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2021-12-22 说明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体裁。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明文阅读1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

  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xx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说明文阅读2

  (2013·宁波市)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3月)

  【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2013年第2期)

  【明星代言】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第7期)

  说明文《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阅读答案:

  10.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简要概括材料内容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垃圾食品】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如高热量营养素不足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不能漏掉主要信息。

  【标准答案】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但营养素不足或者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从材料中获取准确信息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读表,包括表中的项目、数据等,要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总结归纳,找出关键点,对照选项陈述内容做判断。从表中的数据反映,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C项的表述有误。

  【标准答案】C。

  12.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3分)

  【命题立意】本题 是对材料探究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将所有的材料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清晰可见,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只注重口感和外观,相信媒体宣传等外在因素;还有如人类进化、身体基因等内在原因。

  【标准答案】①口味和包装。②人类进化。③基因。④广告。

  13.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4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个性感悟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原材料,又要联系社会实际谈看法,只要围绕存在的问题而谈,看法合理,语言通畅流利即可。

  【标准答案】食品公司一方面花巨资邀请明星代言垃圾食品,另一方面又积极探讨因食品而导致的肥胖问题。【看法示例】作为食品公司,他们要获取利益无可厚非,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食品所带来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积极回应社会舆论的监督,不能唯利是图。

说明文阅读3

  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装在宇宙飞

  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

  ①苍蝇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②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③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④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⑤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⑥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⑦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会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们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1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000线。仿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

  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相关链接一】美国研究人员研究苍蝇的翅膀上分布的20块不同肌肉的功能,造出了能绑附在一根细线上的半自主飞行的机器蝇。机器蝇重量只有100毫克,身高不到3厘米,能在100米上空飞行,人们用肉眼几乎发现不了,它可以拍出极为清晰的照片传回,是名副其实的

  【相关链接二】苍蝇分泌物中含有一种特殊防御机能物质——抗菌活性蛋白,只要万分之一浓度即可迅速杀死各种病原菌。科学家从蝇蛆中分离出了具有强杀菌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的物质——抗菌肽和能有效地干扰哺乳动物体内的肿瘤,使肿瘤细胞先萎缩,随后慢慢地消失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相关链接三】蝇蛆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蝇蛆提取的蛋白质,用于食品工业、发酵工业、橡胶工业等;提取的氨基酸可用来作药品,治疗一些由于氨基酸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也可以加工成保健食品,或作食品强化剂,还可用于制造化妆品;蝇蛆直接加工成蛋白活性粉,具有抗疲劳、抗辐射、延缓衰老、护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蝇蛆表皮和蛹壳可提取几丁质,几丁质为含氨多糖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日用化工、国防、环

  18.正文第三段可分两层。第二层从 句起到段末,简要介绍了哪些内容?(2分) 答:

  19.如果苍蝇的“楫翅”损伤,会发生什么情况?(2分)

  答:

  20.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列出苍蝇对科学的主要贡献。(至少写出3点)(3分) 答:

  21.请简要谈谈“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分)

说明文阅读4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从五个方面入手,简言之:找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

  1、把握说明的对象

  ①分类:从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功能和特征等。

  事理说明文:其对象是某一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如何找对象?

  大多数的.事物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者是在开篇点明说明对象;有的时候题目没有反映说明对象,那就得认真阅读材料,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求本源,找出说明对象,尤其要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这样就可以找到说明对象。

  2、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1)什么是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有的事物的特征是显露在外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2)如何抓说明对象的特征呢?

  一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中(关键句或中心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

  三要了解文段说明的中心,要对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3、理清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语句。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如: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等。

  总而言之,判断说明的顺序,要把握一个规律,一般情况下,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历史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多用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

  4、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2)说明方法的作用:

  A.举例子

  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的例子,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分类别

  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作用:运用分类别的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C.作比较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

  D.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题目设计:用简洁的语言给某事物下一个定义。

  什么是一种……什么。省略号的内容需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

  E.列数字(据)

  作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征。

  F.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到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是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基本题型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以上这几种题型往往要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

  例如: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技巧:不能删去,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强调)了……删掉后意思变为……最后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3)依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可以将说明文分为两类: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多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同时,会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还会用到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各层之间是并列的、平等的)、递进式(各层之间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并列式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连贯式结构多见于使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5

