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作文

2024-04-12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来水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来水作文 篇1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四下午,我们九十多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让我们大家大有感悟。

  在自来水厂和污水厂里,工作人员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各个厂的工作流程,听了之后,我大吃一惊:缓缓流淌的自来水竟然要经过这么多工序才能进入千家万户。同时又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深感惭愧。

  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都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则标语,却总是不能用行动来证实。

  在此之前,我曾亲眼见过,在校园里有些同学不仅不积极节约用水,还故意把水龙头拧开放水却不使用;在路边的公共洗手间里,有一个小青年故意把水放得很大来洗手,旁边一位小学生上前阻止,却被骂成“多管闲事”……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虽然有些人不懂得节约用水,但大部分人都有着节水的意识,比如看见水龙头开着却没人用,主动去关上;洗手时只用很小的水流等。

  这次参观水厂,使我感受到了水厂工作人员的`不易,更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节水,不是用嘴来说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否则,就是说的再好,也没人相信,浪费水,不仅是浪费资源,更是辜负了水厂工作人员辛辛苦苦的劳动!

自来水作文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在这一天我们去了自来水公司开了开眼界。 上了学校租的公交车。一路听音乐......终于到了!车里乱得像马蜂窝似的,一下子就挤了出来。 进入自来水公司后,就是空空的一片,什么也没有。我们上了楼梯后,映入眼帘的是那整齐的,正方的水池有好几排。

  往下一看,居然是脏污的泥水,褐色的水面上还浮着很多的泥巴,我的胃里立刻翻江倒海,感觉特别恶心。从我们做介绍的叔叔那里,我们知道些水都是从汉江来的,流了三十二公里才流到这里来。可见,水来的`不容易啊!可是这些泥水是怎样变成平时我们喝的水呢? 我接着跟队走,看到那有一个很窄的地方高七八米,我把头望到下面去,看见了水,和几十个像煤气开头似的东西在水面上,但比煤气开头大100倍。这是吸泥机。

  吸泥机工作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不一会功夫泥巴全部浮在水面上,干得不错,这是第二道工序。另一边是很大很大的水池,如果把它装成游泳池的话,一定非常气派。不过池子里有一些锯齿形状的东西,水通过缝里流到室内去。这是第三道工序。 哎!写的可真是累,可见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以后一定要节约用水,我可不想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自来水作文 篇3

  放寒假了,我回到老家玩。我每天的任务是帮爷爷奶奶提水,把他们家的大水缸装满水。

  提水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哦。水井离爷爷家有点远,要翻过一个小山坡。一个来回得花半个小时。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我提回一桶水就撑不住了。瞧瞧爷爷家那口大水缸,我来来回回提一整天水都不知道能不能把它装满呢。

  怎么办呢?宣布不提水了吧,有失颜面。继续提吧,并非易事。

  正在进退两难之时,我突然灵光一闪,老师不是带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次“自动吸水管”的实验吗?哈哈……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准备好水桶、水盆和一根橡胶管。把水桶放在凳子上,让水桶与水盆之间形成一定的落差。将橡胶管的一端伸入水桶里,手拿橡胶管的另一端,低头含住管口用力吸一口气,马上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橡胶管移到水盆里。松开拇指,奇迹产生了――水桶里的水顺着橡胶管“爬”过桶口,哗哗地流进水盆里,直至桶中的水流干。

  水之所以能“爬”过水桶流出来,是因为大气压力的作用。我为什么不利用“自动吸水管”的原理给爷爷家装上“自来水”呢?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因为爷爷家的井虽然在山坡的那一边,但水平位置比爷爷家的房子要高。

  我将我的想法和盘托出,爷爷奶奶立刻积极响应,跑去买橡胶管。布好橡胶管,我和爷爷往井这头的`橡胶管里灌了四五桶水,再将橡胶管放进水里。

  “来水啦!来水啦!”山下传来奶奶的欢呼声。

  我和爷爷跑回去一看,哇,白花花的井水流进了水缸。我用刀削了一根硬木棍,再在木棍上套上几层塑料,将它插入橡胶管。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水龙头。

  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夸我聪明。我能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成功解决爷爷家的困难,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啊!

【自来水作文】相关文章:

自来水作文11-30

自来水作文12-10

自来水作文(荐)10-10

【热门】自来水作文12-07

自来水作文(精选15篇)12-06

自来水作文(15篇)11-30

自来水作文精选15篇11-30

【精选】自来水作文4篇04-21

自来水作文九篇04-22

【精选】自来水作文三篇05-06