抬起头叹了口气说:“好吧,豁出去了!”颇有些英勇赴难的气概。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10

  你知道正月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花落谁家吗?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一个俗语“二月二,龙抬头”。没错,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一聊“龙抬头节”。

  我们先从武则天说起吧。

  传说当年武则天称帝,把玉帝气坏了,他指使龙王三年不准降雨。长期不下雨,田地、河流都干涸了,民不聊生。龙王于心不忍,便偷偷给人间降下甘霖。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将龙王压在了大山之下。百姓知道龙王的处境后,为报答救命之恩,纷纷为其祈祷。虔诚之意终于感动了玉帝,他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释放了龙王,并允许他继续为人间降雨。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便称之为“龙抬头”。

  二月二,是一个“蹭福气”的好日子。我的一位长辈,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在家里撒石灰。我很是不解,他便告诉我,撒石灰就是“引龙”,为的是“百虫不出”。二月初二与惊蛰节气挨得很近,而惊蛰一到,天气变暖和了,蛰伏的虫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因此,撒石灰就是为了“镇压邪虫”。我忍不住又问道:“那这天为什么不直接叫‘驱虫节’呢?”长辈说,古时候,人们认为龙是人类的保护神,也是百兽百虫之首。既然龙“抬头”了,那百虫必得“低头”,所以二月二是百虫退避之日。其实,这也是古人希望神龙能保佑人间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节的另一个习俗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便是“吃龙食”。在这一天,北方百姓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馄饨又叫“吃龙眼”,吃葱饼则是“撕龙皮”。有一些同胞,会在二月二之晨用糖翻炒花生、黄豆,做成“炒糖豆”。因为在传说中,当年老百姓就是用糖豆供奉龙王的。

  二月二还有“剃龙头”的习俗。这一天,小孩儿理发名为“剃喜头”,是借龙头之吉,来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大人剃头,则是寓意辞旧迎新,新的一年一帆风顺。

  龙抬头节,在一代一代新旧交替中传承了下来。这何止是古人对神龙的感激、敬佩之情,这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啊!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11

  民间传说“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我们老家是黄河北面的农村,在二月初二那一天还有许多习俗呢!

  第一大习俗就是吃豆子和吃“龙饺”了。“龙饺”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水饺,但在二月二那一天的时候,因为是龙抬头的缘故,把饺子称为了“龙饺”。而为什么二月二这一天要吃豆子和“龙饺”呢?是因为吃这些东西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生活更上一层楼。

  在二月二那一天还有一大风俗,就是“打囤”了。在我们老家,都用大铁锅做饭,做饭时需要用柴火烧,烧完后就剩下灰了。在二月二这一天,家里的老人就用铁锨或者簸箕铲上灰,以自己的身体为圆心,以铁锨把儿或者簸箕的长度为圆的半径,像画圆一样把灰洒成一个圆圈,一家院子里能打三四个大小不同的囤,在囤的中心再用砖头压上十块钱或者不同的粮食,这叫钱囤或粮食囤。

  囤是以前农村的家庭用来盛放粮食的器物,一般是用藤条或者柳条编织起来的。那二月二这一天为什么要打囤呢?哦,原来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们祈求在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钱多的用囤装啊!

  二月初二这一天还有第三大习俗,就是去理发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要这一天去理发啊?

  “因为二月二这一天是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寓意能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气!”爸爸解答了我的疑惑,我也多张了一点知识。

  二月初二这一天,我们老家的习俗可多着呢!主要是这三项。嗯……我还听说这一天如果学习努力用功了,恰巧被龙爷爷看见了,你这一年学习都不错呢!

  嘿嘿,我们老家过二月二很有趣,还有我很多“弄不懂的”习俗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12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处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剃龙头”,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爸爸妈妈一早就去理发店了,只留我还在家里上着英语网课。

  在龙抬头的这一天,山东老家一般会吃饺子,因为饺子形似耳朵,被称为“龙耳”。在北京的我们,就吃春饼啦,迎接春日的到来。

  薄薄的一张春饼,里面裹上各种酱菜,最后再放上点薄脆碎。一口下去,先是浓浓的酱香充满整个口腔,再是洋葱和黄瓜的清爽中和了酱味的咸,配上薄脆碎,咯吱咯吱的,让人唇齿留香。我和妈妈还拿剩下的春饼皮做了豆沙馅的春卷,简单一煎,酥脆无比。

  今天趁着龙抬头的好日子,也给姥姥过了生日,姥姥今年67岁啦,希望姥姥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祝姥姥生日快乐,春晖永绽!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 篇13

  二月二龙抬头是北方才有的习俗,可是今年不同于以往。在我们南方也举行了一次活动。家里人都兴奋不已,忙这忙那的,当然是为了上街观看舞龙表演。妈妈说:“我小时候也举行过一次,可是家庭贫困,没办法观看那舞龙。”我真心鄙夷:有什么好看,又不存在这世间。转念一想,就当满足母亲的愿望吧。我最终和他们一同前往,我也想见见神话中的龙能被舞出什么样。

  来到东街,这里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废了好大力才挤进去。路边的小摊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物品,真是琳琅满目:有画糖人的,有卖动物面具的,有卖糖葫芦的,还有看着很好吃的汤面,让人目不转睛。

  街上灯火辉煌,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啊!是舞龙灯的队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着一颗龙珠,后面三排人齐心协力舞着龙。从远处看,如同一条飞龙在人群里穿梭,转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母亲抓紧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亲带我来到一处摊子面前,对师傅说:“来两碗龙须面。”听到这个名字我十分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师傅。那个师傅在抻面的过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时而引蛇狂舞,仿佛活了起来;时而如惊涛骇浪,令人拍案叫绝。

  抻至最后,师傅往往会将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举过头顶,不停抖动。好似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是淋漓尽致。龙须面是一种又长又细,用火可以点燃的面条,因酷似龙须而得名。母亲对我说:“吃龙须面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吃了龙须面才算是真正的过节。”我回应说:“嗯,原来龙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话中,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这一次过节,我改变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龙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无价之宝。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作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的高二作文02-23

春节来历的作文01-25

鬼节的来历作文08-30

想我的时候,抬头微笑作文11-24

新年的来历优秀作文02-20

春节来历的故事作文03-10

中国春节的来历作文03-10

作文:端午节的来历06-14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04-02

春节的来历500字作文03-10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作文 龙抬头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