  陌上桑海豚可以整天不睡觉,即使高兴的时候睡上两三个小时,也仍有一只眼睛睁着。海豚每天这样熬夜,脑子反应却很敏锐。海豚的大脑很发达,有同人脑一样的回沟,所以和人的智力有接近的地方。据说海豚的智商接近于人类的儿童。海豚身、脑重量之比仅次于人而高于黑猩猩。在许多可比的实验中,海豚的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都明显高于黑猩猩。如果考虑到海生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局限,用一种比较客观且可比性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海豚无疑是除人之外最聪明的动物。

  海豚是游泳能手,每小时能游30海里,一般舰船望尘莫及。当海豚和船只并驾齐驱时,人们发现它不仅游得快,而且游得悠然自如。原来船首先要克服航行所受的阻力,要消耗其功率的80%。而海豚是流线体形,而且体表光滑,这就大大减少了水的阻力。再加上海豚肌肉发达,尾鳍的推进效率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强,这就使它游得又快又从容自如了。海豚还能够根据水流的方向和流速,调整自己身体的弯曲度,达到和水流同步,从而可节省大量的体力。因此,海豚不愧为游泳能手。

  海豚有着很好的“视力”,不管是在水质混浊的河口附近,还是在千米以下的漆黑水域,它总能避开往来的船只和水下的暗礁,捕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海豚还可以辨别真假:有人把两条十分相似的鱼置于混水中,一条是真鱼,另一条是假鱼,海豚一下子就捉到了真鱼。海豚能够把别人扔过来的帽子接过来带在头上,而且还能不断地跃出水面。

  由于海豚的大脑和人脑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着不同寻常的记忆力,能够识别曾经和它打过交道的人。在好多年以前,国外的某个海峡因礁石众多,时有船只触礁沉没,后来出现了一条海豚,它义务为人做起了领航员的工作。在船只正前方快速游动,船只只需尾随它行驶就绝对万无一失。后来,有条船上出了一个酒鬼,酒后闹事,拔出枪向海豚射击,海豚随即潜入海底,好久没再出现。从此,海难接连不断。人们纷纷谴责这个酒鬼。不久后,领航的海豚复出,依然如故地为船只领航。但就是不管那艘射击过它的船。那艘船孤零零地千小心、万小心,最后还是触礁沉没了。

  海豚能发出一种仅指向前方而非向四面八方扩散的束状超声波。海豚的这种声波不仅可以帮助它们回声定位,而且可以击昏近距离的鱼。现在,人们发现这种声波可以激活脑瘫儿童的脑细胞,是脑瘫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这是海豚对人的又一项帮助。海豚还有许多未知数,比如它为什么不睡觉却可以维持旺盛的精力,它为什么有很强的记忆力,等等。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揭开海豚的这些秘密,这该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埃

说明文阅读6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可能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20世纪70年代移居美国西雅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对骆驼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不能不惊异”的感受。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将情感倾注于“骆驼”这一形象,并通过对其遭遇的描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D、作品的感情富于变化:先是对动物园里骆驼遭遇的同情,继而是对家乡骆驼的温驯的惊异,最后是对北方大陆骆驼的命运的释然。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股源于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而产生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情感激流。

  2、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3、文末说“像骆驼这样‘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4分)

  参考答案

  1、 A C(B文中的对比不是为了“突出‘不能不惊异’的感受”,而是为了突出骆驼的悲剧形象。D对北方大陆骆驼日趋衰微的命运,作者不是“释然”,而是不平与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调“悲”而非“壮”。)

  2、(1)因为那两只骆驼在动物园里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动物比起来,它们处境不堪,显得十分可怜,值得同情。

  (2)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引起自己无限感慨;

  3、表达了作者对骆驼被迫退出世界舞台的无奈、失落(惆怅或痛苦)、不平和自嘲。

说明文阅读7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就称酸雨。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面极大,它会使土壤融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酸雨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蚀能力很强,大大加快了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因此,人们把酸雨称为"空中恶魔"。

  酸雨沉降会导致大片森林枯亡,树木受酸雨侵袭以后,叶子脱落,抗病虫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峨眉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酸雨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酸雨会造成湖泊酸化,水质酸化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当湖水或河水的pH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小于4.5时,各种鱼类、两栖动物和大部分昆虫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动物绝迹。

  酸雨严重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速度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曾经受住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中恶魔"的"恶"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②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峨周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

  4.从本文的结构看,它属于"总一分"结构,请你在文末的空格内续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总结性语段,使其构成"总--分--总"的结构。

  说明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酸雨的危害。

  2、①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②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长。③加快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

  3、①下定义。②列数字、举例子。

  4、能紧扣上文,并且是总结性语段,即可得分

说明文阅读8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2.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答案:

  1.B

  1.D

  1.C 答案解析: 1.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

  1.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1.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说明文阅读9

