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说明文

2021-11-04 说明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条理性极强的说明文,说明文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那么说明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气说明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节气说明文1

  “惊”是惊动或惊醒的意思,“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从惊蛰开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天气已经正是转暖了。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节气,天气开始转暖,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温暖宜人的程度。所以,人们要格外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节气说明文2

  今天,是1月5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都会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正值“三九”前后,有些地区气温到达零下,下起了雪,结起了冰霜,正如《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所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小寒已经很冷,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小寒就要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三九天了,手套、耳罩、帽子不离身。

  尽管是寒冷的三九天,但人们的心情都被即将来临的春节染上了几分热情,诗人为写春联不停练字习作,不知不觉中留下了千古名篇:如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火怨绿看。”陆游的《重九後风雨不止遂作小寒》:“夜长稚了添书课,霜近衰翁忆醉乡。尽道吴中时节晚,菊花也有一支黄。”等优美诗句。

  小寒被古人分为三候,初候雁北飞,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抅雊,说的是前五天在南方的大雁,准备向北飞;过五天,喜鹊开始建造巢穴,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后五天野鸡为了求偶而频繁地鸣叫。

  小寒里还有许多习俗如喝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有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喝起来身上热乎乎的美味迷人。喝腊八粥主要是为庆祝当年五谷丰登,祈求来年事事如意。

  小寒下雪,就要赏雪,我们一家就来到了岚皋县四季镇,开车上山,一路踏雪那有节奏的声音成了这寂静里的一部乐曲,走进深山,雪厚得没过小腿,树上、地上、车上、草上、房子上都铺上了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嵌上了银边,一切都是白的,就连那天空和太阳也染上了微微白光,好一派雪景!

  大自然是美的,让我们不局限于书本,而去大自然放放身心,体验它的神奇魅力吧!

节气说明文3

  今天我们小记者在报社讲堂,听了谈正衡爷爷的江南二十四节气的讲座。 谈爷爷告诉我们,二十四节气是人和自然交流的话语,农民伯伯靠它来种植庄稼。炎黄祖先留下的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最早是周商时期,先人根据太阳月亮在星空的位置发明的,汉代形成推广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个季节有三个月,一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对应的节气,春分对秋分,夏至对冬至,每个节气的名字起得也很有意思,惊蛰就是春雷惊醒了蛰伏的小动物。

  刚刚过去的节气是清明,清明之后气候变暖,雨水增多,万物生长,是春耕的好季节,播种了希望。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写的清明。清明节大家都要祭祖,踏青,吃青团、蒿子粑粑等美食。谈爷爷告诉我们,现在看到的全身是黑黑的蝌蚪,长大了全是癞蛤蟆。只有立夏之后,在水田里的灰色蝌蚪,长大了才是青蛙。我听完惊奇极了,原来不是所有的蝌蚪长大都是青蛙,以后我不会傻傻分不清了。 听了今天的讲座,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对节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节气说明文4

  冬至节气,是左河水描写冬至日的地球现象、气侯特征及草木花卉生长状态的七言绝句诗。此诗以科学的语言和形象的笔触表达了冬至日特征的科普知识,故被有关文章引用。

  七言绝句《冬至》,是一首以科学的语言和形象的笔触,表达在我国“冬至”的地球现象、气侯特征及草木花卉生长状态的精短作品。全诗四句28字,言简意明,短小易记,句句紧扣冬至,特别是紧紧抓住冬至日这一天所存在的特殊与本质性特征。使人们对这一天的现象、状态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冬季给人们的印象是草木凋零,万木枯败,冰天雪地,天阴地冻之状,但诗人却抓住两个奇特之况,突出了冬至节气的关键性特点。一是,阴气强盛而止,阳气初生,一阳而来;二是,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斗寒傲霜雪绽放。使人对冬至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此诗也具有更多的记忆。

节气说明文5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新年的祈盼。风筝最早源于我国。据传,第一只风筝是巧匠鲁班受到鹞鹰盘旋的启发,“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最早的风筝称为“鸢”。汉代时,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自此又出现了“纸鸢”一词。据明人陈沂《询刍录》说,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从此才开始叫“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踏青时节,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是一大快事。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加活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放松钮骨,活动肌肉。《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燕京岁时记》中还进一步阐明放风筝对眼睛有好处:“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这是由于在放飞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的风筝.远眺作用可以调节眼肌功能,消除眼的疲劳,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一只大风筝升入云霄后拉力相当大,需要拿出全身力量方能驾驭。由此可发展臂力,强健腰背肌群和足胫关节,对提高反应能力也大有益处。另外,趁春季莺飞草长的大好时节,忙里偷闲,到空气新鲜的郊外放放风筝,沐浴在融融的春光里,精神抑郁一扫而光,对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