  ①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②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③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④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第②段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 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分)

  3、这篇文章采取了逻辑顺序,具体说是 。(1分)

  4、第2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1分)

  5、请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分)

  6、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7、第4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8、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呢?(2分)

  参考答案:

  1.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会产生反常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2分)

  3.从现象到本质(1分)

  4.承上启下(1分)

  5.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规律。(2分)

  6.举例子、列数字。(2分)

  7.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当时死亡1500人的数目不是精确数字, 至少表示估计的最底损失数是100亿美元,表示损失非常惨重,体现了说明的客观真实性,如果删去了,就过于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分)

  8.围绕提高环保意识和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概括说也可,具体回答举措有两点亦可。(2分)

说明文阅读1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共14分)

  几天前,在精神病医院的院子里,我面对我唯一的哥哥,心底便忽然冒出了“兄长”二字。那时我忧伤无比,我暗自祈祷:“主啊,请保佑我,也保佑我的兄长。”

  我的兄长大我6岁,今年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我祈祷他起码再活l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我也祈祷上苍眷顾于我,使我再有l0年的无病岁月。这样,他才或许能过上l0年精神病院以外的较自由的生活。若真有上帝,我愿与诸神达成约定:假使我的乞求被恩准了,哪怕在我的兄长离开人世的第二天,我的生命也必结束的话,我绝不后悔!

  在我头脑中,我只记得一件事: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我想吃蛋糕。之前我在过春节时吃到过一块,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保证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当年l0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他进家门时的样子特滑稽,—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母亲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三家铺子才买到的。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那时刻他也有点儿像在变戏法,是被强迫着变出蛋糕来的。变是终归变出来了,但却委实变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大约因为觉得自己笨。

  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又为我买了两块酥糖……而母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破皮了,正滴着血。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我头脑中只有这件事的记忆。当我恨哥哥的时候,当年他那种像娃娃鱼又像变戏法的少年时的样子,就会逐渐清楚池浮现在我眼前。我的恨意也会逐渐地软化了。

  我是憎恨过我的哥哥的。

  从初中起,他一直在为考上大学而学习着。每月40元的生活费远不够母亲和我们五个儿女度日。母亲常干连男人们也会叫苦不迭的累活儿脏活儿。我则担负起照顾弟妹的重担,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做几乎一切的家务。由于不堪重负,我逃学,老师到家里来。母亲明白了真相后,沉默良久;而哥哥却生气极了。那会儿,我是恨我哥哥的。他一贯以学校为家,对于家事,却所知甚少。

  哥哥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他是为母亲考那所学院的。那时底层人家出一名大学生,全家都是受尊敬的。大饥荒来了,哥哥给家里的信总说一切安好。但第二个学年初,家里收到了一封他学校发来的电报:“梁绍先患精神病,近日将由老师护送回家。”母亲呆了,我也呆了!

  晚年的我决定与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这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不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对面的大娘问:“是你什么人呀?”我回答:“兄长。”我问大娘:“你们来看望的是你们什么人啊?”她说:“我儿子。”大爷说:“为了给他续上住院费,我们把房子卖了,老俩口住女婿家去了……”

  我心接着一疼。这一次,疼得格外锐利。我又暗自祈祷了:上帝啊,您眷顾他们吧,您拯救他们吧!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3分)

  变是终归变出来了,但却委实变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

  答:

  2.作者为什么一方面憎恨哥哥,另一方面又乞求上帝让哥哥再活l0年并照顾他,这矛盾吗?(5分)

  答:

  3.作者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与启示。(6分)

  答:

  答案:

  1.哥哥很不容易才买到,同时,为了保护好蛋糕而把它藏得很严密,掏出来时,又怕弄坏蛋糕而着急得哭,表现出兄弟情深。(3分)

  1.不矛盾。①作者憎恨哥哥是因为年少时哥哥沉于读书,而本不应是“我”承担的家庭责任落到“我”的身上。②乞求上帝是因为年少时哥哥不计付出的兄弟之情让今天的“我”回忆时仍深深感动并为当时自已的任性而愧疚。③作者当年憎恨哥哥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作者希望哥哥帮父母;晚年后作者乞求上帝让哥哥再活l0年并照顾他,这也是出于对亲情的责任。(或答:恨因爱而软化,如今照顾生病的哥哥不仅为了回报这份兄弟之情,更是完成一份责任而达到人生的圆满。)(5分)