节气说明文6

  大家听说过“霜降牛肉”没有,这是将牛肉放在寒冬腊月中进行冷冻的方法,据说牛肉的味道非常好吃,让雪花的渗入到牛肉的肌肉里面,吃起来非常好吃,会想成大理石形状的牛肉,看起来好像雪花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霜降牛肉”。

  霜降牛肉的制作。经调理的霜降雪花牛肉,原料精选鲁西黄牛和日本黑毛等品种牛肉,选择眼肉、内、外脊等部位,这些牛肉的白色脂肪在肌肉纤维中有序沉积,形成密集的大理石花纹。

  霜降牛肉的优点。加工后的牛肉营养丰富、品质提高,实现厚切。白色脂肪在肌肉纤维中沉积,形成均匀的大理石花纹;口感柔润、鲜嫩,易嚼易咽。

  霜降牛肉的用水方法。要使用热水,不要加冷水。热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鲜美;旺火烧开后,揭开锅盖炖20分钟去异味,然后盖盖,改用微火小开,使汤面上浮油保持温度,起到焖的作用。

  霜降牛肉的炖法。烧煮过程中,盐要放得迟,水要一次加足,如果发现水少,应加开水;炖肉前一天,用芥末在肉表面抹一下,炖肉前,用冷水洗掉,这样不仅熟得快,而且肉质鲜嫩。将少许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与牛肉一起炖煮,肉熟得快,味道清香。

  霜降牛肉的调料。加些酒或醋1公斤牛肉放2至3汤匙酒或1至2汤匙醋炖牛肉,也可使肉软烂。在肉锅中放几个山楂或几片萝卜,既熟得快,也可除异味。

  以上介绍的就是霜降牛肉的制作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在此提醒大家在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疾病的发生。

节气说明文7

  处暑是表示暑热即将终止的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出了伏,秋老虎的威力却一下子迸发出来,雨水也少了许多,空气粘粘的,像是个吊在你膀子上撒娇的孩子,怎么甩也甩不脱。是老虎,就有发威的一刻,在季节上,与之可以媲美的是倒春寒,尽管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却都是些厉害角色。

  这个日子来了,我却发现,即将终止的,不光是暑气,似乎还有我的热情,生物钟的耐受力似乎达到极限,工作上的事情,这一两天忙得我是焦头烂额。记得自己也曾说过,文字是个很闲适的行当,身子没闲空儿,脑子哪能有闲空儿?有人就散文的写作也说过,写作似乎应该是白衣书生手持折扇,忘情于山水之间,对身外的一切,不深入,不探究,只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而非追求事物本元的一种无聊游戏。像鲁迅先生在《风波》中写到的那样:“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那些生活背后的艰难困苦,那些郁郁不平,常常躲在文字的背后,藏着猫猫儿,你不进去把它抓住,它是死活不会自己跳将出来的,而这些事情你虽不走心,却随时在眼前晃动,又不好一贯地保持视而不见的状态。于是,痛苦就来了。这痛苦有个要命之处,还在于它在别人眼中的莫名。

  我盼着心静下来,不用苦等秋风的高爽,然而触目之间,仍是夏日气象,人未老,天未秋,作为一个过渡期,它以超乎两端的决绝,强烈地表示着自己的存在。我适应着,很早就有人告诫我,除了要适应,没有别的好办法。“与天斗,与地斗”的其乐无穷,似乎跟我没关系。不甘地想,如何做不了这么一个日子,转念又一想,你痛快一把,仅仅是为了一个过渡期吗?

  不要坐等秋凉,趁树的叶子还绿着,趁候鸟们还没遁去南方,把汗毛孔通通张开,把心敞开,让今早的阳光和昨夜的月色,充盈你全部的生活,告诉自己,忙碌时,应该快乐。

节气说明文8

  “正月中天一身水,然生木者必水也春。春是自然的底色,雨是屋檐的泼墨。”猜猜这是什么天气?惊蛰?夏至?都不对——是雨水!

  今天作文课张老师教我做一个节气的卡片,请看看“雨水”怎么诞生吧。

  我挑了一个雨水大图纸,图纸上有一大块灰色的田地,难道有小鸡在上面撒尿了?怎么有些雨水是灰色的,是水被污染了吗?更别说禾苗了,像是完全被抽去了生机。“怎么这么丑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我有点纳闷。

  原来这些灰色部分需要我们用贴纸贴上,我的编号是02,还以为立马能拿到小贴纸。但老师让我们听到自己的号码才能上去,“24号”“9号”“17号”……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上去拿到自己的贴纸,我在座位上一次次期待又失落,焦急得直搓手。“2号同学在不在?"我飞奔上台,终于领到了我的小贴纸。

  我拿着大图纸和小贴纸,认真地一一对应位置,确定没有错误才开始贴。

  小贴纸“卡在”小贴布上,我先试着抠了抠,咦?怎么抠不下来呀?我看着满贴布蓝色的雨滴,顿时感觉无从下手。一不做二不休,“嚓"一声,我被吓了一跳,原来我手一滑,一不小心把大贴片后面的双面胶撕破了。怎么办呢?现在更难撕了呀。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点子,先把双面胶纸贴在上面,然后拿出剪刀,剪下来不就好了吗?雨水很快全都贴好了,就差嫩绿的`禾苗和大片的田地。田地形状非常规则,很快我就贴上了。但是禾苗又难倒我了,无论是扒,撕还是抠,都没有用,我急得都想放弃了,最后请教了我的同桌“艺术家”小寅。在她的帮助下,我耐心地沿着边缘慢慢抠,扯,撕,拉,禾苗最终乖乖掉落了。我把贴好的图片放在支架上,“雨水”贴画就大功告成了!

  来看看我的成果吧,清新干净的露水,嫩绿小巧的禾苗,肥沃辽阔的田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株株禾苗在随风飘动,舒服地吸收土地的养分呢。

  我制作的“雨水”节气卡,真漂亮!自己付出的劳动有了收获,真快乐!

节气说明文9

  今天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但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节气说明文10

  妈妈说,惊蛰,也称启蛰。它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老三,它的到来代表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也代表我可以一点一点脱下厚外套,然后跑到田野里去活动一下蜷缩了一整个冬天的筋骨,甚至也可以去放放风筝,和我的小伙伴们到处奔跑。我喜欢这个节气,天气回暖、轻松舒展…

  惊蛰,雷之震。黄帝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敲起了夔牛鼓。

  “轰隆隆”,黄帝一敲,敲醒了蛰伏的小动物。蚂蚁蟋蟀争先恐后的钻出了泥土;刺猬乌龟打着哈欠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就连一向懒洋洋的大肥猪也哼唧哼唧的拱出了猪圈;燕子麻雀在树林间愉快的穿梭,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动物们的加入,让大地变得朝气蓬勃。

  “轰隆隆”,黄帝二敲,敲醒了酣睡的植物。迎春花醒的最早,然后桃花、樱花、蔷薇花…各种花接踵而至。柳枝抽了芽儿,桑树、榆树…种种树也都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抽着丝吐着绿。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望无际嫩绿嫩绿的海,映入眼帘,春意盎然。植物的苏醒,也让大地充满了生机。

  “轰隆隆”黄帝三敲,敲醒了沉寂的人们。积累了一整个冬天的懒惰呀,它被春雷一扫而光。大人们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勤劳热爱劳动了。你看,他们在田间拾起了锄头,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春种一粒粟,期待着秋收万颗子。小朋友们也精力充沛,磨刀霍霍的冲出了房间,冲向了世外桃源,冲进了春天里,开始了新一年的成长。

  雷公电母,总会召唤来少不了的春雨。它悄无声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渭城朝雨,雾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它为万物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惊蛰节气来了,雷声时常响起,春雨时常落下,大地充满生机,欣欣向荣。春天为这个世界召唤了新的色彩!我喜欢这个节气,我喜欢这个季节,我会在春天的舞台上,描绘属于我的色彩,好好长大,拥抱这美好的世界。

节气说明文11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节气说明文】相关文章:

1.小雪节气说明文

2.二十四节气霜降说明文

3.24节气芒种节气谚语

4.24节气谷雨节气谚语

5.大寒节气天气农谚(24节气)

6.24节气之大寒节气谚语

7.小雪节气知识汇总(24节气)

8.24节气谷雨节气谚语大全

上一篇:八年级工艺品说明文 下一篇:高三皮影戏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