  1.认同。文中的“哥哥”学习好,尽管没有分担家庭经济方面的责任,但他担负起父母的希望,并顺利地考上大学;我从小担负起照顾弟妹的重任,晚年更是担负起照顾生病的哥哥的责任;文中的老年夫妇担负起照顾生病儿子的责任:这都是亲情的责任。(6分)

  启示:可谈对亲情是一种责任的认识,也可谈对孝道、兄弟之情的认识。

  如,亲情是一种责任。亲情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还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俗话说:血浓于水。亲情的责任是维系亲情的纽带,也是我前进的动力。亲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才是真正的责任。(6分)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的一个重要词是“变”,“变”既指从草帽里拿出来,也指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买蛋糕的不容易,简直是“变”过来的。“哭了”一词同样表达出了哥买蛋糕过程的不容易。

  1.试题分析:“我是憎恨过我的哥哥的。”是下一段的总起句,由此可得出答案中的第①点;“在我头脑中,我只记得一件事”文章强调只记得这件事,然后详写该事,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之大。因此,可得出答案的第②点;“晚年的我决定与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这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不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由此可得出第③点。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有一关键的限制词“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所以本题只能答“认同”,有学生可能一看到这样题就认为不同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本文的主旨,是谈亲情的责任。从命题者的意图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考查。第二问要结合责任来谈,不能漫无边际乱谈。

说明文阅读11

  说明文阅读(五)【使用指南】

  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推荐完成时间】每道题15分钟智能快递郭宇靖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

  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

  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

  第四是价格低廉。

  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①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xx年第8期,有删改)【注释】①〔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已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

  (1)选文对智能快递作了诠释,请你写出诠释部分的起止语句。

  (2)若你校或你家建有智能快递柜,按照选文介绍的办法,你该怎样从柜中取出定购的快件?(3)选文最后一段中“有预测显示”能否删除?为什么?(4)智能快递能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重要手段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罗列(至少答出3条)。

说明文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8、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说明文阅读13

  一、说明文分类:

  ①、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二、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1、题目2、开头3、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三、说明方法分类、作用及标志

  1、分类和作用:

  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该说明对象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引用:引用××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作诠释:具体充分地解释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概念),通俗易懂。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方式是描写)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譬如,举例要具体。

  ⑷作比较:而、比,和相比,相较而言,较之于。

  四、、顺序

  ⑴空间顺序:多用于写建筑物的结构或某一景观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演变过程。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多用于说明事物原理或使用方法。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e、由形态、分类到性质、用途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f、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严密、平实、简明 (科学小品:生动、有趣)。

说明文阅读14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

  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

  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总结: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15

  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介.它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琦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当今世界的垮文化传播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不同的特点。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因特网使跨文化传播从概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它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共事相同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时、空间隔引起的传播障碍几乎不存在了。

  在因特网成为现实之前,世界各圆的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都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谋。作为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大众媒体有权决定哪些信息应予以传播。哪些信息则不予传播。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把关人”实际上决定了本圆公众应该知道什么和可以知道什么.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因而有的学者说国际新闻只是部分的事实。

  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因特网上,用户可以发现来自对方文化的声音。在这个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没有经过以特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把关人的翻译、删减,有助于用户全面地了解对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因特网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对于整个人口基数来说,还只占很小的比例。据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的因特网用户为62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0.05%。芙国则已经有6200万因特网用户·即已有占人口教30%的芙圆人使用因特网。据《计算机世界》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很惊人的。

  阅读练习

  1.对因特网时代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跨文经传播必然具有的不同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播更迅速 B.形式更直接 C.范围更广泛 D.沟通更有效

  2.构成因特网上跨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是 ( )

  A意识形态的差异B.不同地区的时差C.不同民族的语言D.计算机普及率低

  3.对文末两组构成对比的数据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特网在美国已经成为新的大众传媒。

  B.东西方跨文化传播在因特网上仍存在着不平衡。

  C.可以预见.因特网将来会成为最重要的传媒。

  D.因特网的发展必然将造成本民族文化的失落。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各国公众通过“传统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本国的大众传媒”了解世界。

  B.在信息时代,因特网作为传媒将不再扮演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角色。

  C.由于因特网的互联性和信息共享.使异质文化平等地交流由可能变成现实 。

  D.从全文看.因特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两大优点。

【说明文阅读】相关文章: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10-20

说明文阅读指导说课稿11-03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10-20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10-19

骆驼说明文阅读题目答案12-13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0篇12-13

说明文的特点三要素_如何阅读分析说明文10-08

中考说明文阅读易错题集及答题技巧整理-说明文10-20

阅读,让我快乐-初三说明文作文12-21

常用的说明文方法-说明文10-20

笔的说明文 描写谦让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